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64-MSCT重建肝门静脉左支,观测肝内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以及左半肝的分叶分段,为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100例无肝脏疾病的成人64-MSCT增强扫描肝门静脉数据,重建肝门静脉左支,观察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结构,测量其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门静脉左支横部的长和中点内径分别为(29.50±6.51) mm、(7.70±1.55)mm,矢状部的长度和中点内径分别为(18.74±4.22)mm、(6.98±1.41)mm;角部角度为(118.16±13.73)°。左外叶上段支长为(36.31±16.87)mm,其1/2处的内径为(2.93±0.87)mm;左外叶下段支长(28.46±13.56)mm,其1/2处的内径为(3.21±0.87)mm。左内叶支形态变化较大。结论:肝内门静脉主干左支的长度、内径和角部的角度变动范围较大,除供应左半肝外,还可发出分支至右前叶。其分支分布直接影响到左半肝分叶分段,具体定界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正> 在尸解中发现一童尸,缺如门静脉左干横部、角部,报导如下: 男性,约五岁,经检查头、颈、躯干、四肢的发育,胸、腔腹内脏的形态、位置如常。门静脉主干于胰头后方由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汇合而成,经过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沿小网膜右缘上行,至横沟左侧向右分出门静脉右干及向前分出门静脉左干,后者近似直线续于门静脉主干,沿左纵沟前部向前行走构成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其末端稍膨大成囊部,距左半肝前缘是2.4厘米。门静脉右干向前、向后均发出小支供方叶及尾状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尸体肝并进行剥离解剖,对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其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左支横部、矢部长分别为(23.90±5.29)mm, (24.02±4.97)mm;内径分别为(7.43±1.09)mm, (7.07±1.36)mm;角部角度为114.18°±22.59°.左外叶上段支长(48.57±17.51)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72±1.16)mm, (3.08±0.91)mm, (2.53±0.77)mm.左外叶下段支长(39.42±14.57)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98±1.05)mm, (3.40±0.98)mm, (2.87±1.11)mm.20.0%的左支矢状部被肝实质覆盖,平均范围为(25.0±11.89)mm,厚度为(19.3±5.96)mm.结论:肝门静脉左支主干的径值和角度变动范围较大,除分支供应左半肝外,尚可发出右前叶支至右前叶;固有尾状叶的血供主要来自肝门静脉左支主干,其分支分布直接影响到左半肝分叶分段,具体定界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右半肝内门静脉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常见变异以及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关系. 结果 50例标本和图像中,右半肝内门静脉均可分为前上和后下两组分支.76%(38150)的门静脉右前支的分支向后分布至肝右静脉后方的部分区域.40%(20/50)的门静脉右后支的起始部向尾侧发出的第一分支分布至肝右静脉前的部分区域.门静脉右前支的分布区域,越过肝中静脉偏向左侧,在15例无门静脉右支主干的标本和图像中尤其明显.肝右前叶无明显横裂存在.门静脉的亚段分型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且无优势分支类型. 结论右半肝可分为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两叶之间为一弯曲的"裂隙".肝右前上叶有一恒定的纵裂存在.肝右静脉不是右叶间裂的准确定位标志,尤其在其上份和下份.肝中静脉不是正中裂的准确识别标志,尤其在门静脉右支主干缺如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门静脉右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尸肝进行剥离解剖,对肝门静脉右支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0%肝门静脉分为左﹑右两支,其成角(105.59±13.82)°,依据右支主干分支将其分为5型,其中65.8%右支主干分为右后叶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肝内微小病变精确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在冠状断层上对其门静脉肝段进行精确划分。结果:经胆囊、门静脉左支及肝左静脉的冠状断面上,肝中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左支角部是左前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亦是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亚段间裂识别标志。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门静脉右前支主干是右前上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该层面以前为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该层面以后则为右前上叶的背侧段。经网膜孔的冠状断面上、下腔静脉的右缘是划分尾状叶和右半肝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下段的标志,经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冠状面上,肝右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的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上段的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右后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结论:国人门静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精确划分,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且有利于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7.
尾状叶门静脉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门静脉数量、直径、走行、来源、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门静脉进行观测;采用64排螺旋CT对5例新鲜肝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门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1支以上的固有尾状叶门静脉的出现率为62.5%,其中主要以固有尾状叶门静脉后支和前支为主(27.5%),另外也有固有尾状叶门静脉左支和右支(12.5%);腔静脉旁部门静脉主要为1支,10例腔静脉旁部的实质也有固有尾状叶的分支(主要为右支或前支);尾状突门静脉主要为1支,来自于门静脉左、右支;重建的三维图像可以直观形象地体现尾状叶门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可按各种方向任意旋转演示.结论:尾状叶门静脉呈左、右支双重供应,但以左侧供应为主;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可真实显示尾状叶门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内叶、段胆管的解剖结构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方法 通过研究12例成人肝脏标本的肝内胆管与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设计出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对合的手术入路,并结合治疗56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果 左右肝管均位于肝脏脏面门静脉左右干的前上缘;左内叶、右前叶胆管位于相应门静脉的前内侧。右后叶胆管位于门静脉右前支或右前叶下段支脏面测侧者占66.7%(8/12);位于门静脉右后支脏面深侧或后上缘者占83.3%(10/12)。左外叶胆管位于门静脉矢状部脏面深侧者占91.7%(11/12)。选择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结合的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6例,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选择经肝的脏面与膈面相结合的手术方式,较易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9.
