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百草枯急性肺损伤中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文  何庆 《华西医学》2006,21(3):649-650
百草枯(paraquat,PQ.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于1882年合成,1932年作为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使用,1955年发现其除草作用,1962作为除草剂上市后,在13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1966年首次报道百草枯中毒致死病例。百草枯的中毒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毒性机制在于氧化循环反应产生的毒性物质引起:(1)产生超氧化物阴离子(O2^-),导致由更多的活性氧形成,如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2)细胞内NADPH氧化:NADPH是细胞内使百草枯还原的主要还原剂,因此需要NADPH的重要生化反应遭到破坏;(3)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细胞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变性。因此,百草枯的毒性是多系统、多器官、多水平的。哺乳动物不论其给药途径如何,百草枯均迅速分布至重要组织,其中尤以肺和肾的浓度最高。肺是百草枯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亦是引起Po急、慢性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百草枯通过能量依赖过程缓慢聚集到肺,引起肺损伤。肺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2个阶段: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被损害的早期破坏阶段和肺泡炎、肺水肿、炎细胞浸润的增殖阶段。百草枯亦损伤其他主要的器官如肝、心、脑、肾等,但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与呼吸功能不足有关,因此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百草枯(paraquat,PQ)是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其化学名称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1,1'-dimethyl-4,4'-bipyridylium dichloride)。临床上,患者多经口摄入百草枯后引起急性中毒,约1%~5%经小肠吸收,其余部分经肠道排出体外,已吸收部分经肾以原形排出。研究显示〔1〕,其在肺组织中的浓度为血浆中的6~10倍。  相似文献   

3.
百草枯(paraquat,PQ)分子式c12H14N2012,于1882年合成,1932年作为氧化还原指示剂使用,1955年发现除草作用,1962年上市,在全球多个国家广泛应用。1966年报道了PQ中毒致死病例。PQ为无色、吸湿性晶体,  相似文献   

4.
百草枯(paraquat,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作为有机环杂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高效除草剂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因其对人畜毒性强、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死亡率高达50%~80%.由于百草枯中毒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无特效解毒剂及后期不可逆转的肺纤维化,中毒后多死于肺损伤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目前致死性最高的农药中毒,本文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早期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7,自引:6,他引:77  
百草枯 (Paraquat,PQ) ,化学名称是 1 ,1′ -二甲基 - 4 ,4′-联吡啶阳离子盐 ,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PQ对人畜有较强毒性 ,如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及误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国内各地因中毒剂量、就诊时间、抢救方法及个体耐受性差异不同 ,报道的PQ中毒死亡率不一 ,个别报道死亡率高达 80 %以上。目前PQ中毒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试就近年国内外PQ中毒救治现状做一综述。1 PQ的理化性质及毒物动力学PQ分子式为C1 2 H1 4 N2 ·2Cl,分子量 2 5 7 2 ,纯品为白色结晶 ,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易…  相似文献   

6.
高宏光  曹钰 《华西医学》2014,(6):1047-1049
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是目前临床上百草枯中毒致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对于其损伤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对近年来百草枯中毒肺损伤在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基因异常表达等方面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文鹏  马玉英 《新医学》2010,41(4):275-277
急性百草枯中毒可致全身多器官损伤,以肺组织受损最严重,其致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肺组织的主动摄取、产生氧自由基、激活炎性因子等有关。目前其治疗尚无特效解毒剂。该文对有关急性百草枯致肺损伤机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草枯(Paraquat)(分子式C12-H14-N2.2Cl),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可被碱水解,惰性黏土和阴离子表面活性能使其钝化.肺组织中浓度较高,百草枯与血浆蛋白结合很少,且不经代谢,在肾小管中不被重吸收,以原形从肾脏排出.百草枯对人畜有较强毒性,如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及误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国内各地因中毒剂量、就诊时间、抢救方法及个体耐受性差异不同,报道的百草枯中毒死亡率不一,个别报道死亡率高达80%以上.近几年,对百草枯中毒细胞活性因子的变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和脑细胞凋亡的诱导、抗自由基新药的查找、基因治疗等研究较多.本文就其急性中毒毒理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钰  曾智  余海放 《华西医学》2005,20(2):404-405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一种非选择性、接触性除草剂,自1962年起,作为除草剂用于农业,由于它对周围环境无害,因而迅速推广使用。1966年,英国Bullivant首先描述2例百草枯意外中毒死亡事件。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百草枯中毒病例。人口服致死量约为3.0g。口服中毒后除引起消化道糜烂、出血外,还能损害多个重要脏器,尤其肺中浓度较高,可导致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进行性肺纤维化等临床表现,预后恶劣。