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知觉驱动条件下悲伤性心境对抑郁情绪个体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 采用Paller改进的知觉驱动内隐范式,对26名抑郁情绪被试和25名正常被试进行学习一测验任务.记录被试对不同情绪效价面孔的性别判断正确率.结果 ①正常组和抑郁情绪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中,评价时间(F=4.61,P<0.05)、心境状态(F=21.61,P<0.05)有显著主效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F=4.13,P<0.05).组别无主效应.②正常组和抑郁情绪组对不同呈现时间的情绪面孔性别判断正确率中,呈现时间(F=4.12,P<0.05)、实验类型(F=20.55,P<0.05)有显著主效应,并且存在交互效应(F=31.72,P<0.05).③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实验类型在呈现时间为3600 ms的正性[(80±13)%,(92±10)%,F=65.06,P<0.05]、负性[(58±12)%,(91±10)%,F=10.00,P<0.05]、中性[(84±16)%,(88±9)%,F=12.49,P<0.05]面孔的性别判断正确率上的简单效应非常显著;实验类型在呈现时间为300ms的正性[(76±12)%,(85±10)%,F=54.72,P<0.05]、中性[(82±10)%,(80±10)%,F=54.57,P<0.05]面孔的性别判断正确率上的简单效应非常显著,同时,呈现时间为300ms的中性面孔的性别判断正确率的简单效应存在组间差异(F=54.72,P<0.05).结论 悲伤性心境使2组被试对正性和负性面孔的内隐记忆显著增强,抑郁情绪组较正常组在中性面孔的内隐性加工过程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觉加工模式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到2021年8月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记忆障碍门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研究条件的22名AD患者(AD组), 从患者家属以及社区居民中选取人口统计学匹配的21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两组被试在完成认知量表评估后进行情绪面孔视觉扫描及情绪面孔识别试验, 同时在情绪面孔视觉扫描任务中记录眼动数据。使用SPSS 23.0 Windows版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 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1)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中, AD患者总的面孔情绪识别正确率[0.52(0.42, 0.59)]低于正常对照组[0.67(0.64, 0.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23, P<0.01), 且主要表现在对复杂面孔情绪的识别。(2)在情绪面孔视觉加工任务中, AD患者在眼区的眼跳次数[(1.96±0.97)次, (2.50±0.44)次]、注视次数[(3.93±2.58)次, (6.3...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焦虑情绪老年人在识别不同情绪面孔时的认知神经机制.方法 本研究通过简易智力测验(SPMS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结构访谈法,筛选焦虑情绪组和正常对照组老年人各20例,完成情绪面孔匹配任务,记录相关脑电成分.结果 1)P1波幅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4.373,P<0.05),面孔类型主效应显著(F=118.792,P<0.05),组别×面孔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38.832,P<0.05).2)N170波幅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17.841,P<0.05),面孔类型主效应显著(F=158.023,P<0.05),组别×面孔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59.190,P<0.05).结论 焦虑情绪会影响老年人表情识别能力,表现为负性注意偏向,发生在注意的早期阶段,这种偏向效应受情绪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具身情绪操控对抑郁倾向个体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2018年6—12月共选取91名抑郁倾向大学生, 采用3(具身情绪启动类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无启动)×2(情绪面孔:愉悦、悲伤)的混合试验设计, 基于情绪面孔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注意偏向方面, 具身情绪启动类型和情绪面孔的交互效应显著[F(2, 88)=5.97, P=0.004, ηp2=0.119]。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显示, 在愉悦面孔条件下, 启动具身积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高于启动具身消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14.30±18.23)ms, (-6.53±38.17)ms, P<0.05], 启动具身消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低于无具身情绪启动的被试注意偏向[(-6.53±38.17)ms, (9.16±30.62)ms, P<0.05];在悲伤面孔条件下, 启动具身消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28.22±35.33)ms]高于启动具身积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11.71±29.24)ms, P<0.05]和无具身情绪启动的被试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自我面孔识别认知心理学范式,探讨人格解体障碍病人是否存在自我加工过程的异常。方法对17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的人格解体障碍病人以及17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被试进行自我面孔识别的测查。实验要求被试分别通过右手按键混合了任意两种面孔特征的合成面孔(自我-名人,名人-陌生人,自我-陌生人)中其中一种面孔身份及马赛克图片进行识别,记录被试对"自我"图片和"他人"图片的反应速度,取平均值作为被试对该面孔的反应时间(ms),以每个实验条件下被试对马赛克图片的识别时间为基准计算反应时间比。