为临床Tipss术中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提供解剖学基础。作者解剖了30例离体肝脏标本,观察了门静脉与肝管、肝动脉的毗邻关系及管径的大小。结果认为:门静脉分叉部完全位于肝包膜内占46.7%;肝管、肝动脉与门静脉攀附伴行,在右后叶静脉及右后叶上段静脉,动脉多位于静脉的上方,肝管位于后上方或后方。Tipss术中,在肝右静脉和门静脉右后叶支或右后叶上段支间建立通道时,导管头端向后或后上方刺入,而在门静脉分叉部的穿刺则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腹腔内出血。  相似文献   

10.
胆囊床内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28例肝脏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胆囊床内血管的位置、行程,测量其在胆囊床内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胆囊床内血管有:(1)胆囊动脉深支及分支,占71.1%(91例);(2)肝中静脉及其属支,占12.5%(16例),其突入形式分①肝中静脉主干,②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③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属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种类型;(3)肝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分主干和分支两类,主干占39.8%(51例),肝门静脉右支的分支占14.8%(19例);(4)肝门静脉左支的分支,占2.34%(3例);(5)胆囊静脉,在胆囊附着面有小静脉与肝中静脉、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相连.结论:切除胆囊时应注意胆囊床左、右缘,以及具有肝门右切迹的病例,保护突入胆囊床内的肝中静脉及其属支,以防止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MR矢状图像精确定位肝内占位性病变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对照观察38例腹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41例胎肝管道铸型和8例活体腹部MR矢状图像,探讨肝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结果:依肝左静脉可区分段Ⅱ和段Ⅲ,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是段Ⅱ、段Ⅲ与段Ⅳ间的天然良界,段Ⅰ位于静脉韧带裂后方或/和下腔静脉前方,肝中静脉与肝门或胆囊窝的连线可用以区分段Ⅳ与段Ⅴ、段Ⅷ,依肝右静脉、胆囊窝和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可区分出段Ⅴ、段Ⅷ、段Ⅵ、段Ⅶ。结论:依肝静脉、门静脉和肝的自然沟裂,在MR矢状图像上可精确划分肝段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的解剖与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经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重建门静脉、肝静脉三维结构,观察生理状态下的门静脉的解剖与变异。方法:150例病人,导管置入于肠系膜上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后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连续扫描肝脏。三维重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析门静脉的解剖与变异。结果:150次成像中门静脉变异25例,12例(8.0%)显示门静脉呈三分叉状,10例(6,7%)门静脉先分出右后支,然后上行分为左支和右前支,1例(0.7%)门静脉左支水平段缺如,门静脉右支缺如2例(1.3%),余下125例(83.3%)显示正常左右门静脉分支。结论:门静脉的三维图像重建及类型分析对术前手术方式的确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左半肝段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左中肝外侧叶的分段情况及肝动脉、门静脉在左半肝的走行,分支和分布规律、为临床开展左半肝活体肝移植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红色乳胶的尸体肝脏标本30例,观察左半肝动脉、门静脉的走行、分支和分布规律,并测量有关数据;在15个肝脏铸型标本(6例全管道综合灌注、9例经门静和肝静脉分别进行单一管道灌注),进一步对比观察左半肝左外侧叶、段的内部结构特点。结果左半肝由左叶间裂分成左外叶和左内叶,左外叶以左外间裂分为外叶上段和下段:肝左动脉起始外径为(0.351±0.23)cm,于长(3.64±1.30)cm,左外叶动脉起始肝左动脉2l例(占70%),起始其它动脉9例(占30%);门静脉左干起始外径(1.1±0.12)cm,干长(2.10±0.240)cm;门静脉左干从门静脉主干发出后向左横行,发出分支分布于左内叶、左外叶上、下段。结论左外叶上段比左外叶下段小,分别占全肝的5%~7%和8%~10%左右,适合1~3个月和6~12月龄患儿肝脏移植。在活体肝脏移植时,外科医生熟悉肝动脉、门静脉的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在供肝的切取,选用适宜的重建方式,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发生于肝左内叶和右前叶的肝占位性疾病治疗提供超声解剖资料。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61例(男42,女19),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途径获取各断面超声声像图,并观察测量。结果:Ⅳa亚段内门静脉分支仅见1种类型;Ⅳb亚段内门静脉分支见2种类型,分别占62.30%、37.70%;右前叶门静脉分支见3种类型:a型占75.41%,b型占16.39%,c型占8.20%;左内叶两亚段间有48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78.69%,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5.83%,肝左静脉属支占4.17%;右前叶两亚段间有54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88.52%,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2.59%,肝右静脉属支占7.41%。