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肝喜条达疏泄,故各种原因所致的肝气郁滞及失于濡养,均导致高血压病。在导致高血压病的各种原因中,首推七情所伤,即情志失常,心情失于舒畅,特别是恼怒与精神紧张都可以伤肝,可出现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出现肝阳化火、痰热内结等变证。肝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阳虚,肾阴不足可致肝阳偏亢,出现明虚阳力的高皿压病.其发展亦可引起阴阳惧虚的高血压病或中风。忧思劳伤心脾,心脾受损.加之肝气横逆而产生痰浊上犹、血瘀、内风等高血压病的兼证。其主要病变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隶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其形成主要因肝肾两经的阴阳消长失去平衡所致。肝肾同居下焦,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相互滋生,以制约肝阳过亢,若肾阴不足,肝木失于肾水滋养,肝阳失于潜藏。阳主动居上则表现肝阳偏旺,木摇风生之水不涵木见症。治宜滋补肾精,使肾阴足,肝体自养,肝阴足,肝气则平,从而达到脏腑的协调平和,即滋水以涵木,肝肾同治。临证时还应根据水不涵木之肝旺肾虚的标本缓急而治之。总之,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阴虚得补,亢阳平复。  相似文献   

3.
高承琪 《北京中医》2009,(9):669-670
颜正华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因肝肾阴阳失调,肾阴亏损,肝阳偏亢,上扰清窍,形成下虚上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多见肝火亢盛、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阴不足及阴阳两虚等证型。临证常以10种方药辨证加减治疗。对于肝肾阴虚、虚阳上亢之高血压病眩晕则选用其创制的潜降汤,补益肝肾、潜阳安神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颜正华辨治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承琪 《北京中医药》2009,28(9):669-670
颜正华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因肝肾阴阳失调,肾阴亏损,肝阳偏亢,上扰清窍,形成下虚上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多见肝火亢盛、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阴不足及阴阳两虚等证型.临证常以10种方药辨证加减治疗.对于肝肾阴虚、虚阳上亢之高血压病眩晕则选用其创制的潜降汤,补益肝肾、潜阳安神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的中医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连景 《天津中医药》2009,26(6):509-510
血压高相当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症.主要由情志、禀赋、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致使肝火亢盛,或痰浊上扰,或肾阴素亏,阴不制阳而引起;病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之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4型.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  沈舒文 《陕西中医》2002,23(8):754-755
高血压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 ,它的最大危害是损伤终端器官 ,引发心血管事件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愈加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 ,其病理基础是肝肾本亏 ,阳亢失度。病性有虚实之别 ,虚证多为阴精亏损 ,气血虚乏或阴阳两虚 ;实证多为风、火、痰、瘀内生。病理特征为本虚标实 ,风火痰瘀标实症状往往是在肝肾阴亏的基础上产生的。治疗总宜补虚泻实 ,平调脏腑阴阳气血。若属肝阳偏亢 ,风火上旋 ,治当平潜肝阳 ,清化风火 ;若肝肾阴亏 ,风阳内动 ,治当滋阴潜阳 ,平熄肝风 ;若阴阳两虚 ,风痰阻络 ,治当…  相似文献   

7.
浅谈肝阳虚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及大量中医药文献对五脏阴阳、气血,虚实和治法之补泻论及颇多。然而对于肝脏,医家大多持“肝常有余”、“肝有泻无补”之说而强调肝气肝阳易亢易逆,肝虚多在阴血。历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教材中论及肝阳,只有肝阳上亢、肝阳化风,从未提及“肝阳虚”。果真没有肝阳虚吗?其实肝阳虚证在古文献中即有记载,又被称为肝阳不足证、肝虚寒证、肝阳虚衰证等。本证常由肝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亦可由禀赋阳虚、年高体衰、情志所伤、外邪侵袭及他病波及。病机为肝阳虚衰,机体失却温煦而阴寒内生,气机升降失调。临床主要表现在肝主疏泄、主藏血功能低下及肝经、筋、爪、目异常。治疗宜温补肝阳,用温而不燥之品及补益肝体之药,并佐以疏肝之品。《蒲辅周医疗经验》中指出“五脏皆有阴虚、阳虚之别”。肝阳虚证是确然存在的,其有独特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而且已经受到了一些医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丁丁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42-843
孙立军主任医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因肝肾阴阳失调,肾阴亏损,肝阳偏亢,上扰清窍,形成下虚上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多见肝火亢盛、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阴不足及瘀血阻窍等证型。临证常以自制方剂辨证加减治疗,对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等眩晕证型选用其创制的平肝熄风汤、补肾强骨汤等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张崇泉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病机以本虚标实、阴虚阳亢、夹风火痰瘀为要点。根据病证结合原则,按老年高血压病病程不同阶段病机变化出现的阴阳偏盛偏衰、虚实夹杂不同证候,大致归纳成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阳化风、痰湿肝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等六种常见证型,结合兼挟的各种慢性病证。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辫治各种疑难病例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不仅是温病学家 ,治疗中风也颇有经验 ,本文仅就《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中风论治的特色略举数端。1 肝阳偏亢 ,内风时起唐宋以前 ,对中风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唐宋以后 ,特别是金元时代 ,才以“内风”立论。如刘河间力持“心火暴盛” ,李东垣认定“正气自虚” ,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等 ,都偏重于内在因素 ,此乃中风认识的重大转折。叶天士上溯前贤之医理 ,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 ,提出中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 ,因精血衰少 ,水不涵木 ,木少滋荣 ,故肝阳偏亢 ,内风时起”的见解。叶氏强调 ,中风的根本原因是水不涵木 ,肾阴…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多动综合征证治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骠 《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2):533-534
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神气未充,调节与平衡机能未臻完善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内在病因;肾阴不足,肝阳浮亢,心神失宁为其基本病机;阴静守不足,阳浮亢有余为其临床表现之特征,且在神、志、情、性四个方面均各具症状特点。滋肾平肝、养心益智、宁神定志为立法统方之基础,临床根据常见的肝肾阴亏、心肝火亢、心脾两虚、痰热内扰四个证型处方遣药。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病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近10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共纳入2029例病历,分别统计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的类型及出现频率。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主要证候分布为肝肾阴虚(40.0%)、肾气亏虚(28.4%)、肝阳上亢(9.7%)、痰湿壅盛(7.4%)、瘀血阻络(6.6%)、痰瘀互结(5.7%)、肝火亢盛(1.1%),兼夹证候为肝阳上亢(26.5%)、痰湿壅盛(9.6%)、瘀血阻络(7.2%)、痰瘀互结(5.5%)、肾阴亏虚(3.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临床主要证候以虚证为多,肾气亏虚是老年高血压病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且大多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痰和瘀是最主要的兼夹证候。  相似文献   

