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脂肪变与肝脏HBsAg和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天津市传染病医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确诊的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147例,另选取与其血清HBV DNA接近的无肝脂肪变的CHB患者149例,比较2组肝脏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肝脏损伤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与无肝脂肪变组相比,肝脂肪变组平均年龄和体质指数较高(t值分别=-3.31和-6.57,P值均<0.01),肝组织中重度炎性反应、明显纤维化及HBsAg强阳性染色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为30.6%比15.4%、26.5%比12.8%、23.1%比6.7%,x2值分别=9.63、8.92、15.76,P值均<0.01),HBcAg强阳性染色比例亦呈下降趋势.与肝脂肪变程度F1至F2级者比较,F3至F4级者肝脏HBsAg、HBcAg强阳性染色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 肝脂肪变影响CHB患者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随肝脂肪变的出现及加重,HBsAg、HBcAg表达及肝组织损伤程度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调查表(WHO QOL-BREF)及自制量表为调查工具,对2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和205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独立样本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各项得分的差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QOL自评得分和健康自评得分分别为(62.88±8.22)、(64.71±15.05)、(64.35±14.71)、(67.20±12.98)、(59.58±13.23)、(60.75±21.54)、(58.13±19.15)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应得分[(67.31±5.82)、(73.21±11.26)、(68.94±10.13)、(69.83±8.65)、(63.97±10.24)、(66.90±17.57)、(76.26±14.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病情较重、自费、对收入有无明显影响、食欲较差、乏力和担心传染是影响生理领域得分的危险因素,治疗信心是保护因素(P值均< 0.05);抑郁和复发是影响心理领域得分的危险因素,治疗信心和男性是保护因素(P值均< 0.05);抑郁、对周围人的态度不满意、复发和高龄是影响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和治疗信心是保护因素(P值均< 0.05),不同职业者之间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抑郁、对周围人的态度不满意、居住在乡村和复发是影响环境领域得分的危险因素(P值均< 0.05).结论 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重视有抑郁症状患者的早期治疗,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护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免疫清除(IC)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eAg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纤维化分期(S)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确诊为IC期的CHB患者,同步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清HBeAg和HBVDNA检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HBeAg水平与肝脏病理学分级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判断HBeAg水平对肝脏G分级及S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249例IC期CHB患者纳入本研究,G1~G4患者血清HBeAg水平分别为(2.93±2.85)、(2.96±2.74)、(2.69±2.67)和(2.30±2.41) lg s/co,S1~S4患者血清HBeAg水平分别为(2.99±2.74)、(2.89±2.73)、(2.58±2.55)和(2.32±2.44)lg s/co,提示4组患者G分级及S分期间HBeA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13和74.12,均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HBeAg水平与G分级、S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8和-0.532,均P<0.01).判断G≥3和G≥4,S≥3和S≥4患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和0.73,0.80和0.77; HBeAg最佳截点分别为2.95、2.64、2.99和2.82 lg s/co.结论 在IC期CHB中,肝组织学G分级及S分期与HBeAg水平呈负相关.结合HBeAg水平,有助于肝脏病理学变化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CHB)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开展不够、客观化的疗效评价指标重视程度欠缺等。在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中,应紧密结合CHB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充分发挥中医药调整人体功能状态包括免疫功能状态的特色和优势,开展中医药调控CHB免疫应答的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在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时,除了注重患者的症状,还要积极应用生化学、病毒学、病理学等替代结局指标,以提高疗效评价的客观性;在临床研究中,尽可能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公认性。充分发挥我国CHB防治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必将造福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AST/血小板(PLT)比值(APRI)及ALT/PLT比值(BPRI)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14年2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167例,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及肝功能,将APRI、BPRI与肝组织病理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结果在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1、G2、G3、G4各组中,APRI进行比较,G1与G2、G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0~1组与G2~4组的AP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PRI进行比较,G0与G4、G1与G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0~1与G2~4进行比较,BP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0、S1、S2、S3、S4各组中,APRI、BPRI两两比较,S2与S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PRI、BPRI预测肝组织炎症G2~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736(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69~0.827、0.653~0.819,P值均0.000 1),APRI、BPRI预测肝组织炎症G2~4级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601、0.630,灵敏度分别63.6%、82.7%,特异度分别为74.5%、59.6%,约登指数分别为39.0%、42.4%。