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仙特敏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观察杨磊(山东滨州医学院附院皮肤科,256603)关键词荨麻疹,治疗,仙特敏由于传统的抗组胺药可通过血脑屏障而出现嗜睡、智力受损等副作用,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第二代H1抗组胺药相继问世,由于其很少通过血脑屏障或对脑H1受...  相似文献   

2.
西咪替丁、苯海拉明皮内注射对组胺的作用评价张开明,尹国华,陈仲英,刘梅青,周敏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030009)慢性荨麻疹口服给药,影响结果因素较多,同时由于抗组胺H2受体(H2R)在皮肤血管分布的部位及数量尚不太清楚,所以有必要对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皮肤肥大细胞激活后释放的组胺在急性荨麻疹血管通透性升高方面起主要作用 ,使用H1受体拮抗剂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主要方法。然而一些特发性急性荨麻疹 ,特别是病情严重者 ,常规的抗组胺治疗常无效。源于肥大细胞的炎症前细胞因子可能导致了急性荨麻疹对单纯抗组胺治疗抵抗。作者检测了1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浆TNF α、IL 6和IL 8水平 ,发现伴循环IL 6水平升高者对抗组胺治疗抵抗。16例不明诱因的急性荨麻疹患者 ,就诊时瘙痒性风团超过身体体表面积的四分之一 ,皮疹平均持续时间为 1 9± 1 7天 (1~ 6天 ) ,一些皮疹可在 12小时内消…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免疫法测定45例荨麻疹患者在应用咪唑斯汀治疗前血浆中组胺与LTB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患者组胺与LTB4含量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组胺与LTB4是参与荨麻疹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结合治疗观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对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同时考虑抗组胺及抗炎。  相似文献   

5.
第二代H1组胺拮抗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代H_1组胺拮抗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应用高晓钢(南京大学医院210093)第二代H1组胺拮抗剂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才相继问世,由于改变了传统的抗组胺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且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受到临床普遍欢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第二代H1组胺拮抗剂...  相似文献   

6.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皮肤科常见病,多数病因不明、诱因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一种常规剂量非镇静二代抗组胺药作为CU的一线治疗,但临床研究显示,有10%~50%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症状[1?3],这些CU被学者称为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其中一部分即使将抗组胺药物增加至4倍剂量,依然无效,称为抗组胺类药物抵抗性荨麻疹[4?6]。现对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诊断现状及治疗策略进行探讨。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成年人慢性难治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7.
急性荨麻疹是临床较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抗组胺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为比较新一代抗组胺药咪唑斯汀与西替利嗪在治疗急性荨麻疹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于2003年8月~2004年4月对56例急性荨麻疹病人进行用药后的观察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复习了 H_1抗组胺药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和物理性荨麻疹瘙痒及风团的治疗效果。为致不多的研究表明,在应用 H_1抗组胺药治疗时,尽管存在着个体差异,但瘙痒及风团同时平均减轻2/3。在某些物理性荨麻疹患者,瘙痒和风团以及红斑的改善不成比例。镇静作用轻微的 H_1抗组胺药疗效等同于或较强于经典的抗组胺药。抗组胺药完全消除组胺风团的剂量仅部分减轻荨麻疹风团,由此推理对瘙痒作用亦相同。因此,有必要寻求针对组胺以外的致痒介质的疗法,以改善荨麻疹的瘙痒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门诊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某医院门诊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处方各50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急性与慢性荨麻疹处方中药物使用构成比、使用频次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在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中抗组胺药使用频次最高,在急性荨麻疹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作用较为突出;部分新型抗过敏药以被逐渐应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中;在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中不合理用药主要为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药联用及中成药使用。结论抗组胺药是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药联用及中成药的使用方法,避免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胺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及咪唑斯汀在治疗荨麻疹中的抗组胺作用。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测定 45例荨麻疹患者在应用咪唑斯汀治疗前后血浆中的组胺含量。结果  2 4例急性荨麻疹和 2 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中组胺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症状缓解后组胺含量下降 ,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急、慢性荨麻疹组胺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组胺是参与荨麻疹发病的主要介质之一 ,结合治疗观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仙特敏在皮肤科的应用范志莘综述第二代H1抗组胺药较第一代H1抗组胺药有相对的厌脂性,不易渗透到中枢神经系统,故优先地与周围神经系统H1受体结合。它们亦相对地无抗5-HT、抗胆碱能作用和α肾上腺素能阻滞活性。这些药物抗组胺作用强,有的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荨麻疹是由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疗效显著,但停药后复发率高,许多患者服药治疗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更长。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在服药期间能够减轻症状或治愈,停药后还能延缓一些患者的复发。笔者以抗组胺药作对照观察益气养阴祛风中药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第二代H1抗组胺药较第一代常规抗组胺药有许多优点,它们很少通过血脑屏障或对脑H1受体的亲和力低于与周围经H1受体的亲和力,因此这些药物具有持久的抗组胺作用并产生较小的镇静作用。由于显著减少了它们的副作用,因而将更广泛地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并将逐渐取代常规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后期,第二代抗组胺药-外周H1受体拮抗剂相继问世。其中仙特敏是既能抑制组按介导的早期过敏反应,又能抑制嗜酸粒细胞及嗜碱粒细胞引起的后期过敏反应的唯一抗组按药,大量实验表明,该药对多种类型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疗效。同时也用于异位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大量比较研究显示该药的疗效超过传统抗和其它第二代抗组胺药。该药的副作用以轻度困倦为主,发生率小于10%。  相似文献   

