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PE治疗34例次。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79.16%,其中早期为91.67%,中期为77.7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高茹  高峰  郝建宇 《山东医药》2009,49(40):38-39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25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血浆置换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常规及MEL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肌酐(Cr)均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升高,MELD评分明显下降。结论血浆置换对慢性肝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PE组33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30例肝衰竭患者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等,随访治疗后3个月内病情转归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实验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予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中ALT、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390.48±536.52)U/L vs(81.03±47.58)U/L;(479.27±130.01)μmol/L vs(244.64±151.05)μmol/L,P值均0.01],Alb、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33.06±5.42)g/L vs(35.24±3.68)g/L;(2.50±1.24)mmol/L vs(3.59±0.86)mmol/L;(34.16±5.33)%vs(73.98±27.23)%,P值均0.01],对照组治疗后ALT、TBil、Alb、CHO、PTA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76,P0.01),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χ2=13.258,P0.01);PE治疗效果与治疗前TBil水平、并发症、胆酶分离、年龄≥40岁有关(P0.05),TBil、胆酶分离是影响PE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01、8.75);术中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次,予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并完成治疗。结论 PE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TBil、胆酶分离是影响PE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转归。方法观察16例肝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23例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在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皮疹、血压下降、肢体麻木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浆置换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特别对早中期肝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玉凤  倪艳  肖慈君 《传染病信息》2012,(4):223-225,256
目的 探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共行治疗78例次,分析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8~72h患者主要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常规主要指标变化。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24h内不良反应及近期转归。结果 治疗结束时血清ALT、TBIL和CRE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治疗前上升(P均<0.05),血钙比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中血钾、血钠、血氯、WBC、外周血HGB和P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8~72h血清ALT、TBIL和CRE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5),PTA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AL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近期转归较好,总有效率为81.3%,早期患者总有效率最高(90.0%),晚期患者最低(4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5.6%),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思越  甘建和 《肝脏》2021,26(8):928-932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之上(如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出现的急性(通常在4周以内)肝功能失代偿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较高,同时普通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较差.现对ACLF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治疗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相似文献   

7.
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血浆置换是一种以正常人新鲜血浆或血浆替代物取代患者体内成份异常的血浆,去除体内毒素、净化血液的方法。在肝病治疗领域,由于血浆置换既可机械性被动去除ALF患者体内毒素,又能人为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是介于物理和生物人工肝之间的人工肝支持方法,被列  相似文献   

8.
陈楠  滕杰  王介非 《肝脏》2012,17(3):205-208
肝衰竭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脏短期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的肝脏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凝血机制障碍、高黄疸、肝性脑病等复杂的临床症候群[1].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肝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慢性化程度高,患者肝功能常迁延不愈,如在短期内再次接受严重打击,易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由于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势极为凶险,病死率极高,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感染病科收治的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血浆置换和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12周。结果 在治疗12周末,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为(75.3±2.8)%,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0±3.0)g/L和血清总胆红素为(180.2±93.0)μ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60.2±2.1)%、(33.6±2.5)g/L和(232.0±98.3)μmol/L,P<0.05]比,差异显著;观察组外周血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3.2±22.1)g/L和(80.2±5.9)×109/L,血钾、钠和氯分别为(3.7±0.8)mmol/L、(137.1±5.0)mmol/L和(99.0±7.2)mmol/L,血肌酐水平为(73.2±14.8)μmol/L,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02.6±15.3)g/L、(75.5±6.0)×109/L、(3.7±0.5)mmol/L、(137.5±8.0)mmol/L、(99.1±5.7)mmol/L和(73.5±15.5)μmol/L,P<0.05】;在治疗12周末,观察组病死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使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能够降低近期病死率,其远期效果值得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剂量血浆置换(PE)的组合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分层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与肝病科收治的ACLF患者共272例,分为小剂量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液灌流(HP)组(n=190)和单纯内科治疗组(n=82)。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比较临床疗效;将两组患者按《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分层(前期、早中期、晚期或A、B、C型),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12周(短期)、48周(长期)的一般情况及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小剂量PE联合DPMAS/HP与单纯内科治疗均能降低ACLF患者的ALT、AST、TBil、血氨水平,升高Alb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是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比...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 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一种能部分或全部替代正常肝脏功能的体外装置,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目前国内抢救重型肝炎应用最多的是血浆置换(p lasm a exchange,PE)治疗。