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父陈建华,行医五十余载,1978年病逝.自幼习医,毕生从事临床,在乡里小有声誉.对《伤寒论》、《金匮》的研习,几十年陈书案头,临证读书,可谓是勤馈于长沙.临库习用经方,对时方的运用,亦能别出心裁.中年又从师学针灸、痘科.在临证中常针药并用,疗效尚称满意,邻近县乡,求医者甚众.出于医务繁忙,少于笔耕,医案不详,所存者  相似文献   

2.
“高者抑之”语出《素问·至真要欠论》,是指选取有潜阳、降逆、泻下、渗湿、清热、收敛功效(即具沉、降作用)的药物组合为方。遵“逆其病而治之”的理论.广泛用治因肺,胃、肝、肾诸脏腑之气的逆冒,甚至化火上炎所导致约多种疾病的一种治疗原则。在对中风、厥证、痛证,缸证、热证5大急证的抢救中,亦极有实用价值。现不揣浅陋,简介余运用此法的休会。一、潜阳平肝治头痛傅女,头痛3年余,每发  相似文献   

3.
王聘益 《中医研究》2012,25(4):48-49
止嗽散出自清末名医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具有止咳化痰之功.笔者以本方为基础方,灵活变通,随症加减,治疗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痒咳嗽、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临证效果良好.本文以病案报道形式,详细总结了止嗽散具体临证应用经验,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清 《中医研究》2010,23(11):59-60
<正>温胆汤方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衍化而来。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湿内扰之证。笔者在临证时采用该方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疗效良佳,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颤证分期治疗3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国华 《中医杂志》1997,38(5):294-295
老年颤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是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疾病。1991年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制定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于老年颤证诊治工作规范化起了积极作用。老年颤证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出血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有关出血证的论述共有36条,包括鼻衄、目衄、唾血、吐血、便血、尿血、胞宫下血等,对出血证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方药运用宜忌、预防和善后处理等均有所论述,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故有必要对其出血证治规律和特点作一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7.
厥脱,包括厥逆与虚脱。《伤寒肾上腺性、药物性等休克近似。故导致厥脱的原因主要有:论》辨厥阴病脉证谓“厥者,手足临床可参照厥脱辨证论治。1.热盛伤阴:不论外感六淫、厥冷是也”,“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二、厥脱的病因病机疫病,或内伤情志、乳食,都能郁厥”。《景岳全书·杂证漠》:“厥逆之厥脱主要是因阴阳、气血、津而化热、耗伤气阴而致厥脱。因六证,危证也。”徐灵胎评((I右证指南液的失衡、逆乱与外脱所致二一般淫、疫毒伤人,由表入里,由上而医案·脱》云:“脱之名,惟阳气骤阴阳不相顺接为厥,“下虚则厥”,下,郁而不解,皆能化火.蕴…  相似文献   

8.
汪惕 《国医论坛》2007,22(1):8-9
半夏泻心汤原出于《伤寒论》,本为表邪未解,邪热入里,或误下损伤脾气,表邪内陷,寒热之邪错杂于中,以致升降失职,气机不畅,形成心下痞满证而设.现用于临床杂病的治疗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验案4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一、小柴胡汤主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文提出了少阳病主证及其或然证。《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乃为少阳病提纲。二、小柴胡汤的应用观《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运用很是灵活广泛,除少阳篇外,太阳、阳明、厥阴篇中均出现过小柴胡汤。第10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条文,历代医家持两种不同看法。刘栋(引自《伤寒论释义》,  相似文献   

