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室晚电位 (VLP)系QRS波终末出现的高频低幅值的心脏电活动 ,是局部心肌延迟除极电位。VLP的存在提示局部心肌有延迟除极和传导速度减慢 ,易于发生折返激动形成心律失常。VLP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分析 5 0例患者VLP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5 0例受检者均为近年我院住院、门诊病人 ,男 2 8例、女 2 2例 ,年龄36~ 78岁。左心功能不全 7例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5例 ,晕厥者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 6例。 5 0例中冠心病者 34例 ,非冠心病者 16例1 .2 方法 受检者采用威克斯医疗仪器厂的WLP - 3… 相似文献
2.
对 16 0例冠心病者 (A组 ) ,5 0例病因不明心律失常者 (B组 )和 5 0例正常人 (C组 )的心室晚电位 (VLP)检出率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A组分为心绞痛组 (A1 组 ) 111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A2 组 14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组 (OMI)A3组 35例 ,与B组5 0例 ,C组 5 0例 ,应用第四军医大学科飞厂生产的XYD - 10 0全信息心电检测仪。采用X、Y、Z双极正交导联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 ,双向滤波 2 5~ 2 5 0Hz,噪声水平 <0 1μV ,共叠加 2 5 0个心动周期。阳性标准 ①总QRS波时限 (TotalQRS)≥ 12 0m… 相似文献
3.
4.
马丽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3):273-274
我院两年来对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 32例与非冠心病 30例作了体表心室晚电位 ( VLP)时域分析检测。发现 L P对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识别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冠心病组 ,共 32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0例 ,年龄 4 2~ 74 ( 58± 11.5岁 )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9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 QMI) 11例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 CCI) 12例。非冠心病组 ,共 30例 ,男性 17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5~ 61( 38± 13)岁 ;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 10例 ,病毒性心肌炎9例 ,肺心病并心力衰竭 7例 ,原因不明室性… 相似文献
5.
心室晚电位 (VLP)是心室局部心肌延迟除极产生的碎裂电位 ,文献表明VLP在心肌梗死 (MI)和心肌病中检出率最高 ,测定VLP有助于预测缺血性心脏病尤其是AMI者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关扩张性心肌病(DCM)和VLP的关系报道不多。现将我们的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⑴DCM组 :5 2例 ,男 3 4例、女 18例 ,年龄 3 6~ 76( 5 1 5± 10 5 )岁。诊断依据 :①体征、X线及或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扩大 ;②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③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心肌损害或异常Q波 ;④排除其它心脏病及继发性… 相似文献
6.
心室晚电位(VLP)与折返性心律失常(AV)密切相关,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中具有重要意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VLP的影响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就倍他乐克对VLP的影响进行临床实验研究,旨在探讨倍他乐克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为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正常人及心脏病病人的阳性发病率,以及心室晚电位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尤其对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931例包括正常心脏组207例及心脏病组724例。二者心室晚电位检测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心脏病组VLP总阳性检出较正常组为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169例阳性患者治疗后作随访追踪,一年后复查,有47例仍呈阳性,其余转阴性。47例仍呈阳性者为心肌梗塞或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其中5例猝死。结论:心脏病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晚电位阳性二者有很大的相关性,特别是Last40ms<20uV时,要积极治疗,以防心脏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使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方法,发现某些病人在心脏舒张期内,通常在QRS综合波终末40ms和/或在S-T段开始150ms之内有碎裂电活动,即所谓心室晚电位(VLP),也叫延迟电位。VLP是预示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敏感的异常电活动指标。1981年Simso等确认,VLP是临床上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病人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的一种方法。此后,欧美国家相继开展了VLP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0例心肌梗塞(MI)病人的心室晚电位(VLP)检测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1)MI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VLP是一种病理性的电活动;(2)不同部位MI的VLP阳性检出率下壁为38%、前壁为35%、前间壁为33%、前侧壁为20%,提示下壁MIVLP的阳性检出率较高。此外,根据对VLP定量分析的结果发现,下壁、前间壁MI对反映传导和电压的指标均敏感。而前壁、前侧壁MI仅对反映传导的指标敏感,其机理需进一步探讨;(3)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组都有形成VLP的可能,但前者检出率相对较高。由此提出应根据不同发生机制而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止电不稳定的措施;(4)MI伴室性心律失常(VA)组与不伴VA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VLP阳性者VA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晚电位为局部心肌的除极传导延迟的碎裂电波,是产生心室肌的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因素,是猝死的诱发原因之一。晚电位的检测是预测室速,室颤的有价值方法。检测晚电位75例病人,心血管疾病组晚电位阳性3例,占该组的6.1%,3例晚电位阳性病人全为缺血性心脏病。非心血管疾病组晚电位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4.
杂种狗15只,利用气囊导管阻塞冠状动脉血流,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用ART-EPX-1200晚电位分析系统,分别记录术前,血流阻断即刻,阻断后15分,30分钟,1小时,2小时的心室晚电位改变。结QRS_T,D_(40)时限在冠脉血流阻断即刻即开始增宽,V_(20)电压降低,这些改变在15分钟即和术前改变差别显著(P<0.05),30分钟达高峰,1小时后开始恢复,2小时后恢复到术前水平。有持续性室速者上述参数比无室速者改变更明显。结果表明心肌梗塞极早期亦发生有意义的心室晚电位改变。这些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评价术前VLP阳性对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其中心肌梗塞(M1)病史组31例,无MI病史组9例。室壁瘤组7例,非室壁瘤组33例。观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及术后2周VLP的变化。结果 1.MI及室壁瘤患者术前FQRS显著高于,LAS显著低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P<0.05);VLP阳性率高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2.术后VLP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前(P=0.025),VLP转阴率为75%。3.术前VLP阳性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术前VLP阴性患者(P=0.03)。结论:1.M1及室壁榴患者VLP阳性率高提示其存在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2.冠状动脉搭桥及室壁瘤切除术后VLP转阴提示外科手术不仅能够改善梗塞区域局部心肌的血供,而且切断了潜在的折近径路,从而减少了VLP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3.术前VLP阳性是预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指标(敏感性71.43%,特异性78.79%,阳性准确率41.67%,阴性准确率92.86%),据此指导临床预防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6.
17.
18.
室性心动过速 (VT)、心室颤动 (Vf)等心律失常是临床猝死的 1个主要原因 ,心室晚电位 (VLP)可作为对恶性心律失常预测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已引起人们重视。现对 10 0 0例VLP检查者 ,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自 1992年 1月~ 1993年 1月在我院作VLP检查者 ,(不含室内传导阻滞和预激症候群 ) ,共计 10 0 0例。年龄 5~ 79(平均 49 5 2 )岁。男、女比例为 1∶0 7。其中冠心病不含心肌梗死 (MI)和室性早搏 (PVS)占 2 4% ,高血压病占 2 2 % ,PVS占 2 1% ,心肌梗死占 17% ,风心病占12 % ,不明原因的晕厥占 3 % ,其它患…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