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远期预后以及实施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血运重建对后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959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其中单支病变组(single-vessel disease,SVD)362例,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291 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306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PCI手术后2.5年随访结果. 结果 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3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高 (P<0.05) ,病变数目少而平均置入支架数多(P<0.05).SVD组冠状动脉病变平均狭窄程度重而植入支架长度和直径均小于另两组(P<0.05).IR组再发心绞痛(P<0.05)、再次血运重建比例(P<0.01)和MACE事件发生率(P<0.05)均显著高于另两组. 结论 通过行PCI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与单支病变者类似,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完全血运重建的131例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血运重建时机(非梗死相关血管重建时机)将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后同台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MV-PCI,n=21)、7 d内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7 d stagedPCI,n=82)以及8~60 d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60 d staged-PCI,n=28)。比较3组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的随访,MV-PCI组、7 d staged-PCI组与60 d staged-PCI组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 d staged-PCI组的MACE(7.1%比19.0%、20.7%)、缺血驱动血运重建(7.1%比19.0%、15.9%)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0比4.8%、4.9%)的发生率在数值上显著低于MV-PCI组和7 d staged-PCI组,且60 d staged-PCI组MACE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其他两组。结论对STEMI多支病变患者在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8~60 d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有使MACE、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冠心病患者的中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1月-2005年6月成功完成的多支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DES的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DES组,对照组为2000年11月-2003年6月成功置人裸金属支架(BMS)的多支CTO冠心病患者70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PCI结果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并记录出院后6个月临床随访时的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仅DES组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低于BMS组(29.2%vs45.7%);两组患者CTO靶血管分布和PCI治疗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与BMs组比较,DES组CTO特征中≥15mm的靶病变数、平均支架数及平均支架长度均较高,而平均支架直径较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MACE事件;6个月后随访DES组靶病变再血管化、靶血管再血管化、累积MACE率和总再狭窄率均低于B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S在多支CTO患者PCI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老年女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5年8月~2004年11月行PCI治疗的354例多支病变老年女性(≥65岁)患者和247例非老年女性(<65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老年组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介入治疗的病例成功率、靶病变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组成功PCI的332例患者随访12~96个月(56.0±19.0个月),无症状存活276例(83.1%),151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24例(15.9%)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2.7%(42/332);非老年组236例接受随访,无症状存活192例(81.4%),123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17例(13.8%)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1.0%(26/236),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I治疗老年女性多支病变的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女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为DES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人选2002年11月-2005年6月首次接受PCI治疗的443例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其中BMS组226例,雷帕霉素(Cypher)支架组91例,紫杉醇(TAXUS)支架组126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Cypher支架组中病变长度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及TAXUS支架组中3支血管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MS组(P〈0.05或0.01)。两DES组的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3.2%、TAXUS组4.5%协BMS组37.3%,P〈0.05),临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5.7%、TAXUS组5.8%wBMS组18.5%,P〈0.01)。结论与BMS相比,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植入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安全性高,6个月中期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女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6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老年(≥65岁)女性患者387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DES组139例,普通金属支架(BMS)组248例。比较两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DES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MS组(42.4%vs29.8%,P<0.05)。两组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PCI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对371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0.8±12.6个月),DES组和BMS组造影随访率分别为53.7%和56.1%,无明显差异(P>0.05),但DES组复查造影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MS组(分别为4.2%vs15.8%和7.5%vs17.3%,P<0.05)。结论老年女性多支病变患者应用多枚DES的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术后再狭窄率低,长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完全血运重建对伴发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病变并入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45例仅作罪犯血管血运重建,37例作完全血运重建.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如全因死亡、心绞痛复发和心肌缺血再次血运重建等,以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和既往PCI史无明显差异.完全血运重建组和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分别为8.1%(3/37)、13.3%(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MACE发生率分别为8.1%(3/37)、40.0%(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其中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7%(1/37)、20.0%(9/45)(P=0.041).结论 伴发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术完全重建血运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较高 ,本文比较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的疗效。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72例 2支或 2支以上血管狭窄≥ 5 0 %患者 ,其中男 6 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 5± 11)岁。完全血运重建组 16例 ,不完全血运重建组 5 6例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  相似文献   

9.
