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涛  黎钢 《上海口腔医学》2015,24(3):356-360
目的:评价5周一个疗程的关节灌洗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对不同年龄段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7例,按年龄段不同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65岁)和老年组(>65岁)3组。所有患者均接受5周一个疗程的关节灌洗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术。在试验基线和治疗后的第1、3、6个月,分别检测各试验组非辅助最大开口度、休息时及咀嚼时疼痛感以及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在试验基线和治疗后第6个月使用OHIP-14量表测量患者的生存质量。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显著提高(P<0.05);青年组(<45岁)患者休息时疼痛感在治疗后得到明显缓解(P<0.05);中年组(45~65岁)患者治疗后最大开口度明显增加,下颌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P<0.05);老年组(>65岁)患者所有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年龄相关,老年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纤维增强化学固化树脂关闭后牙邻间隙、阻断食物嵌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牙食物嵌塞患者162例,嵌塞部位170处,按照邻间隙破坏程度分为窄隙组和宽隙组,2组均采用聚乙烯纤维带增强化学固化树脂关闭邻间隙,6个月、12个月复查,最终完成二次随访154例患者、161颗修复体,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2组数据进行χ2检验,评价修复效果。结果2组修复体存留率在6个月时比较,窄隙组修复体存留率显著低于宽隙组(P<0.05),但12个月时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2组修复体的完整性在6个月、12个月时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维增强化学固化树脂关闭后牙邻间隙更适合临床牙冠伸长、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邻间隙组织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食物嵌塞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XCL16及其受体CXCR6在中重度牙周炎牙龈组织和健康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牙龈组织79例,其中健康牙龈组40例,中、重度牙周炎组39例,年龄35~74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牙龈组织中CXCL16和CXCR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染色强度。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牙龈组相比, CXCL16在中重度牙周炎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CXCR6在中重度牙周炎组中的表达较健康牙龈组显著升高(P<0.05)。经相关性分析,CXCLl6与CXCR6在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0,P<0.05);而在健康牙龈组织中,两者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趋化因子CXCLl6及其受体CXCR6可能与牙周炎的发病有关,两者在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氯喹(chloroquine,CQ)及顺铂(cisplatin,DDP)作用于CAL-27细胞,探讨自噬在口腔癌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增强口腔癌化疗敏感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比较药物对CAL-2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的表达,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浓度氯喹及顺铂处理CAL-27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生存率逐渐降低,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5 mg/L氯喹联合顺铂在IC50浓度(5 mg/L)处理后,与单独顺铂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CAL-27细胞的生存率(P<0.05)。氯喹或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自噬在细胞中分布清晰,顺铂组(DDP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氯喹处理组(CQ组)及氯喹与顺铂联合处理组(CQ+DDP组)(P<0.05);氯喹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氯喹或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DDP组和CQ+DD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与顺铂单独作用相比,CQ+DD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氯喹和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DDP组和CQ+DDP组G1期细胞明显增多,出现G1期阻滞,CQ+DDP组G1期细胞数显著高于DDP组(P<0.05)。结论抑制自噬能够提高CAL-27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CAL-27细胞本身的自噬是产生化疗耐药的重要机制。自噬抑制剂有望成为口腔癌化疗的增敏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酸蚀预处理对自黏结树脂水门汀Unicem、G-Cem、Clearfil SA Cement、BisCem与牙本质微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人无龋离体第三恒磨牙32颗,用低速切片机将选用磨牙冠1/4处沿垂直于牙体长轴方向切开,暴露牙本质。实验组在牙本质表面涂布37%磷酸,冲洗、吹干,对照组不做处理。然后将各组与直径为5 mm、高为4 mm的树脂块分别用 Unicem、G-Cem、Clearfil SA Cement、BisCem进行黏结。水浴24 h后,用低速切片机将样本切割成约1 mm×1 mm×8 mm条状,再进行微拉伸测试,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黏结界面。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nicem组(12.9±3.2) MPa、G-Cem组(11.7±2.6) MPa及Clearfil SA Cement组(10.9±2.3) MPa与牙本质的微拉伸黏结强度显著高于BisCem组(6.8±2.4) MPa(P<0.05)。酸蚀预处理后,Unicem组(9.2±2.5) MPa、G-Cem组(6.1±2.3) MPa及Clearfil SA Cement组(4.8±1.7) MPa黏结强度显著降低(P<0.05),而BisCem组(7.1±2.9) MPa黏结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牙本质的表面酸蚀预处理降低了自黏结树脂水门汀G-Cem、Clearfil SA Cement及Unicem 的牙本质黏结强度,但对BisCem的牙本质黏结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组织中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SACC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SACC标本和3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DDR1与MMP2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R1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0%,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10%,P<0.01)。