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带有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在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做表麻下,于角巩膜缘(11:00~12:00时钟位)后界约1 mm切开球结膜,同时向前滑行0.5~1 mm让球结膜起皱折直至角巩膜缘后界做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进入前房,切口深度1/2厚度,连续环形撕囊,手法碎核乳化去除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201例201只眼全部应用带有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损伤小,切口闭合好,不需缝线,无1例感染。视力恢复快:出院时视力<0.1 10例(4.96%);0.1<视力<0.3 53例(26.37%);视力>0.3 138例(68.66%)。1个月后复查视力:视力<0.1 2例(0.99%);0.1<视力<0.3 23例(11.44%);视力>0.3 176例(87.56%)。结论应用带有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小切口手术绝大多数患者可表面麻醉完成,即使术中患者仍诉眼痛,可用2%利多卡因临时点滴加强麻醉,灵活实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切口在角巩膜缘后界被其向前皱褶的结膜瓣遮盖,且切口是隧道入前房,闭合较一般角巩膜缘切口密闭更好,不易感染。结膜瓣是直接切口,向前滑行至角巩膜缘后界才切开巩膜,不分离球结膜下组织,损伤小,眼表泪膜影响小,手术后泪膜恢复快。手术结束无需缝线。手术操作简捷,省时安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技术可在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别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和改良角巩膜切口的白内障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研究共纳入80例共9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手术切口的类型,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透明角膜切口,40例共42眼;B组为改良角巩膜切口,40例共48眼。对患者术后的视力、散光及并发症情况等随访3个月,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均较采用改良角巩膜切口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改良角巩膜切口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改进,白内障手术切口逐渐从角巩膜缘大切口被超声乳化小切口取代。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是医患共同目标。我们在没有超声乳化设备的条件下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行注水圈套器娩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200例,230眼,同样收到良好的复明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0mm巩膜隧道切口和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将94例(10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A组46例(48眼)采用10点3.0mm透明角膜切口,B组48例(52眼)采用10点3.0mm角巩膜缘切口。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B组小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3.0mm角巩膜缘切口的效果优于3.0mm透明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超声乳化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垂仁  江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78-337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患者176例,随机分成二组,Ⅰ组采用2.8~3.5 mm直线型巩膜隧道切口,Ⅱ组用2.8~3.5 mm的透明角膜切口,分别观察1周、2周、1月、3月、6月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手术源性散光等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期两组病例的裸眼视力≥0.5的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角膜源性散光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2.8 mm~3.5 mm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早期可较透明角膜切口取得较好的屈光稳定值,同时增加了切口的安全性,从长远来看,则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non-phacoemulsificatio s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 NPSICE)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189例(200只眼)施行经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上方作梯形巩膜隧道切口,两边穿刺口,撕囊,水分离,摘除晶体核并植入人工晶体.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ECCE).观察两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NPSICE组中术后3d视力大于0.5者84.5%,散光发生率20%,明显优于ECCE组(均P<0.01).结论: 经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快且安全,术后恢复快,散光轻,视力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及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1例(41眼),术后随访4~18个月.结果 平均眼压由术前4.30 kPa降到术后的2.27kPa.其中,80.48%的患眼眼压被控制在2.66 kPa以下.术后视力(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8.29%,功能性滤泡占82.92%.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进行临床分组,治疗Ⅰ组25例和治疗Ⅱ组25例。结果两组白内障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Ⅱ组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明显优于治疗Ⅰ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巩膜反眉状隧道切口,根据术前散光轴位选择小切角可以降低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青光眼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3例(87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Ⅰ组42例(44眼)和Ⅱ组41例(43眼),Ⅰ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Ⅱ组采用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水平、角膜内皮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2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Ⅰ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3.64%,Ⅱ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0.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出现眼压过高症状4眼,Ⅱ组术后出现眼压过高6眼,经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2组患者经治疗后角膜内皮计数指标均得到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和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均为临床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式,应根据患者眼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在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巩膜隧道切口的基础上,用特制小梁咬切器伸入巩膜隧道内咬切小梁或以15度刀切除小梁组织完成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术后视力≥0.5者19眼,0.1~0.4者14眼。0.08者1眼,术后眼压≤21mmHg32眼。结论 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在1999年的“视觉第一 ,中国运动”活动中共收治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1例实施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ECCE)术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在55岁以上 ,最大86岁 ,平均68 5岁。在111例中 ,A组40例采用角膜缘切口方法 ,有2例未安人工晶体 ,B组71例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方法 ,有8例未安人工晶体 ;A组无再次手术者 ,B组有2例分别于术后10天行人工晶体取出术 ,术后12天行晶状体皮质抽吸术。111例患者术前视力均小于或等于3 0,都为白内障成熟期 ,即 :术眼光定位检查正常、裂…  相似文献   

12.
