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药物炮制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正>《伤寒论》一书,对于药物炮制,最为考究。于此仅举数则,以冀对是书论药物炮制有所重视和研究,以期提高临床疗效。1 水制法1.1 以水煮之 《伤寒论》论水煮药物炮制法大多述于方后注中。如麻黄汤方后注曰:“先煮取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去节”。《雷公炮制药性解》曰: “麻黄,凡使去节并沫,若不尽,服之令人闷。”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麻黄中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倘若用之不当,极易引起失眠,不安,心烦,震颤;若能先煮去上沫,则可破坏少量麻黄碱,减其副作用。张锡纯曰麻黄先煎去沫“使其性归于和平也”实属经验之谈。又蜀漆  相似文献   

3.
范海洲  范丝雨 《河南中医》2022,(8):1139-1142
《伤寒论》中,炮制方法有净制法、切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治法及其他治法,净制法包含“去皮”“去心”“去翅足”“去节”“去皮尖”“去核”;切制法包含“擘”“■咀”“捣”“破”“切”“碎”;水制法包含“水洗”“酒洗”“渍”;火制法包含“炮”“炙”“熬”。炮制法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和部位,便于调剂和制剂,确保药物洁净,利于储藏保管,有利于服用。《伤寒论》虽未形成系统的炮制理论,但针对药物不同的特性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炮制方法并沿用至今,对有毒中药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且临床有效的减轻或消除毒性的炮制方法,为其他医者炮制使用有毒中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娟  周春祥 《河南中医》2011,31(3):209-210
<伤寒论>中共有药物91味,经过加工的有50多味,占总药物的半数以上;炮制方法多达20余种,有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炮制方法.净制包括去皮、去心、去翅足、去皮尖、去皮心等;切制有切、擘、破、碎、捣、杵等;水制有水渍、酒洗、汤洗等;火制有熬等;其他炮制方法有食蜜、猪肤、发酵、制霜等.炮制的目的为:利于有效...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的药物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妍 《江西中医药》2006,37(3):55-56
东汉·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书中共使用药物87种,载方113首。其方概括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常用方剂,被后世医家称为“医方之祖”。仲景方之所以能流传应用至今,是因为其具有严谨的遣方用药法度。其主要表现在对药物的配伍、药物剂量的选用、药物剂型的确定、药物的煎服法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特殊的要求。笔者今对《伤寒论》中药物的炮制加以分析,以探讨仲景用药的严谨性。1修治法修治法即在对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只需人工或简单的工具。《中药学》[1]将修治法分为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  相似文献   

6.
7.
试述《伤寒论》的药物煎煮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伤寒论》汤剂101方中,药物煎煮的不同溶剂,有普通凉水、沸水、了水等。集合了前人对各种溶剂的理解,阐述了各自的功效,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药物炮制"洗法"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对《伤寒论》原文和中药学等书籍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伤寒论》中药物的洗法有"酒洗法""水洗法"两种,二者都有其独特的用意和机理。结论:《伤寒论》中药物炮制"洗法"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中药的煎煮法直接影响着疗效。徐灵胎曾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因此准确的掌握中药煎煮法,对每个医者与病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仅对《伤寒论》中的煎煮方法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剂型的选用《伤寒论》是我国古代最早采用多种剂型治疗疾病的医书。全书113方采用了汤、丸、散及肛门拴剂、灌肠剂等五种基本剂型。这五种剂型各俱所长、各有所用。仲景根据病之新久缓急、邪之深浅、禀赋之强弱,药性之寒热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一书,钱璜曾谓“大约六经证治之中,无非是法,无一字一句非法也”,这说明本论的立法适宜于多种疾病,是深入玩索的有得之言。还有将《伤寒论》尊为三百九十七法者,或曰“法外有法”。笔者仅就“法外之法”这一学术见解,试述管见,意在抛砖引玉,并以此求教。  相似文献   

11.
浅析《伤寒论》之药物煎服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景云  高山 《河南中医》2008,28(9):9-10
《伤寒论》是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它以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又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因而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伤寒论》中不仅辨证详细,组方严谨,用药精炼,配伍有度,而且对药物的煎、服方法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对指导我们中医临床仍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对此重视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故本文特将《伤寒论》中有关药物的煎服法浅析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2.
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如何提高药物疗效是研究中医的重点和热点。近来研究《伤寒论》发现,药物煎煮法与疗效息息相关,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试述《伤寒论》的针灸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辉 《天津中医》1996,13(1):35-36
  相似文献   

14.
试述《伤寒论》体质论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姜列为中品,其中载干姜为:“气味辛温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氵辟下利,寒冷腹痛”;生姜:“气味辛温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姜的这些功能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全书1...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重温《伤寒论》涉及用桂枝的方剂41方,约占全书112方的36.6%,条文达70余处,所用遍及三阴、三阳、表里、寒热、虚实诸证。现就《伤寒论》中的桂枝应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答:论中血证散见各篇,有关原文约30余条,可归纳为出血和瘀血两类。出血证病机可分阳郁、热盛、虚寒三个方面。阳郁出血者,如46条“患者必衄”、47条“自衄者愈”、55条“因致衄者”、56条“必衄”等,皆因风寒束表,郁阻阳气,当汗失汗,邪无出路,壅迫阳络所致,故论中有“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之明示,虽说汗血同源,邪随  相似文献   

19.
20.
分析了《伤寒论》使用甘草的特点,归纳为7个方面:①配辛味以补阳,②伍酸味而化阴,③详审病情以补气,④细查病势以缓急,⑤用量不同由使到主,⑥生炙不同功用有别,⑦出奇兵通利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