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纳米管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之一.作为载体,其具有的独特中空结构和纳米管径,可运送生物活性分子及药物进入细胞或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能促进骨组织修复生长、神经再生,减少神经组织瘢痕产生.然而,碳纳米管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肺脏毒性和细胞毒性,表现为可引起肺脏炎症、内芽肿和细胞凋亡、活力下降、细胞周期改变等.其毒力大小与碳纳米管的特性有关,如结构、长度、表面积、制备方法、浓度、剂量等,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纳米生物医学是生物医药领域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方向之一,无机纳米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高生物相容性,在众多的纳米材料中脱颖而出。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无机纳米材料,铋基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带隙可调、低毒性、易于功能化、较大X射线衰减系数、较高光热转换效率和长循环半衰期等优势,在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种种潜在的用途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铋基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治疗和生物安全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新一代铋基纳米药物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纳米管(CNT)是一种非常有序、高纵横比的碳同素异形体,包括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它的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生物传感器、药物和疫苗传递,以及特殊生物材料的制备。本文总结了现有碳生物材料性能,概述了纳米毒理学研究内容,探讨了CNT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纳米制剂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进行了综述。方法查阅相关文献33篇,从纳米制剂的给药途径,结构与粒径,纳米材料或载体以及生物学评价方法等多个角度对纳米制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分别综述,并对中药纳米制剂的特点及潜在性安全进行相关评价。结果不同纳米制剂的给药途径、粒径、结构,应用的纳米载体或纳米材料不同均会对细胞或组织的损害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同时,评价手段不同也会对评价结果乃至结论产生影响;对于多组成多成分的中药纳米制剂,更应尽快找出有效评价方法对其毒性作用做出有效评价,避免盲目的进行中药纳米制剂的开发。结论纳米制剂为一类新型有效的药物制剂,研究者不仅应致力于其制剂学的开发研究,也应从安全性角度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是目前纳米制剂科研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纳米银的呼吸系统毒性、皮肤毒性、发育和遗传毒性等在体生物毒性以及体外细胞毒性,对纳米银的抗菌活性和生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提供全面的毒理学评价资料,为建立评价纳米银生物安全性的标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备高效低毒的纳米银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倩  李明春  马守栋 《中国药事》2013,(8):842-846,863
综述纳米银抗菌活性和生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几年,纳米科学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其中纳米银由于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且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纳米银.尽管目前有关纳米银的毒性研究报道较多,但是现有的安全性评价标准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纳米银的毒性情况,因此,其生物安全性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通过分析纳米银的呼吸系统毒性、皮肤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发育和遗传毒性等在体生物毒性以及体外细胞毒性,以期提供全面的毒理学评价资料.因此,在关注纳米银独特的抗菌活性的同时,应建立评价纳米银生物安全性的标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备高效低毒的纳米银制剂.  相似文献   

7.
新型药物载体的开发对药物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中空结构和纳米管径,可用作药物载体。采用肽、蛋白、核酸及药物分子修饰的碳纳米管作为载体,可运载生物活性分子进入细胞且不产生毒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修饰碳纳米管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评述了碳纳米管的细胞穿透性能和细胞毒性,概述了碳纳米管功能化修饰的方法。随着碳纳米管在药物载体领域研究日趋深入,碳纳米管修饰方式与其细胞穿透性能的相互关系、尺寸效应将会深入研究。制备溶解性好、低毒性的修饰碳纳米管作为药物载体,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但志刚  蔡建明  倪瑾 《药学实践杂志》2009,27(3):167-169,208
目的:总结碳纳米管在纳米医药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碳纳米管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碳纳米管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近年来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中有多种应用,在诊断学和治疗学上出现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为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同时,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可使用的验证以及广泛使用的有关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就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验证的概念、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物标志物验证的要求、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已验证的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验证的过程以及未来面临的问题等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纳米材料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纳米材料的修饰改造,为更安全地使用纳米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及其网上背景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发现纳米材料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结论若能很好降低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效应或毒性,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万古霉素上市早期出现了大量的肾脏不良反应报道,随着其纯度的提高及临床医生的合理应用,万古霉素引起的肾脏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降低。