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磁敏感T*2加权对比剂增强灌注MR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T2*-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MR imaging, DSC-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假瘤样脱髓鞘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证实和7例经临床证实的假瘤样脱髓鞘病MRI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将病灶直径>2 cm的共12个病灶纳入研究对象,分析其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CBV)、最大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最大相对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并与12个颅内脑白质区恶性肿瘤的相应灌注值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假瘤样脱髓鞘病组rCBV、rCBF、rMTT分别为(1.17±0.32)、(1.09±0.23)、(1.12±0.40);对照组rCBV、rCBF、rMTT分别为(4.41±2.86)、(2.25±0.64)、(2.06±1.25),两组各灌注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MRI的灌注成像对鉴别假瘤样脱髓鞘病和颅内恶性肿瘤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假瘤样脱髓鞘病(TDL)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TD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行定位穿刺活检术,5例开颅切除病灶。病灶在MRI增强扫描上呈闭合、非闭合环状或片状强化;MRS显示病变侧NAA峰及NAA/Cr比值较对侧明显降低,Cho峰及Cho/Cr比值较对侧升高,可见特异性β,γ-Glx峰。病理特征见神经髓鞘脱失而轴索保留,胶质细胞增生,大量泡沫状巨噬细胞,炎细胞浸润,并可见淋巴细胞套袖形成。结论 TDL的临床表现与脑肿瘤非常相似,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病理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当怀疑为该病时可先行激素诊断性治疗,必要时行脑组织立体定向活检,避免手术和放射治疗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3岁。头晕、头痛2月余伴右侧肢体无力,反复癫痫发作1月余,发作时神志清楚。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脑外伤史及疫区生活史。神经科查体:右侧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并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脱髓鞘假瘤误诊原因,探讨其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脱髓鞘假瘤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临床表现、影像学考虑为肿瘤,手术后病理示脱髓鞘假瘤;1例临床诊断是多发性硬化,影像学考虑为肿瘤,在外院手术冰冻及常规切片诊断为胶质瘤,后经重切病理蜡块,行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脱髓鞘假瘤。结论脱髓鞘假瘤极易误诊为胶质瘤,提高对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误诊的关键,对难以分辨者,可给予激素进行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瘤样脱髓鞘病(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TDL)在增强MRI和MRS上的特征性表现及特定情况下该病的手术方式。方法将9例确诊的TDL增强MRI和MRS表现与Ⅲ~Ⅳ级胶质瘤作对照研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和NAA峰、CHO峰、LAC峰的变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目的选择相应手术方式。结果TDL增强MRI上的特征性表现,尤其是开环征和线样征对该病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MRS上NAA峰、CHO峰、LAC峰的高低对TDL和胶质瘤的表现有明显差别。采用合理手术方式有利于明确诊断,效果良好。结论增强MRI及MRS的特征性表现对TDL具有鉴别意义,但需注意动态观察和综合判断。特定情况下的手术并非不当,需注意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脱髓鞘假瘤影像学的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颅脑脱髓鞘假瘤影像学的表现,临床症状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颅脑脱髓鞘假瘤患者,其中7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主要累及脑白质,呈团片状,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9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CT平扫:7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呈不均匀低密度;CT增强:4例呈不规则非闭合环状强化,2例呈不规则团片状强化,1例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2例未见强化;MRI平扫:9例均呈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5例呈非闭合环状强化,1例呈不规则团片状强化,1例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1例呈弧条状强化,1例未见强化,强化区周围水肿区均未见强化。结论: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易误诊,临床与影像学诊断均较困难者,可行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或CT定向脑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总结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TD)的临床特点,探讨用糖皮质冲击激素疗法治疗该病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2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TID的临床特点。使用糖皮质冲击激素疗法对该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TITD患者首次发病时的临床特点通常表现为呕吐、头疼、恶心、癫痫、言语障碍、尿失禁、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其病情发展较快,患者一般不经历从病情缓解到复发这样的过程。结论: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患者,早期进行诊断、早期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用糖皮质冲击激素疗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识别能力,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确诊为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曾被拟诊为胶质瘤,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瘤样炎性脱髓鞘病在颅内占位病变中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应注意与胶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脑内脱髓鞘假瘤又称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类特殊的炎性脱髓鞘病变,其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脑实质孤立或多发占位性肿块,并伴有肿瘤周围水肿,临床上常表现为脑实质占位或脑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易被误诊为胶质瘤、转移瘤、脑脓肿等,术前确诊比较困难,最终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才得以确诊。我科近2年收治2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病理显示炎性脱髓鞘样改变。