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M-CSF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是一种在造血调控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GM CSF基因表达受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 5′ 非转录区顺式调控成分在转录水平调控GM CSF的表达 ;3′ 非翻译区有AU丰富序列 ,与mRNA稳定性有关 ,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其表达。多种刺激因素和细胞因子通过系列正、负调控元件和多种转录因子影响GM CSF表达。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兴奋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兴奋效应。方法 采用深部X线对小鼠进行低剂量辐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造血祖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GM-CSF、IL-3水平变化,脾组织切片原位杂交、脾细胞RNA狭缝杂交、Northern blot检测GM-CSF、G-CSF和IL-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受照后小鼠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中CFU-GM和BFU-E数量明显增多;②血清中GM-CSF水平升高;③GM-CSF、G-CSF的转录升高。结论 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有兴奋效应,这种兴奋效应可能与造血刺激因子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人脐血清中G-CSF、M-CSF和GM-CSF水平以及IL-6、IL-1β等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成人血清.人脐血清在体外可刺激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在体内可促进小鼠放射损伤后造血功能的恢复。现已知的人脐血清中最为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为AFP,AFP可能通过多种机理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华  陈炯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435-3438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m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近几十年来医学研究的一热门细胞因子。1977年它由Burgess等在鼠的肺条件培养液中首次发现。因能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形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故而得名。1985年,人类GM.CSF基因(human GM—CSF.hGM.CSF)被首次克隆表达.此后重组人GM—CSF(recombinant human GM—CSF,rhGM—CSF)渐应用于临床。GM.CSF有多种功能,可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及促进其向外周转移,又可诱导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角质细胞等的分化、增殖.并活化、增强其功能。rhGM.CSF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临床领域,如改善放化疗、严重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骨髓抑制.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促进创面愈合等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以腺病毒为载体的GM-CSF基因转染瘤苗,并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应用携带有人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5)载体转染BALB/c小鼠肝癌细胞株(H22),体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GM-CSF表达水平,以GM—CSF基因转染的H22细胞进行致癌性研究。结果:(1)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成功地介导GM-CSF基因转染H22细胞并能持续有效表达26~31天,瘤苗的辐照处理并不明显影响GM-CSF表达水平。(2)GM-CSF基因转染瘤苗体内致癌性显著降低。该结果揭示了应用GM-CSF基因转来瘤苗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GM-CSF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人TF-1细胞系检测GM-CSF活性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正常髓系造血的重要调控因子,具有刺激粒-巨噬系等多种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功能。近几年来,临床上已用重组GM—CSF治疗放、化疗后所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取得了一定疗效。长期以来,GM-CSF的活性检测多采用半固体粒-巨噬单系集落培养方法,此方法需时长(约14天),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结果不稳定,难以满足快速检测多批量基因工程重组GM—CSF产品的迫切需要。TF—1细胞是GM—CSF、IL—3和EPO依赖性细胞系,我们以TF-1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了  相似文献   

7.
集落刺激因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对血细胞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是能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分化,并使其发育为成熟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v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和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  相似文献   

8.
自1966年Bradley等建立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以来,先后在来源不同的刺激因子作用下,培养出粒系、红系及巨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其中多数因子得到分离、纯化及克隆表达,这些因子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多能祖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即  相似文献   