结论:在超声水平,进一步证明右前叶两亚段间及左内叶两亚段间存在肝静脉属支,并可作为相邻两亚段间分界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肝门静脉肝内分支的形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量肝门静脉入肝后的左干、右干的有关数据,为临床肝脏疾病导管介入治疗等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取无肝病死亡后的人体肝脏标本,用游标卡尺和三角尺等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肝门静脉左干横部的长度为23~33mm;横部的根部外径为6.2~10.8mm;左干矢状部外径为6.5~9.9mm;左干外上叶支外径为3.3.6.5mm。肝门静脉右支主干长度为15~25.8mm;根部的外径为8.4~12.0mm;右后叶支外径为5.0~9.4mm;右前叶支外径为4.6~9.2mm。结论 有关形态学测量数据在肝脏疾病的导管介入性治疗和诊断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肝尾状叶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利用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22例、矢状断层标本14例和冠状断层标本5例研究了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肝尾状叶有5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固有肝尾状叶(Spigelian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三部分。固有肝尾状叶,在横断面上,14例(63.6%)伸出腔静脉后突,11例(50%)出现孤立乳头突现象;在矢状断面上,4例(28.6%)下端出现分叉。在15例(68.2%)横断层和12例(85.7%)矢状断层标本上,可见肝尾状叶鞘系,主要出现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层面。在断层标本上,可见1~3支尾状叶静脉,大部分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份。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分别见于10例(45.5%)横断层、4例(28.6%)矢状断层和l例冠状断层标本上。此外,文内还详细探讨了肝尾状叶在横、矢、冠状断面上的识别、毗邻及其在影像诊断和在肝切除术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98年作腹部标本时发现一例肝总动脉分支的变异。该肝总动脉从腹腔于发出后隔网膜囊向右走行在胃后方,而后在近胃窦部上方从左至右依次发出1支肝左动脉,2支肝右动脉及1支胃十二指肠动脉。从肝左动脉发出1支胃右动脉。两支肝右动脉均行于门静脉前方并与之成锐角。左侧肝右动脉继而行经肝总管的前方进入胆囊三角,在此发出1支胆囊动脉浅支。右侧肝右动脉则经胆总管前方绕过胆囊的后方,在此发出1支胆囊动脉深支后径胆囊管的后方进入肝右叶。此种肝总动脉分支的变异给肝胆外科的手术操作及肝的动脉造影增加了难度。故对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模拟左外叶活体肝移植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的切取方法。方法:解剖正常人肝脏标本30具,观察肝脏铸型标本30具,测量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长度、管径及属支或分支分布情况。结果:左外叶门静脉的血供来自门静脉左支,主要为左外叶上段门静脉支、左外叶下段门静脉支;动脉主要来源于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偶有迷走动脉支;胆道引流属支有左外叶上段胆管支、左外叶下段胆管支。结论:左外叶解剖变异较多,活体取肝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对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支需行必要的整形,以便与受体相应的管道进行吻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肝标本,对肝门静脉分支分型等形态特征进行解剖观察,测量肝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门静脉主干54.0%在肝实质外分叉,其分叉点距肝实质的垂直距离为(8.94±3.17)mm;34.0%紧贴肝实质分叉。左支主干长(47.44±7.23)mm;左支横部长(23.90±5.29)mm,外径为(7.43±1.09)mm,矢部长(24.02±4.97)mm,外径为(7.07±1.36)mm,角部角度为(114.18±22.59)°;右支主干长(20.63±6.59)mm,外径为(9.26±1.77)mm。依据肝门静脉的分支情况可将其分为8型。结论肝门静脉变异情况并不少见,其分叉点距肝实质的垂直距离及左、右支主干径值与分支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化,在肝外科手术实施时,对肝门静脉主干分支各型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兔肝脏及其附属管道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 方法 对20只日本大耳兔分别进行活体和离体形态学观察,制作门静脉和肝静脉管道铸型标本观察其分支与走行,测定各肝叶质量及其所占肝脏百分比。 结果 兔肝肝裂明显,依据肝叶形态、肝裂走行和门静脉主干分支形式将兔肝脏分为五叶,分别为尾状叶、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叶,各肝叶质量分别为(g):3.93±1.13、15.93±3.50、14.83±3.31、15.08±4.34、12.08±3.55。左中叶和右中叶根部肝组织融合,其余各肝叶相对独立,尾状叶包括相对独立的乳头突和尾状突两部分。各肝叶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走行于肝蒂内。 结论 兔肝解剖学特点与多数哺乳类实验动物肝脏解剖相似,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特点,适合于肝脏外科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