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腹部癌肿的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腹部癌肿的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均可发生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癌肿不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部位可不同。结论:CT对上腹部癌肿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伟  徐卫云 《西南军医》2010,12(2):320-32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初认为乳腺癌是局部性疾病,并以手术切除癌肿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自1896年Beatson首次揭示了乳腺癌与卵巢内分泌功能之间有密切关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CT对直肠癌作了研究,在直肠充分伸展情况下,CT对限局性肠壁肥厚能比较容易作出诊断,但直肠在伸展不充分或癌灶位于肠管屈曲部时,CT对癌灶的诊断也很困难。CT为断面影象,对病灶粘膜不能充分观察,对大肠隆起性病变限局性肥厚可作出诊断,但不能鉴别其性质。病灶壁肥厚的形态与癌肿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癌肿突出腔外少,边缘平滑者是早期癌和Pm癌,向腔外突出大,边缘不整者为进行癌,癌肿侵犯肠管全周或次全周者为进行癌。癌灶与邻近脏器骨盆间存在低密度脂肪层时,说明癌灶无浸润,当癌灶与邻近脏器骨盆间有索条阴影时,可有浸润,亦可无浸润,CT难以鉴别。Miles′术后局部再发的诊断,灌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图、碘图及融合图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定量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之间CT值、碘浓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能谱方法扫描的乳腺癌患者21例,同时分析21例健康人的乳腺作为对照组。利用工作站后处理功能,分析单能量图、碘图及混合能量图对肿块的显示情况,测量乳腺病灶和正常腺体CT值、碘浓度,定量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之间CT值、碘浓度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乳腺癌病灶在能谱CT的单能量图、碘图及融合图上均能清楚的显示。病灶在55 keV单能量图的增强CT值明显高于混合能量图(70.65 HU vs 44.95 HU,P<0.001);病灶碘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9 mg/ml vs 0.36 mg/ml,P<0.001)。结论能谱CT的多参数图像能清楚的显示乳腺癌病灶,碘摄取值作为能谱CT的定量参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嗜骨性癌肿”,极易伴发骨转移,由骨转移引发的骨相关事件可明显影响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转归。因此,早期、准确诊断骨转移对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计划制定具有决定作用,对预后改善亦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乳腺癌骨转移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早期诊断骨转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动脉早期扫描CT血管造影 (MSCTA)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病例 ,用TriggerBolus对比剂示踪软件行自动触发全肝动脉早、晚期 (一次屏气完成 )和门脉期扫描 ,动脉早期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肝脏CT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肝脏及癌肿血供系统MSCTA表现 ,以及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的MSCTA表现。结果 :动脉早期扫描MSCTA能完整显示中晚期肝癌肝脏及癌肿供血动脉起源、形态、数目 ,显示动静脉瘘征象优于标准肝脏双期扫描。结论 :动脉早期扫描MSCTA在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可作为中晚期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前CT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明确乳腺癌的CT表现,探讨CT扫描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术前检查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50例女性受检者,其中乳腺癌32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CT扫描可清晰显示乳腺结构。乳腺癌的CT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影或结节状影,有分叶,边缘毛刺,腺体结构紊乱,局部皮肤受累或脂肪间隙变形、消失,肿瘤组织吸碘明显。CT扫描可显示腋窝转移淋巴结。结论 乳腺CT扫描优于其他方法,尤其在乳腺癌术前检查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治疗决策改变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6年9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59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分析PET/CT对真阳性患者临床治疗策略的影响,并对真阳性组和真阴性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在PET/CT显像真阳性组中,按照患者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乳腺癌亚型进行分组,组间SUVmax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在5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7.5%、94.9%、92.1%、100%。PET/CT真阳性组与真阴性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58.33±37.69)个月和(47.40±25.99)个月,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3.58年和4.16年,PET/CT真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长于真阳性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4和17.187,均P < 0.01)。35例PET/CT真阳性患者中,25例分期上调,30例检查后治疗策略改变。乳腺癌复发转移灶的SUVmax在年龄、ER、PR、HER2及亚型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0.225、0.355、-0.426和-1.076,均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能及时修正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再分期,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改变,在乳腺癌的术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盆部空腔脏器实体癌肿术后肿物的螺旋CT早期增强表现,及评价SCT对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54例腹盆部空腔脏器实体癌肿病人术后3-46个月随诊时发现腹盆部肿物,即行S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测肿物的CT强化值。结果:54例病人,SCT共发现60个病灶。SCT增强早期,22个纤维经病灶强化值为0-8HU,38个复发癌与炎性病变强化值为13-46HU。SCT对纤维化病能准确判断,对复发癌判断的准确性88.3%,敏感性100%,特异性75.9%。结论:SCT增强早期对腹盆部空腔脏器癌肿术后肿物的鉴别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复发癌与纤维化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37例患者接受乳房CT扫描和钼靶摄片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定位和定性准确性。结果:CT对乳腺癌有明确诊断作用,特别对乳腺深部病灶的发现优于钼靶摄影。两者比较,其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扫描对乳腺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钼靶摄片检查。  相似文献   

11.