因无特效解毒药,采用常规对症处理效果极差。百草枯中毒病人总病死率为20%-75%,口服20%百草枯病死率更高达60%-87.8%,且存活人群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百草枯(PQ)中毒可致机体多脏器功能受损,其中最主要的受损靶器官是肺,其毒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仍缺乏特效解毒药,临床上主要以综合措施治疗为主。文章对PQ中毒机制及治疗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肺损伤(ALI)是由感染、误吸、挫伤、休克等各种肺内外原因引起的一种急发症,病情进展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ARDS是ALI的延续和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现代医学认为,ALI是由各种原因产生肺呼吸膜弥漫性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而引起的综合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氧分压下降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ALI时,肺泡上皮细胞受损,使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合成数量下降,功能降低,而内源性PS结构功能的失常反过来又可进一步加重肺功能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使用外源性PS,可以弥补ALI时内源性PS的数量减少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分析百草枯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基本原理,并总结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对26例百草枯中毒致使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其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将其中接受一般治疗的1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采用血液净化、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法的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以胃肠道不适、气胸、皮下气肿以及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当天至入院后第3天,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动脉血氧分压(PaO2)、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白细胞(WBC)均显著升高,PaO2与入院当日比较降低。出院当天除PaO2以外,所有生化指标项目检测数值均下降。观察组中毒病死率(22.2%)要低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大部分患者存在肺间质病变、肺部毛玻璃样变,两种病变所占百分比要高于其他病变类型,渗出性病变所占百分比要高于纵隔病变和心包病变。结论炎性反应、基因表达异常和氧化损伤等是百草枯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基本原理,对患者进行催吐、灌肠和洗胃的同时,结合血液净化、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免疫抑制剂等多种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的影像学资料。评估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 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14例存活3周以上,8例于2周内死亡,以此将病例分成2组。第l组,较规律观察组,按时间分成中毒早期(2d以内)、中期(3-14d),中后期(14d以上)。早期CT表现以肺通气过度、毛玻璃密度为相对特征,占57.1%(8/14)。中期以广泛毛玻璃密度、肺间质改变、肺实性变和渗出性病变为主,占92.9%(13/14)。晚期病变呈迁延改变,转归决定影像特征。肺渗出实变、肺纤维化仍为主要影像征表现。第2组,以肺实变和渗出为主要表现,并提示预后差。CT检查具有病变发现早、提供影像信息多、表现相对特异的优势。结论 CT检查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发现和进展分析具有明显优势,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叉。  相似文献   

14.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临床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会芳  赵燕燕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42-1044
百草枯是毒性很强的除草剂之一,其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治疗的效果均不佳。本文对百草枯中毒机制和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救治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百草枯(paraquat,PQ)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6至8周龄的C57BL/6雄鼠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四组,实验组(共3组,每组9只)经腹腔注射40 mg/kg PQ建立染毒模型,对照组(9只)小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PQ注射后2 d、7 d和14 d,分别麻醉后处死小鼠取出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应用串联质谱标记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ag technology, TMT)分析各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肺组织中差异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功能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Q-2 d、7 d、14 d分别有91个(69升高,22降低)、160个(103升高,57降低)和78个(45升高,33降低)蛋白的差异表达有统计学意义;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Q-2 d和PQ-7 d组差异蛋白均以细胞外分布最多,而PQ-14d组中差异蛋白位于细胞核内最多;GO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Q-2d和7 d以体液免疫和凝血相关的反应为主,PQ-14d以中性粒细胞聚集等趋化和调控反应为主;KEGG分析显示,补体-凝血级联在PQ-2 d和7 d组中占据首要地位,而PQ-14 d组中以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的代谢途径为首。结论:本研究应用TMT技术对PQ中毒小鼠不同时间点的肺脏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从蛋白分子角度揭示了PQ肺损伤的分子机制,发现并提出体液免疫和补体-凝血途径是PQ肺损伤的关键,为后续临床研究和治疗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环磷酰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对百草枯中毒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NS)组、百草枯对照(PQ)组、环磷酰胺对照(CP)组及环磷酰胺干预(T)组,NS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3 d,PQ组先给予生理盐水×2 d,第3天给予百草枯20 mg/kg染毒,CP组给予环磷酰胺80 mg/kg×2 d,第3天给予生理盐水,T组给予环磷酰胺80 mg/kg×2 d,第3天给予百草枯20 mg/kg染毒.