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HT患者在AMI前后血压的变化,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方法以45例有HT病史但无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41例有HT病史发生AMI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HT患者在AMI后LVEF较AMI前降低(P<0.05),HT患者在AMI后E/A比值较AMI前降低(P<0.05),HT患者在AMI后SBP较AMI前显著降低(P<0.01),HT患者在AMI后DBP较AMI前降低(P<0.05)。对照组以上临床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HT患者AMI后血压(SBP和DBP)较AMI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本身是不致病死的,病死是死于AMI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多少及其严重性和AMI的范围大小密切相关。AMI的范围较大,或多或少都要发生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动力学障碍和梗塞大小呈正相关,反之血液动力学障碍也会促进梗塞扩大,是AMI致死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AMI的血液动力学障就成为治疗AMI,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患者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反映患者预后。从 AMI 患者白细胞计 数升高的机制、白细胞计数与 AMI 再灌注治疗、白细胞计数与 AMI 梗死面积、中性粒细胞计数与 AMI 预后的关系、中 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比值与 AMI 预后的关系、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与 AMI 预后的关系、单核细胞计数与 AMI 预后的关系 几方面对白细胞计数与 AMI 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 AMI 早期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早设法降低白细胞 数量及功能,对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减少合并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LV)大小、形态和功能状态的改变称为AMI后的左心室重塑(LVRM),在AMI后6周内为早期重塑期。近年来AMI早期存活率虽有明显改善,但AMI后所造成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较高。AMI后LVRM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旨在对AMI患者早期LVRM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点。方法将79例女性AMI与同期193例男性AMI进行比较。结果女性AMI发病年龄高于男性,发生AMI例数少,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静脉血糖,甘油三酯,并发症,死亡率高于男性。结论女性AMI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在临床上对有危险因素的女性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均应考虑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6例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典型AMI患者作为非典型AMI,选择同期接受诊治的典型AMI患者作为典型AMI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在心肌梗死部位上,非典型AMI组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发生显著低于典型AMI组(P0.05);非典型AMI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典型AMI组(P0.05);非典型AMI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出多样化,且缺乏典型性。结论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有多样性,临床诊断过程中须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对患者病情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老年AM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AMI患者起病时多无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症状。老年AMI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老年AMI病死率较高。结论对老年人AMI要早诊断,早治疗,以有效提高老年人AMI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胸痛发作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急诊患者120例,按AMI诊断标准分为AMI组和非AMI组,比较两组间血清BNP水平.结果:两组间比较血清BNP水平,AMI组明显高于非AMI组.结论:AMI患者在发病3小时内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患病率不断增加,发病年龄也有所提前,青年AMI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收治的21例青年AMI作一临床分析,以期全面认识和了解青年AMI,总结探讨青年AMI的临床特点,进而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青年AMI,占同期收  相似文献   

10.
叶琳 《医学文选》1999,18(4):561-562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见严重并发症,我院1988~1998年收住院的AMI患者50例,按AMI前有无心绞痛分成两组,对其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AMI前有无心绞痛与AMI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AMI50例,具有典型心肌梗塞表现,如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无糖尿病史;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8~72岁,平均55岁。1.2 方法 AMI前有心绞痛指AMI发病前24h内有典型心绞痛发作至少1次,否则为AMI前无心绞痛,50例中观察(有心绞痛)组32例,对照(无心绞痛)组18例;观察组中前间壁的AMI18例,广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其与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比观察89例AMI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者的QTd以及校正QTd(QTcd)变化,并对AMI组有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d及QTcd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QTd及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AMI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QTc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延长。AMI患者QTd及QTc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AMI患者病情预测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二尖瓣反流(MR)的长期随访预后不良,但尚无评估AMI前MR对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对首次AMI发作患者短期和长期随访时AMI前MR的预后预测价值以及其对左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和结果:研究纳入68例首次发生AMI并在AMI前(<3个月)进行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他们因不同原因进行了AMI前超声检查。在这68例患者中,42例有AMI前MR(1组),26例无AMI前MR(2组)。所有病例均被证实在二尖瓣水平存在退行性改变。排除了其他原因导致MR的患者。对(AMI前和AMI后)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其与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比观察89例AMI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者的QTd以及校正QTd(QTcd)变化,并对AMI组有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d及QTcd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QTd及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AMI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QTc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延长。AMI患者QTd及QTc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AMI患者病情预测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改变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心电图(ECG)的改变特点,以提高AMI诊断率。方法:选择不典型ECG改变的AMI患者18例,分析其ECG特点。结果:AMI不典型ECG改变主要表现为5种类型。结论:AMI患者大多数ECG都有典型的图形改变,但有不少患者AMI发生后ECG不出现典型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为AMI的研究热点之一。从中医药治疗AMI的手段,包括中药注射剂、中药汤剂和中成药角度,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MI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中医药治疗AMI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和抗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临床表型,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无ST段抬高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后两者常被称为无ST段抬高ACS。ST段抬高AMI约90% 最终演变为Q波性AMI,无ST段抬高AMI 中的80%演变为非Q波性AM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和T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及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和非AMI组。AMI组共有按WHO标准诊断的AMI病人121例,随机分二组分别作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检查。作cTnI的共62例,作cTnT的59例。非AMI组包括健康人80例及陈旧心肌梗死、心绞痛、肾衰等患者。本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cTnI和cTnT的正常值均为0.2mg/L。CK-MB正常为25U/L。结果 在AMI早期cTnI诊断敏感性较cTnT为高,胸痛2h阳性率分别为41.7%和0.0%(P<0.01)。在AMI中晚期则cTnI较cTnT为低,AMI第10d阳性率分别为38.7%和62.7%(P<0.05)。连续检测两者敏感性均可达100%(AMI8~12h)。各期敏感性均优于CK-MB。在非AMI组cTnT可出现在肾衰病人。cTnI、cTnT和CK-MB诊断AMI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cTnI和cTnT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它们均可达100%。血管再通和梗塞部位及有无Q波影响它们在AMI早期的敏感性。结论 cTnI和cTnT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在AMI早期检测cTnI而中晚期检测cTnT可提高AMI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国内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老年患者增多,病死率明显增高。本文收集附属医院近二十年住院治疗的43例60岁以上的老年 AMI 与同期47例60岁以下的 AMI 作为对照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AMI 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老年 AMI 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DM并发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资料完整的46例高龄DM合并AMI患者与非糖尿病性AMI患者46例作对照分析。结果 高龄DM并发AMI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心肌损伤程度、ST段恢复等电位时间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AMI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MI使亚临床型DM加重,出现临床症状;DM加重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改变,引起以及的微血管病变,促进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常见的临床表现,它直接关系到AMI 的临床诊治和预后。本文分析我院近年来住院诊治的75例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AMI 患者的心衰发生率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广泛前壁AMI 的心衰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下壁(或)后壁AMI。而单纯下壁(或)后壁AMI 患者在临床上很少发生明显的心衰。因此,如果单纯下壁(或)后壁AMI 患者发生了明显的心衰,临床医生应注意是否存在某些可以诱发心衰的因素(如合并症或并存的疾病),并积极寻找,给以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