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性肝损害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通常起病急,多数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等,部分可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临床表现多变.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特别是中药的广泛应用,该类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药物性肝炎所占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1].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7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月敏  姚希贤 《河北医药》2002,24(11):851-853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大多数药物在肝内经生物转化排除 ,在此过程中 ,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作用或免疫机制造成肝脏的损害和病变。肝脏的病理状态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并可影响疗效和引起不良反应。近年来 ,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药物性肝病占所有住院黄疸病例的 2 %~ 5 % ,占急性肝炎病例的 10 % ,5 0岁以上患者中达 40 % [1-3 ] 。暴发性肝炎中2 0 %~ 5 0 %与药物有关[2 ,4] ,中草药所致肝损害占药物性肝病的 3 0 % [5] 。但由于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生化与肝组织病理等方…  相似文献   

3.
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这就是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liver injury,DILI),也称为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6%,黄疸和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2%~5%,非病毒性肝炎的20%~50%,并且是引起爆发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1].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病     
<正>1概述药物性肝病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者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物性肝病。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表现有肝细胞坏死、胆子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在所有的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我国药物性肝病约占黄疸住院患者的2%~5%,约占所谓"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1].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的且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源性疾病。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细胞机能和胆汁分泌机能障碍的病理形态。据统计,对肝脏可能有损害的药物已有600多种,约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由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药物性肝炎所占的比率低于国外,但发病率并不少见。然而,目前对于药物性肝损害尚缺乏特效疗法,除停药、加强支持疗法、加速药物排泄和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外,还常常选用以下药物。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病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可能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对肝脏造成损害;也可能因机体对有关药物的特异性反应而导致肝损害.近年来,随着新药开发和应用的速度加快,以及患者就医率的提高,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本文总结了解放军88医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深临床医生及药师对药物性肝病病因和预防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9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科住院病人中药物性肝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除多种常用药物有损肝作用外,一些中药的损肝作用亦不容忽视,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黄疸为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改变与病毒性肝炎均无.结论药物性肝病的发生与药物毒性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停药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病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多。现对89例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致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品种,探讨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药物肝,对查得文献做一综述。结果常见可致药物性肝炎的药物有中草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甲状腺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物、抗肿瘤药和糖尿病用药等。结论药物性肝炎是多因子损害,应该以预防为主,切忌乱用药,早期诊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璐  李素琴  梁志齐 《中国医药》2013,8(1):121-122
目的对中药汤剂中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的药物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及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评价标准对1例中药汤剂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肝损害的程度进行评价,查阅相关文献对处方中的可疑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中药汤剂导致的药物性肝细胞性肝损伤,汤剂中的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细胞性肝损伤可能性较大。结论临床在选择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时,应警惕其可能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近年来小儿药物性肝炎增多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减少儿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小儿药物性肝炎77例,对其用药史、时间分布、年龄分段、临床表现,肝功能、血常规检查进行总结.结果 77例小儿药物性肝炎占同期小儿肝炎发病率的10.42%,1岁以内的患儿发生药物性肝炎达36.36%.混合型药物性肝炎患儿病程长,病情重,治疗难度大.结论 临床治疗中,充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严密观察患儿有关肝病的症状和体征,并定期检测肝功能,是预防和减少儿童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肝脏为人体物质代谢的一个重要器官,直接参与到体内药物的整个代谢过程。因人存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合理用药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药物性肝损害。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医院的肝病住院病患中,药物性肝炎占5%-10%,特别是暴发型肝炎的出现多数和药物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原因,以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现回顾分析药物性肝炎5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7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建霞  沈玲 《中国药房》2008,19(2):138-13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4月17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中草药占35.29%,抗精神病药占13.53%,抗结核药占12.94%;肝细胞损伤型占51.18%,胆汁淤积型占14.12%,混合型占34.71%。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并无特异性,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较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肝脏损伤.随着目前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在我国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患者中可达20%以上.为探讨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近年来我院药物性肝损伤85例进行分析,以利于临床医师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致病药物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3-2013年期间的279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9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男性140人,女性139人,严重肝功能损害50例;联合用药93例,单一用药186例。患者疾病种类包括肿瘤、呼吸系统感染、代谢综合征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害型占62%(173例)。怀疑药物196种,其中中药占17.81%,抗肿瘤药占16.44%,心血管药占10.68%,抗结核药占10.41%。最常见怀疑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甲巯咪唑、雷公藤片。抗肿瘤、抗结核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参与联合用药时药物性肝损发生例数多于单用。结论:易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有中药类、抗菌药物类、抗肿瘤药物、抗心血管药物与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对药物性肝损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人们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损害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65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结果 肝损害发生于用药后1周内2例(3.1%),1~4周内的22例(33.8%),>4周37例(56.9%),未记录者4例. 抗结核药39.5%,中草药12.5%,抗感染药9.9%,胃药5.3%,皮肤科药物8.9%,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抗痛风药物8.5%,治疗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药物3.3%等. HBsAg阳性者及HBV DNA含量高者更易发生重症药物性肝炎(P<0.05). 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药物性肝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6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查与病毒性肝炎相似,34例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经过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病情痊愈者31例,好转者29例,未愈者2例,病死3例. 结论 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并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含量等. 肝损害多发生于用药4周后,可能与发病隐匿、发现较晚有关,但也提示既往经典诊断标准可能有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正>药物性肝病是指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目前已有1000余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1],我国药物性肝病所占的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由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许多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对肝实质产生损害,引起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与肝癌等病理变化。药物性肝损伤多由其活性中间代谢产物与肝细胞蛋白质发生共价结合,从而改变细胞内生态环境和组织结构,出现肝功能异常。因此,在使用损肝药物期间除定期作肝功检查外,采取适当的保肝疏肝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病人中药物性肝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除多种常用药物有损肝作用外,一些中药的损肝作用亦不容忽视,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黄疸为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改变与病毒性肝炎均无。结论 药物性肝病的 发生与药物毒性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停药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