DDR1的高表达与SACC的神经侵袭、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2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5%,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13.3%,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DDR1与MMP2呈现显著正相关(r=0.332, P<0.05)。结论:在SACC中,DDR1与MMP2共同高表达,与SACC的发生与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牙唇面根充法进行根管治疗联合烤瓷牙修复改善上前牙前突和增进美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门诊就诊的上前牙前突患者100例,通过牙唇面根充法完成根管治疗后进行烤瓷牙修复。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数据和牙龈炎发生率,评价治疗后烤瓷牙外观及功能。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U1-SN、U1-X、U1-Y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U1-L1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牙龈炎发生率显著下降(χ2=16.2749,P<0.01)。治疗后烤瓷牙整体轮廓、上前牙前突纠正、与邻牙匹配度和减轻深覆及深覆盖优良率分别为96.00%、95.00%、98.00%和91.00%。结论牙唇面根充法进行根管治疗联合烤瓷牙修复可以有效改善上前牙前突,增加美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加入不同中药后的水溶性壳聚糖对白念菌的抑菌效果及其作为义齿稳固剂的黏结抗张强度。方法采用水煎法将6种中药提纯并烘干,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与壳聚糖混合,筛选最有效抑制白念菌的混合物及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此种混合物的黏结抗张强度值,并与Protefix义齿稳固剂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种中药-壳聚糖混合物中,以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抗菌效果最佳,其MIC为1.563 mg/mL;七叶一枝花的黏结抗张强度值在0 h及浸入人工唾液后12 h大于protefix义齿稳固剂,其平均值及最大值大于Protefix义齿稳固剂(P<0.05)。结论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抑制白念菌效果及黏结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口腔白斑(OLK)组织、48例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Ki-67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PSS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Ki-67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6.3%和79.2%;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3.8%和70.8%,Ki-67和p53在正常黏膜组与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Ki67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Invivo5软件测量成人骨性Ⅲ类错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对气道的影响,为正畸临床评估口咽气道容积及舌骨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筛选CBCT资料,按纳入标准和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筛选出60例骨性Ⅰ类错作为对照组;将成人骨性Ⅲ类错分为上颌后缩组和下颌前突组,每组60例。采用第三方软件Invivo5将CB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系,应用测量工具测量口咽气道及舌骨位置,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上述3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成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分别较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大(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无显著差异(P>0.05);舌骨矢状向位置由前到后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舌骨垂直向位置,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显著高于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人不同骨性错畸形上气道三维特征不同,下颌骨矢状位置、长度较上颌骨对口咽气道容积、形态、走向、舌骨矢状位置影响更为显著。CBCT及Invivo5是评价上气道的实用工具,可为正畸临床评估骨性错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及舌骨位置、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马健  邵强  于毅 《上海口腔医学》2020,29(4):375-379
目的:探讨常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在48颗离体前磨牙颊侧牙颈部制备同一规格V类洞,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颗,分别采用通用纳米固体树脂、通用纳米流体树脂、玻璃离子充填、抛光后,使用Isomet 4000 精密切割机制成包含全部充填材料的试件(近远中径5 mm、龈径3 mm、颊舌向深度 2 mm)。将上述3组试件置于P.gingivalis菌液中培养24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P.gingivalis的黏附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情况。采用SPSS 22.0 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结果:结晶紫染色实验显示,玻璃离子表面黏附P.gingivalis的量显著少于通用纳米固体树脂与通用纳米流体树脂(P<0.05)。CLSM扫描可见,3组间P.gingivalis生物膜内的活菌比例及生物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玻璃离子表面P.gingivalis生物膜稀疏,呈小团块状,未聚集成片;通用纳米固体树脂组的P.gingivalis生物膜则呈大块片状,立体结构明显。结论:与通用纳米树脂材料相比,玻璃离子表面更不利于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对牙周健康而言,玻璃离子更适用于龈下楔状缺损的充填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凝胶的三维结构,并探索不同浓度PRF凝胶析出液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体外增殖的影响,评价PRF凝胶作为牙髓组织再生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houkroun一步离心法,制备PRF凝胶,分别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将新鲜制备的PRF凝胶浸泡于DMEM培养基中,于第7天取出析出液。分别用含PRF 凝胶析出液浓度(体积分数)为25%(1PRF组)和75%(3PRF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hDPC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检测24、48、72、96、120、144、16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光镜和SEM观察结果均表明,血小板和白细胞主要分布在PRF凝胶的白膜层,此层由粗大而密集的纤维蛋白条索构成。