10.
毛文晴 《陕西中医》2010,31(8):1036-1038,1061
目的:《金匮要略》与《伤寒论》腹痛辨治思路的比较。方法:以临床经验结合参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结果:仲景学术思想的完整性,兼容性;同时《金匮要略》在腹痛脏腑辨证及妇人腹痛证治方面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论痹与痿     
痹病和痿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并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早在《内经》一书中,就设专篇,较系统地论述了两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辨证、治疗原则、治法及预后。鉴于两病在病位、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多有相同,证候也错杂多见、难以截然分开,历代医籍虽见有痹痿合论,但均不全面,本方拟详细论述,明其异同,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为主治外科各种疔毒、痈疮疖肿之要方。笔者在临床随证加味,用于急性阑尾脓肿、急性肾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证,疗效颇佳。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用茯苓之方有十五个,包括四个加减法,用量亦由六铢到半斤不等,主要用于水饮湿邪内停之小便不利、悸、眩、烦证。一、治小便不利《伤寒论》用茯苓治小便不利的方有五个,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猪苓汤,另有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四逆散三个加减法,明确指出小便不利加茯苓。导致小便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对吐利证论述详尽,六经病皆有之,施治颇具特色。笔者谨就吐利证治予以剖析。一、太阳伤寒,殃及阳明致吐利太阳病以风寒袭表为主,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主要脉证,然“呕逆”症亦能兼见。因风寒之邪,既从肌表伤人,表现上述太阳表证,又可从口鼻而入,殃及阳明胃肠,使其失和降而致吐逆。如《伤寒论》第3条麻黄汤证的“呕逆”、  相似文献   

15.
张企雯 《中医杂志》1995,36(2):79-80
家父张谋善,浙江近代已故名医,从医50余载,对外感热病、内科杂证的辨治,常能于前人理法中推陈出新,治疗每获捷效,是以名噪于时,求诊者接踵。其治学以《内》、《难》、仲景学说为本,尤多揣摩金元时期东垣、丹溪之学说,化裁而用。笔者早年侍诊于测,遇疑似惑然之证,家父常详为剖析议论,现选录其有关东垣“阴火”学说的阐述及其治验案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烦躁证在《伤寒论》中遍及六经的诸多病证中,分别以主证、病机、鉴别诊断、判断疾病的传变和预后而论之。现就《伤寒论》中烦躁的辨证施治,试分述如下。一、郁热烦躁《伤寒论》之郁热烦躁,一是因外有表寒、内有郁热的表寒郁热烦躁,伴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酸楚、舌苔薄白微黄、脉浮紧等症,治以外散风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白虎汤,临床因烦躁之轻重不同,三方之石膏  相似文献   

17.
水肿在《内经》中按证候分为“风水”、“石水”、“涌水”。张仲景则把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金匮要略》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朱丹溪归纳为阴水与阳水两大类。其病因阳水属于外因,阴水属于内因,但也有阳水日久,正气日衰,水邪内存转化为阴水。若阴水未愈,又感风邪,肿势加剧,而成阳水,两者可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8.
程科  夏清华  唐勇  姜杰 《陕西中医》2007,28(2):191-192
目的:分析岳美中教授临证思维。方法:整理归纳分析岳美中教授临证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论:岳美中教授的临证思维特点,首崇张仲景,其辨证施治,莫不严从《伤寒论》之大法;将经方很好的运用于治疗急症及各种疑难杂症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同时,通过对李东垣脾胃思想的钻研,治顽疴痼疾,善从调理脾胃入手,并主张用药轻灵,长期守方;在收集古方方面,做到古方今用,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对于虚劳病的辨证论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其《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专篇讨论虚劳经文 16条 ,证状 37个 ,脉象 11种 ,立方 7首。笔者就《金匮》对虚劳病治疗的基本特点加以探讨。本篇所论虚劳各种见证 ,涉及脾肾虚损证侯的各占 5条。在治疗上偏重补益脾肾。如 13条小建中汤 ,14条黄芪建中汤 ,16条薯蓣丸和 15条肾气丸均为此而设。在补虚的同时 ,《金匮》又特别注重甘温扶阳 ,如全篇 7方中占 5首。其治虚宜温的观点承袭了《内经》“虚者补之” ,“劳者温之”的治虚原则 ,并取阳生则阴长之意。下面就有关甘温扶阳法在本篇…  相似文献   

20.
导淋化瘀、清利水道法属八法之中的消法与清法。所谓人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法。因病情之复杂多变,故在临证务须针对具体病情灵活运用各法,方能获得良效。《医学心悟》曰:“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笔者根据治疗法则并结合临证经验,运用导淋化瘀、清利水道法治疗淋证之热淋、石淋每多效验,收药到病除之功。按常法,热淋需通淋去湿、清热解毒,石淋应涤除砂石、通淋利尿为主,若兼虚象则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