结果重复方差分析显示,被试分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7,P=0.001),不同图片任务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P=0.031),被试组别与图片类型之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5,P=0.001)。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对名人图片的识别速度慢于陌生人图片[(1.21±0.42)vs(1.06±0.21),P=0.001],对自我图片和名人图片的识别速度慢于正常被试[(1.12±0.30)vs(0.99±0.09),P=0.000;(1.21±0.42)vs(1.01±0.06),P=0.000],对陌生图片的识别速度与正常被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对名人图片的反应时间比与剑桥人格解体量表总分(r=0.516,P=0.034)和熟悉性条目分数(r=0.498,P=0.042)呈正相关。结论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对熟悉性面孔的识别速度减慢并且与临床症状相关,提示其熟悉性加工可能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视线追踪技术探讨身份信息作为自我相关信息的自动化认知加工特征。 方法 招募95名在读军校学员,采用Go/NoGo视觉搜索任务结合视线追踪技术,比较高自我相关信息与低自我相关信息眼动特征的差异。 结果 高自我相关信息与低自我相关信息的眼动特征具有边缘显著差异性,高自我相关信息的注视点个数(F = 3.83,p = 0.05)和注视时长(F = 3.55,p = 0.06)均边缘小于低自我相关信息。结论 个体的身份信息作为高自我相关信息可能具有自动化加工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以贝克抑郁量表(BD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工具筛选出了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被试进行真人情绪面孔的负启动任务的行为学实验.结果 发现2组被试对负性面孔的负启动效应差异有显著性(t =3.491,P =0.001),抑郁情绪组[(-66.992±198.051)ms]低于正常对照组[(121.386±154.270)ms];对负性面孔的正启动效应差异有显著性(t =4.546,P =0.000),抑郁情绪组[(-317.787±131.839)ms]高于正常对照组[(-128.083±116.260)ms],但对正性面孔正负启动条件下的启动效应均差异无显著性(P >0.05)[分别为正启动条件下正常对照组(-229.618±135.978)ms,抑郁情绪组(-201.534±95.436)ms;负启动条件下正常对照组(20.658±143.446)ms,抑郁情绪组(32.033±120.625)ms].结论 提示2组被试都对正性面孔的易化效应和抑制效应无显著区别;但两者对负性面孔存在差别,正常对照组能成功抑制负性刺激,而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则有过度易化效应和抑制不足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对动态威胁(恐惧、愤怒)及非威胁情绪(悲伤、快乐)面孔的注视特点, 并探讨其眼动追踪数据与孤独症症状评分的相关性, 为ASD儿童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 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26名ASD儿童和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typical developmental, TD), 对ASD儿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进行症状评估。运用SMI-red便携式眼动追踪记录系统记录两组儿童在自由观看动态威胁及非威胁情绪面孔片段时的眼动注视特征。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 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定眼动追踪数据与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SD组儿童CARS总分为(32.64±7.42)分。ASD儿童眼动追踪数据表现出注视厌恶特点, ASD儿童注视恐惧[2.41(0.26, 10.65)s]、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阈下抑郁个体增强或减弱情绪加工对认知控制的影响.方法 使用贝克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从379名重庆高校学生中筛选出16名抑郁个体(阈下抑郁组)和22名正常被试个体(健康对照组)完成情绪干扰任务.使用BrainAmp Mr型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系统记录被试的脑电信号.结果 ①阈下抑郁组在部分增强情绪加工条件(注视负性面孔以及忽视正性面孔)下的反应时显著延长(P<0.01),在部分增强情绪加工条件(注视正性面孔或者负性面孔)下的正确率显著降低(P<0.01).②阈下抑郁组在部分减弱情绪加工条件(忽视中性面孔)下反应时显著延长(P<0.01),在部分减弱情绪加工条件(注视中性面孔)下正确率显著降低(P<0.01).③在全部增强情绪加工条件下,阈下抑郁组N450成分的波幅较小(F=3.463,P=0.002);在部分增强情绪加工条件(正性面孔)下,阈下抑郁组P300成分的波幅更大(F =2.128,P=o.043)、LPC成分的波幅更小(F =2.171,P=0.04);在部分增强情绪加工条件(负性面孔)下,阈下抑郁组N450成分(F=2.462,P=0.021)及LPC成分(F =2.659,P=0.013)的潜伏期均较短;(在减弱情绪加工条件(中性面孔)下阈下抑郁组N200成分(F=2.47,P=0.021)及N450成分(F=2.657,P=0.014)的波幅均较小,N450成分的潜伏期较短(F =2.653,P=0.014).结论 不论在增强还是在减弱情绪加工条件下,阈下抑郁个体的认知控制功能均明显受损,在增强情绪加工条件下这种受损更加严重和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各20例。患者均参加注意返回抑制试验,记录其反应时,并分析返回抑制效应。结果 对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组别主效应显著(F=94.44,P<0.01),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反应时长于单纯冠心病组;间隔时间(SOA)主效应显著(F=57.98,P<0.01);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SOA交互作用显著(F=10.09,P<0.01)。当SOA为14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22.68,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13.90,P<0.01),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0.84,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中性面孔(F=15.19,P<0.01)。