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据首位。氧气和营养供应的减少会导致神经元的严重丧失,并导致中风患者脑功能的缺陷。开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挑战。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谷胱甘肽前体物质,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及一些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NAC可以有效地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损伤。本文从抗氧化、抑制炎症、保护脑神经和线粒体功能、稳定动脉斑块及溶栓功能等多方面阐述NAC在CIS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从基础层面深入探究NAC与CIS的关系,为NAC进一步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采用常规治疗患者46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患者4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再灌注3 d内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和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45.7%)明显低于对照组(73.9%),观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3%)略高于对照组(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明显减少心肌损伤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反应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CC!。)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100mg·kg^-1·d^-1N-乙酰半胱氨酸腹腔注射。在造模的第3个月末处死大鼠,用α-SMA单抗标记活化的肝脏星状细胞,并计算其数量,同时进行肝脏纤维化评分。结果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显著减少活化的HSC数量,降低CCl4诱导大鼠肝脏纤维化评分。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达到保护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N-乙酰半胱氨酸药理与保健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心平 《海南医学》2004,15(10):121-122
N-乙酰半胱氨酸(NAC)为一含巯基(-SH)化合物,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化合物-谷胱甘肽(GSH)的前体物质。其主要药理作用为:对呼吸系统的强力祛痰作用、减少肺纤维化、改善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对多种药物和重金属的解毒剂;其主要保健作用为:抗氧化损伤和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N-乙酰左旋半胱氨酸 (NAC)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预先给予 NAC,观察受致死剂量 X线照射小鼠 30日生存率 ;检测受不同剂量 X线照射小鼠肝脏组织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含量。结果 :预先给予 NAC可明显提高受致死剂量 X线照射小鼠 30日生存率 ,延长其存活天数。保护指数可达 1 .83;降低受不同剂量 X线照射小鼠肝脏组织中 MDA含量 (P<0 .0 5or0 .0 1 ) ,升高肝脏组织中 SOD、GSH- Px活性 (P<0 .0 5or0 .0 1 )。结论 :NAC对受照小鼠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N-乙酰半胱氨酸(NAC)为一种含有巯基的化合物,最初作为黏液溶解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NAC作为一种巯基供给体,具有多种作用,不仅具有抗氧化、清除体内氧自由基、预防DNA的损伤、调节细胞的代谢活性、调整基因的表达和信号转导,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等作用,还可以作为一种一氧化氮(NO)载体增加NO的生物利用度,发挥NO生理效应,同时NAC脱乙酰基后成为谷胱甘肽(GSH)合成的前提,促进GSH合成,调整细胞信号转导。NAC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肺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BLM组(B组),NAC治疗组(N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10只.B组及N组通过气管内注入BLM法制备肺纤维化模型.C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N组于BLM处理前1周及此后每日经强饲法口服NAC(3 mmol/kg).3组动物分别于气管灌注后第7天、第14天随机处死5只,取部分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中CTGF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CTGF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病理学观察发现B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最重,N组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比B组减轻(P<0.05),C组无明显肺泡炎和肺纤维化.B组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肺组织的CTGF的蛋白含量均增高(P<0.05),CTGF mRNA的表达升高(P<0.05);N组与B组相比较,大鼠肺组织CTGF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CTGF mRNA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 NAC可以使肺泡炎症及纤维化病变减轻,能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CTGF的蛋白水平,下调CTGF rnRNA的表达,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强 《中外医疗》2013,32(7):184-184,18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进展。患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趋势,氧化应激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抗氧化治疗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NAC作为抗氧化剂常在COPD中应用,该文对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乙醇处理诱导的张氏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张氏肝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乙醇处理组和NAC高、中、低剂量进行预处理的保护组,并测定NAC预处理对乙醇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模型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氧(ROS)、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评价NAC是否对乙醇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果NAC预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高于乙醇处理组(P < 0.05),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NAC的干预组细胞形态优于乙醇处理组;NAC预处理显著降低细胞内AST、ALT、ROS和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含量(P < 0.05)。结论NAC干预可减轻体外乙醇处理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并降低细胞内ROS和炎性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抗氧化机制。将AE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增高,肺功能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无差异。结果表明,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效果显著的机制可能与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心钠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心肾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心钠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心血管和肾脏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杨云春  王晓斌 《医学综述》2007,13(16):1267-1269
全身麻醉由药物引起的一种整体生物效应,由于技术条件限制,目前的全麻机制研究多在离体水平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是近年来发展的功能性影像诊断技术,能从在体水平探索全身麻醉药的作用部位及其相应机制,应用此项技术可从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角度观察不同的麻醉药作用的不同脑区,进而明确特异性脑功能区与麻醉作用产生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肝功能试验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具有合成、排泄和代谢转化功能.狭义的肝功能试验即指反映上述肝基本功能的试验,在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这些试验并相互配合,是临床医生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帕珠沙星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才 《黑龙江医学》2007,31(2):105-108
帕珠沙星为广谱抗菌药,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相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突出,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优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与环丙沙星相当。对部分厌氧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研究表明,对呼吸道感染、复杂尿路感染、外科感染、妇科感染等有较高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帕珠沙星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甘草酸铵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长奎 《医学综述》2009,15(2):274-276
甘草中有效成分之一的甘草酸是非常珍贵的天然解毒剂,有显著的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症、降压、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改善高血脂、维持水盐代谢平衡。甘草酸铵是甘草酸的特有结构,具有抗炎、抗过敏等方面的生理活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占住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CT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脏局灶性占住性病变病例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征象。结果:50例病例中,良性病变21例,恶性病变29例,其平扫几均表现为低密度,高血供病变在动脉期呈现高密度,少血供的病变,门脉期扫描病灶可为明显低密度易被显出,部分病灶有延迟强化之特点,与其良恶性无必然联系。结论:螺旋CT结合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及多期扫描特点,对正确诊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CT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病例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征象。结果:50例病例中,良性病变21例,恶性病变29例,其平扫几均表现为低密度,高血供病变在动脉期呈现高密度,少血供的病变,门脉期扫描病灶可为明显低密度易被显出,部分病灶有延迟强化之特点,与其良恶性无必然联系。结论:螺旋CT结合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及多期扫描特点,对正确诊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81例不同肝病患者7项血液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并以传统的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为对照,比较了各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结果发现肝病患者的抗凝和纤溶功能有明显改变,敏感性较高的指标为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纤溶酶原活性(Pg: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A)分别为75.3%、69.1%和71.6%,均明显高于白蛋白(44.4%)和PT(40.7%)。分析肝病出血与各项指标的关系,发现ATⅢ:A和Pg:A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升高在出血者显著高于非出血者。  相似文献   

19.
对维生素D的免疫功能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164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 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8.17%(161/164),平均时间5.8min,出血量6.8ml,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LEEP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佳,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