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萘胺的体外生物实验探讨芳胺致癌作用机理崔明珍,项芒,裴淑,祝旭景,张丽帼,杨华,蔡丽,杨立新(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北京100020)关于芳胺致癌作用机制,国内外曾有不同报道。我国戴乾圜提出了双区理论,认为芳香胺致癌,除代谢过程中氨基羟化形...  相似文献   

2.
细胞遗传不稳定环境诱变剂与肿瘤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遗传不稳定、环境诱变剂与肿瘤发生余应年,张小山浙江杭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和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癌变启动阶段在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与原癌基因中发生的点突变事件在动物和人类肿瘤中已有广泛证明,并认为这是癌变的关键机制。它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MNNG处理引起猴肾vero细胞的mRNA差异显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RT-PCR方法对猴肾vero细胞及MNNG处理后的vero细胞进行了mRNA差异显示的研究,结果表明:MNNG可引起vero细胞中一些基因表达的增强和抑制。  相似文献   

5.
非遗传毒致癌物的致突变性研究概况楼铁柱综述高沛永审阅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前言由于工业,特别是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进入人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不断增多。如今已知的化学物近800万种,其中人们经常接触或使用的约有8万种左右,而且每年出...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按IUPAC化学结构分组法,将动物致癌性数据库资料分为13个组,分别评价了17种重要遗传毒理学试验对不同化学结构组别的预测致癌性的可靠性。分析表明,遗传毒理学试验对各化学结构分组的预测可靠性值是不同的。本文推荐了对各化学结构分组预测致癌物优先选择的遗传毒理学试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约有四百多万种化合物和金属,其中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约有六万五千多种,而且每天又有近1000种新化合物产生,进入人们的环境,直接或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1982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收集已进行致突、致癌和其他遗传毒理学测定的化合物共811  相似文献   

9.
经体内或体外方法接触致癌物的组织中,用放射自显影和亚细胞组份分离都已发现致癌物可与DNA结合。作者则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证明了动物接受致癌物后,其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致癌物的存在。作者选用了下列经紫外线激发可产生荧光的致癌物:苯(α)芘(BP)、N-2-芴基乙酰胺(FAA)、黄曲霉毒素B_1(AFB)、5-氧代-5H-苯(c)异氧萘(4,3-b)吲哚(R 47)、苯(c)萘并(1,2-j)甲基-4-吖啶(BNMA)(原文为benzo(c)naphto(1,2-j)methyl-4-acridine,  相似文献   

