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君  汪吉英 《贵州医药》2004,28(12):1074-1074
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又名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本病是以口、眼、生殖器先后不同程度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病因较复杂.近年来文献报道国外有为数不少的behcet’s syndrome由艾兹病感染引起,而我国30%的behcet’s syndrome患者有结核感染证据。现将笔者近年治疗的1例behcet’s syndrome(由结核感染引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Turner氏综合征亦称性发育不全症或卵巢发育不全症(Ganadal Aplasia orHypoplasia)。1938年Turner首先报告,国内报导较少。现将我院发现的4例报告如下,并就本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3.
本病包括甲状旁腺、胰腺、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等几个内分泌器官联合发生的多发性肿瘤或增生的家族性疾患。曾称为多腺性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遗传性多腺性综合征、Wermer氏综合征等。多发性内分泌性腺瘤(Multiple Endocrine Aden-omatosis)共有两类,本病称Ⅱ型(简写为MEA-I,下同)。另一类主要为甲状腺髓样癌与嗜铬细胞瘤的伴同发生,称Ⅱ型(亦名Sipple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Meniere(1861)首先报道了内耳出血患者可出现眩晕、耳鸣、耳聋等症状,以后凡有此三症状者称为梅尼埃氏综合征。Hallpike揭示了本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膜迷路积水,故命名为梅尼埃氏病。梅尼埃氏病的确切病因不清楚,故治疗方法繁多,疗效难以完全信服,近期资料发现有关手术和耳毒性药物治疗的报道越来越多,发现资料集中的焦点是眩晕的控制、并发症和对听力的影响,但未见到有说服力的客观数据,笔者试就有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报告简短复习帕金森氏病(PD)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及帕金森氏综合征(PS)和其他运动疾患的生化改变。并着重介绍PS 的病因,生理解剖以及现代治疗的一些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Takayasu 氏动脉炎又名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青年女性动脉炎、原发性主动脉炎、闭塞性栓塞主动脉病(Occlusiveth-rombo-aortopathy)、Martorell 综合征、多发性大动脉炎等。本病国内虽有大量报  相似文献   

7.
雷诺氏现象可分为初期(原发期)或自发病(60%~80%)和二期(继发期,25%~30%)。二期型病可能是局部起因(轻外伤,腕管压迫,胸腔出口综合征)或有一般或全身原因(药疗法中毒,胶原病,特别是硬皮病和播散的红斑狼疮,增生的或退化的动脉病和动脉炎,内分泌或代谢病)。此病的二期型通常称为雷诺氏综合征,而一期型称为雷诺氏病。吡拉西坦已用于治疗初期和二期雷诺氏现象,进行三个连续和补充治疗研究。首次研究在20例有初期雷诺现象的病人,利用临床和超声检查,毛细血管镜和实验室试验,以  相似文献   

8.
刘善美  张丽君 《河北医药》2006,28(12):1178-1178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微血管病,临床表现为血管内溶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等.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预后差.我院近年对4例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moplegia syndrome)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临床少见疾病[1]。其发病是眶上裂、海绵窦或眶尖部的一种低度的肉芽肿性、非感染性炎症过程,涉及邻近硬膜窦,从而引起一侧眶周痛或头痛伴同侧眼球运动神经(第Ⅲ、Ⅳ、Ⅵ脑神经)麻痹、眼交感神经麻痹以及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分布区感觉减退,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本病属中医"目  相似文献   

10.
Sweet综合征(Seet’ssyndrome)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以发热、疼痛性红色斑块、血中嗜中性粒细胞升高和真皮内中性粒细胞浸润为显著特征[1],皮损境界清楚,主要对称分布于面、颈部、四肢隆起性触痛性的红色斑块或结节。本病少见,病因尚未完全阐明。Sweet综合征最显著的特点是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疼痛的斑块或结节,易复发[2]。于1964年由Wseet医生首次报告,以后本病就称为"Sweet综合征"。虽然国内外不断有相关的报道,但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加之认识不足,常在临床中误诊。为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2017年3月收治1例患者的诊断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SAPHO综合征(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 teitis syndrome)即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骨、关节及皮肤的慢性疾病。传统观念认为,本病为少见病,发病率可能不超过1/10 000[1]。随着对疾病的研究深入和重视度提高,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故本病有可能被误诊而不是少见病。但SAPHO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报道1例,并对其研究进展予以SAPHO综合征,旨在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SAPHO综合征,探寻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50例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主要为:围产因素(50.8%)、早发性母乳性黄疸(26.4%)、细菌感染(13.2%)、晚发性母乳性黄疸(2.8%)、溶血病(2.4%)、肝炎综合征(2.4%)。结论围产因素已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如何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围产因素的发生,已成为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Q-T间期延长综合征(简称LQTS)并非罕见,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有关。近年来各国报告有增加的趋势,且有很高的猝死率。同时,由于本病有短暂性晕厥发作,易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癫痫小发作和某些离子紊乱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本病的早期确诊实属必要。本病诊断的基本条件主要靠心电图。但不周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时间,心电图差异很大,易给诊断造成困难。因此,对本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做出明确  相似文献   