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万古霉素肾脏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机制、肾毒性的定义以及肾脏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单壁碳纳米管(SWNTs)进行聚乙二醇(PEG)功能化修饰,考察修饰后产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对SWNTs进行共价及非共价PEG功能化修饰,利用红外光谱(IR)、和热失重分析(TG)进行表征。通过蛋白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评价碳纳米管无纺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缩合法可以将PEG接枝到SWNTs上;利用吸附的性质可以将PEG非共价连接到SWNTs上。蛋白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氧化单壁碳纳米管(o-SWNT)、PEG非共价修饰的SWNTs(n-PEG-SWNTs)和PEG共价修饰的SWNTs(c-PEG-SWNTs)的相平衡参数分别为49.7、4.0和3.1。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o-SWNTs、n-PEG-SWNTs和c-PEG-SWNTs的溶血率分别为(15.9±1.5)%、(1.6±0.6)%和(6.6±1.0)%。血小板黏附测试结果表明,PEG的引入明显抑制了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结论:PEG通过共价接枝或非共价吸附的方式连接到SWNTs上后可改善SWNTs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国内外纳米氧化锌安全性评价及化妆品法规管理现状,为我国对纳米原料与纳米化妆品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目前国内外纳米氧化锌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及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对纳米氧化锌的化妆品法规管理现状。结果:透皮吸收试验发现防晒霜中的纳米氧化锌主要聚集在人体皮肤角质层和毛囊皮脂腺开口处,微量锌可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但不能确定是以氧化锌还是锌离子的形式吸收。体外彗星试验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引起人表皮细胞、人鼻粘膜细胞DNA损伤。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发现纳米氧化锌通过氧化应激介导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纳米氧化锌对小鼠具有生殖发育毒性。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显示纳米氧化锌导致大鼠肺脏、肝脏组织损伤。亚慢性毒性试验显示纳米氧化锌高剂量组(536.8 mg·kg-1)SD大鼠出现贫血及轻度到中度胰腺炎,纳米氧化锌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268.4 mg·kg-1。欧盟、美国、中国台湾已出台了一系列化妆品纳米材料的法规或文件,指导化妆品行业开展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结论:化妆品中纳米氧化锌对人体具有潜在安全风险,我国应尽快制定化妆品中纳米原料的相关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4.
鉴于疯牛病(BSE)在全世界的流行,并会引起人类新变异克 雅氏病(vCJD) ,此文就牛源性产品的生物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介绍了我国药品管理当局对此类产品的管理政策,说明牛源性产品减少人类vCJD危险主要需要控制的因素,同时介绍了美国医药研究和制造协会对牛源性产品其风险性进行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物抑制剂种类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生物抑制剂变得越来越重要.正确给患者使用生物抑制剂,从而最大限度使患者受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对生物抑制剂进行充分了解:生物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分类、临床适应证、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禁忌证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性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发挥.科学家在对生物矿化分子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利用蛋白质、多肽、DNA、RNA、多糖等生物分子作为模板进行功能化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是一种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基于生物分子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几何尺寸高度均一、结构多样、稳定性良好、制备过程环保等特性,因此近些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合成出的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利用生物分子为模板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材料实际应用以及所涉及的应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笔者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综合阐述妊娠期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用药原则以及国内外妊娠期药物安全使用的评价系统。开展我国妊娠期用药评价和再评价势在必行,建立我国的妊娠期药物安全分级系统,对于正确指导孕妇用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附子及其炮制品作为中药材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但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基于安全性的考虑,有必要对附子进行健康危害评估。本文基于系统文献检索(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es,SLS)方法,收集附子及其炮制品的有效毒理学数据,开展其危害评估。结果显示,附子成分在动物及人体内吸收入血快,各脏器组织分布广泛,其中肝和肺含量最高,尿液为主要排泄途径。附子ICR小鼠经口LD50在7.15~22.862 g生药/kg·bw,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实验显示,心脏和神经系统是附子及其炮制品毒性效应的主要靶器官,此外附子还具有肝、肾毒性,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大剂量附子具有一定的生殖发育毒性。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其具有遗传毒性及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4,(33):3156-3158
目的:为外用纳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铁"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与外用纳米产品安全性相关的文献,对其安全性评价方法、指标及结果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安全性评价方法多采用体外方式及动物试验;评价指标多从刺激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长期接触一些高浓度的外用纳米产品对人体可能造成体内蓄积和长期毒性等风险,具体机制尚不十分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的病毒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并分析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的病毒安全性.结果 总结出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病毒安全性的控制、效果验证及检测方法.结论 我国生物源性医疗器械存在病毒安全性控制问题,其质量标准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