PE可以有效清除重型肝炎患者体内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补充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理活性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本研究对129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PE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PE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9例重型肝炎为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124例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转归。方法对124例肝衰竭患者应用PE治疗223例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血浆置换术后自觉症状改善者达58.3%,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皮疹、心慌、烦躁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早期及中晚期肝衰竭的患者好转率分别为89.5%及12.5%(P<0.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158人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血浆置换术后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转氨酶、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P0.01),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总生存率73.53%,与对照组53.3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早期及中晚期肝衰竭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7.5%及61.1%(P0.05),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对早期肝衰竭治疗效果优于中晚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64例HBV-ACLF患者,其中33例接受PE治疗,31例接受PE序贯DPMAS治疗,观察90 d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治疗28 d和90 d,序贯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9.5±19.4)μmol/L和(29.5±10.4)μmol/L,显著低于PE组【分别为(149.5±30.5)μmol/L和(52.4±15.9)μmol/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分别为(12.6±3.5)mg/L、(0.5±0.2)ng/L和(13.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3)mg/L、(0.7±0.4)ng/L和(18.2±3.5)ng/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生存26例(83.9%),PE组生存19例(57.6%),经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HBV-ACLF患者可改善肝功能,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提高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1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MARS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Glasgow评分等指标。结果 MARS人工肝治疗后,患者体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RS人工肝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措施,其对清除胆红素为代表的蛋白结合毒素效果明显,但并不能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的程度及总体预后,其意义在于为肝移植患者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并对预后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好转,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Alb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其中早期治疗有效率为8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于早期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行单纯血浆置换(PE)治疗我院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71例,共进行107次治疗,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联合公式(MELD-Na)、MESO指数(MESO)、integratedMELD整合公式(iMELD)、MELDNa评分系统(MELDNa)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在血浆置换(PE)治疗后短期预后。方法在12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MESO、iMELD、MELDNa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五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3个月末,PE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43.24%(16/37),与非PE治疗组55.65%(49/8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6,P=0.143);在PE治疗组,五种模型AUC分别为0.667、0.690、0.670、0.702和0.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iMELD的AUC>0.7,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在非PE治疗组分别为0.901、0.916、0.906、0.876和0.9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治疗组与非PE组AUC的比较均具统计学差异,MELD(Z=0.2087,P<0.05)、MELD-Na(Z=0.1971,P<0.05)、MESO(Z=0.2094,P<0.05)、iMELD(Z=0.155,P<0.05)、MELDNa(Z=0.2094<0.05);在PE治疗组,五种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72.97%、70.30%、75.78%、72.93%和7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9,P=0.983),在非PE治疗组分别为83.53%、87.06%、82.35%、78.82%和8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66,P=0.687),PE治疗组与非PE治疗组之间相比较,其中MELD、MESO、iMELD、MELDNa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818,P=0.178;x2=0.727,P=0.394;x2=0.499,P=0.480;x2=1.442,P=0.233),而仅MELD-Na具统计学意义(x2=4.916,P=0.027)。结论五种评分模型对非PE治疗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均有非常好的预测价值,而在PE治疗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除iMELD对短期预后判断有临床应用价值外,其余四种模型评估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6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的血浆置换治疗组118例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的对照组98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两组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转归情况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和Cr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394.20±156.40u/L对144.15±34.84u/L、374.54±151.34u/L对253.47±106.74u/L、399.01±146.18μmol/L对359.70±110.69μmol/L、189.72±121.94μmol/L对139.14±82.53μmol/L,P<0.01),血清CHE和PTA水平明显升高(2964.37±1475.45u/L对4480.97±1009.84u/L,40.01±17.99%对49.49±23.46%,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ALT、AST、TBil、Cr、CHE、PTA水平与治疗后一周的血清水平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单纯内科治疗的对照组(61.86%对34.70%,x2=15.63,P<0.001),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93%对8.16%,x2=14.37,P<0.001);治疗组中好转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低于死亡患者(352.49±151.17μmol/L对397.25±173.53μmol/L,P<0.05),而PTA高于死亡患者(41.15±9.79%对36.24±8.23%,P<0.05);治疗组中死亡患者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组(32.5%对10.0%和20.0%对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7%,经对症处理后能缓解。结论血浆置换明显提高了肝衰竭患者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20.
刘俊杰 《肝脏》2012,17(9):679-681
重型肝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大量坏死、肝功能衰竭为特征的危重疾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50%~70%。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近年来治疗重型肝炎的新手段,通过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P)等方法清除高胆红素、血氨等毒素,从而改善机体内环境,使残余的细胞获得再生[1]。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7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E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