结论 APRI、BPRI可作为预测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指标,但APRI、BPRI可能无法预测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HBeAg与肝组织HBcAg及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HB肝穿刺患者,按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 IU/ml)45例,B组(3~6 log10 IU/ml)138例,C组(>6 log10 IU/ml)67例.按HBeAg阴阳性不同分为阳性组142例,阴性组108例.分别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比较,分析彼此的相关性,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BV DNA不同水平与肝组织HBcAg免疫组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5,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7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4,P=0.325).HBeAg阳性和阴性分组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6,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3,P=0 06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6,P=0.415).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更能反映出肝内HBV复制状态,患者血清中测不出病毒标志物时,可以考虑肝穿刺以观察肝组织中HBcAg表达来判断HBV复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ULN≤ALT≤2×ULN)肝组织学与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对全国多中心516例CHB患者(1×ULN≤ALT≤2×ULN)行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分析两组肝组织病理学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透明质酸(HA)和α2-巨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HBsAg、HA和α2-巨球蛋白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HBV DNA可做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HBsAg、HBeAg、HA和α2-巨球蛋白均可做为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损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慢性HBV感染的两种临床表现类型.相对于HBeAg阴性CHB,HBeAg阳性CHB患者具有相对年轻、病程短、炎症活动明显(转氨酶水平高)、病毒复制活跃等特点,所以对HBeAg阳性CHB患者不仅需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而且如获得免疫控制则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终点,远期预后会明显改善,因此更能体现治疗价值.故本文仅针对HBeAg阳性CHB患者,探讨如何提高持久免疫控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及其在亚细胞结构的分布与血清HBeAg表达、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71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检测肝组织HBcAg、血清HBV标志物、血清ALT及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比较HBcAg阴性与HBcAg表达为核型、浆型、浆核型的病例血清HBeAg阳性率、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同时观察血清HBeAg阳性组及阴性组,肝细胞HBcAg不同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特点。结果肝组织HBcAg阴性组血清HBeAg阳性率为33.1%,比HBcAg阳性各组均低(核型组68.7%;浆型组62.3%;浆核型组84.5%),炎症分级G≥2的患者比例为21.5%,低于HBcAg阳性各组(核型34.3%;浆型67.7%;浆核型6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浆型组及浆核型组G≥2的患者比例高于核型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水平在核型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eAg阳性组中,年龄≤20岁的HBcAg肝细胞表达为核型的比例为61.5%,高于年龄为20~39岁的11.5%及年龄≥40岁的12.3%,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23.1%/7.7%、26.4%/30.8%、2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1)。血清HBeAg阴性组中,肝组织HBcAg阴性的在各年龄组均占大部分(68.1%、61.5%、40.4%)。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4.6%/4.6%、19.3%/7.7%、26.9%/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9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HBeAg表达有关。浆型及浆核型HBcAg表达常伴随明显的肝组织炎症。HBcAg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与其所处自然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的意义。方法对200例CHB患者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精确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患者均检测血清中HBeAg含量,同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cAg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拷贝/ml)20例,B组(≥3 log10拷贝/ml-<5 log10拷贝/ml)13例,C组(≥5 log10拷贝/ml~<6 log10拷贝/ml)24例,D组(≥6 log10拷贝/ml~<8 log10拷贝/ml)116例,E组(≥8 log10拷贝/ml)27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175例,占87.5%,A组HBcAg阳性率55.0%(11/20),B组53.8%(7/13),C组75.0%(18/24),D组96.6%(112/116),E组100.0%(27/27),HBcAg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血清HBV DNA水平高低与HBeAg阳性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其中20例HBV DNA阴性者中(A组),HBeAg阳性者5例(25%),HBcAg阳性者11例(55%);15例HBV DNA阴性且HBeAg阴性者中有7例HBcAg阳性,占46.7%。结论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能更可靠地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状态。检测肝组织内HBcAg对CHB患者疗效评价和对治疗反应性的预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视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资料显示,全球至少有20亿人感染过HBV,我国HBV携带率为9.75%,约有1.2亿人感染过HBV.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以往文献报道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感染者约为4100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的新发丙型肝炎已从2003年的2万多人发展为2005年的近6万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相关诊疗知识及诊疗管理模式,分析患者对"诊疗在医院、管理在社区"新型诊疗管理模式的接受程度。