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2例手指皮肤"C"型缺损患者采用拇趾"C"型游离皮瓣修复,进行趾底动脉-指固有动脉、皮下静脉-指背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液循环,趾底神经-指固有神经重建感觉.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成活.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平均(10±6)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感觉及运动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4~6 mm.结论 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1例创伤所致左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挫灭伤12cm的患者探讨自体静脉移植长度。方法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结果移植血管通血良好。结论四肢大动脉损伤自体静脉移植重建缺损动脉,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在创伤骨科临床上经常遇到 ,但其早期及后期修复是临床上一大难题 ,按以往传统方法处理十分棘手 ,且疗程长 ,截肢率高。我科从 1990年至 1997年采用 12种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及吻合血管游离皮瓣对 17例四肢肢端创面及其他创面进行修复 ,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 ,为 17个不同部位创面 ,绝大多数为创伤所致 ,个别为褥疮和感染引起组织缺损。其中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13~ 45岁。急诊修复 5例 ,择期 12例。修复方法 :指动脉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2例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儿指背侧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同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对20例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小儿患者应用重建感觉的指背侧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中节皮肤缺损8例,末节皮肤缺损12例,皮肤缺损面积0.6 cm×1.2 cm~1.0 cm×1.5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出现静脉危象3例。其中14例经6个月~1年的随访,8例大于6岁的患者两点辨别觉平均为5.5 mm。皮瓣外观饱满,深感觉恢复,手指无活动障碍,供区无明显瘢痕。结论重建感觉的指背侧指动脉逆行皮瓣是修复小儿手指中、末节皮肤较大面积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20例采用急诊或延迟手术修复,30例经清创后择期(Ⅱ期)手术修复。在此过程中观察血管链是否存在变异情况。结果术后50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现明显的血管变异。所有皮瓣术后随访4~11个月,平均(6.2±1.3)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8例重建感觉者,两点分辨觉为8~12 mm;42例未行感觉神经修复者,半年后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创面,血管链解剖恒定,操作简单,术后皮瓣外形、皮肤质地及功能满意,可行神经吻合重建感觉功能,治疗效果佳,合适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踝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01-09~2006-10,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创伤12例,深度烧伤2例,冻伤1例.结果 15例患者采用该皮瓣修复后全部成活,随访半年,皮瓣修复后形态、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溃疡发生.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变异少,血运可靠,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操作不复杂,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两种手术方法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自2012年8月~2013年9月,选择本科2~4指甲弧以远的复合组织缺损,指腹单纯软组织缺损者,采用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7例(20指)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4例(16指),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皮瓣情况,随访两组皮瓣两点感觉,受区、供区外观及患指活动度等。结果①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8.6min,指动脉皮瓣组45min,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②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中有3例(3指)发生血管危象,指动脉皮瓣组中1例(1指)发生静脉回流障碍;③术后12个月时测量两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6.2~10.4mm,平均8.3mm,指动脉皮瓣组8.5~12.4mm,平均10.45mm;④指动脉皮瓣组中术后患指怕冷、严寒疼痛现象发生率高于指动脉背侧支组。结论与指动脉岛状皮瓣相比,指动脉背侧支皮瓣可较好地重建指端感觉,应用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重建感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建感觉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旋转至指腹缺损处,将残端神经与皮瓣内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吻合,修复创面;临床应用26例28指.结果 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6例(指)皮瓣获得随诊6~12个月,手功能按TAT法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 重建感觉指动脉岛状皮瓣可一次性修复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莫水芳  韦宏文  杨玉群  覃水梅 《广西医学》2002,24(11):1904-1905
桥式皮瓣是针对下肢严重创伤 ,部分软组织缺损 ,其主干动脉损伤又伴长期病理改变致使软组织缺损处无血管可缝接 ,采用局部皮瓣 ,邻近皮瓣及游离皮瓣无法修复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新的高难度的手术方法 ,即采用健侧肢体血管为血管蒂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手术治疗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因手术创伤大 ,术后肢体需强迫固定时间长 ,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非常重要。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 ,对6例患者进行桥式皮瓣手术 ,经过精心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 ,年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部皮肤严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32例.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均得到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2年,效果良好.结论 对足部皮肤缺损的治疗应根据创伤程度和血管蒂长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对足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手术简便、安全,成活率高,是比较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发伤患者的肢体主干血管损伤修复手术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7例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血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患者肢体缺血时间长短、部位及多发伤伤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移植、修补、结扎或分流术等手术91例次。