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MSCT影像学表现,评价MSCT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经MSCT证实的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包括下腔静脉肝段缺如4例,其中2例伴有奇静脉代偿引流至上腔静脉,肝静脉直接回流右心房;2例为单纯性。左肾静脉畸形10例,CT横断面显示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左肾静脉环绕腹主动脉分别为9例、1例。双下腔静脉8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左右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11例患者检出镜下血尿,4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患者为多脾综合征,2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余患者为偶然发现。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属支的畸形,是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方法,可降低手术及介入诊治中的风险,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CT对颌下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43例颌下腺肿瘤的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详细分析其CT表现,并与同期行CT扫描的40例颌下腺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 34例混合瘤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状,6例见包膜,1例钙化;增强扫描后界限清楚,实性区呈均匀性强化,囊变出血区无强化.1例腺脂肪瘤呈均一脂肪密度,无强化.恶性肿瘤有8例,典型的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3例钙化,增强扫描后界限模糊,不均匀渐进性强化.颌下腺肿瘤致患侧颌下腺较健侧及正常者颌下腺明显增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颌下腺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颌下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Insulinoma)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10个病灶)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CT 5例,MRI 3例),其中CT行平扫与增强三期扫描,MRI包括平扫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T2 WI、脂肪抑制T2 WI、双回波T1 WI和肝脏快速容积采集技术(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T1 WI增强序列和脂肪抑制T1 WI动态增强序列.结果 胰岛素瘤良性5例(单发3例,多发2例),恶性单发合并钙化1例.CT检出3例5个病灶(检出率55.6%).2例钙化,1例平扫为等密度,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于动脉期显影最佳,2例漏诊.MRI检出3例7个病灶(检出率100%).平扫肿瘤在T1 WI上呈低或稍低信号,T2 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或中等强化,在动脉期强化相对明显;另有1例多发2个病灶CT漏诊,MRI能够清晰显示2个病灶;1例多发4个病灶CT显示3个而MRI显示4个.结论 胰岛素瘤作为富血供肿瘤,无论CT或MRI均在动脉期强化明显,对于临床怀疑胰岛素瘤者应减小扫描层厚和间隔(以<5.0 mm为宜).CT和MRI两种扫描方式相结合,前者对钙化敏感,后者可以发现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为等密度的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16例,术前行胰腺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21~26 s,门静脉期65~70 s.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 ml,注射流率2.5~3.0 mL/s.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10例,16层螺旋CT扫描6例.扫描层厚2.5~3.0 mm.结果 16例中,检出12例动脉期均为高密度,门静脉期10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密度,瘤体直径0.8~2.5 cm;4例平扫及增强均未发现明显肿瘤.16例中肿瘤单发14例,多发2例.结论 螺旋CT动脉期增强薄层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胰岛素瘤,结合门静脉期对提高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闭孔疝CT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CT诊断闭孔疝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提高对闭孔疝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CT术前检查、并为手术证实的闭孔疝CT表现。结果右侧闭孔疝7例,左侧闭孔疝2例。CT表现主要有小肠梗阻,空回肠肠管扩张、积液;在闭孔外肌和耻骨肌之间可见疝囊;闭孔疝绞窄时,可见肠壁增厚、水肿,增强扫描强化减弱;腹腔可见积液。结论CT检查是闭孔疝的有效检测手段,对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的不明原因肠梗阻,腹部CT检查将有助于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Castleman病(CD)MSCT表现,提高对Castleman病影像特征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病理确诊Castleman病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20例中,女13例,男7例,年龄15~73岁.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6例.病变累及颈部及腋窝8例,纵隔及肺门8例,肝门区、后腹膜及腹主动脉旁7例,右侧颜面部1例.MSCT表现: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软组织影,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呈中度强化,实质期明显均匀强化,与周围血管强化相似.浆细胞型平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多发病灶者相互不融合;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以边缘强化明显,实质期部分病灶强化稍减退.结论 透明血管型CD有特征性MSCT表现.浆细胞型CD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的CT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CT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的CT征象。结果:1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中,胰腺挫伤5例,胰腺完全性断裂6例,胰腺不完全性断裂1例,胰腺出血3例。胰腺内出血、水肿,胰腺增粗是胰腺挫伤的直接征象;胰腺外形不连续、平扫或增强时垂直胰腺长轴的低密度、线条状影是胰腺断裂的直接征象。胰周积液、网膜囊积血积液,肾前筋膜增厚,腹腔积液是胰腺损伤的间接征象。结论: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价值较大,CT增强比平扫更能明确胰腺的断裂;CT检查对于主胰管的断裂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胸骨肿瘤CT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临床CT诊断和检查意义。