10.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最准确的方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PTCA)及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PTCA和内支架植入可使冠状动脉梗塞部位获得更早更完全的再通,同时有防止PTCA术后血管急性闭塞、夹层形成和慢性再狭窄的作用。我院自199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华法林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抗栓策略,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76例长期服用华法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的临床资料.服用华法林的原因为:心脏金属瓣膜置换术51例(67.1%),半年内的肺栓塞6例(7.9%),永久性房颤伴血栓高危因素19例(25%).PCI术前停华法林用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当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3时行PCI.术后在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ASA)100mg/d及氯吡格雷75mg/d的基础上联用LMWH,并恢复华法林,INR达到1.8以上停用LMWH,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维持在1.8~2.3之间,1个月后停用氯吡格雷.继续用ASA(75~100rng/d),华法林恢复至支架术前剂量.观察住院期间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SAT)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出血事件5.3%(4/76),其中次要出血1例1.3%(1/76),MACE发生率1.3%(1/76),未因调整抗栓治疗方案而发生主要出血及SAT.结论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前用LMWH替代华法林,术后短时间内联用小剂量ASA、氯吡格雷、LMWH及华法林,根据INR精确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适时停用LMWH,这一特殊抗栓策略安全、有效,且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bnormal stress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studies (SMPI) with angiographically in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CAD) have often been labeled “false positive” scans. We evaluated the prognostic predictors and outcomes in an unselected patient population having abnormal SMPI and ICAD (study group) over a 24 month period of follow-up.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had SMPI and subsequ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ing ICAD within 6 months of index scan with matched control group with normal scans.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were defined as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death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o 24 months from the time of their SMPI to identify the development of MACE.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five patients formed the study group and one hundred and thirty six patients formed the control group. Over a two-year follow up, approximately 13% of the study group had MACE as compared to 4.2% in the control group (P=022). Abnormal SMPI, EF<40%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GFR<60 ml/min)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MACE in the study group.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r MACE predicti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mained the sole independent predictor regardless of size or severity of perfusion abnormalities (P<.001).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MPI and ICAD have a 13% event rate of MACE over a two-year follow up. CKD seems a very important marker of a higher risk subgroup amongst such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3-2004年全军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2005年4月向全军所属医院发出PCI注册登记表,根据表格提供的资料对2003-2004年全军完成的PCI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到61家军队医院16842例的PCI病例注册资料,其中2003年7052例,2004年9790例。共处理冠状动脉病变23706处,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632处(6.9%),其余22074处(93.1%)植入了支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8086枚(占支架总数的36.6%)。PCI病例总成功率97.7%(16449/16842),其中支架植入成功率99.8%。主要院内PCI并发症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2%(708/16842),包括急性闭塞0.3%、亚急性闭塞0.4%、心包填塞0.1%、支架脱落0.1%、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0.1%、院内死亡1.2%(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等。随访中靶血管再血管化5.1%。共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2467例,左主干PCI 576例,桥血管PCI 137例,经桡动脉PCI 3051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 2124处,均较前次注册资料有大幅增加。平均每年完成PCI≤100例的医院占57.3%,≥200例的医院占13.2%,2家医院年例数在1000例以上。结论近2年全军医院PCI技术以每年完成例数增加40%左右的速度迅速发展,但不同医院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够平衡,今后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培训和协作。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对冠心病的冠脉病变特点研究及在冠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在支架置入前,应用IVUS观察靶血管的斑块特点(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以及偏心程度,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后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观察支架的位置,测量支架的对称指数、支架的贴壁程度及支架展开满意度.结果 28例冠心病患者共置入36枚支架,在支架置人后,最小血管腔径及腔面积均较置入前增大,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能完全覆盖病变,两端无夹层,30例支架扩张满意,3例未充分扩张,3例贴壁欠佳,占支架置入的16.7%,在更换大一号低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或用原球囊更高压力扩张(18~22 atm)后复查IVUS达到满意标准.结论 IVUS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斑块特点、偏心程度、血管腔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前可指导选择支架的大小,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情况,支架扩张是否充分,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吴浪  杨胜利  张璐  刘英  杨勇  黄洁 《武警医学》2016,27(9):924-927
 目的 评价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型检测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04至2015-02在武警总医院心内科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71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进行CYP2C1基因型检测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即根据基因型结果快代谢型患者继续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中慢代谢型患者随机调整为氯吡格雷150 mg,1次/d或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为未检测基因型的常规治疗组,即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MACE事件的发生率研究组(4.7%)显著低于对照组(8.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 vs 6.7%,P=0.475)。结论 对于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减少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12月~2006年4月,43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年龄62.8±11.3岁(45~86岁).既往有心肌梗死史4例(9.3%),合并高血压30例(69.8%),糖尿病5例(11.6%).结果 43例患者共植入56枚支架.孤立性LMCA病变4例(9.3%);LMCA合并其他血管病变39例(90.7%):其中LMCA开口病变11例(25.6%),体部病变6例(13.9%),分叉病变26例(60.5%).43例LMCA支架植入均获成功,术中无主要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2例(4.7%),其中TLR 1例(2.3%),死亡1例(2.3%).随访2~53个月,总MACE 4例(9.5%),其中靶段血管再建术(TLR)4例(9.5%).不同病变部位(开口、体部、分叉)住院期间MACE、随访期间MACE、症状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无心脏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3.3%、89.4%、84.5%.结论 随着PCI策略及介入设备的不断改进,在有经验的介入中心,LMCA病变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彬  白玫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12):923-926
目的 对比采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60和ICRP 103组织器官权重因子计算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及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所致有效幅射剂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在ART仿真人体辐照体模(fluke biomedical)躯干部分布放热释光剂量计的方法获得器官剂量,再将器官剂量按照不同版本ICRP组织器官权重因子加权求和获得有效剂量.分析有效剂量变化趋势及原因.同时计算有效剂量与剂量面积乘积(DAP)转换系数.结果 ICRP 103对组织器官权重因子进行调整后带来了有效剂量的增加:CAG(6.88%)和PCI(8.46%).对于CAG、PCI诊疗过程,权重因子的变化带来女性有效剂量的变化为7.25%(8.76%),男性有效剂量的变化为6.51%(8.17%);有效剂量对DAP的转换系数也从0.10(0.13)变为0.11(0.14).结论 ICRP 103对组织器官权重因子的调整导致了CAG和PCI诊疗过程所致患者器官剂量的增加,对于有效剂量增加幅度PCI略高于CAG,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患者.有效剂量的增加有两方面原因:器官权重因子变化小而器官当量剂量大和器官当量计晕小但器官权重因子变化大.有效剂量和DAP之间转换系数的变化表明在介入放射工作中用转换系数估算患者有效剂量时要考虑新版本ICRP对组织器官权重因子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