10.
从组织块长出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培养于MCDB151无血清培养基中,利用非程序性DNA合成(UDS)和微核试验检测化学致癌物和X射线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遗传毒理作用。直接作用致癌物MNNG对所测试的7例上皮细胞均可分别引起UDS或微核增高,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X射线对4例都可引起微核增高。然而间接作用致癌物NNK和BaP引起的反应有明显个体差异。UDS试验中,NNK处理5例中有3例增高,BaP处理的4例中有3例增高。微核试验表明NNK处理的5例中3例为阳性,BaP处理4例中3例为阳性。本实验结果提示,NNK,BaP和X射线可能是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潜在的致癌物。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中存在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染色体不稳定(CIN)。微卫星不稳定指微卫星序列中重复单位的获得或丢失,多由于DNA错配修复系统改变所致。染色体不稳定包括整条染色体的获得或缺失,染色体易位、重排等,结直肠癌中常见有1p和8p的删除、17p和18q的杂合性缺失以及20q的扩增。两种类型的结直肠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在基因表达、疗效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癌症中,癌细胞的转移是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常通过动物模型来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小鼠皮肤致癌模型为研究肿瘤发生的分子和生化基础提供了有用的手段。虽然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已研究了实验性皮肤癌的发展过程,但很少有人就其局部或远处转移过程进行研究。本文作者采用苯并(a)芘(Bap)和N-甲基-N’-硝基-N-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癌症有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因素。人类环境中已登记的化学物质就有400余万种,且每年仍以约30万种的速度增加。鉴定环境中如此浩瀚的化学物质是否致癌,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传统动物致癌实验法耗资费时,且敏感性差,远不能满足需要。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α4在化学致癌物诱导细胞转化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化学致癌物诱导既往转化细胞模型和肝肿瘤细胞株中α4的表达水平,再利用病毒感染法在肝永生化细胞株L02R上构建α4高表达(L02R-α4)和低表达(L02R-SHα4)的细胞株,检测其细胞生长速度和转化能力。进一步选择已建立的细胞株、化学致癌物AFB1诱导转化的细胞(L02RT-AFB1)及肝肿瘤细胞株HepG2和SMMC等,在有或无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下,通过免疫印迹检测mTOR下游两个分子p70S6K1和4E-BP1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在化学致癌物诱导转化的细胞模型和肝肿瘤细胞株中发现α4的表达比对照细胞上调1.9~5.9倍。蛋白印迹结果证实L02R-α4和L02R-SHα4细胞株构建成功,α4表达上调能够促进L02R细胞增殖并发生转化(P<0.05)。在α4高表达的转化细胞L02R-α4中,p70S6K1和4E-BP1呈高磷酸化状态。当有雷帕霉素作用时,所有细胞中p70S6K1和4E-BP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在L02R-SHα4细胞中下降尤为显著。结论:α4具有癌基因功能,α4的异常上调激活mTOR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5.
阐明大肠组织本身对一些前致癌物是否有直接的激活能力,是研究大肠致癌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认为,食物中或人工合成的前致癌物进入机体后,在肝脏被转化或在大肠内被有关细菌直接活化为终致癌物,大肠组织在该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然而不少实验证明,结肠粘膜细胞微粒体存在药物代谢酶体系,能催化药物的羟化反应,这与某些前致癌剂在肝脏中活化的反应类型甚为相似。为此,我们着手研究大鼠大肠粘膜细胞中,依赖细胞色素P_(450)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对大肠专一性化学致癌剂一1,2-二甲基肼的代谢作用,同时检测了该酶活性对诱导物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五氯酚钠的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五氯酚钠诱发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效应.材料与方法:五氯酚钠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进行梯度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其诱发细胞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结果:80 μg/ml和160 μg/ml五氯酚钠诱发细胞DNA链断裂损伤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剂量增加,其损伤程度加重;无论是否加入代谢活化剂,受试物均引起染色体畸变率的明显增加(P<0.01).结论:五氯酚钠能诱发CHO细胞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7.
该课题已发表论文33篇,内容有6项: 一、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的改进。本改进法以~(14)C-胸苷预标记的同步化培养细胞为测试细胞,从而在测量非程序性DNA合成的~3H-胸苷掺入的比放射活性时可省略繁复的DNA定量测定,而以~3H/~(14)C放射活性比代替,大大缩短了测试周期和材料消耗。二、创建一个以ADP-核糖基转移酶介导的细胞NAD含量降低为DNA损伤检测终点的试验法。研究证明该酶活性和它的唯一底物(细胞NAD)含量由于在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小片段DNA的刺激而呈细胞周  相似文献   

18.
致癌物致癌机理的研究进展施胜芳*李会庆*苏黎红最近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环境中的致癌物进入体内经过一系列酶的代谢转化或活化,变为无毒物排出体外;但如果这些酶的代谢转化功能有缺陷则增加致癌的危险性。现简述如下:1致癌物[1]癌的危险因素由显...  相似文献   

19.
20.
决定一物质致癌性的主要方法是逐日给纯种啮齿类动物较大剂量作终身实验观察。然后根据尚有争议的模式,包括加上一个很大的安全系数,将结果外推到祇接受很小剂量的人类,导致对这些所谓致癌物的严格管理,并引起人们对化学物的恐惧感。如果继续执行现行的基础不牢固的管理措施,则需要上几千亿元的金钱来清除这些幽灵样的危害,而对人群健康祇有很少的好处,而同时却放松了对真正的危害的应有的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