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消化道瘘是胃肠道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效清除漏出物,控制腹腔感染,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用T管引流加纤维蛋白胶封堵治疗上消化道瘘6例患者,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息肉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消化内科2010年2月-2013年3月内镜检出、治疗的68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内镜治疗效果。结果所有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内镜下均得到了良好治疗,治疗后复发率4.41%,再发率10.29%,治疗中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检查能够对上消化息肉做出准确诊断,内镜下根据息肉大小及不同形态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和洛塞克合并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4例进行对照实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例)和观察组(n=52例),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增加洛塞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奥曲肽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洛塞克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发生率低,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颌骨囊肿在临床很常见。由于囊肿时间长,囊肿表面黏膜很薄,在手术时,非常容易将表面黏膜剥破,术后形成瘘,非常麻烦。现对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例上颌骨囊肿术后形成瘘再次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后胰外瘘的临床治疗及发生原因。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发生胰外瘘12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3~7个月内均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结论胰瘘一旦明确诊断应充分引流,并定期冲洗引流管或瘘管,未见明显好转者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行TME的21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6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瘘19例,其中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手术96例,发生吻合口瘘13例,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120例,发生吻合口瘘6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10d,平均7.3d.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性别、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不完全性肠梗阻无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下端距肛缘的距离、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吻合器吻合后手工加强缝合有关(P< 0.05或<0.01).16例行保守治疗后愈合,3例严重吻合口瘘患者及时行横结肠造瘘术后治愈.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行TME后吻合口瘘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吻合、充分有效地引流和扩肛是预防和降低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低位吻合等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对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治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选择合适时机行结肠造瘘.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外营养在上消化道瘘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94年应用PN治疗上消化道109例的临床经验,对瘘早期临床表现: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营养代谢障碍,瘘继发的腹腔感染及并发症进行讨论。在瘘的早期治疗中着重阐述PN营养支持对迅速纠正高位、高流量肠瘘所起的重要“人工肠道”作用,介绍开展PN治疗的技术和改进方法,提出减少PN治疗中并发症的防治意见。临床资料显示PN营养支持治疗比60年代瘘的自愈率提高了62%,死亡率明显下降到10%,缩短了临床治愈病程。  相似文献   

8.
观察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22例食管瘘患者中食管气管痿9例,食管纵隔瘘10例,食管胸腔瘘3例。共置入覆膜金属内支架23枚,治疗后经1-30月的随访观察,评价治疗效果。22例食管瘘患者共放置23枚支架,均一次放置成功。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胸骨后疼痛不适,对症治疗3—7天后消失;1例3月后肿瘤生长、引起再狭窄,再叠加放置一枚支架解除;1例吞咽团状食物引起梗阻,经胃镜取出。22例食管瘘患者经内支架治疗后,瘘口封闭良好,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食管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相对于西咪替丁,可显著增加止血治疗有效率,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不同新鲜冷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 red blood cells,cRBC)比例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莆田市涵江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且接受输血治疗60例患者的临床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共84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实施直线切割缝合器胃小弯侧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84例患者中,颈部吻合口瘘2例,胸胃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无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及胃漏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以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2.
雷敏 《现代保健》2009,(26):116-117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之一,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尤其是急性大出血,病死率高达10%以上。患者常表现为上腹不适、呕血、便血、心慌,甚至昏厥或休克。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全力抢救,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共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方法、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死亡率和生存率的病例资料。结 果并发症发生率8.7%,围手术死亡率1.1%。1年存活率68.5%,3年存活率26.0%。结论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死亡的原因。手术技巧和胰肠吻合是预防胆瘘和胰瘘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宋连峰 《中国卫生产业》2013,(8):149-149,151
目的分析比较内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内镜下止血治疗的152例作为观察1组,传统方法止血治疗的152例作为观察2组,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1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1%,观察2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0.79%,观察1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观察2组。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检查、止血,可较快的明确病因、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凝血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为相关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及奥美拉唑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凝血酶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39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39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凝血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奥曲肽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消化科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88岁的某患者是一位参保病人。因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到某医院急诊就诊,后被收住院。老人身患多种疾病,患高血压、冠心病十余年,安装心脏起搏器已五年,三年前突发过脑出血治愈;患Ⅱ型糖尿病七年余;一年前接受了膀胱造瘘手术。患者此次入院初步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足、高血压病、冠心病、起搏器植入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10例(55.55%)治愈,7例(38.89%)好转,1例(5.56%)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8例(44.45%)治愈,4例(22.22%)好转,6例(33.33%)无效,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郑书敏 《健康大视野》2005,13(11):80-8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我院于2000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56例,临床治愈52例,转诊3例,自动出院1例。现将其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由于远处转移或、侵犯重要器官或年龄太大等原因而失去了手术机会,严重吞咽困难、尤其是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等并发症。发生率5%-10Ⅲ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食管内支架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2年3月以来,我们应用内支架置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结合放疗、化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56例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