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CT、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CT及MRI对HPC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HPC的CT、MRI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9例HPC全部发生于颅内脑外,8例进行CT扫描,其中平扫呈均匀略高密度3例,呈低等混杂密度3例,呈高等混杂密度2例;增强后扫描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1例。9例HPC均行MRI扫描,平扫T1WI呈等T1等T2信号3例,呈等长T1等长T2不均匀混杂信号6例,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结论:HPC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潘锋  祝跃明  周林江  顾晓丽  沈健  黄小燕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180-118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3例行MRA、MRV检查。结果:16例肿瘤均明显强化;15例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14例外形波浪状分叶,2例呈类圆形;13例瘤内有囊变、坏死;10例可见瘤内血管流空信号。12例肿瘤T1WI上呈等低信号,4例呈高或略高信号;13例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11例DWI上呈等低信号,5例为高信号。7例与脑膜以窄基底相连,9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4例邻近颅骨有破坏,4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HP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HPC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MRI的特征性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颅内软骨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及CT、MRI特点.结果 3例CT表现均为类圆形占位,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明显点片状钙化,其中2例位于颅底,1例位于大脑镰区,2例相邻骨质侵蚀性破坏.MRI上呈混杂信号,实质部分呈等长T1、长T2信号,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边缘明显环形强化,内部呈“蜂窝”状不均匀强化.病灶常较大,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结论 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增进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CT平扫后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余7例直接行MRI平扫或平扫+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①白血病浸润软脑膜5例,CT表现为脑沟、脑池消失,内可见条状低密度灶,对应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脑回肿胀,D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②脑实质浸润6例,单发肿块2例,余均为多发,MRI表现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合并出血.③硬脑膜受累1例,累及额部板障,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灶,MRI表现为软组织信号灶,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增强检查有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表现的认识,以及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者共28个病灶。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6例。病灶多位于脑深部白质、基底核、胼胝体及丘脑等近中线部位,以及额叶、顶叶等脑实质表面。CT检查5例,共10个病灶,9个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1个为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9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病灶轻度强化。MRI检查15例,共18个病灶,其中平扫11个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3个T1WI、T2WI均呈等信号,4个T1WI、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14个病灶明显强化,3个呈不均匀强化,1个呈环形强化。4例累及脑膜,引起脑膜增厚,见"脑膜尾征"。2例室管膜呈线样强化。28个病灶中可见"缺口征"2个、"尖角征"3个、"握拳征"2个。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示4例为缓升型,1例为平台型。2例行MRS检查,见明显的脂质峰。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和MRS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婴儿型纤维肉瘤(IFS)临床影像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IFS患儿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男10例,女5例,8例位于四肢,5例位于躯干,头颈部2例.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实质部分CT平扫呈等低密度,与邻近肌肉信号相近;MRI平扫T1WI抑脂序列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病灶内出血3例,坏死4例,4例出现骨破坏,1例远处转移.成功随访9例,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例死亡,1例恶化,存活率为88.9%.结论 发生在婴儿四肢的肿块,伴坏死、出血,提示IFS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非典型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表皮样囊肿,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CT检查5例.MRI增强扫描4例.结果 8例表皮样囊肿发生于桥小脑角2例,大脑纵裂2例,脑实质2例,颅骨2例.CT显示囊肿表现为均匀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囊壁及囊内钙化2例.MRI平扫2例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3例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显示囊壁显著环形强化和囊内不均匀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2例.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非典型表现主要包括CT呈高密度、混杂密度、囊壁和囊内钙化,MRI T1 WI、T2WI呈高信号、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著环形强化,在诊断时应充分结合DWI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16例,多发9例,共有39个病灶,幕上35个病灶,幕下4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位于脑实质中线部位及大脑凸面。肿瘤在CT表现呈稍高密度,病灶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少数呈斑片状强化;瘤周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SEC)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SEC的CT及MRI表现。9例行CT平扫;8例行MRI检查,其中6例包含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8例MRI检查中2例行MRI平扫,4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只行MRI增强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病变均为单发,起自板障。9例CT平扫示颅骨呈膨胀性改变,7例密度不均,其中5例病变可见钙化;2例病变密度均匀。6例MRI平扫,4例呈以长T1、长T2为主混杂信号,1例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1例呈短T1、长T2信号。6例DWI序列中5例呈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重组后,1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4例呈稍低信号。6例MRI增强检查,2例病变无强化;4例病变内部和/或边缘强化,同时1例邻近硬膜明显强化。结论SEC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皮样囊肿患者资料,对其CT、MRI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7例同时行CT、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临床以头痛、癫痫为主要症状,7例中,5例年龄<30岁,其中额叶3例,颞叶2例,顶叶及小脑蚓部各1例。6例CT表现为欠均匀低密度,CT值呈负值具有特征性,1例呈稍高密度,病变边缘见断续的环形或不规则形钙化。6例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灰或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混杂信号,1例呈稍长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高信号脂肪均消失;4例行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均无瘤周水肿;3例MRA显示周围血管受压移位、僵直。1例CT、MRI可见蛛网膜下腔及左侧脑室前角内散在少量脂肪滴。结论脑实质内皮样囊肿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鼻腔及鼻旁窦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鼻腔和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水平.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8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MRI检查2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良性4例,恶性4例.肿瘤原发于鼻腔4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无一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肿块在CT上多呈较均匀中等密度,3例密度不均;MRI T1WI呈中等信号,T2WI示中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或边缘强化.结论 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2.