方法搜集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胸骨肿瘤CT资料,其中转移瘤17例(肺癌转移15例;乳腺癌转移2例)、骨髓瘤2例、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结果局部骨质破坏(囊状膨胀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破坏3种),其中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例(骨化性纤维瘤),溶骨性骨破坏16例(肺癌转移15例、骨肉瘤1例),混合性骨破坏5例(软骨肉瘤1例、骨髓瘤2例、乳腺癌转移2例)。胸骨处软组织肿块18例,胸骨前胸壁肌、皮下脂肪和胸骨后脂肪间隙浸润13例。结论胸骨肿瘤以转移瘤多见,CT检查对胸骨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CT与MRI对于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2006-09~2009-12临床疑诊胰岛素瘤患者共28名,均接受CT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及临床定性诊断为对照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效能.结果:19名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胰岛素瘤19例,其中CT检出12例,MRI检出16例.9名临床定性诊断除外胰岛素瘤的患者CT和MRI检查均为阴性.CT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2%(12/19)、100%(9/9)、100%(12/12)及56.3%(9/16),MRI上述数值分别为84.2%(16/19)、100%(9/9)、100%(16/16)及75%(9/12).两种检查方法对胰岛素瘤定位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6,P=0.4343).结论:CT和MRI对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优化CT扫描方案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优化CT扫描方案对于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90名低血糖症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CT扫描后7天内81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前随机选择45名患者接受常规组CT扫描方案检查,另45名患者接受改良组扫描方案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CT诊断结果包括影像学诊断为真阳性的肿瘤大小及肿瘤-胰腺CT值差进行组间比较,并评价两种不同扫描方案的定位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组(男/女为16/29,平均年龄40.2岁)中4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4例经病理诊断为胰岛素瘤。后者中共16例术前经CT增强检查准确定位。常规组图像的医师间一致性kappa值为0.57),肿瘤直径(18.6±6.5)mm,动脉期肿瘤/胰腺CT值差(52.5±26.2)HU。常规CT术前定位诊断胰岛素瘤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50%(20/40)、47.1%(16/34)、66.7%(4/6)、88.9%(16/18)、18.2%(4/22)。改良组(男/女为18/27,平均年龄47.3岁)中4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6例经病理诊断为胰岛素瘤。34例经术前CT增强检查正确诊断为胰岛素瘤。改良组图像的医师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77,肿瘤直径为(12.6±4.6)mm,两组间肿瘤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动脉期肿瘤/胰腺实质CT值差异为(74.5±28.2)HU,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5.1%(39/41)、94.4%(34/36)、100%(5/5)、100%(34/34)、71.4%(5/7)。结论:改良后的多层螺旋扫描方案可以帮助更准确及敏感的进行胰岛素瘤定位诊断,对于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小儿非外伤性睾丸急症的MS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行MSCT检查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儿非外伤性睾丸急症病例资料.结果 急性睾丸和(或)附睾炎13例,表现为睾丸体积肿大,密度可不均,鞘膜积液明显;增强后睾丸及鞘膜较明显不均匀强化;患侧精索增粗,强化较健侧明显.睾丸扭转4例,表现为睾丸肿大,密度不均,内见高低混杂密度影;增强后睾丸轻度不均匀强化;精索增粗,强化程度不及健侧精索.结论 小儿非外伤性睾丸急症影像特征随病变发展有多种表现,MSCT能从形态上全面、直观、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病变细节及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结合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小儿非外伤性睾丸急症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胰腺急性损伤及其在随访复查中的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胰腺急性损伤后的临床资料和33次MSCT检查资料。结果13例中,首次MSCT检查发现10例胰腺部分断裂,分别为胰体部6例,胰颈部4例,其中2例并血肿形成;1例为胰体部完全断裂。另2例胰腺呈挫伤表现,其中1例于胰头内出现囊肿。随访复查中,8例出现假性囊肿,均位于胰腺实质外,出现囊肿时间为5~38天,平均18天。继续随访复查中,1例患儿经保守治疗15天后,囊肿完全吸收;另1例采用外引流治疗41天后囊肿完全吸收;其余囊肿均缩小。结论MSCT能及时发现胰腺急性损伤并判断损伤程度,通过CT随访复查还能进一步观察胰腺损伤的演变过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及后处理对胰岛素瘤检出的价值。方法:13例手术证实的胰岛素瘤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各期肿瘤增强程度及检出率。结果:13例CT平扫肿瘤均为等密度,动脉期及门脉期肿瘤与胰腺实质密度差为24HU与29HU,动脉期、门脉期及实质期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84%、100%及62%。结论:MSCT多期成像对胰岛素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脉期在检出肿瘤方面略优于动脉期扫描,MSCT薄层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肿瘤的空间位置及其与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短暂肝实质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THPD)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及其产生病理基础。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1月间因肝病作MSCT的318例检查者中发现31例THPD。全部病例常规上腹部平扫;注射对比剂后20~25s行肝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静脉期扫描;18例行5~10min延迟期扫描。对31例THPD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THPD中,肝肿瘤病变18例,肝非肿瘤病变12例,壶腹周围癌1例,均经临床、手术或/和病理证实。将THPD分为四型:①肝叶、段型;②楔型;③不规则型;④弥漫型。结论:THPD的MSCT表现多具特征性,正确识别THPD,对提高肝脏病变诊断正确性、避免过高估计肝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