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儿庄区自1980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白喉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已连续十年无病例报告。为探讨我区消除白喉的可能性,于1995年9月,在3处乡镇进行了人群白喉免疫水平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在泥沟、涧头、马兰屯三处乡镇选择不同年龄人群1000人,按常规方法进行锡克氏试验,阳性者表  相似文献   

2.
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未免疫人群中呈爆发流行,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我区在60年代初实行免疫前,发病率为11.5~73.3/10万.自1996年实行普遍免疫后,发病率迅速下降,自1972年后,我区再无白喉疫情报告.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较准确地反映出我区人群白喉免疫水平,以便为计划免疫和消灭白喉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组织了全区各县(镇)负责免疫的同志,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地区进行了锡克氏试验,并采取召开老防疫人员,赤脚医生座谈会;查阅1964年白喉病人登记表、疫情统计表等方法,对老疫区汝南县1964年白喉流行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4.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可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该病自实施预防接种以来,在广州市东山区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13年没有白喉病例.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区0~12岁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评价白喉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数字依据,我区于2003年5月对0~12岁儿童进行白喉抗体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白喉在我区从1982年至今已无发病,(1971——1981年发病率仅波动在0.42——0.02/十万之间),1976年曾在我区进行过白喉免疫水平调查,锡克氏试验阳性率达39.59%。为了解我区近年来正常人群白喉免疫水平,合理评价我区灭病成绩及预防接种效果,以便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6.
<正> 白喉是一种严重危害少年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建国以来,我区在白喉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前几年未能抓好计划免疫工作,使白喉在我区个别地方出现了局部小暴发流行。为迅速达到控制和消灭白喉之目标,我们根据省予防接种方案的要求,于1984年4—6月,对全地区3个月—6周岁儿童进行了浓吸百白破菌苗普种;对7—15周岁儿童进行了精吸白类普种。为考核普种效果,了解人群免疫状况,我们在普种前  相似文献   

7.
自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 ,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制剂 (DPT)纳人计划免疫程序 ,白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本文通过对我市 195 6~ 1981年白喉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结合我市的白喉免疫实施及人群免疫水平情况 ,提出今后的白喉消除策略。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  相似文献   

8.
青阳县儿童白喉免疫水平调查报告王庆生1王津洲2(1池州地区卫生防疫站2青阳县卫生防疫站)白喉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我区人群白喉免疫状况,更好地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我们采用锡克氏试验方法于1996年9月在青阳县按东、西、南、北、中抽取...  相似文献   

9.
<正> 石家庄市1974年开始在儿童中开展白喉类毒索的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的深入发展对控制本市白喉的发病起到了重要作用,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为掌握石家庄市人群白喉抗体水平,以便为预防白喉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石家庄市自1993年以来进行了人群白喉免疫水平的监测。1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区于1975年狠抓了落实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的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白喉病的流行,白喉的年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1975年发病96例,发病率1.43/10万,比1974年下降60.4%,1976年发病40例,发病率0.58/10万,比1975年下降60%。但1974~1975年省内仍有个别县发生白喉病的暴发流行。为了提高警惕,防止白喉病的暴发流行和进一步做好白喉病的计划免疫工作,我们于1976年11月在南海县大历公社太平大队进行白喉免疫状况的调查,了解农村不同年令对白喉的免疫状况,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喉免疫成功率及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喉免疫成功率及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海安县卫生防疫站贾同甫我县自1976年开展了百白破和精白接种,1980年起已无白喉病例报告。为了解人群对白喉免疫水平的动态变化,考核计划免疫接种质量,我们开展了白喉免疫成功率及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监测对象百白破基础全程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山东省滨州市不同时期白喉控制工作效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1951-2008年白喉疫情、白喉类毒素疫苗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和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滨州市自1978年以来,已连续30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自1970年规范实施白喉类毒素预防接种38年间,累计减少病例34 186例,减少病死病例2 325例,年均减少病例900例,年均减少病死病例61例;随着白喉类毒素疫苗的应用,尤其计划免疫实施后,白喉类毒素疫苗接种率持续在93.45%~95.67%,免疫成功率为93.63%~94.30%,人群白喉抗体水平持续在89.40%~89.54%.结论 白喉类毒素疫苗预防接种是白喉综合防制的主要措施之一,滨州市人群白喉发病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 白喉的流行状态,自七十年代广泛开展白喉特异性预防制品——百白破和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若不注意免疫工作质量和加强白喉的监测工作,局部白喉流行状态仍可回升。罗山县1983年局部白喉流行也证实这一问题,现将我县局部白喉流行情况及当时所进行的病源学,免疫学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随着特异性预防制品——白喉类毒素(下称白类)的问世,和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区解放三十五年来白喉发病率逐年降低,1970年以后基本控制了流行,近六年来发病率一直稳定在0.032/十万以下,提前达到国家控制指标,有效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扩大预防成果,更好的开创白喉预防工作新局面,兹将三十五年来白喉预防效果和今后意见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5.
由于广泛开展白喉类毒素而防接种,我市自1981年以来无白喉病例发生.为评价计划免疫效果.预测白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群白喉免疫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山县自1967年正式开展在易感人群中进行有计划地使用百白破三联菌苗及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等制品的预防接种以来,白喉的发病率已有显著下降。1983年以后全县又实施了冷链,计划免疫制品的接种工作由以往的每年冬季1次转入每2月1次。为了考核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正常人群对白喉的免疫水平,于2001年6月在城乡开展了正常人群的白喉免疫水平调查。  相似文献   

17.
白喉曾经是我省常见的急性传染病。1977年实施计划免疫前,该病发病率波动在1.41/10万~33.20/10万。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卞降。1989年发病率最低为0.005/10万。为掌握免疫后白喉的流行病学特点,我们对以往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白喉免疫阶段根据白喉免疫制品使用情况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1950~1962年,白喉免疫制品量极少,主要用于疫区;第2阶段:1963~1977年,实行每年对6月、3岁、7岁儿童免疫接种;第3阶段:1978~1985年,按免疫程序实施计划免疫;第4阶段:1986~1990年,计划免疫实行冷链运转。  相似文献   

18.
自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我市"四苗"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白喉发病率从50年代的75.30/10万下降到1988年的0.02/10万,1989年后全市连续15年无白喉病例发生.为掌握和了解我市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为计划免疫工作和最终消灭白喉提供科学依据.我市于1997-2002年对海曙区、慈溪市、余姚市、鄞县4个县(市、区)共计860名健康人群进行了白喉抗体水平检测.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嘉祥县自开展计划免疫以来,已连续20余年无白喉疫情。为了解该县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客观评价免疫预防效果,预测流行趋势,为消除白喉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9月我们对该县438名健康人进行了白喉免疫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山市1952年起开展白喉预防接种,70年代对7周岁以下儿童普种白喉类毒素,1977年实行麻疹疫苗普种,并着手进行计划免疫建卡工作和建立“一苗一查”制度,自1983年始全面实施计划免疫。9年来我们着重加强了免疫接种规范化实施和疫情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1991年计划免疫相应疾病年发病率麻疹为0.21/10万,百日咳为0.21/10万,白喉和脊髓灰质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