SOA为750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37.89,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5.01,P<0.05),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7.92,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高兴面孔和中性面孔(F=6.92,P<0.05)。对返回抑制效应(无效提示反应时-有效提示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SOA为14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小于单纯冠心病组(F=5.61,P<0.05);SOA为250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线索效应大于单纯冠心病组(F=6.49,P<0.05);SOA为750 ms时,两组对3种不同性质的面孔图片均出现返回抑制效应。结论 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存在注意偏向,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倚和解除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视方向线索对社交焦虑个体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方法 从安徽医科大学抽取56名本科生,依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得分将被试分为高社交焦虑组(HSA)和低社交焦虑组(LSA),采用配对的厌恶和中性面孔作为实验刺激材料并记录眼动数据.结果 直视条件下,HSA组注视厌恶面孔的时间为(2311.09±521.41)ms,注视中性面孔的时间为(1910.69±607.59)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组注视厌恶面孔与中性面孔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条件下,HSA与LSA注视厌恶面孔与中性面孔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视方向影响了社交焦虑个体对厌恶表情的加工,表明直视的厌恶面孔对于HSA个体来说是一种社交威胁信息,斜视的厌恶面孔不是明确的社交威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眼动结果,探索能反映图片情绪因素对人们影响程度的眼动指标,探讨人们观看情绪图片的眼动特征.方法 根据40名被试对40张情绪图片的评分结果,挑选出5张有显著差异的情绪图片,分别定义为正性、偏正性、中性、偏负性、负性5种类型.以选出的5张情绪图片为刺激材料,另选39名被试运用EYELINK-Ⅱ眼动仪进行眼动实验,每张图片呈现20 s,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方法分析眼动数据.结果 注视点总数、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间、最大瞳孔尺寸和平均瞳孔尺寸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在四个有显著差异的眼动指标中,负性图片和正性图片均与中性图片差异有显著性.注视点总数结果正性图片[(57.56±20.66)个]、负性图片[(51.82±20.54)个]均多于中性图片[(41.97±17.77)个];平均瞳孔尺寸结果正性图片[(1022.98±328.09)units]、负性图片[(1058.89±377.58)units]均大于中性图片[(831.60±265.98)units].结论 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眼动特征有差异,注视点总数与平均注视时间、最大瞳孔尺寸与平均瞳孔尺寸指标是评价情绪图片的较好指标,人们观看正、负性图片比观看中性图片时瞳孔更大、注视点更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面孔早期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特点.方法 被试者分为正常老年对照组和轻度认知障碍组,各16名,均为右利手.刺激包括3种卡通面孔(中性、微笑、愤怒)和3种非面孔,要求被试者进行面孔识别任务,同时记录32导脑电图.结果 1)无论MCI组还是正常组均产生了明显的颞一枕区分布的面孔特异性成分N170;2)MCI组N170潜伏期为[(158.91±2.17)ms],长于正常对照组[(140.97±2.17)ms],差异具有显著性(F=34.09,P<0.01);MCI组波幅为[(-4.42±0.28) μV],低于正常对照组[(-7.00±0.28)μV],差异具有显著性(F=41.52,P<0.01).结论 MCI患者在面孔表情早期加工阶段即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惊恐障碍患者情绪图片信息认知偏倚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CCMD-3惊恐障碍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与试验组匹配性别、年龄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予艾斯西酞普兰治疗8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以及8周后予情绪图片刺激的点探测任务检测,比较治疗前以及8周后反应时以及注意偏向分差别.结果 试验组8周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7.81 ±2.5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7.23 ±3.12)分](P=0.002).重复测量ANOVA显示,探测位置主效应显著[F(1,58)=4.34,P=0.031],异侧位置的反应时长于同侧位置;情绪面孔图片类型与组间水平交互作用显著[F(1,58)=19.21,P=0.000];探测位置与组间水平交瓦作用显著[F(1,58)=16.15,P=0.000];情绪面孔图片类型与探测位置交互作用显著[F(1,58)=9.25,P=0.015];情绪面孔图片类型×探测位置×组间水平交互作用显著[F(1,58)=7.31,P=0.002],ISD比较显示试验组对恐惧面孔图片异侧位置的反应时长于同侧位置(P=0.0009).试验组治疗8周后对恐惧面孔图片反应时以及注意偏向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32,0.008).结论 惊恐障碍患者对恐惧面孔图片信息表现出认知偏倚,艾斯西酞普兰可能具有改善认知偏倚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scitalopram treatment on cognitive bias to the emotional facial in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Methods 30 patients met CCMD-3 criteria for panic disorder were enrolled as research group and marched sexual and age 30 healthy persons enrolled a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scitalopram for 8 weeks. All participants measured with dot-probe task of emotional facial information at base and after 8 weeks. RTs and attentional bias scores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8 weeks,HAMA scores (7. 