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曙霞  翁孟武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08-210,T002
三种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接法、间接法及葡萄球菌A蛋白金标(PAG)法检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皮损组织32份,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2例和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对照,并与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结果相比较。同时用包埋后免疫金染色(IGS)技术对疱疹样天疱疮和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各1例作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表明IGSS不仅在光镜水平检测大疱病皮肤组织中自身抗体优于DIF,而且可从超微结构上了解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确切部位,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4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EBA)患者的病损和未受累皮肤作活检,用免疫荧光(IF)、电镜和免疫电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IF检查所有4例的损害周围及正常皮肤均发现IgG与C_3、C_4沿着表皮和毛囊的基膜,呈线状或粗锯齿状沉积.间断线性、微纤维性和颗粒型往往只见于水疱邻近及其下方.脉管壁不含有颗粒状沉积.3例发现有IgA与IgG和C_3、C_4相同形式的沉积,但不广泛.有IgM沉积者1例.间接IF检查发现血清中有几种IgG自家抗体.在复层鳞状上皮的基膜部位的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探讨异位性皮炎(AD)皮损超微病理结构和免疫球蛋白在皮损中的沉积种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0例AD患者皮损进行了常规病理、电镜和免疫病理的观察。结果 AD皮损常规病理表现为皮肤的亚急性和慢性炎症改变;电镜下存在免疫反应细胞相互接触现象;免疫球蛋白亚类的沉积以IgG1为主,沉积部位主要为真皮乳头区域。结论 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现象可能为皮肤免疫应答反应的细胞形态学基础,而皮损中IgG1的沉积可能与皮肤的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已知瘤型麻风由于麻风杆菌的血行播散致使全身皮肤广泛受累.然而某些部位的皮肤,如腹股沟、腋、会阴及背部腰骶区的狭窄横断带已报告为麻风皮损的免疫区.其原因是由于这些部位的温度相对较高.有人指出麻风杆菌明显偏爱身体较冷的部位.然而,近来在一些研究中对麻风免疫区的概念产生了怀疑.在麻风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的皮肤已检出了  相似文献   

5.
作者三次观察到在结核样型麻风病人反应时有溃烂的皮肤损害。为了证明溃烂的皮肤损害与血管炎的存在有关,近来对同样的病人作了研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为真正的血管炎,相似于路西奥氏(Lucio’s)瘤型麻风。同时作者在其他的急性结核样型麻风(Acute tuberculoid leprosy)中证明血液免疫  相似文献   

6.
一些作者在麻风周围神经和皮肤活检中发现前者菌荷高于皮肤而病理分级低于皮肤,这一原因尚不清楚。为此作者对同时取自不同类型麻风患者的皮肤和神经损害活检的病理学关系及神经组织学在麻风分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7.
麻风菌的亲神经性,使外周神经损害成为麻风的特点。细菌中只有麻风菌才能在神经轴突或雪旺氏细胞中生长,也只有麻风菌能穿透神经内膜。对麻风神经损害的光镜和电镜研究均已有报告,但多仅限于有名的大神经。作者对一例复发的L型病人皮肤损害内的小神经做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作者用加热灭活的麻风杆菌A(一种在犰狳中传代的麻风杆菌)免疫犰狳后所表现的效果。给6只狄狳肌注3.0×10~8加热灭活的麻风杆菌A(混悬在Freund不全佐剂中),46天后再皮内注射4.0×10~7加热灭活麻风杆菌A(混悬在0.2毫升生理盐水中)。6只犰狳的接种部位在48小时内都产生了强烈的Koch氏反应。在首次免疫后8个月,在犰狳生殖器部位用29微克麻风杆菌A蛋白和250单位的结核菌素作皮肤试验,结果在24~72小时内免疫犰狳对麻风菌蛋白有红斑反应,对结核菌素没有反应,而未经免疫的犰狳对麻风菌蛋白无反应。通过对培养的淋巴细胞对放射性胸腺嘧啶核苷摄入量的测定,可以看到免疫犰狳(除1只外)在麻风杆  相似文献   

9.
天疱疮抗体结合靶抗原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天疱疮抗体铺皮细胞间抗原在超微结构水平的部位。方法 采用LRWhite树脂为包埋剂,用金标记包一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技术,观察天疱疮患者皮损中IgG的沉积部位和患者血清中IgG型自身抗体结构正常人皮肤的部位。结果 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的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均在表皮细胞间的桥粒部位觅金颗粒沉积,在非桥数部位的角质形成细胞间未金颗粒沉积。结论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的靶抗原均是桥粒成分,  相似文献   