方法依据CHB相关知识及诊疗管理模式的相关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北京市朝阳区40个社区中的CHB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9份,回收994份(回收率97.55%)。患者对CHB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目前仅有22.94%的患者愿意选择社区医院就诊;若实行"诊疗在医院、管理在社区"医疗模式,76.86%患者愿意接受。结论 CHB患者可以接受"诊疗在医院、管理在社区"的新型诊疗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观察了2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肝脏组织学的变化及肝组织病毒抗原的表达情况,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住院的CHB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初治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1)HBV DNA≥104IU/ml,ALT≥2×ULN(持续>6个月).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慢性HBV感染诊断的经典标志物,随着HBsAg定量检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们对其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发现HBsAg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自然史、疾病转归以及疗效预测等的关系非常密切,近期报道显示HBsAg过表达对疾病的进程有促进作用,如促进肝癌的进展[1].在此过程中免疫系统也影响着疾病的进展,但HBsAg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未被阐明,从而影响人们对HBV感染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6.
Maeshiro T Arakaki S Watanabe T Aoyama H Shiroma J Yamashiro T Hirata T Hokama A Kinjo F Nakayoshi T Nakayoshi T Mizokami M Fujita J Sakugawa 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WJG》2007,13(34):4560-4565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impact of genotypes B and C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cirrhosis (LC)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METHODS We examined the outcome of 121 patients with CH-B, divided by age and genotype. Univariate analyses were used to compare different groups.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C.RESULTS In patients < 30 years ol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LC. However,in patients ≥ 30 years old, genotype C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predictor. In the genotype C group, 8 of 12patients who progressed to LC were 30-49 years old at initial diagn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7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HBeAg). In the genotype B group, 4 of 8patients who developed LC were ≥ 50 years old at initial diagnosis and were HBeAg-negative.CONCLUSION The rate of development of LC was comparable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genotypes B and C when CH-B occurred at < 30 years old. However,CH-B patients infected with genotype C showed poor prognosis if they were 30-49 years old and were positive for HBeAg. Age-specific natural course of CH-B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patients with CH-B are treated with antiviral drug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CHB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抗病毒治疗现状,分析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性。方法依据CHB疾病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问卷,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CHB队列中部分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30份,回收有效问卷881份(有效率94.73%)。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分为较差、一般、较好3个层次。881例患者中,对预防知识的认知较差、一般、较好比例分别为17.71%、30.76%、51.53%,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比例分别为22.02%、38.71%、39.27%,对治疗知识的认知比例分别为57.43%、15.89%、26.67%。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548例,占患者总数的62.20%,疾病相关综合知识认知较差组CHB患者抗病毒比例明显低于其他组CHB患者。结论目前患者对CHB疾病相关知识认知较差,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我国“指南”),特别强调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抗病毒治疗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抗病毒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回答,尤其是抗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随着核苷(酸)类似物等药物的逐个研发和争相面市,临床获益甚多.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控制疾病进展,显著改善预后,大大降低了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但在经历了这段快速发展之后,相关研究的步伐明显减缓,很久没有听见能让人振奋的喜讯,当前正面临着抗病毒治疗发展的"瓶颈",期待有新的突破.以往的新药临床研究基本上按单药、方案不变的原则设计,临床治疗方案也按这种研究结果推荐,尽管大多数患者能受益,但也有少数应答不佳的患者因没有可供及时和有效调整的方案导致治疗失败或中断治疗.而且,以往大多数研究注重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答,继续治疗是否维持应答,并不注重停药后是否持续应答,于是强调长期治疗.因此,目前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可被简单概括为"三易三难",即"用药容易停药难,病毒控制容易免疫控制难,标准治疗容易个体化治疗难",克服"三难"、突破"瓶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的热点,可能的解决途径之一是深入进行"优化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