结果除2例患者死亡外(分别死于术前脑疝、失血性休克及术中甲亢危象),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12 h,出现血管危象(动脉痉挛危象2例,静脉危象1例),经对症治疗及手术探查解除危象,各有1例患者术后7、12 d出现肺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后治愈。结论对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实施抢救性脏器手术的同时或先后,应尽快行肢体血运重建手术。应特别注意对多发伤患者伴有的闭合性主干血管损伤的诊断和修复、注意术中凝血象检测及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多发伤患者的肢体主干血管损伤修复手术67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67例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血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根据患者肢体缺血时间长短、部位及多发伤伤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移植、修补、结扎或分流术等手术9l例次。结果 除2例患者死亡外(分别死于术前脑疝、失血性休克及术中甲亢危象),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12h,出现血管危象(动脉痉挛危象2例,静脉危象l例),经对症治疗及手术探查解除危象,各有l例患者术后7、12d出现肺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后治愈。结论 对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实施抢救性脏器手术的同时或先后.应尽快行肢体血运重建手术.应特别注意对多发伤患者伴有的闭合性主干血管损伤的诊断和修复、注意术中凝血象检测及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7例肛管直肠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直肠损伤29例,肛管损伤8例,合并伤26例。37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修补加局部引流17例,修补加结肠造口14例,单纯粪便转流加引流6例。36例治愈,1例死亡。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合理应用修补、转流、引流三项措施,控制感染和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曾俊  胡卫建 《四川医学》2003,24(10):998-1000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48例肛管直肠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直肠损伤41例,肛管损伤7例。合并伤33例(68.8%)。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单纯修补加局部引流14例,修补加结肠造口28例,单纯粪便转流加引流6例。45例治愈,3例(6.3%)死亡。16例(33.3%)术后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合理应用转流、引流、冲洗三项措施,控制感染和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仿  陈宁波 《四川医学》2012,33(1):60-61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外科(DCS)在腹部血管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2005年1月~2010年6月期间21例应用DCS救治的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1例腹部血管损伤患者应用包括腹主动脉夹闭、损伤血管结扎、置入暂时腔内分流管、填塞等作为腹部血管损伤时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的具体措施,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15例(71.4%)痊愈出院,6例(28.6%)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 为了提高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DCS),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4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开放性损伤33例,闭合性损伤14例。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1例,股动脉16例,腘动脉11例,尺桡动脉同时损伤6例,肱动脉8例,腋动脉4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0.5~4h。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直接修补6例,端端吻合24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7例,移植长度3~10cm。结果 47例肢体成活,43例获6个月~4年随访,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38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5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3例行矫形或功能重建手术,功能及外形得到改善。结论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990~1993年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24例各类创伤进行了修复。结果:拇指再造的14例经5个月至2年随访,再造拇指的外观、感觉及对掌功能均达到要求;断指再植70指,成活62指;断臂再植4例、断掌再植5例、断腕再植4例,均成活;带血管蒂的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7例,6例成活;带血管蒂的游离皮瓣移值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9例全成活;复杂创伤合并重要血管损伤的36例,其中得到及时修复的16例均挽救了肢体。认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创伤,可更多地保留肢体和恢复一定的功能。但显微外科也有其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术后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发伤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 本组78例,GCS评分≤8.0分,同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多处损伤,均需外科处理.其中:开颅清除颅内血肿62例,去骨瓣减压54例,胸腔闭式引流7例,肝破裂修补手术1例,脾切除2例,骨科固定36例.结果 78例中,存活62例(79.5%),死亡16例(20.5%).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儿童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41例儿童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结果:行剖腹探查手术39例,保守治疗2例,治愈36例,死亡5例.死亡5例中,肝破裂2例、脾破裂1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严重复合伤1例.结论:儿童腹部闭合性损伤应高度重视,实质脏器损伤导致的内出血是患儿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空腔脏器损伤的延误诊治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积极的治疗、以及综合处理其他严重的合并伤、并发症是成功救治该类患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附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36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早期手术治疗21例,延期手术17例。结果 早期手术治疗组疗效满意,延期手术组并发症2例。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严格遵守正确的手术原则,有效的术后处理使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早期修复更为安全、有效,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