现报告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作头痛5年,再发加重伴言语謇涩2 d于2013年2月17日人住我科。患者于5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反复发作,CT检查示左顶叶异常密度灶,曾往多家医院治疗,仍时有反复,后在家自行调理。于2013年2月15日突发语言謇涩伴头痛,呈进行性加重,2 d后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查体:神清,构音不良,反应灵敏,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克氏征(-),巴氏征(-)。血WBC6.0×109/L,N 0.61,L 0.31,RBC 4.72×1012/L,Hb 137 g/L,PLT 302×109/L;肝功能:球蛋白34.6 g/L,A/G 1.2,TBIL22.4μmol/L;肾功能正常;凝血系列:FIB4.55 g/L,PT 13.1 s。头部CT:右顶叶低密度灶。颅脑MR:右颞顶叶可见片状异常信号灶,考虑胶质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脱髓鞘病临床及头颅磁共振特点。方法: 对38例儿童脱髓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性硬化20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8例;头颅MRI检查全部异常,表现为白质、基底核、脑干和小脑T1W1等信号、低信号病灶和T2W1高信号病灶。结论: 儿童脱髓鞘病临床表现多样化,MRI可作为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6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及文献复习.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好发于颈、腰段,胸段及骶段次之,多位于髓外硬膜下.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灶,易囊变,边界清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变则T2WI呈更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清晰的花边样或环形强化是其特点.结论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再加以对比剂的应用,多可以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可成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总结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其诊断水平。分析2005年至2008年本院诊治的2例平山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平山病男性多见,常于青春期发病,单或双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肌萎缩,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肌电图以第4颈椎至第1胸椎支配区为中心呈神经源性异常。颈椎MRI示下颈髓轻度萎缩,屈颈位下颈髓程度不等受压扁平、前移,硬膜囊后间隙增宽,硬膜外新月形或条状高信号,部分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新月形信号影有强化。肌肉活检可呈轻度神经源性异常,部分病例正常。平山病少见,结合症状、电生理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可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散发型克雅氏病(sCJD)的磁共振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sCJD患者2例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MRI表现FLAIR序列以及DWI序列出现高信号,而T1WI序列信号改变不明显,病灶范围以大脑皮层、尾状核、海马为主,对称或不对称,并可见彩带样高信号,MRI表现与文献描述相符合。结论 MRI表现出特定的病变范围以及特征性影像表现有助于早期发现sCJD,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胆管囊腺瘤2例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评价CT及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的CT及MRI表现,并作文献复习。2例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及MRI动态强化。结果:CT平扫2例均为巨大类园形囊性低密度影,囊内密度较均匀,囊内可见线状分隔;MRI平扫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1例部分囊腔呈T1信号改变,囊壁及分隔光滑、均一,MRI增强扫描见囊内分隔及囊壁早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信号进一步增高,延迟期信号仍高于肝实质,未见乳头状突起及壁结节征象。结论:肝内囊腺瘤少见,常因误诊导致治疗延迟,CT及MRI能显示囊腺瘤的一些特征,尤其MRI能清晰显示囊壁、分隔的情况及囊液成分,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MP 3例,结合文献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例出现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迹,腹腔、盆腔脏器周边多发长T1长T2信号分房黏液团块,合并有网膜、肠系膜浸润,出现网膜...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阅读有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文献资料。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脑肿瘤、脑脓肿的分期[2]、肝脏肿瘤、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程度以及椎体病变的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仍有一定局限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糖尿病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DM-CIDP)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5例DM-CIDP进行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分析.结果:DM-CIDP好发于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慢性或复发性对称性远、近端肢体无力和/或感觉障碍,伴有腱反射消失.其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不易与特发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I-CIDP)鉴别,对IVIgG、血浆置换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糖尿病炎性脱髓鞘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一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线性测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ICD-10诊断标准,选取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临床确诊为AD和VD的患者各50例,观察和测量所有患者的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第3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及尾状核指数6个参数值。结果 AD组患者的海马平均高度为9.47 mm,颞角宽度平均高度为5.03 mm,外侧裂平均宽度为4.51 mm,第3脑室平均宽度6.56 mm;VD组患者的海马平均高度为13.01 mm,颞角宽度平均高度为2.96 mm,外侧裂平均宽度为3.09 mm,第3脑室平均宽度为5.73 mm,AD组与VD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的额角平均指数和尾状核平均指数分别为34.76和15.32,VD组分别为33.99和14.5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靠临床症状联合影像学检查,MRI能作为辅助诊断,应用海马高度、颞角宽度测量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胼胝体梗死较少见,临床表现复杂,经常被合并的其他病灶所掩盖,精神障碍、智能障碍以及肢体失用较多见.病灶以胼胝体压部单发小病灶为多,多合并其他部位梗死灶.胼胝体梗死诊断主要依靠MRI.结论 胼胝体梗死较少见,临床表现复杂,MRI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