骨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附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CT及MR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2例骨母细胞瘤的临床、CT、MR I及病理学资料。结果(1)行CT检查6例,均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区伴随不同程度的钙化或骨化,瘤灶边缘呈反应性骨硬化缘,边缘光整。(2)行MR I扫描10例(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表现为膨胀性的骨改变,瘤灶信号混杂,内有分隔,T1W 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 I呈高信号9例,1例以低信号为主。其中8例瘤灶周边可见清楚的T1、T2低信号缘,2例邻近组织呈片状模糊高信号。(3)增强扫描均呈中度以上强化,内夹杂片状低信号不强化区。结论骨母细胞瘤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MR I表现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头颈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燕萍  赵军  黄晖  王劲  张雪林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28-1132
目的:分析头颈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CT、MRI表现,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47例头颈部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病例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33例,MRI检查14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1例,T1WI呈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并可见纡曲血管强化;CT平扫呈不均匀等密度、囊状低密度,3例可见圆点状静脉石,增强扫描轻至中等度强化,其中6例见线条状粗大纡曲血管影。蔓状血管瘤23例,病变弥漫,无明显边界。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内见粗大的流空血管影及低信号静脉石,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CT平扫等密度,见高密度圆点状静脉石,增强明显强化,可见蚯蚓状粗大血管团。淋巴管瘤3例,边界清楚,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论:CT及MRI可较好显示头颈部血管畸形,蔓状血管瘤为动静脉畸形或高流速血管畸形,影像见粗大纡曲的血管影。低流速的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须与头颈部其它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4.
颈肩部纤维组织源性肿瘤的MR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肩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纤维细胞瘤及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CT特征,重点讨论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有MR或CT影像资料的颈肩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纤维细胞瘤4例及侵袭性纤维瘤病3例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1)4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纤维细胞瘤均位于颈部肌间隙中,类圆形,边界大部分清晰,1例在MRI上见包膜样改变。CT平扫为均匀低密度(2例)及等低密度夹杂改变(1例),增强后肿块强化不明显,密度改变与平扫时一致。肿瘤在T1WI上为均匀等信号(1例)或等低信号混杂改变(1例);T2WI上2例信号相似于邻近的肌肉,不均匀伴有结节样的低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明显,仍以等肌肉信号为主,伴有灶性低或略高信号。(2)3例侵袭性纤维瘤病均起源于肌肉本身,长梭形生长,长径与所侵犯的肌肉走向一致,边缘均不规则。CT平扫为等肌肉密度、边界不清晰的肿块(2例);MRT1WI为均匀等信号的占位,边界不清晰(3例);T2WI见夹杂条状或结节状低信号的稍高信号(2例)或均匀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块均明显强化,条状或结节状的低信号影及不规则的边界显示更加清晰,2例见边缘爪样浸润改变。结论 好发于不同年龄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纤维细胞瘤和侵袭性纤维瘤病都为纤维来源的软组织肿瘤,但影像改变完全不同,这与其不同的病理基础密切相关。MRI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单发18例,多发7例,共37个病灶,其中幕上33个,幕下4个。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见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它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4例。4例均行MRI扫描,其中2例并行CT扫描。结果: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分别位于前、中颅窝、右侧桥小脑角区及右顶部各1例,均呈明显分叶状。T1WI示肿瘤呈高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示肿瘤呈等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高度增强,其中4例肿瘤周边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带,3例见流空血管影,1例肿块内见坏死囊变灶、1例邻近颅骨骨质破坏,1例见幕上轻度脑积水。CT平扫示肿瘤呈高密度,未见瘤内钙化、邻近颅骨骨质增生及脑膜尾征等脑膜瘤常见征象。结论:MRI及CT表现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7.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 ,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螺旋CT检查 8例 ,MRI检查 6例 ,其中 1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 :8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疤痕外 ,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 ,其中 4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呈略高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4例伴有中心疤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 6例 ,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 信号 ,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 ,4例MRI平扫显示中央瘢痕者有延迟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 ,明显地提高与其它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Tolosa-Hunt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影像学表现,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4-2002年临床确诊的12例THS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其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结果 12例中7例影像学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增大,眶尖软组织肿块。CT呈软组织密度,MR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强化扫描CT、MRI均示病变明显强化,同时伴有邻近硬膜强化。DSA检查2例示病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稍狭窄,MRA检查1例示一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形态不规则。另5例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 THS部分病例有影像学的异常改变,CT、MRI表现对其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颅内皮样囊肿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内皮样囊肿的MRI和CT表现。方法: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病例资料,对其MRI和CT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10例均行MRI检查,6例同时作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后颅窝4例,其中2例合并枕部粗隆处皮毛窦。病灶位于鞍旁3例,位于前颅窝、第三脑室后及前囟各1例。9例MRI表现T1WI为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1例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6例CT表现为欠均匀低密度影。其中2例CT和MRI可见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结论:颅内皮样囊肿有较典型的MRI及CT表现,特别是皮样囊肿破裂有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20.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及DW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55例颅内表皮样囊肿CT、MRI和DWI表现,探讨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及DW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3例,女22例。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检查,其中26例行MR增强扫描,18例行扩散加权成像,26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表皮样囊肿位于脑外29例,脑实质23例,脑室3例。CT平扫24例呈低密度,2例密度稍高于脑实质。51例类似脑脊液信号,1例呈短T1短T2信号,2例呈短T1长T2信号,1例T1WI大部分呈等信号,少部分为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2例囊壁似有轻微强化。DWI上囊肿均表现为高信号,且ADC值高于脑实质。结论:形态不规则、类似脑脊液信号、DWI呈高信号、不强化是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不典型表皮样囊肿可呈其它密度和信号变化,可根据不强化和DWI呈高信号与其它类似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