13.
张崇泉教授论治老年高血压病的经验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泉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病机以本虚标实、阴虚阳亢、夹风火痰瘀为要点,根据病证结合原则,按老年高血压病病程不同阶段病机变化出现的阴阳偏盛偏衰、虚实夹杂不同证候,大致归纳成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阳化风、痰湿肝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等六种常见证型,结合兼挟的各种慢性病证,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辨治各种疑难病例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王缘  潘涛 《河南中医》2013,33(6):838-840
高血压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等,病位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常见“阴虚”与“阳亢”并存,可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四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RAAS系统、血管内皮功能、靶器官损害等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脑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症。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 ,历代医家多将眩晕责之于“风、火、痰、虚、瘀” ,在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在肝多为肝阳偏亢、肝火上炎 ;在脾多为气血不足 ;在肾乃责之肾虚。故治疗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1 肝阳上亢 ,宜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或长期忧虑恼怒 ,气郁化火 ,使肝阴暗耗 ,风阳升动 ,上扰清窍 ,或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而致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升腾 ,必扰头目 ,发为…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认为,类中风是以阴阳偏盛、气血逆乱为本,以风火交煽、痰气壅塞为标,故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是本病的特点。一、暴怒伤肝肝阳暴张肝阳素亢之人,复因暴怒伤肝,而致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壅塞经络,则发中风。临床上因大怒而突发中风者,屡见不鲜,张伯龙云:中风“皆由肝火自旺,化风煽动,激其气血,并走于上,直冲犯脑。”当然,肝阳暴张不仅大怒可引起,其它剧烈情志刺激或重体力劳动等,均可使肝阳暴张,而诱发本病。肝阳暴张,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可引起两手握固,牙关紧闭之闭证,若气血逆上,元气衰微,阴阳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辨证分型单个和多个危险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气虚血瘀为主,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为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与高血压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这七种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组合有相关性,其它证型与危险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分别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高血压病、吸烟和饮酒等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其它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其结论对中风急性期的辨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计算等统计学方法对儿童抽动障碍进行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结果 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有4个:肝旺风动证65例(30.7%),肝肾阴虚证38例(17.9%),脾虚肝亢证55例(25.9%),痰火扰心证54例(25.5%)。结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是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证型;风、痰、火、虚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史大卓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对失眠的认识,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血不足、虚风内动、上扰心神,倡导柔肝息风安神治疗失眠,并创制柔肝息风安神方。在此基础上,临床根据患者证候虚实不同,辨证加减,多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孙国星  范虹  高晶晶  周巧瑞 《陕西中医》2022,(12):1787-1789
“痰瘀毒风”的学术思想由长安雷氏心病痰瘀流派创始人雷忠义提出,阐述了心系疾病病机演化过程。国医大师雷忠义认为,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为脾失健运,肾气亏虚,实为痰瘀内阻,肝阳偏亢。脾失健运则内生痰湿,痰湿痹阻经脉日久致痰瘀互结,化毒生风。肝阳偏亢则气火上扰,风火相煽,发为眩晕。长安雷氏心病痰瘀流派在应用“痰瘀毒风”理论辨治高血压病时注重脏腑相关,认为毒邪损络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关键,治疗时善用虫药,重视风药,兼顾扶正、补肾、运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