CCK-8结果显示,在24、48、72、96 h,1PRF组和3PRF组的光密吸光度(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20、144、168 h,1PRF组和3PRF组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PRF组的OD值和3PRF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RF凝胶的三维结构由纤维蛋白网构成,其白膜层聚集了大量可释放生长因子的血小板与白细胞;PRF 凝胶析出液对hDPCs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提示PRF凝胶有望成为牙髓再生的良好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氟对纯钛表面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经不同浓度氟化钠人工唾液浸泡24 h后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在纯钛表面的黏附情况,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黏附后纯钛表面的粗糙度及表面形貌。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不同浓度氟化钠人工唾液浸泡后,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在纯钛表面黏附的OD值随着氟化钠浓度的升高越来越大:0 g/L < 0.5 g/L < 1.0 g/L < 2.0g/L (P<0.05)。此外,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黏附后,纯钛表面的粗糙度Ra值随着氟化钠浓度的升高也越来越大:0 g/L < 0.5 g/L < 1.0 g/L < 2.0g/L (P<0.05);纯钛的表面形貌有明显差异,无论是经变形链球菌还是经血链球菌黏附后,随着氟化钠浓度的升高,纯钛表面均变得越来越粗糙、不平整。结论经不同浓度氟化钠人工唾液浸泡后,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在纯钛表面的黏附、黏附后粗糙度及表面形貌结果一致,提示氟化钠加剧了纯钛的腐蚀,使得纯钛表面的粗糙度增加,进而促进了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在纯钛表面的黏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无龋儿童组(caries free,CF)、低龄儿童龋组(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和重度低龄儿童龋组 (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牙菌斑中4种致龋菌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0名3~5岁儿童,对其进行龋病检查和牙菌斑样本收集,追踪观察1 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次取样的4种致龋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和内氏放线菌)进行定量检测,计算各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χ2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在基线及1 a后患龋率分别为66.7%和81.7%,差异无显著性(χ2=1.76,P>0.01);龋失补牙面数分别为(5.80±2.53)和(7.90±1.76),差异显著(t=3.51,P<0.01)。ECC、S-ECC组中,4种致龋菌所占比例在基线和1 a后有显著差异(P<0.01)。1 a后ECC、S-ECC组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之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变异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之和所占总菌的比例与dmfs指数的变化在基线和1 a后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菌斑中致龋菌的比例变化与低龄儿童龋密切相关,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越高,低龄儿童龋易感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阻生牙拔除术中对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70例需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干预组由专职护士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护理配合;对照组按常规向患者交代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的知识宣教。拔牙结束后,发放焦虑量表。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对2组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中出现焦虑情绪的患者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在阻生牙拔除术中减轻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金属托槽再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颗离体前磨牙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粘结托槽后,选择3组剥离托槽,采用磨除、烧灼、喷砂3种不同托槽底板处理后予以再次黏结,经体外pH循环30 d后,测定托槽的抗剪切强度。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另选取试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托槽底板的形态及结构。结果:4组间有显著差异,托槽烧灼再黏结组与其他各组间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托槽底板残留黏结剂经磨除或喷砂处理,可获得与初次黏结相近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玻璃陶瓷高嵌体和金属全冠修复经根管治疗后的下颌前磨牙的牙体抗折强度。方法:选择45颗完整的下颌前磨牙,经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A组以流体树脂垫底,树脂充填作为对照组;B组和C组以流体树脂垫底后,牙体均预备为MOD洞型。B组以树脂充填后,再进行牙体预备,以钴铬合金金属全冠修复;C组牙体预备,以玻璃陶瓷高嵌体黏结修复。将3组标本用万能实验机垂直加载,直至标本发生纵裂,记录各样本牙裂时的最大载荷数值与折裂模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的平均抗压载荷值分别为(234.44±44.36)、(267.11±65.55)、 (314.91±33.67) N。2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的抗压载荷值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样本牙折裂模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陶瓷高嵌体是保护经根管治疗后的下颌前磨牙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高效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将206例门诊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5例采用改良Gow-Gates法,对照组101例采用传统口内注射法(Halstead法)。记录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和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Gow-Gates法麻醉成功率为97.15%,Halstead法为89.10%,2组间显著差异(P=0.038)。改良Gow-Gates法在麻醉效果A、B级比率为90.48%,Halstead法为87.13%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46)。改良Gow-Gates法的并发症显著少于Halstead法(P=0.014)。结论:Gow-Gates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微创高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