15.
<正>抗组胺药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但除组胺外,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多种细胞因子也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导致抗组胺药治疗反应较差或抵抗,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非抗组胺药控制疾病。1应用非抗组胺药的指征目前无明确统一的使用指征。通常出现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3~6)个月需再次评价是否需要使用非抗组胺药物[1]。非抗组胺药物通常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选择时需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组胺释放活性与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以FcεRIα融合蛋白(rsFcεRⅠα)为抗原,用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抗FcεRIα自身抗体,并通过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对组胺释放活性的影响证实其功能。结果: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检出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阳性者22例(35.5%),其血清引起的组胺释放率平均为26.26%±16.08%;将其血清与rsFcεRⅠα作用后组胺释放率下降为9.14%±5.79%,组胺释放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结论: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组胺释放活性因子与其血清中的抗FcεRIα自身抗体有关,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可能直接活化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荨麻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抗组胺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8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和6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值,分析其与抗组胺治疗效果间的关系.结果: 急、慢性荨麻疹患者抗组胺治疗无效组CD3+T细胞、CD8+T细胞构成比低于治疗显效组(P<0.05),CD4+/CD8+比值高于治疗显效组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荨麻疹患者的抗组胺治疗效果可能与CD8+T细胞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阿化斯丁治疗40例慢性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化斯丁(acrivastine)商品名新敏乐(Semprex),为新型的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我们最近采用英国葛兰素威康集团公司研制的新敏乐胶囊,对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如下。一、病例资料1994年9月至1995年4月期间在我所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12~65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为2个月至7年,多在2年之内。发病原因、诱因不很明确。其中有23例患者有明确的使用其它抗组胺药物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史。抗组胺药包括有扑尔敏、赛庚啶、特非那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配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组胺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2ml肌注,每周3次,对照组仅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配合抗组胺药物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为83.4%,高于口服抗过敏药物组(64.1%)(P0.05)。对慢性湿疹的有效率为79.3%,高于口服抗过敏药物组(54.9%)。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配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疗效高、无不良反应。可作为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防风通圣颗粒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疗效及对自身免疫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荨麻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组胺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防风通圣颗粒联合抗组胺药物联合治疗,对比2组治疗方式对荨麻疹疗效及自身免疫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