转移性肝癌又称继发性肝癌.大多由腹部脏器的癌肿如消化道癌、子宫癌、卵巢癌转移到肝脏形成,也可由腹部以外的脏器癌肿如乳腺癌、肺癌、鼻咽癌等转移到肝脏形成。结直肠癌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为10%~25%.异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尚不清楚,手术治疗转移性肝癌具有潜在根治的可能性,切除后生存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3.0T 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38例临床怀疑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PET/CT、3.0T MRI和病理学检查。 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全部患者中,24例为乳腺癌患者,14例为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T MR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7%、78.6%、86.8%;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5%、92.9%、89.5%;PET/CT和3.0T MR联合显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0%、92.9%、97.4%;3种显像方法间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7、1.612和2.955,P均>0.05)。 结论 18F-FDG PET/CT和3.0T 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与单独18F-FDG PET/CT和3.0T MRI显像比较,3种显像方法在乳腺癌原发病灶的诊断效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部CT图像上偶然发现的乳腺癌病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 674例女性胸部CT图像,记录偶然发现的乳腺癌病变,并观察其CT特征。结果:19例(0.28%)发现乳腺癌病变。病灶外缘呈分叶状或毛刺征12例,病灶内含微小钙化点3例,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2例,腋窝淋巴结稍大3例。结论:在胸部CT扫描时应注意观察乳腺的情况,提高对乳腺癌基本CT征象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和CT两种手段结合,评价相关影像学指标与食管胃交界部(EGJ)癌手术路径(单纯经腹或胸腹联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初诊EGJ癌并行根治性切除的35例患者资料.术前均行X线造影及胸腹部增强CT扫描.X线造影选择半立位大角度右前斜位测量贲门口至食管受累上缘的长度.CT轴位及重建冠、矢状位图像上测量癌肿累及食管的长度,并评价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开胸与非开胸组X线造影及CT各方位测量EGJ癌累及食管长度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种方法判断手术是否需要开胸的评价效能.结果 经胸腹联合手术切除15例,经腹部手术切除20例.X线造影和CT矢状位测量所得癌肿累及食管长度在单纯经腹和胸腹联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联合组长度值较大.比较4种手段测量所得癌肿长度预测手术是否开胸的效能,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分别为0.737(X线造影)、0.716(CT矢状位)、0.591(CT冠状位)及0.561(CT轴位).取X线造影显示癌肿累及食管长度>4 cm作为截割点判断手术需要开胸,敏感性为86.6%,特异性为70%.进一步联合CT判断食管旁或隆突淋巴结转移者评价术中开胸的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由0.737提高至0.847,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提高至93.33%和70%.结论 X线造影测量食管浸润长度和CT评价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与EJG癌手术路径的选择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7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 ,分析乳腺癌的MRI形态学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C erbB 2和P5 3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 (MVD)分布情况 ,并分析与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个乳腺癌中 ,癌肿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肿瘤T分期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 ,肿瘤内部坏死与癌细胞C erbB 2、P5 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肿瘤毛刺状边缘、边界模糊、内部坏死、T分期与癌细胞PR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4 1个乳腺癌中 ,癌肿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相应MVD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P <0 0 1)。结论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以求进一步明确螺旋CT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评估.方法 25例初治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8.9岁,全组病例化疗前行粗针穿刺明确诊断,分别行2~4周期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前后行螺旋CT扫描,测量化疗前后肿块数目及大小、淋巴结数目及大小、肿块强化模式等.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评价乳腺癌病灶变化与病理学评价的符合率90.9%.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反映出乳腺癌病灶及淋巴结化疗前后的信息,并能准确的反映乳腺癌病灶化疗前后的血流信息,对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在鉴别乳腺肿块性质和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有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行SPECT/CT符合线路18F-FDG显像,患者禁食6h以上,肘静脉注射18F-FDG185MBq~296MBq。静注60min后开始发射和X线CT透射扫描,然后进行符合线路PET连续采集30min。图像经X线衰减校正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COSEM)叠代重建后,得到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三维断层图像及CT与FDGSPECT的融合图像。结果22例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并获得病理结果。其中,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肿瘤6例。FDGSPECT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是93.75%、100%和95.45%,明显高于乳腺X射线摄片。16例乳腺癌患者,15例FDGSPECT分期与临床手术分期一致。利用SPECT/CT仪所配备的定位CT,15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可准确定位。结论SPECT/CT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在乳腺癌的诊断、转移灶定位以及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的一种治疗方式,临床应用越来越多。通过影像检查评价疗效已成为乳腺癌诊治的重要一环。就乳腺X线检查、超声检查、MRI以及CT和PET/CT等影像技术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能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经病理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7例,对其行钼靶X线及CT检查,评价2种检查方法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差异性。结果:CT诊断乳腺癌73例,钼靶X线检出80例,2种方法联合检出85例。CT检测早期乳腺癌敏感度83.91%、阳性预测值100%;钼靶X线检测早期乳腺癌敏感度91.95%、阳性预测值100%;2种方法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敏感度97.70%、阳性预测值100%。CT检查发现肿块73例,检出率83.91%,发现钙化48例,检出率55.17%;钼靶X线检查发现肿块80例,检出率91.95%,发现钙化66例,检出率75.86%,钼靶X线与CT检查在肿块检出率与钙化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χ2=16.06,P<0.05);2种方法均未检出淋巴结转移。结论:钼靶X线与CT检查均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钼靶X线对钙化及肿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二者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胃癌的CT诊断(附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癌肿之一。目前除以钡餐造影和胃镜确定诊断外。已广泛开展CT配合检查,用以判断有无周围组织、脏器浸润和转移,为临床提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依据。本文收集我院CT检查并经临床、其他影像检查和病理证实的26例中晚期胃癌,结合文献复习其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