10.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发病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本文就麻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逃逸及遗传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沉积在表皮基底膜带的类天疱疮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的形状各家报道常不同,诸如连续性线状、斑点状、均质状、膜状或管状等,但一般认为最常见的是线状.为了弄清各种免疫荧光形状之间以及这些形状与超微结构的确切关系,作者用成人皮肤、新生儿阴茎包皮、新生小鼠皮肤、兔角膜作为底物经类天疱疮血清处理后进行了细致的免疫电镜和间接免疫荧光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对同时活检的麻风皮肤和神经标本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研究其与临床分类的关系以及神经活检在麻风分类和治疗选择上的应用。 在印度Chandigarh研究生医学教育和研充学院麻风门诊选择60例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例(临床分型BT25、BL28、LL7),在活动性皮损处作活检,固定于Zenker's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13.
用普通病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电镜观察了7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皮损内纤维蛋白,发现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是纤维蛋白沉积的结果,纤维蛋白沉积是继发性的,但它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血管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 0 0 2 56 2 大疱性皮肤病自身抗体靶抗原定位研究 /杨春俊 (安徽医大一附院皮肤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1999,34(6 ) .- 4 51为进一步确定存在分岐的靶抗原在细胞间或皮肤基底膜带中的位置。验证有关大疱性皮肤病自身抗体靶抗原定位的不同研究结果。采用包埋后金标记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技术 ,结合免疫印迹技术分别对 5例天疱疮皮损组织中 Ig G的沉积部位、8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 Ig G结合正常人皮肤的部位进行超微水平的研究。同样对 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组织中 Ig G的沉积部位及 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 …  相似文献   

15.
<正>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大多数学者认为,麻风的发病与转归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麻风的有效保护免疫(杀菌效果)取决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和巨噬细胞是麻风的免疫基础。白介素(IL)-10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机体的免疫活性和炎症过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IL-10能抑制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11月在日内瓦成立了麻风免疫研究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组对麻风免疫研究提出了三个目的:1.研究出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的皮肤试验抗原,适用于麻风流行病学研究。2.研制一种麻风菌苗,可以诱发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并产生对麻风病的抵抗力。3.探讨麻风免疫病理学合并症的性质,以便预防或更好地治疗。在第一次会议上拟订了十个研究项目,即:来自犰狳的麻风杆菌的供应,由组织提纯麻风杆菌,  相似文献   

17.
Wemanbu(1969)用直接免疫荧光法首次在ENL的皮损中发现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于血管周围。继之Bullock在7例瘤型麻风中发现3例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有带状分布的免疫球蛋显荧光。瘤型病人外观正常的皮肤中,在真皮—表皮交界处及真皮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上也有免疫球蛋白沉积。以后有许多报告,综其结果是:①血管  相似文献   

18.
完整麻风菌素(光田型)〔摘者按:即国内通用的粗制麻风菌素〕用于麻风分类及检测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力已经多年。虽然1963年第8届国际麻风会议对于麻风菌素的含菌量制订了标准,但各个实验室制备的方法不同,因此,世界卫生组织麻风免疫研究组于1979年提出了标准完整麻风菌素(光田型)制备方法的建议如下。材料来源:严重感染的瘤型麻风病人的皮肤活体标本或麻风杆菌感染的犰狳组织。皮肤标本或犰狳组织应在无菌操作下取材,经高压灭菌(120℃,15分钟),然后置于-20℃冰箱中备用。对每份活体  相似文献   

19.
在所有麻风的神经中均可发现肉芽肿。L型为典型的巨噬细胞肉芽肿,而T型则为可能与迟发性过敏有关的肉芽肿。T型病例约有1/3~1/2在其皮肤和神经中所见的肉芽肿可能并不属于同一类型。有人用电镜研究过麻风神经肉芽肿中浸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麻风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Th_(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从而探讨Th_(17)、IL-17、IL-6与麻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及流式微球芯片捕获技术检测Th_(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在麻风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水平,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结果健康人群血清中的Th_(17)计数明显少于麻风病者;麻风患者血清中IL-17、IL-6的水平远高于健康人群;IL-17在多菌型麻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低于少菌型;血清中Th_(17)细胞和IL-6的水平与IL-17的水平直接相关。结论麻风患者外周血中Thl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h_(l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在麻风免疫炎症的发生及免疫保护生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