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黄连加TMP治疗急性菌痢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用湘西土家族常用草药水黄连加 TMP 治疗急性菌痢75例,其中治愈73例,治愈率为97.33%。同期用庆大霉素加 TMP 对照治疗73例,治愈率为80.82%,两组治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病原菌转阴率高,远期疗效巩固,药物副作用少,是治疗菌痢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菌痢栓治疗急性菌痢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158例急性菌痢患者随机分两组。两组患者轻度脱水者给予口服补液,中度以上脱水者给予静脉补液。对照组78例给予黄连素治疗。治疗组80例给予菌痢栓置于肛门内3~5 cm处。3天为1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2例,好转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56例,好转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痢栓治疗急性菌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采用上海中药三厂生产的飞扬草浸膏片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0例,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一、诊断依据1、有不洁饮食史; 2、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愎泻、脓血便等症状; 3、大便镜检,可见到红、白细胞10个以上/高倍镜,或找到巨噬细胞; 4、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4.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属中医的湿热痢范围。笔者根据《伤寒论》中的治痢名方白头翁汤和葛根芩连汤,结合临床经验,拟定“菌痢方”。自1980年元月至1985年12月观察250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250例中,男132例,女  相似文献   

5.
潘光生  孙寿芳 《中药材》1993,16(12):40-40
我们自1988年5月至1992年10月用自制的菌痢汤直肠滴注治疗急性菌痢16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菌痢汤的制备1.处方黄连2000克、一见喜6000克、金银花3000克、木香2000克、白芍3000克、生山楂6000克、槟榔3000克、马齿苋6000克、茯苓2000克、甘草1200克。2.制备以上药材经炮制后,按处方剂量准确称取,置锅内,加水浸泡30分钟,加热煎煮三次,时间分别为沸后60、120、90分钟,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并,冷藏,静置沉淀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50000毫升,取出过滤,趁热加入25%尼泊金乙酯乙醇溶液100毫升,充分搅匀,灌装(500毫升/瓶),封  相似文献   

6.
急性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感染肠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流行范围广、发病急、易感染为特点。因此,积极有效的抗菌治疗,对缩短病程,控制传染源,减少慢性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自1997年起应用利福平治疗急性菌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对50例急性菌痢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方面有可比性(P>0.05),均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WBC(5.0~10.3)×109/L,其中>10.0×109/L者 30例,大便镜检 RB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连素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疗效及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156例急性菌痢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黄连素加思密达加入到生理盐水5~10ml中保留灌肠,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显效6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42例,有效15例,无效2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73.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黄连素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作用迅速,疗效肯定,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原发肝癌与重型肝炎肝移植术中凝血制品的应.用情况。方法: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Ⅲ-Ⅳ级行肝移植术患者100例,年龄21—62岁,分为原发肝癌肝移植组(I组),重型肝炎肝移植组(Ⅱ组),每组各50例,麻醉方法均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方式均为腔静脉成形原位肝移植术,观察两组术中的出血量及凝血制品的输入情况。结果:①Ⅰ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②Ⅰ组术中凝血制品的用量也明显少于Ⅱ组。结论:原发肝癌肝移植术术中的出血量及凝血制品用量均明显少与重型肝炎患者,术中管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急性菌痢中医称为肠游。病因夏秋之间饮食不洁,湿热之毒侵犯大肠而致大便脓血、下坠、少腹疼、发烧等症,甚者高烧昏迷、抽风、休克而致死亡。中医治疗多以清肠中湿热为主,佐以降逆、柔肝、理气之品,我科取白头翁汤(《伤寒论》方)加减制成痢疾合剂治疗本病90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加任何抗菌素,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一)痢疾合剂的处方和服法:白头翁18克,黄柏15克,马齿苋30克,竹茹15克,地榆12克,木香12克,杭白芍12克,生石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62年8月起至今用苍耳草(包括茎、叶、种子)治疗急性菌痢11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一)年龄、性别、病程本组男47例,女63例。年龄12~64岁之间。就诊时病程一天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以导气汤用干急性菌痢患者,在59年3~8月共有46例进行了系统的治疗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初步总结报导如下。临床材料本文所分析急性菌痢46例,依中医辨证均符合于赤白痢、白痢等具有热证及实证者。西医诊断标准;①病史——无慢性腹泻史;②症状——具有典型痢疾症状;③大便常规——有脓球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本人运用了藏药“赤西敦巴”加“扎胸格瓦”对 2 5 8例急性菌痢进行了临床观察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材料2 5 8例中年龄在 8~ 18岁 10 3例 ,19~ 2 8岁 85例 ,2 9~ 38岁 4 3例 ,39岁以上者 2 7例 ;均有畏寒、发热 ,体温可达 39℃ ,腹泻日 7次以上 ,大便呈水样或脓血便 ;量少 ,黏稠 ,深红色及粉红色血便 ,便后有里急后重 ,体查 :脐周及下腹压痛明显 ,肠鸣音亢进 ,其中 38例为严重脱水症状而住院治疗 ,实验检查15 2例中 ,血常规 :白细胞增高和以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粪便镜检 :见血红白细胞 (以白细胞为主 ) ,…  相似文献   

13.
14.
15.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收到不少读者(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来信,要求多登一些有关临床方面的短文,便于临床运用和参考。本期发表了类似的文章16篇。对于我们的这种安排,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6.
急性菌痢大多相当于暴痢中的湿热痢。采用清热化湿,调和气血的治法,以芍药汤加减组方,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阴转、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以苦参60克及早莲草90克提取物和 TMP0.4克制成止痢片15片,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连服2天,治疗急性菌痢634例,疗效均已达到或超过1982年“菌痢短程治疗方案”关于急性菌痢按消炎“1、2、3”,灭菌“2、8、9”指标要求(注)。如发热平均0.64天以内消失,腹痛、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平均1.08天以内消失,大便性状和大便中炎症细胞平均1.08天以内消失。治愈后平均48小时粪便细菌阴转率97.08%,超过灭菌指标。随访258例未见复发,证  相似文献   

18.
1997年~ 1999年 ,笔者应用倪涵初痢疾方[1]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5 2例 ,并与使用FPA +TMP治疗的 4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观察急性菌痢患者 10 0例均在夏、秋季发病。其中 ,治疗组 5 2例 ,平均年龄 19岁 ;对照组 48例 ,平均年龄 2 0岁。两组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别。临床诊断[2 ] :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全身不适、腹痛、频繁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均有脓细胞、红细胞及吞噬细胞 ,大便细菌培养阳性。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倪涵初方药物组成 :炒黄芩、炒白芍、炒…  相似文献   

19.
急性菌痢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感染所致,病变主要发生在乙状结肠及直肠,运用补液、抗菌、对症等综合性治疗一般均能治愈.祖国医学认为,痢疾是机体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侵及壅塞肠中,气血与之搏结,使肠道传导失司,肝络受伤,化为脓血而成.  相似文献   

20.
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使痢疾杆菌产生耐药性 ,致抗菌治疗较为困难。笔者于 1994~ 1999年采用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 5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 90例急性菌痢均系住院患儿 ,诊断按照吴瑞萍等主编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两组 ,黄连素灌肠组 58例 ,对照组 32例。 90例中男 39例 ,女 51例 ;年龄 6月~ 14岁 ,~ 2岁 4 8例 ,~ 5岁 2 6例 ,~ 7岁 10例 ,~ 14岁 6例。临床表现有腹泻粘液或脓血便、发热、腹痛、里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