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少见,仅占全身肿瘤的0.2%,其中77%~90%为恶性,因其位置较深,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生长范围广泛,仅靠临床定位、定性诊断困难。螺旋CT可以明确显示肿块的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增强扫描能够了解肿块内部血供及周围血管浸润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年7月~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6例单纯平扫,29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位于交界位置或肿瘤巨大不容易定位者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或三维重建(3D)。结果:神经组织源性肿瘤13例,间叶组织源性肿瘤11例,胚胎残余组织源性肿瘤7例,其它类型肿瘤4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0%(20/25),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76%(19/25)。结论: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特别是64排以上CT平扫+增强多期扫描,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即进行冠状位平扫、矢状位多层面重建及增强扫描,观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影像学检查特点,记录肿瘤定位正确率和定性正确率。本组3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36.4%),恶性肿瘤21例(63.6%),术前正确定位28例(84.8%),术前正确定性14例(42.4%)。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较为可靠,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的螺旋CT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①上皮性肿瘤88例(占88%),以囊实性为主,占79.5%,多有腹水、腹膜、网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②性索间质肿瘤5例(占5%),均为单侧,以囊实性肿块为主,占80%;③生殖细胞肿瘤7例(占7%),均为单侧,以实质性为主,占71.4%。结论螺旋CT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除腹膜后固有器官(胰腺、肾脏、肾上腺等)以外,起源于腹膜后间质组织的良恶性肿瘤[1].其生长范围广泛,位置深在,周围脏器繁多,组织学来源复杂,术前诊断困难.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缺乏大宗病例报道,本研究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7~2007年和重庆市中山医院1998~2007年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5例,分析其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其影像表现。6例作CT平扫,16例作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2例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17例。CT正确定位19例(86.4%),正确定性10例(45.5%)。结论CT能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定位优于定性。  相似文献   

7.
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的螺旋CT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①上皮性肿瘤88例(88%),以囊实性为主,占79.5%,多有腹水和腹膜、网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②性索间质肿瘤5例(5%),均为单侧,以囊实性肿块为主,占80.0%;③生殖细胞肿瘤7例(7%),均为单侧,以实质性为主,占71.4%。结论 螺旋CT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率高;病理类型为间皮源性、神经源性、胚胎源性;行肿瘤完全切除术20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7例,肿瘤部分切除术5例,肿瘤不能切除仅行活组织检查者3例.肿瘤完全切除者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73%,66%和47%;5例肿瘤部分切除术者中2例于术后1 a内死亡,3例术后3 a内死亡;仅行活组织检查者均在术后1 a内死亡.结论: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后应尽可能手术切除肿瘤,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膜后肿瘤误诊原因及手术经验教训,旨在提高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腹膜后肿瘤5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病历资料。结果:5例患者术前行腹部B超、CT,均报告肿块来源于肝脏,术中确诊为腹膜后肿瘤行肿瘤切除或取活检术。结论:认真分析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对可疑病变可行超声造影,这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关键。采用肿瘤合并大血管切除及血管重建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术前评估起重要作用。良性肿瘤16例,完整切除13例,复发再手术4例;恶性肿瘤27例,完整切除18例,复发再手术10例,合并脏器切除率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提高此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研究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平扫、增强表现。结果5例中4例伴有隐睾,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不显著。CT平扫显示腹膜后不规则或者类圆形肿块影,其中4例伴有囊变坏死;CT增强显示肿块轻至中度强化,坏死区末见强化,未见明显特征性增强的分隔。结论CT平扫及增强对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术前有诊断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低张力口服水螺旋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09例患者口服水,在低张状态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判断肿瘤诊断及分期,预测手术可切除性,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病灶检出率94.5%.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胃壁多层结构破坏,淋巴结及邻近、远隔脏器的转移.螺旋CT的T、N及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6.7%、68.3%和72.5%.预测可切除性的准确率92.3%.结论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等方面具较高的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1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与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6例。肿瘤全切除术12例,联合脏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全组中无死亡病例。结论B超、CT检查有助于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率高;病理类型为间皮源性、神经源性、胚胎源性;行肿瘤完全切除术20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7例,肿瘤部分切除术5例,肿瘤不能切除仅行活组织检查者3例。肿瘤完全切除者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73%,66%和47%;5例肿瘤部分切除术者中2例于术后1 a内死亡,3例术后3 a内死亡;仅行活组织检查者均在术后1 a内死亡。结论: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后应尽可能手术切除肿瘤,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相对比,以此来评价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64排螺旋CT影像表现并对病理结果分析。结果:18例胃肠间质瘤位于胃部6例,空肠6例、回肠4例,2例位于腹膜后、盆腔,肿块最大径范围2.0-19cm。18例中平扫肿瘤呈实性软组织肿块5例,13例肿瘤呈密度不均匀,合并囊变、坏死。18例中3例合并瘤内出血,2例病灶有散在点、片状钙化。18例增强扫描5例肿块均为均匀强化;13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周边强化峰值增高,尤以静脉期显示明显。18例中出现肝脏、腹膜转移5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64排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为临床术前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很大的指导意义。64排螺旋CT可做为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1990~200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8例,就其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块。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16例,平均病程19.6个月,恶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内,良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上。术前确诊率为78%,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1.3%,90.9%。结论:本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早期诊断困难,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朱隽  童赛雄 《中国临床医学》2002,9(6):642-643,64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3-2000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共108例临床资料特点,与同期国内文献资料相比较。结果:肿瘤排名情况与国内资料相近,半数病例以腹部肿块、腰腹胀痛为首发症状;肿瘤复发和转移导致预后不佳,半数以上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B超、CT、MRI等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我院的手术切除率较高,并对残留病灶和肝转移灶进行新的治疗探索。结论:临床对较大腹块伴持续腰腹胀痛的病例应高度警惕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可能,B超、CT、MRI对肿瘤的定位更为准确,敏感度和特异性俱佳,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而介入影像学具有发展潜力;手术切除仍为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方法,提高首次手术的完整切除率对减少或推迟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复发病例只要无手术禁忌,均应再次剖腹探查,尽可能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小肠原发性肿瘤(十二指肠和壶腹周围肿瘤除外)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腺癌10例,其中空肠近端7例、回肠远端3例.平扫表现:肠壁不规则、局限性增厚,形成突入肠腔肿块,伴肠腔狭窄,4例合并小肠梗阻.增强扫描:病灶中等不均匀强化,局部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2)间质瘤6例:空肠间质瘤4例、回肠间质瘤2例.平扫表现:肠襻向腔外生长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4例较大肿瘤中间区域有出血坏死;2例边界不清,与周围肠管粘连.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期明显强化,且延迟强化.3)淋巴瘤4例:回肠近端1例、回盲部2例、空肠1例.平扫表现:肠壁呈环形增厚.肠壁不对称性增厚2例,在肠系膜形成分叶样肿块、多节段受累2例,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多发性肿大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不均匀,肠系膜血管被肿瘤包绕2例,无受压移位.4)脂肪瘤1例,位于空肠近端,表现为空肠内类圆形低密度肿块,无强化.结论 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准确显示所有肿块的部位、大小,并能根据肿瘤强化程度、形态判断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常规的CT检查,试验组则采取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进行诊断。两组患者经过诊断后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信息详略情况以及清晰率。结果试验组清晰的了解到肿瘤动静期方面的各种信息,清晰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清晰率(56.41%),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不仅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肿瘤的信息,包括其大小、位置以及形态,而且还能了解到肿瘤动静期方面的信息,对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