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早产儿细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n=56)和非细菌感染组(n=44),入院24h内测定血常规、CD64指数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同时作血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CD64指数及其他各项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CD64指数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分别为12.1±6.3和6.9±1.9,两组早产儿CD64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CRP≥8mg/L者2例,非细菌感染组0例。细菌感染组早产儿白细胞计数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CD64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914,根据ROC曲线CD64指数取6.95为临界值,诊断早产儿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0.9%、2.6%、86.9%、76.2%。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对早产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临床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行微生物培养的患者65例,分为非细菌感染组28例、局部感染组22例与全身感染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CD64指数、白细胞数量,并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局部感染组CD64指数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身感染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均P<0.01);ROC曲线显示CD64指数临界值取2.82时,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78.4%。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临床诊断细菌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尤其对败血症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白细胞表达补体受体(CR)1(CD35)和CR3(CD11b)作为诊断细菌感染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细菌感染患者及23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35和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计算各组中性粒细胞CD35 MFI/淋巴细胞CD35 MFI比值(简称CD35比值)、中性粒细胞CD11b MFI/淋巴细胞CD11b MFI比值(简称CD11b比值),并按公式[感染指数=中性粒细胞MFI2/(淋巴细胞MFI×单核细胞MFI)]计算CD35感染指数和CD11b感染指数,同时检测CD64 MFI并计算CD64比值及CD64感染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淋巴细胞CD35 MFI、CD11b MFI和CD64 MF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P0.01、P0.000 1),而中性粒细胞CD35 MFI、CD11b MFI和CD64 MF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P0.000 1、P0.01);细菌感染组单核细胞CD11b MFI和CD64 MF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P0.001),而2个组之间单核细胞CD35 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D35比值、CD35感染指数、CD11b比值、CD11b感染指数、CD64比值及CD64感染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35比值、CD11b比值和CD64比值诊断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1b感染指数诊断细菌感染的AUC大于CD64感染指数(P0.05),而CD35感染指数与CD64感染指数之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5和CD11b可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儿童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68例患儿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n=133)及非感染组(n=35)。分别采用Beckman公司和BD公司的CD64试剂检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CD6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并计算CD64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Beckman公司及BD公司的CD64试剂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分子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6.16±29.21、28.11±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试剂检测的CD64指数分别为4.98±3.09、4.89±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CD64指数(7.06±4.20)明显高于非感染组(2.93±0.79)(P〈0.01)。当CD64指数截点为3.37时,其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2%、82.9%。结论 CD64指数可作为儿童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CRP)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烧伤住院患者76例,依据烧伤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27例,局部感染组31例,非细菌感染对照组18例,入院后24-48h内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64,蛋白分析仪检测CRP,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并进行微生物培养,脓毒症组经常规抗感染治疗7d和14d后复查各指标。结果脓毒症组CD64及CRP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CD64和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CD64与CRP呈正相关;脓毒症组治疗7d后CD64和CRP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d后CD64和CRP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检测CD64联合CRP、CD64、CRP、WBC、N、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23、0.904、0.756、0.728。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对烧伤脓毒症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其表达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无明显差异,联合检测CD64与CRP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项外周血感染学指标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建立实验室外周血联合诊断模型,研究SBP患者更好的实验室外周血辅助诊断方案。方法收集73例肝硬化伴腹腔积液患者全血及血浆标本,合并SBP患者设为SBP组(23例),其他患者设为非SBP组(50例)。检测2组患者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分析不同外周血感染学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对SBP的诊断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外周血联合诊断模型并分析其效果。结果与非SBP组患者比较,SBP组患者全血WBC、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浆CRP、PCT、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外周血不同指标对SBP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较大者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建立了3种SBP实验室外周血辅助诊断模型。