9.
IL-3是具有广泛而重要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尤其对造血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它特异性地表达于激活的T淋巴细胞、NK细胞,其表达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受到精细的调节。近年来对调节IL-3表达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CT-1、AP-1、NIP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反式作用元件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影响IL-3基因表达的调控因素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重组细胞因子(G-CSF,SCF,IL-3和GM-CSF)对患者和健康供者动员后的外周造血祖细胞的红系爆式祖细胞(BFU-E)和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的集落形成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上述那一种细胞因子和如何联合对干细胞的扩增更为有效,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在单独用EPO、G-CSF的基础上,比较联合SCF,IL-3和GM-CSF对BFU-E和CFU-GM的作用。结果显示:①在EPO+IL-3和EPO+SCF+IL-3组,外周血BFU-E自我更新显著增加,而EPO+SCF组则明显增加。②患者与正常供者之间BFU-E的自我更新无显著差别。③G-CSF联合SCR,IL-3和GM-CSF后CFU-GM集落形成显著增加。患者组仅G-CSF本身可使CFU-GM集落形成显著增加,而G-CSF+SCF和GMix组CFU-GM集落形成明显增加。④当G-CSF联合SCF,IL-3和GM-CSF可能显著增加CFU-GM的自我更新(AUC)。GMix是CFU-GM的集落形成和祖细胞扩增的较佳组合。⑤正常供者比患者有较高的AUC即自我更新,特别是在G-CSF组比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67)。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索钙载体(calcium ionophore,CI)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了解诱导产生P210蛋白的情况和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针对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CI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诱导CML病人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变化和变化过程;用Western blot检测CML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在DC中的表达;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评估CI诱导的CML—DC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CML细胞经CI和GM—CSF联合诱导96小时后在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DC典型的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83、CD86、CD80、HLA—DR、CD40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显著提高;Western blot实验表明,生成的CML—DC有P210蛋白的表达,与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比较,用CI和GM—CSF联合诱导生成的CML-DC的P210蛋白表达水平降低;LDH实验表明,这些CML—DC刺激的自身T细胞对C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用CML细胞刺激的自身T细胞。结论:CI和GM—CSF联合能快速诱导CML细胞分化成DC,这些CML—DC表达CML细胞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但其表达水平较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低;CML细胞经诱导生成的CML—DC能够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阿霉素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GM-CSF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探讨阿霉素(ADM)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构建携带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GM—CSF和eGFP双顺反子基因pClneo真核表达载体(Egr—EG);通过脂质俸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挑出G418抗性的阳性克隆(HFCL/EG);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绿色荧光表达的阳性细胞;在加入ADM的HFCL/EG细胞培养体系中,用ELISA方法检测GM—CSF的含量;将从脐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ADM后的HFCL/EG上清培养液中,观察其对CFU—GM的增殖作用;采用活性氧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鉴定化疗通过活性氧诱导Egr—1启动子CArG序列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双顺反子基因表达载体(Egr—EG);在HFCL/EG细胞中有外源性基因eGFP和GM-CSF的表达,在加入ADM后HFCL/EG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M—CSF含量和CFU—GM形成数量较未加ADM组明显增高(P〈0.01);在ADM处理的HFCL/EG细胞中,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降低GM—CSF水平。结论:ADM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蛋白因子NF—kB(Nnclear factor kappaB)是一种多效性转录因子,可以与多种基因启动子部位的kB位点发生特异性的结合而促进转录表达,受氧化应激、细菌脂多糖、细胞因子等多种刺激而活化后,能调控前炎症性细胞因子、细胞表面受体、转录因子、黏附分子的生成,进一步导致机体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现就近年来NF—kB结构功能及其在女性生殖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A20是一种胞浆瞬时表达蛋白,通过特定的信号通路负反馈调节体内炎症反应。为了解A20基因表达调控炎症的特点,对其5′上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基因调控的相关因素。方法从Genebank获取A20基因及其上游序列,利用promter2.0、Transfac 6.0、motif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核转录因子的调控信息。结果结合多种软件分析,A20基因5′上游序列无典型的TATA盒和CAAT盒,且含有多个高度保守的核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3个与NF-kappa B结合的区域、4个与AP-1结合的区域、1个与HSF结合的位点、1个与Oct-1结合的位点等。结论 A20的表达调控受包括炎症重要核转录因子在内的多种核转录因子的共同调节,且核转录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MiRNAs是一类长度约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由60~110 nt的内源性转录前体经过Drosha酶和Dicer酶加工而成。Mi RNA通过与目标m RNA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引起靶m 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表达的调控[1]。Mi RNA对靶基因的转录后调节在血管再生及内皮细胞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如miR-126能在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调控血管生成;miR-210在缺氧导致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miR-17/92簇  相似文献   

16.
抑制凋亡蛋白家族(IAP)是继bcl-2家族后又一新抑凋亡蛋白家族。生存素为IAP家族中分子最小但研究较广的。生存素在静止期细胞中不表达,特异性表达于G2/M期,主要抑制caspase凋亡途径中终末凋亡执行的Caspase-3、-7,以抑制凋亡。生存素表达与bcl-2家族相关。恶性血液病尤其白血病100%表达。造血因子G-CSF、GM-CSF和CSF上调生存素表达。全反式维甲酸可下调生存素表达,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sc可对抗IAP。亚砷酸可促使Smac分泌。对生存素、Smac等深入研究,有助于治疗恶性血液病新策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NF—kB与脑缺血脑缺氧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转录因子与造血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细胞生成过程中特异表达一些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调控造血,而转录因子的表达具有阶段和细胞系特异性。本文简要介绍调节转录因子和造血调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是一种在造血调控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以往人们主要应用其促进骨髓粒系、单核细胞系、巨噬细胞系的发育和成熟,增加外周血成熟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等方面的作用,用于急性白血病,肿瘤放疗后粒细胞减少,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等疾病。本文主要综述了其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新用途。  相似文献   

20.
将携带有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集BAI.B/c小鼠肝癌细胞株(H22),体外经60Coγ射线灭活后制成瘤苗,用以治疗荷瘤小鼠。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结果发现,GM-CSF基因转染瘤苗能显著提高小鼠外周血CDs8+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荷瘤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结果表明:GM—CSF基因转染瘤苗能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示应用该疗法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