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义春  王武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2-13,20
nm23H1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随着其抑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在重要脏器肿瘤中的抑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负调控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在其抑癌作用方面仍存在着争议,尤其是在造血系统肿瘤中有与抑癌作用相反的报道。究其原因是对nm23H1基因发挥作用的机制特别是具体的生化途径认识不足,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抑制基因nm23在结肠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72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经抗nm23单克隆抗体标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测定。结果:nm23在72例中54例表达阴性,阴性表达率75%。nm23的阴性表达与病理性别、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本组结肠癌的Dukes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结论:nm23基因在结直肠癌的浸润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as癌基因及nm23抑癌基因的高表达对细胞膜磷脂酶D(PLD)活性的影响。方法:用ras癌基因及nm23抑癌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7721,建立了高表达ras癌基因及nm23抑癌基因的H-ras/7721和nm23-7721细胞株,测定7721、mock细胞(空载体转染的7721细胞)、H-ras/7721和nm23-H/7721 4种细胞中,细胞细胞膜PLD酶活性和PLD酶蛋白表达量。结果:在H-ras/7721细胞中,PLD酶活性比7721、mock细胞中PLD酶活性显著性升高,nm23-H/7721细胞中,酶活性去显著降低。但在二种细胞,PLD酶蛋白的量未见显著变化,结论:ras癌基因及nm23抑癌基因的高表达对PLD酶活性的影响,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PLD酶活性的调节因素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抑癌基因nm23-H1对化疗药物增敏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m23-H1对几种常用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方法:构建含有人全长的nm23-H1基因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nm23-H1,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它和空载体质粒pcDNA3分别转染鼠肺腺癌LA-795细胞株中,得到的阳性转染子分别命名为pcDNA3-nm23-H1-795细胞,pcDNA3-795细胞,另设795细胞为正常对照组,用MTT法测定nm23-H1对顺铂,氮芥,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和足叶乙苷的增敏效应。结果:nm23-H1基因在pcDNA3-nm23-H1-795细胞中获得了表达,MTT法检测nm23-H1对顺铂,氮芥,丝裂霉素C有不同程度的增敏作用,而对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和足叶乙苷没有此效应。结论:nm23-H1可增加化疗药物顺铂,氮芥,丝裂霉素C对LA-795细胞的敏感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丰民  沈海波 《浙江医学》2001,23(6):321-322,338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78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移在复发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肺癌标本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nm2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复发转移组低于非复发转移组(P<0.01),低分子癌低于高分化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但nm23基因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有无复发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TNM分期、大小、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金传娄  刘倩  韩玥  谢小芬  张霞霞  梁娜   《四川医学》2023,44(3):303-306
<正>1 肿瘤情况概述肿瘤是人们谈之色变的一大类疾病,主要表现细胞生长不受控制,细胞异常分裂增殖。人体肿瘤的发生,常常在机体局部组织形成异常肿块,如良性肿瘤脂肪瘤和子宫平滑肌瘤等;但也可不形成肿块,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在任何年龄段和部位均可发生肿瘤。肿瘤的种类繁多,在不同部位生长的肿瘤类型不同,同时具有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等也有所不同。对于肿瘤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积抑癌外敷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抑瘤效果、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动物移植肿瘤实验法制备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瘤体表面外敷面糊,治疗组小鼠瘤体表面外敷消积抑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金生方对Lewis肺癌小鼠VEGF-C、nm2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0只C57BL/6小鼠,常规接种Lewis肺癌瘤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CTX)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CTX加中药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4天后处死,取肺组织观察肺转移数,取肿瘤组织甲醛固定后免疫组化检测VEGF-C、nm23表达。结果:肺金生方中、高剂量对Lewis肺癌小鼠自发肺转移有抑制作用(P<0.01),中药肺金生方各剂量组及CTX、CTX加中药组均能降低VEGF-C表达(P<0.01、P<0.05),而中药中、高剂量组、CTX加中药组均能提高nm23的表达(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nm23表达比CTX加中药中剂量组更高(P<0.05)。结论:肺金生方抑制Lewis肺癌小鼠自发肺转移可能与其降低VEGF-C表达和提高nm2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针穴位注射对Lewis肺癌化疗小鼠nm23-H_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瘤株传代培养后移植法造模,将60只C57BL/6J近交系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化疗组、黄芪针穴位注射加化疗组、迈普新加化疗组,运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小鼠nm23-H_1的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抑制率和肺表面的转移结节数以及饮食和体重情况。[结果]黄芪针穴位注射加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nm23-H_1的蛋白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最大,达到28.1%;肺脏表面的转移结节最少;能减轻化疗引起的体重减轻和饮食量减少等副作用。[结论]黄芪针穴位注射加化疗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小鼠nm23-H_1的蛋白表达有关。还具有减轻化疗引起的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等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 ,有多种基因参与调控 ,包括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灭活 ,并且有人认为后者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口腔鳞癌中抑癌基因的表达和突变有较多的报道 ,但多为单一抑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的研究 ;有关同一肿瘤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抑癌基因的研究并不多见。作者研究同一口腔鳞癌中 3种抑癌基因的失活情况 ,探讨口腔鳞癌中占主导地位的抑癌基因及各种抑癌基因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2 7例口腔鳞癌材料取自 1997- 1998年我科诊治的病例 ,所有标本均经病理再次确诊。