ROC曲线显示,第1种诊断模型(全血WBC、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浆CRP、血浆PCT、血浆IL-6联合检测)AUC最大,第2种诊断模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全血WBC、中性粒细胞、血浆IL-6联合检测)敏感度更高,第3种诊断模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浆IL-6联合检测)总体评价更有优势。3种诊断模型的AUC、敏感度均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果,但特异度未优于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检测结果。结论多项外周血检测指标中,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SBP的诊断价值较大。多项外周血指标联合诊断模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但特异度未优于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检测结果。临床应用中需结合临床需求和经济因素综合分析,选择更适合的实验室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将11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浊度法和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白细胞(WBC)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Neu%)。结果败血症组CD64指数(5.12±2.1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局部感染组(2.51±1.64)与病毒感染组(1.354±0.39)、正常对照组(1.0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WBC、Neu%呈正相关(r=0.81、0.46、0.43,P均〈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34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9.8%。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许文芳 《检验医学》2011,26(2):127-12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77例,按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成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分类。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水平为(24.11±12.07)MFI,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8.25±3.88)MFI(P〈0.01)。以CD64≥12.35MFI、CRP≥10.50mg/L、WBC≥10.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80.6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5.36%、80.48%、63.41%、73.17%,特异性分别为77.78%、66.67%、61.11%、72.22%,准确性分别为81.81%、74.03%、62.34%、72.72%;CD64与CRP呈正相关,与WBC无相关性。结论与CRP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定量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82例ICU住院患者,将其分为非细菌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C反应蛋白( 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局部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WBC、NE%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细菌感染组(P<0.05),脓毒血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WBC、NE%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03),当其临界值取1500 MESF时,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0.6%。结论与PCT、CRP、WBC及NE%相比,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检测和监测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64、CRP、WBC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8例受检者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D64指数与WBC计数、Neu%以及CRP比较呈正相关(P〈O.05);细菌感染组CD64感染指数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根据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时,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0.8%。结论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对疾病的判断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在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衡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3例为实验者,非感染患者17组为对照组,采用自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PCT和hs-CRP。结果与非感染组患儿相比较,感染组患儿的PCT、hs-CRP显著升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PCT、hs-CRP水平可提高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与预后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产儿感染性疾病(I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6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疾病及感染与否分为3组,ID组(n=46),NID组(n=66),对照组(n=50),比较治疗前后的hs-CRP、血细胞参数(WBC、PLT、NGR%、ESR)、感染阳性检出率及不同病原体hs-CRP水平。结果 (1)3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ID组的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WBC,而NID组的WBC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较之病毒、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细菌感染的hs-CRP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菌与G-菌感染比较,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内比较:较之治疗前,ID组治疗后的hs-CRP、WBC、NGR%、ESR,NID组的hs-CRP、WB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组的PLT,NID组的PLT、NGR%、ESR,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ID组、NID组的hs-CR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ID组的NGR%、ESR明显高于NID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D组与对照组的NGR%、ESR,各组的PLT以及治疗后各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虽可作为早产儿ID,尤其是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但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他非特异性指标,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中缺血个儿蛋白(IMA)、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hs-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99例健康对照组和94例 ACS 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即非 Q 波心肌梗死20例,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即 Q 波心肌梗死34例)中IMA、hs-CRP、MYO、CK-MB、hs-TNT 的含量。