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凝血功能异常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观察组)、正常待产孕妇(对照组)各64例,检测并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百分活动度、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采用Shapiro-Wilk检验2组血小板计数分布范围。结果2组PT、PT百分活动度、INR、FIB、TT、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布范围较对照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疴前期孕妇凝血功能除出现异常高凝外,还可能合并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和正常妇女凝血四项和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AcT5diff AL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 300例临产孕妇、20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血液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PT、INR、PLT、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Fib、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临产孕妇APTT、T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PT、PLT、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妇女,而Fib、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妇女,均有明显差异;而APTT和TT较正常对照妇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匡祖国 《临床医学》2012,32(6):41-42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患者临床检验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纤维化患者162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值。结果重度、中度肝纤维化与正常组比较,PT、APTT、TT、FIB、D-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轻度肝纤维化与正常组比较,PT、TT、D-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患者检测PT、APTT、TT、FIB和D-D值的变化,可从不同角度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纤维化患者的病情及凝血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10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系统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异常改变进行分析。方法利用IN-CVBATION-C2000多功能血凝仪进行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结果对性别组进行了比较,TT、PT、APTJ、FIB、INR水平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对青年组与老年组进行了比较,TT、PT、APTT、FIB、INR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05),老年性FIB结果有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正常人TT、PT、APTJ、FIB及INR指标无性别、年龄差异,完全可替代原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FIB对老年人的凝血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秀华 《临床医学》2013,33(5):31-3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临产孕妇(临产组)和40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检测。结果临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D-D、PDW、MPV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产中进行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防止产妇血栓形成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N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D-二聚体(D-D)、纤雏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S组的PT、APTT、Fib、D-D、FDP、MPV、PDW等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者早期检测凝血4项、血小板参数、D-D及FDP指标,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文英 《大医生》2023,(20):130-13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参数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滕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包含轻度34例(轻度组)、重度26例(重度组),另纳入同时期到院产检的健康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各孕妇均接受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比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小板、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并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小板、凝血功能参数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低于对照组,重度组FIB、MPV高于轻度组,APTT、TT、PT、PDW低于对照组(P <0.05);Spearman秩分析后得知,APTT、TT、PT、PDW与子痫前期病变程度之间为负相关,FIB、MPV与病变程度之间为正相关(P <0.05);矫正产次、孕次、年龄等混杂原因后,多元线性分析FIB、APTT、MPV等指标仍和子痫前期病变度有关联(P <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30例、妊娠中期30例、妊娠晚期30例)及10例产科早期DIC患者的PT、APTT、TT、FIB、D-D及FM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妊娠早期的PT及妊娠中、晚期的APTT、TT、FIB、F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中、晚期PT、APTT较妊娠早期明显缩短(P〈0.001),FM水平明显升高(P〈0.001);TT、FIB、D-D水平在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中均有差异(P〈0.05、P〈0.001)。结论妊娠不同期,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一旦有早期DIC的发生F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FM指标的检测相对于D-D检测在确定早期DIC有着较明确的标识。对发现早期凝血异常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李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686-686,688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检测在判断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236例住院临产妇和14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4项和D-D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临产妇组PT、APTT明显降低,FIB和D-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进行凝血4项指标和D-D检测,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预防产科意外的发生以及对产程的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玲  马芳芳  王厚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1928,19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L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IB、TT及D-D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均延长,FIB减少,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 D-二聚体(D-D)、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 HDCP 患者作为 HDCP 组,选取足月妊娠待产健康孕妇60例作为妊晚组,选取健康育龄非孕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 D-D 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HDCP 组的 D-D 水平显著高于妊晚组(P <0.05),妊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 PT 水平显著高于妊晚组(P <0.05),妊晚组显著高于 HDCP 组(P <0.05);妊晚组的 APTT 水平显著低于 HDCP 组和对照组(P 均小于0.05);HDCP 组的 FIB 水平显著高于妊晚组(P <0.05),妊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 PLT 水平和 PCT 水平均显著高于 HDCP 组和妊晚组(P 均小于0.05),HDCP 组的 MPV 水平和 PDW 水平均显著高于妊晚组和对照组(P 均小于0.05);随着 HDCP 患者病情程度的加重,其 D-D 水平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P 均小于0.05)。