81 ± 2. 52) in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at base ( 17. 23 ± 3. 12) (P = 0.002). A repeated measure ANOVA revealed a significant probe site main effect (F(1,58) =4. 34, P = 0.031 ) , RTs of antarafacial site were longer than that of homonymy site. It revealed a significant probe site and group interaction(F(1,58) =16.15, P=0.000) ,a significant emotional facial information type and probe site interaction(F(1,58)=9.25, P =0.015) ,and a significant emotional facial information type × probe site× group interaction(F(1,58) =7. 31, P = 0. 002). LSD test showed that RTs of antarafacial site to fear facial information in research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at of homonymy site(P = 0.0009). RTs and attention bias scores of antarafacial site to fear facial information after 8 weeks in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at base(P=0.032,0.008).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have the cognitive bias to the fear facial emotional stimulus, and escitalopram treatment might improve the cognitive bia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般攻击模型框架下挫折情境、归因方式对青少年内隐、外显攻击性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筛选出具有内、外归因倾向的青少年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有挫折、无挫折)×2(内归因、外归因)混合试验设计, 并使用挫折情境任务、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进行研究。使用E-prime 1.0编写SC-IAT的试验程序, 使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双因素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以及事后检验。结果挫折情境对个体的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58)=6.78, P<0.05, 偏η2=0.11和F(1, 58)=17.59, P<0.01, 偏η2=0.23)。挫折的情境中被试的外显攻击性[(83.43±15.05)分]和内隐攻击性[(-0.06±0.35)分]高于无挫折的情境中的外显攻击性[(80.54±12.40)分]和内隐攻击性[(-0.33±0.49)分]。挫折情境对不同归因方式被试的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58)=4.90, P<0.05, 偏η2=0.08;F(1,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诱导沉思和分心对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的影响。方法以贝克抑郁量表(BDI)、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50名被试进行测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正常(n=38)和抑郁情绪(n=42)被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从某医院门诊病例中筛选出抑郁患者组(n=22)。每组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沉思和分心任务诱导,然后采用负启动任务对注意的分心抑制进行研究。结果①抑郁患者组在沉思诱导下对悲伤面孔的正负启动效应与分心诱导差异不显著(P0.05);在分心诱导下对高兴面孔的正(t=3.060,P=0.014)、负(t=3.527,P=0.006)启动效应显著低于沉思诱导。②沉思任务诱导下,抑郁个体表现为对悲伤面孔正(F=21.56,P=0.000)、负(F=34.17,P=0.000)启动效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③分心任务诱导下,抑郁患者组表现为对高兴面孔正(F=51.97,P=0.000)、负(F=10.21,P=0.000)启动效应低于正常对照组,对悲伤面孔的正(F=4.07,P=0.014)、负(F=9.70,P=0.000)启动效应也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抑郁个体分心抑制不受沉思诱导影响,分心任务诱导降低了抑郁患者对高兴面孔的分心抑制能力和增强了对高兴面孔的加工易化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策略对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的性别差异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方法按照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在校学生40人作为被试, 排除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值超过临界值以及脑电伪迹过多的被试, 最终纳入17名男性和17名女性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被试均完成情绪调节任务范式, 记录被试在积极重评、分离重评和自由观看条件下的行为和脑电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1)行为学结果:在效价上, 性别与情绪调节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F(2, 64)=27.475, P<0.001]。