染毒后第1、3、5、7天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测定小鼠肺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 MPO)含量及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的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 PQ组染毒后血清IL-6含量第1天明显升高,后逐渐下降,多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NF-α含量及肺组织MPO含量亦如此;经环磷酰胺预处理后的中毒小鼠,血清IL-6、肺组织MPO含量在第3、5天均明显低于PQ组,而第1、7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NF-α含量第1、3天时显著低于PQ组,第5、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肺组织病理来看,经环磷酰胺预处理的中毒小鼠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较PQ组减少.结论 环磷酰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黄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成百草枯组(给予50mg/kg灌胃),干预组(在百草枯组的基础上持续每天给予生大黄300mg/kg灌胃治疗直至处死)及对照组,每组各30只。各组再分为1、3、7d亚组,每个亚组10只。监测所有大鼠的血清MDA及SOD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百草枯组染毒后血清MDA水平与同时间对照组及干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百草枯组染毒后血清SOD水平明显下降,各亚组与同时间对照组及干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干预组SOD水平仅1d时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百草枯组及干预组大鼠肺组织呈现灶状货片状炎性细胞浸润,但是百草枯组随时间延长部分肺组织出现纤维化现象,而干预组逐渐呈回复趋势。结论大黄通过维持中毒后体内能量物质代谢平衡及内环境稳定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百草枯(PQ)中毒剂量对兔中毒性急性肺损伤(ALI)及肺纤维化(PF)程度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A、B、C组),每组12只,分别经胃管灌入8mg/kg(A组)、16mg/kg(B组)和32mg/kg(C组)不同剂量的PQ。7d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HE染色、ALI评分并行Masson染色以鉴定PF程度。结果 A组ALI评分为(8.33±1.03)分,明显低于B组([9.83±1.17)分,P=0.047)]和C组([11.50±1.38)分,P0.01],B组较C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A组PF程度为(31.09±2.05)%,明显低于B组([34.37±1.62)%,P=0.002]和C组([36.54±0.44)%,P0.01],B组较C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剂量的PQ与ALI、PF程度明显相关。结论随中毒剂量的增大,兔急性肺损伤及PF的病理改变越显著。PQ剂量与肺损伤程度及PF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总结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肺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胸部X线或CT表现.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34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给予胸部X线或CT检查,并于入院后48 h、72 h、5d、7d、10 ~ 14 d复查胸部X线或CT,追踪观察肺部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洗胃、导泻,血必净、血液灌流、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法综合救治5~14 d,10例患者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治愈出院,18例患者肝脏、肾脏、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肺渗出和早期肺纤维化不同程度改善好转出院,追踪随访6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占本组病例的17.6%.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病程变化迅速,病死率高,尽早采取综合抢救措施,可提高早期治愈率,使肺、肾、肝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和恢复.肺损伤的胸部X线或CT表现与其病理过程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时复查对比,对分析临床转归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机制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不同造模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百草枯中毒组、姜黄素干预组,每组大鼠40只。百草枯中毒组腹腔注射百草枯15 mg/kg,姜黄素干预组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百草枯1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百草枯中毒组及姜黄素干预组于染毒后(对照组于腹腔注射后)3 h、6 h、24 h、3 d、7 d分别随机抽取8只大鼠取材。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染毒后6 h、24 h、3 d、7 d,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中毒组和姜黄素干预组肺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F = 136.928、32.282、52.008、30.940,P均< 0.05),丙二醛(F = 132.896、64.988、30.622、30.192)、MPO(F = 34.738、202.578、122.019、119.626)含量升高(P均< 0.05),而SOD活力降低(F = 34.738、202.578、122.019、119.626,P均< 0.05);与百草枯中毒组相比,姜黄素干预组各时间点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丙二醛及MPO含量均降低(P均< 0.05),肺组织SOD活力均升高(P均< 0.05)。 结论氧化应激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过程的启动可能是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姜黄素可能通过阻止该过程减轻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