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建设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落实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迎江区在全区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此项改革顺利推进,医改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和良性发展.现浅谈我区在基层医改中的几点做法[1-7].  相似文献   

2.
医药资讯     
《中国医药导报》2011,(17):1+4+141
两部门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本刊讯5月26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和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8月,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启动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医改总体目标,全区基层医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从2010年8月28日起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10月12日前完成人员竞聘上岗,10月25日前人员分流安置基本结束,顺利完成医改各项任务,实现了“零上访、高质量、快速度、无震荡”.1做法与经验[1-7]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份以来,按照皖政[2010]66号文件要求和上级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区高度重视医改工作,统一认识,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药品和保障制度的综合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1 经验与做法[1-7]  相似文献   

5.
黄山区自2009年11月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紧密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0]122号)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基层医改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我区基层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按新机制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6.
刘銮友  马永 《安徽医学》2011,(9):1423-1424
2010年8月10日全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后,8月12日县政府召开医改工作专题会议,正式启动医改工作.按照省政府出台的“一主三辅五配套”文件精神和省市医改总体部署要求,重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和保障制度五项改革.目前,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运作正常,社会基本稳定,药品零差率销售顺利实施,财政保障已按序时进度落实到位,人员竞聘上岗和分流人员安置工作已经完成.全县乡镇卫生院摸底总人数2 123人,县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1 391名,竞聘上岗1 328人,分流安置795人.  相似文献   

7.
我县医改试点前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个,其中3所中心卫生院,32所乡镇卫生院,基层医务人员530人,其中在编人员189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69人,无职称140人.2010年8月24日,全椒县召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启动大会,全县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结合全椒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全县基层医改平稳推进,9月1日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9月6日完成院长竞聘工作,9月10日完成岗位设置和报批工作,10月15日完成人员竞聘上岗工作,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人员分流安置工作,顺利完成了改革任务,实现了“零上访、无震荡、快速度、高质量”.  相似文献   

8.
医药资讯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1
张茅: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年内必须完成 本刊讯5月26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卫生部联合召开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卫生部党组书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茅在会上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精神,祁门县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省政府规定的基层医改时间节点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有序全面完成了基层医改各项工作,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提升了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  相似文献   

10.
宜秀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在省、市医改办指导下,在省、市、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目前,我区人员竞聘上岗、人员分流、绩效考核等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全区卫生系统人员思想稳定,医改工作进展顺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成功转型,新机制运转正常,基层医改五项任务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9月1日起,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全省统一时间节点要求,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随之全面实施.截止2010年12月31日,已基本完成基层医改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按新的体制机制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埇桥区作为全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第一批32个试点县区之一,改革涉及27个乡镇卫生院、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7个村卫生室,涉及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2 575人,是全省涉及人员最多、分流任务最重且是城乡同步进行改革的惟一县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相继完成了机构编制、竞聘上岗、人员分流、绩效考核、经费补偿、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送和零差率销售等一系列改革工作,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平稳转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框架 陈竺会长在报告中指出,新的一轮医改,创新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理念和体制.医改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关注人民基本健康权益,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强调可持续.政府履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职责,突出政府主导,明确关键政策.在医改的方法上,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注重长期目标与近期重点有机结合,三年突破五项工作,脚踏实地,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4.
医药大事     
<正>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国务院办公厅5月13日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6个方面31项医改工作任务。明确2014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是,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入实施"十二五"期间医改规划,坚持以群众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机制建设为抓手,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医疗、  相似文献   

15.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县于2010年9月1日全面启动基层医改工作,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品采购配送、保障制度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等六项重点改革,初步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机制,到目前各项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广大群众已经真正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16.
全县医改启动前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个,其中建制乡镇卫生院15个,一般卫生院11个,卫生分院18个,基层医务人员819名,其中在编人员482名,非在编人员337人.2010年以来,特别是全省、全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县高度重视,迅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市工作部署上来,强化领导,细化措施,有力有序稳步推进医改工作,基层医改各项任务如期落实到位,人民群众从降低药价和改善服务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相似文献   

17.
全区医改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8所乡镇卫生院,4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职工491人,其中在编职工178人.自2010年8月,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以来,结合颍州实际,把握重点、解决难点、精心操作、扎实推进,从2010年9月1日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到2010年12月22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结束,各项医改工作已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安徽医学》2011,(7):891-891
安徽省自2009年11月开始由点到面推进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回归了公益性。为反映卫生系统在基层医改中所在的工作,历史地记录这场难忘的经历,经研究,省卫生厅医改综合办公室会同《安徽医学》编辑部,利用《安徽医学》杂志平台,编辑出版《安徽省基层医改实践经验总结专刊》。  相似文献   

19.
贾杰亚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I0001-I0001,1066
新的医改方案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作为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大力推进,可谓本次医改的最大亮点。医改方案中明确指出:政府负责其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以保证人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明确大学生将纳入居民医疗保险。高校医疗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  相似文献   

20.
国家、辽宁省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目标任务明确要求,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增加投入,筑牢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通过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来落实惠及老百姓的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门诊报销延伸到村级卫生室的医改成果,也是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让农村老百姓能够就近有地方看病、能看好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