14.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个多种病因引起的病征,过去命名混乱。见于休克之后者曾被称为休克肺;按病因命名还有氧中毒、体外循环肺,呼吸器肺、灌注后肺、脂肪栓塞综合征、创伤后肺功能不全等;从病理学角度还曾被命名为肺透明膜病、成人透明膜病(AHMD)、充血性肺不张、出血性肺不张、创伤后肺不张、进行性肺实变、硬肺综合征、湿肺综合征等。迄至1967年Ashbough 氏首先提出ARDS 之名,得到国际医学界的一致公认。本病大多继肺微循环障碍之后,发生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大片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急性进行性低氧血症和极度呼吸困难。潜伏期可有几小时至几天,以后便出现进行性肺功能不全。本病可见于临床各科,国外报道ARDS 占各科住院总人数的1~3%。其病死率很高,一般在40%以上,文献报道即使在很好的监护病房中ARDS 的病死率仍在25%以上。本刊特邀请有关的国内知名专家对ARDS 作了较详尽的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各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又称Binswanger氏病,是脑深部穿透支小动脉硬化和变性所致的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可有脑室周围白质和基底节区单个或多个腔隙性梗死,临床上以高血压、卒中、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三大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自CT、MRI问世以来,该病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并对本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收集整理2003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的65例BD患者的CT、MRI资料及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眼—口—生殖器综合征(Ocular—oral genital Synlrome)又称为白塞氏病(Behcelts disease),也有人称为阿夫他病(Aphthosis)。本病散发于世界各地,中海沿而以地岸,中东地区及日本较为多见,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但以成人为主,主要侵犯20—30岁的男性。由于本病除可以发生眼部损害、口腔和泌尿生殖器溃疡三联征外,还可以侵犯关节、皮肤、心血管、消化、神经、呼吸等系统,引起复杂的病情,有时导致误诊或漏诊,耽误治疗。现将我科近来收治的2例患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Van der Hoeve氏综合征,别名: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骨脆症(Osteo-Psathyrosis),骨脆综合征(Brittlebone Synprome),Lobstein氏病,Spurway氏综合征,Adair-Dightom氏综合征,Ekman氏综合征,Eddowes氏综合征或耳硬化与蓝色巩膜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8.
雷诺氏现象(Raynaud phenomenon)和雷诺氏综合征(Raynaud syndrome)两词的概念易于混淆,治疗和预后亦不同,应予以区别。前者往往为无明显器质性病灶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的血管神经紊乱。而后者可查出原发病因,例如闭塞性动脉硬化、多发性动脉炎、硬皮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脉管炎、麦角(或铅、铊、砷)中毒、胸口综合征(包括颈肋)、脊髓空洞症、气锤症等。  相似文献   

19.
脑病伴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Reye 氏综合征,以下简称脑病)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相关并具有双重表现的疾病,即病初呈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或胃肠炎等表现,继之出现反复呕吐和惊厥、意识障碍以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常于1~3天内死亡。1963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Reye 首次作了详尽的描述。近几年来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已有较大进展,病死率渐趋下降。发病情况本病为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疾患,以儿童多见。发病年龄自出生后数周至17岁不等。脑病的发生与乙型流感流行有  相似文献   

20.
王佩显  郭倩玉 《天津医药》2002,30(2):126-128
贝赫切特(Behcet’s disease,BD)为一病因不明的多系统炎性疾病综合征,血管炎为其主要特征。临床上病情呈恶化与缓解交替,后期逐渐趋于稳定[1]。本病最早于1937年由Behcet描述,该作者报告的3例表现为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及前房积脓虹膜炎[2]。此后的研究发现,本病累及全身许多系统,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统称之为贝赫切特病或综合征。1997年Gurler等[3]回顾性地分析了2147例BD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