在自由观看条件下, 男性的效价评分显著高于女性[(3.94±1.70)分, (3.25±1.4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 32)=33.098, P<0.001];在积极重评条件下, 女性的效价评分显著高于男性[(6.84±1.33)分, (6.59±1.1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 32)=7.002, P=0.008];在分离重评条件下, 女性的效价评分显著高于男性[(5.84±1.61)分, (5.43±1.61)分], 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有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he 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20)在885份有效问卷中筛选出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大学生25人(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的大学生33人(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组)以及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大学生23人(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运用EyeLink眼动追踪系统, 选用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 收集实验参与者的相对凝视时间(以相对注意偏向分数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协方差分析、调节分析等统计处理。结果 (1)在低述情障碍水平下, 抑郁情绪组大学生(-0.23±0.18)和无抑郁情绪组大学生(0.06±0.11)在注意偏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6, P<0.01)。(2)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0.070±0.153)、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0.234±0.150)和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与抑郁症共患者对负性信息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D患者44例,按照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临床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将其分为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和单纯CHD组。患者均参加情绪Stroop效应任务,记录其正确率、反应时和干扰效应。结果 排除试验时身体不适、操作不当未完成试验者,CHD与抑郁症共患组13例,单纯CHD组27例。对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阈限类型主效应显著(F=16.08,P<0.001),阈上呈现的正确率高于阈下呈现;组别主效应显著(F=6.48,P<0.001),CHD与抑郁症共患组的正确率低于单纯CHD组。对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主效应显著(F=21.68,P<0.001),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反应时长于单纯CHD组;词汇类型主效应显著(F=83.61,P<0.001),负性词反应时长于正性词和中性词;阈限类型×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4.34,P=0.004);组别×词汇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4.01,P=0.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CHD与抑郁症共患组正性词和负性词反应时均长于单纯CHD组(F=16.14,P<0.001;F=17.11,P<0.001);且CHD与抑郁症共患组负性词反应时长于正性词和中性词(F=10.09,P<0.001)。对干扰效应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词汇类型主效应显著(F=43.61,P<0.001),负性词的干扰效应大于正性词;组别×词汇类型×阈限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5.73,P=0.001)。以阈限类型为参照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阈上呈现时,词汇类型主效应显著(F=5.97,P=0.001);组别×词汇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6.49,P<0.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两组正性词干扰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P=0.07);CHD与抑郁症共患组负性词干扰效应大于单纯CHD组(F=6.24,P<0.001);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和单纯CHD组负性词干扰效应均大于正性词(F=4.40,P=0.04;F=5.45,P=0.02)。结论 CHD与抑郁症共患者对阈上负性词存在干扰抑制功能障碍,存在明显的负性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阈上和阈下情绪的Stroop效应.方法 通过网上发帖的形式招募52名在校大学生,分别使用阈上(30名被试)和阈下(20名被试)呈现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情绪条件下,个体对图片的颜色判别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 ①在阈上呈现条件下,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F(4,116)=3.63,P=0.008),高唤醒正性[(781±60)ms]和负性[(787±63) ms]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比中性[(733±62) ms]条件下长;②在阈上条件下,唤醒度在反应时上的主效应显著,(F(1,29)=5.14,P=0.031),高唤醒[(784±59) ms]图片条件下的反应时大于低唤醒[(761±55) ms]图片下的反应时;③在阈下呈现条件下,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F(4,84)=2.50,P=0.049),低唤醒正性[ (661±52) ms]和负性[(667±56) ms]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比中性[(633±49) ms]条件下长;④在阈下呈现条件下,唤醒度在反应时上的主效应显著(F(1,21)=9.97,P=0.005),低唤醒[(664±51) ms]条件下的反应时大于高唤醒[ (638±50) ms]下的反应时.结论 阈上和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可能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