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并发症多,患者伤后营养消耗大,因此在积极抢救该类患者的同时,早期给于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代谢状况,纠正负氮平衡[1],对患者的康复、预后及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206例进行早期胃肠营养,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本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改善预后的积极作用。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经头颅CT或临床证实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12)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测量评分(GCS)为(6.7±1.3)分。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4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普通营养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3例为对照组;从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免疫功能方面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者患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P和ALB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M、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起效快,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GCS4~8分)的能量、蛋白质代谢、血电解质、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36例病人随机平均分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早期肠外营养(PN)组,伤后4 8h行营养治疗并回访3个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EN组在改善胃肠功能及预后优于PN组,且能较好维持电解质平衡,促进氮平衡。结论 EN是重型颅脑损伤较好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翟丽萍  苏隽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786-2788
目的 探讨免疫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营养治疗的不同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免疫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的营养状况,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F)显著升高(t=5.75、6.38、1.27、2.63,均P<0.05);观察组的ALB和TF在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1.26、6.53、1.27、1.68,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满意率(60.00%)好于对照组(37.50%)(χ2=9.67,P<0.05),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24、2.88,均P<0.05).结论 免疫营养治疗可以显著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淑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90-1691
目的 观察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伤后24h即给予胃肠内外营养;对照组33例伤后3d常规营养治疗。分别在第1、4、7、10、14天观察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对住院期间的并发症进行评估,3个月后根据哥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分)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治 疗组机体免疫功能、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可增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进行胃肠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14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经过院前急救入院(院前急救组),68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和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预后。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平均为(18.6±8.5)min,预后为良好21例(27.6%),中残25例(32.9%),重残13例(17.1%),植物生存3例(4.0%),死亡14例(18.4%);而对照组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平均为(43.5±10.2)min,预后为良好10例(14.7%),中残15例(22.7%),重残22例(32.4%),植物生存5例(7.3%),死亡16例(2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为后续抢救创造了条件,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阶段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与非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病情稳定后48h内即进行康复护理的TBI患者38例作为早期组,另将在病情稳定后7~10d才施行早期康复护理的TBI患者30例作为非早期组。比较2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结果 2组治疗3个月后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早期组高于非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BI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尽早施行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早期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首先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手术治疗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止血、降颅压、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行早期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致残率、病死率、治疗前与1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92.6±32.1)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病死率为12.8%(5/39),与对照组的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SSS评分为(37.6±5.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降低至(24.6±4.1)分,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缓解脑部缺氧、缺血状态,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症状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李斌  武恩翠 《北方药学》2012,9(5):96-96
重型颅脑损后由于创伤和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会出现严重的代谢障碍,机体对营养的需要量较大。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增加患者抵抗力,减少肠源性的感染,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恢复[1]。后期大量的康复工作一般都在院外,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优越性越发突显,合理的营养,在促使病人尽快苏醒,减少并发症发生,尽早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预后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MA、NDS和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45.2%(19/42),远高于对照组的21.4%(9/42)(χ2=5.36,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观察治疗10 d后CD3^+、CD4^+、IgE、IgG等免疫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清IgG、IgM、IgA显著高于对照组(t=2.18、3.42、11.23,均P<0.05),IgE显著低于对照组(t =4.76,P<0.05);观察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t=21.41、5.38,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0%(χ^2=4.73,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观察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9年4月,某院ICU一共收治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入组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并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各28例,应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对比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观察实验开始时与不同的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变化情况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并计算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状况优于对比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营养干预支持后,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4/28),对比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组间比较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较,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外伤的急诊救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体会。方法 :对2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好185例(67.0 %) ,中度伤残4例(6.7 %) ,严重伤残8例 (2.9 % ) ,死亡79例(28.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取决于颅脑损伤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并与合并伤密切相关。结论 :尽快明确诊断 ,针对威胁生命的主要原因施治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良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加快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统计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正>有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糖应激性升高[1],本研究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测定了入院时的血糖及治疗后的血糖变化,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和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宏富 《云南医药》2010,(3):368-370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常并发消化道并发症,使病情加重,病死率升高,严重影响伤者预后。我们对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监测消化道并发症情况,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