通过 ROC 曲线比较5种标志物在 ACS 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率、灵敏度、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结果血清中 IAM、hs-CRP、MYO、CK-MB、hs-cTnT 检测结果在病例组 UAP,NSTEMI,STEMI 3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IMA、hs-CRP、MYO、CK-MB、hs-cTnT 在 UAP 与 NSTEMI 组,UAP 与NSTEMI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TEMI 与 STEMI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ACS 中,多个指标的联合检测能取得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周血CD64及CD3、CD4、CD8的表达水平,探讨CD64、CD3、CD4、CD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败血症新生儿和50例非感染新生儿的外周血CD64、CD3、CD4、CD8的表达情况,比较外周血CD64分子及CD3、CD4、CD8的表达变化,将败血症组的CD64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培养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比较CD64和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曲线下面积、临界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败血症组CD64表达水平(6.7±2.9)%高于非感染组(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903,CD64临界值为3.45%,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88.0%,均高于CRP。CD64检测败血症的阳性率为86.7%,高于血培养结果。败血症组的CD3(46.2±12.4)%、CD4(32.0±10.1)%明显低于非感染组CD3(61.1±12.5)%、CD4(45.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测定CD64与T细胞亚群,有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 A,SAA)检测在局部和全身细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局部细菌感染者150例、全身细菌感染者120例及非感染者82例,检测受检者的血清PCT、hs—CRP、SAA、WBC、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ESR)水平,分析各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e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间PCT、hs—CRP、SAA、WBC、Neu%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SR、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部细菌感染组与全身细菌感染组的PCT、hs—CRP、SAA、WBC、Neu%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身细菌感染组的PCT、hs—CRP、WBC、Neu%水平均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PCT、SAA、WBC和Neu%用于诊断局部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68、0.679、0.658、0.796、0.734。hs—CRP、PCT、SAA、WBC和Neu%用于诊断全身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939、0.788、0.745和0.856。hs—CRP、PCT、SAA、WBC和Neu%用于鉴别局部感染与全身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22、0.884、0.611、0.595、0.621,当cutoff值设为2.72ng/mL时,PCT用于鉴别诊断局部细菌感染与全身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1.7%,特异性为85.9%。结论对于细菌感染PCT是一个较好的诊断指标,且能有效地鉴别局部和全身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在细菌感染炎症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鉴别与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自动生化仪与电化学发光仪检测49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与30例非细菌感染者血液中PCT与hs-CRP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1例活动期SLE患者与30例静止期 SLE患者血液中 TNFR浓度。结果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 PCT 浓度为(0.178±0.04)、(0.038±0.03)ng/mL ,hs-CRP浓度平均秩次为49.2、20.5 mg/L(P<0.05),活动期SLE组与静止期SLE组sTNFR1浓度为(12.73±3.94)、(8.54±3.23)ng/mL ,sTNFR2浓度为(9.23±2.56)、(6.31±2.04) ng/mL(P<0.05),PCT诊断细菌性感染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P=0.013;hs-CRP诊断细菌性感染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sTNFR1诊断活动期SL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P=0.000,sTNFR2诊断活动期SLE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P=0.000。结论 PCT与hs-CRP检测有助于区分细菌性感染与SLE活动期炎症,hs-CRP诊断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高于PCT ,sTNFR可以有效区分活动期SLE与静止期SL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A,SAA)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测定300例非脓毒血症患者和120例脓毒血症患者的PCT、hs-CRP和SAA水平,分析PCT、hs-CRP和SAA在两组间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 脓毒血症组PCT、hs-CRP和SAA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PCT用于诊断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0.909)高于hs-CRP(0.683)和SAA(0.571),当以PCT=1.84 ng/mL为诊断脓毒血症的cutoff值时,灵敏度为78.3%,特异性为92.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的偏回归系数最大为0.716,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血清PCT水平能早期、准确预测和诊断脓毒血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其他炎症指标对鉴别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按临床病例终诊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两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3项炎症指标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预测细菌性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PCT为0.89,CRP为0.70,WBC为0.60;以PCT>0.25 ng/mL为阳性界值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为46%,特异度为100%;以PCT≥0.1 ng/mL为临界值则灵敏度达75%,特异度96%;CRP>5 mg/L的诊断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38%;WBC>10.0×109/L的诊断灵敏度为39%,特异度为82%。结论在鉴别细菌性感染和其他炎症疾病上,血清PCT优于CRP和WBC,以PCT≥0.1 ng/mL为阳性界值,对诊断有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系统的临床及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合并低体重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完善围产期保健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低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早产干预组和早产对照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早产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在医院内即进行系统干预,出院后继续进行至12个月;早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及新生儿常规护理,母婴同室,出院后行常规家庭化护理。三组研究对象均在3、6、12个月龄采用国内标准化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测量。结果三组小儿3、6、12个月龄时,早产干预组Gesell智能各能区评分均明显优于早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临床及家庭早期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