其中早期癌 (T1~T2 ) 8例 ,晚期癌 (T3~T4 )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蛋白表达,试探讨其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5例口腔鳞癌中nm23-H1蛋白染色,利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m23-H1蛋白染色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肿瘤和上皮细胞胞浆中。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高染率为15.15%(5/33),无淋巴结转移组高染率为52.38%(22/42),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nm23-H1蛋白染色水平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同肿瘤大小、部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颈淋巴结转移与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关系最密切(OR=0.1846)。结论nm23-H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低可能是影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检测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对临床判断和预测口腔鳞癌的转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8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H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预后的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肺癌石蜡组织中nm23-H1的表达;结果:59.6%的腺癌和54.1%的鳞癌有nm23-H1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nm23-H1表达的阳性率为21.9%,而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其表达率高达78.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m23-H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其可能抑制淋巴结的转移过程,是观察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及nm23H1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TA1及nm23H1基因在2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nm23H1阳性表达占50.00%(10/20),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nm23H1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40.00%(4/10),无淋巴结转移的为60.00%(6/10);浸润至外膜层的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71.43%(10/14)。MTA1基因在癌组织中有5例(25.00%)表达,且均为T3期肿瘤,癌旁组织仅1例表达。结论:nm23H1及MTA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及浸润深度有关,二者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食管癌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nm2 3基因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nm2 3在 14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nm2 3在低分化胃癌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较低。结论  nm2 3基因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RT-PCR)方法检测48例NSCLC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以及10例良性疾病肺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nm23-H1 mRNA在NSCLC组的表达水平为(0.599±0.566),明显低于癌旁组的(1.232±0.328)及良性疾病肺组的(1.443±0.427)(P<0.01);NSCLC组中NM23-H1的低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吸烟情况无关(P均>0.05)。结论 NSCLC组织中nm23-H1低表达,其表达量降低与NSCLC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H1基因在8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8例乳腺癌组织中46例nm23-H1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3%,nm23-H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nm23-H1阴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结论乳腺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乳腺癌侵袭转移行为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3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发现17例(44.7%)nm23-H1蛋白染色阳性,21例(55.3%)nm23-H1蛋白染色阴性.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其它临床指标无相关.nm23-H1蛋白染色阴性患者的总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nm23-H1蛋白染色阳性患者(P<0.05),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m23-H1蛋白的低表达与短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果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癌中突变P53和nm23-H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乳癌的P53、nm23-H1基因表达;结果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P<0.01,P<0.01),nm23-H1基因在低分化乳癌中表达显降低,与中、高分化乳癌相比均有统计意义,突变P5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2,P<0.05),与肿瘤大小相关,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列联系数P=0.32),两的表达与其它病理因素无关,两联合表达中,P53低表达和nm23-H1过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与其它组相比均有统计意义,突变P53过表达和nm23-H1低表达在总病例中远处转移率最高,与其它组相比均有统计意义;结论认为二种基因表达对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均起重要作用.检测它们在乳癌中的表达,对指导临床治疗、随访、评价乳癌患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和nm23与人黑色素瘤细胞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应用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不同转移潜能人黑色素瘤细胞中KAI1和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4种不同转移潜能的人黑色素瘤细胞中(WM35,WM451,WM983a,WM1341b),KAI1 mRNA和nm23 mRNA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基本一致,KAI1在4种细胞中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0.1798,0.1800,0.1501,0.1582;nm23分别为1.0428,1.0607,1.0141,1.0754.结论:KAI1基因与nm23基因的表达降低与人黑色素瘤的浸润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P 选择素和nm2 3 基因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以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做病理组织切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对整张切片中血管和细胞核、细胞浆或细胞膜的着色情况进行观察 ,确定其阳性或阴性。结果 :①P 选择素、nm2 3 基因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磷癌的组织学分级无关。②P 选择素表达随着肿瘤的增大及淋巴结转移而增强 ,Ⅲ、Ⅳ期癌高于Ⅰ、Ⅱ期癌。③nm2 3 基因表达与TNM分期无关 ,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④P 选择素和nm2 3 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P 选择素高表达与nm2 3 基因低表达共同提示食管癌浸润转移的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