王伟  李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260-261
目的根据青光眼白内障发病后,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关系,及青光眼眼压情况及控制情况及房角情况,角膜情况,视力综合分析来确定手术方式的临床观察分析。方法对4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情况选择手术,能控制眼压有视力者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行三联手术治疗,如有视力,眼压控制不佳角膜水肿前房浅者,采用先抽取少量玻璃体再三联手术,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术后并发症。如青光眼已到绝对期,无法降下眼压又痛苦明显则直接行睫状体冷冻术,降低手术风险又能解除疾病痛苦。结果术后眼压均满意控制,消除了青光眼的痛苦,非绝对期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所改善。结论不同的患者根据眼压控制情况角膜前房视力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手术方式,相适应的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满意,能够较好的控制眼压,减轻痛苦,达到术前预定手术目标。使患者满意,医师患者在手术中风险共同降低达到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下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避免或减少术后切口渗漏及散光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先兆期眼共62例(62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术式,改良组行巩膜隧道切口周边虹膜切除,测量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及眼压。结果:改良组术后切口无渗漏,3个月后平均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眼压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隧道下切除周边虹膜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术后切口渗漏和角膜散光形成,有利于视力恢复,是基层医院有效的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即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数的差异,以及在防盲治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140例168眼,分别采用透明角膜切口(A组)和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B组)行超声乳化并植入硬质人工晶体,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术后视力、散光、切口愈合、角膜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等均比透明角膜切口有明显优势。结论: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具有自闭性好、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及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等优点,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及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15.
蒋雪莹  王势震  李婕  靳雷 《江苏医药》2021,47(3):292-295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术后干眼参数的差异.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分析术后7 d和30 d的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资料.结果 共有9篇文献(1366眼)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69眼行超声乳化术透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病人施行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37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低于1.99kpa,平均视力0.5,结论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眼压控制良好,滤过泡形态佳且获得一定视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500万白内障患者中,每年有近40万人致盲。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术后炎性反应轻、散光度数小、视力恢复快、术后手术性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活动不受限等优点,受到眼科医师及患者的青睐。我科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的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施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45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施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人工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 41眼视力比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指数者3眼,<0.1者2眼,0.1~0.3者13眼,0.3以上者24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平均眼压为(13.25±3.10)mmHg(1mmHg=0.133kPa)。结论采用改良的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施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与眼压控制,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易于掌握,术中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适合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形态的影响。方法两组老年白内障由同一人施行手术 ,非超声乳化组 4 2眼 ,超声乳化组 6 6眼 ,均采用 5~ 6mm巩膜隧道切口 ,用Zeis公司Humphrey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 1周、2周、1月、3月的角膜形态。结果术后 1周、2周的视力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5 .5 787,3.935 4P <0 .0 1) ,1月、3月视力恢复状况无差别 (t=0 .6 930 ,0 .32 2 8,P >0 .0 5 ) ,两组术后散光状况亦提示短期有一定差别 ,phaco组在术后 1周、2周优于相应时期的N -phaco组 (t=5 .5 787,3.935 4P <0 .0 1)。CIM显示 1周、2周时两组不同 (t=4 .80 15 ,3.2 2 78P <0 .0 1) ,晚期角膜形态的恢复状况接近。SF的变化两组无明显区别 (P >0 .0 5 )。结论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同样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PMMA人工晶体植入的远期角膜形态的改变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1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房内碎核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在连续4年的光明复明活动中对110例不同硬性白内障在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前房内碎核,并与同期巩膜隧道切口进行对比。结果110眼白内障患者中软核完成手术时间明显缩短,Ⅱ-Ⅲ级软核术后第1d角膜反应极轻.轻度反应占70%,矫正视力t〉0.5占50%.而巩膜隧道切口角膜反应占31.8%.矫正视力≥0.5占28.2%,硬核术后反应呈中、重度反应,而巩膜隧道切口呈轻、中度反应。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67眼(60.9%)随访1~3个月无角膜大泡性病变发生。结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对Ⅱ-Ⅲ级核白内障具有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创伤小、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