结论HDCP 患者机体的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状态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和非妊娠妇女,血栓形成的趋势和危险性较高,且 D-D 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联合应用 D-D 水平、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患者进行监测对于 HDCP 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组(腹腔镜组)50例及开腹手术组(开腹组)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 h及术后24 h,用Clauss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PLT),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结果术后1 h及术后24 h两组APTT、INR以及PLT较术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FIB及D-D均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FIB术后1 h组虽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术后1 h及24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两组明显增高,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均能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了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并且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周萍  曹春鸾  唐吉斌  焦瑞宝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17-1917,1920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PU)患者血浆中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PU患者和50例PU合并出血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D的检测和分析。结果PU组的PT、APTT、Fib、TT及I)ID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合并出血组的PT、APTT、Fib、TT及DI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U组和PU合并出血组之间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U患者合并出血者因出血可使机体内处于血栓前状态,并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常规在各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样本75例,健康对照者样本20例,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 PTI、NR、PTA、APTT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Child-Pugh A、B、C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FIB对照组、急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组中逐渐减低,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PTA异常程度与预后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TA与重症肝炎、肝硬化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pearman相关系数为0.41,P0.05),当PTA水平在20%-30%之间时,病死率为33.33%(1/3)预后不良,PTA低于20%时,病死率高达57.14%(4/7),PTA低于10%时病死率达100.00%。结论凝血常规尤其是PTA异常程度可成为判定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早期血浆凝血-纤溶功能改变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0例急性胰腺炎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其72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选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PT、APTT、INR、Fib、D-D,并对3组凝血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MAP组Fib、D-D分别为(4.24±1.00)g/L、(5.09±3.21)mg/L,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AP组Fib、D-D分别为(5.43±2.18)g/L、(8.63±6.40)mg/L,较MAP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PT、INR、Fib、D-D分别为(15.01±2.99)s、1.29±0.32、(6.07±2.33)g/L、(10.13±8.05)mg/L较SIRS阴性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MOF发生率为50%(5/10)明显高于SIRS阴性组(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阳性组病死率为20%(2/10)较SIRS阴性组(0%)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凝血-纤溶指标能更加准确地判断AP患者病情演变、严重程度,提高AP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对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金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10-1911,1913
目的探讨急诊骨折创伤患者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救120所送骨折创伤患者82例,按受伤程度分成3组:A组(n=33):肢体单处骨折;B组(n=24):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C组(n=25):肢体2处及2处以上骨折伴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3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24h、术后3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A、B组PLT、APTT、FIB检测项目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PLT、FIB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APTT与A组及B组各期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各期D-D检测在正常范围内,而在B组及C组中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B组各期与C组各期比较,C组各期有明显增高。结论骨折创伤特别是多发性创伤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纤溶增强。检测PLT和凝血功能对临床骨折患者静脉栓塞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提供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围术期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DIC 产妇40例(DIC 组),选取在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孕妇40例(健康孕妇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非孕妇(健康非孕妇组)为研究对象,对三组凝血与纤溶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健康孕妇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显示,PLT、FIB 明显升高,PT、TT、APTT 及 D-D 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IC 组与健康孕妇组比较发现,PLT、FIB 明显降低,而 PT、TT 和 APTT 明显延长,D-D 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IC 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PLT、FIB 降低,而 PT、APTT 及 D-D 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 APTT 与 PT 之间无关外,DIC 组组内其他的凝血与纤溶指标都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P <0.05)。结论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于围术期产妇 DIC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APTT、PT 和 TT 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而 D-D 的升高则说明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