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为了探讨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我们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了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糖耐量异常状态的大血管病变情况与糖尿病相似,它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就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硬化以及粥样斑块与各种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空腹胰岛素水平、24h尿白蛋白定量明显增加(P<0.05,P<0.01),并且随着内膜增厚程度的加重,这种增加越明显,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5)。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胰岛素、血脂各项指标在各组间变化不明显。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年龄,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史的百分比,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值均有明显增高(P<0.05,P<0.01)。吸烟人数百分比、糖尿病病程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糖尿病患IMT增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这与他们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有较高的尿白蛋白水平有关,IMT可作为早期观察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使用彩超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对176例2型糖尿病和156例非糖尿病病人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狭窄程度变化。结果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厚(P〈0.01),相同年龄段之间比较,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增厚(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狭窄程度≥40%的发生率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粥样斑块,可以判断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程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何勤$海军青岛疗养院军以上干部疗养科!山东青岛266071 @宋文宣$青岛市立医院干部保健科!审校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58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联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80例,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用辛伐他汀(每晚20 mg)和肠溶阿司匹林(每天75 mg)。对照组78例,仅给予控制血糖。共随访3年,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3年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颈动脉内径的比值、颈动脉斑块积分及血糖、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在随访后第1年平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分别为1.02±0.11 mm和3.8±2.4,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年分别为0.89±0.15 mm和2.7±1.6,第3年分别为0.89±0.14 mm和2.5±1.1,这两年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内径比值在干预后也明显降低。随访结束时,干预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75%和10.00%,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干预能延缓和逆转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月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为对照组,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型情况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与颈内动脉的IMT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进行定量与定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蓉  周怡  吴秀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28-2630
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全身AS的标志,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索高血压患者颈AS发生率及其有关的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62人,其中男性94人,女性68人,平均(70.4±:7.8)(32~89)岁,其中1级高血压25人,2级68人,3级69人. 1.2 检测方法在空腹状态下取血标本进行血脂、血糖检测,采用日立7150生化分析仪检测.颈AS测定采用惠普8500 GP超声仪器,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取头后仰卧位,检查一侧颈动脉,头偏向对侧约45°,充分暴露颈部,探头沿颈动脉走向,沿胸锁乳头肌外缘自下向上作连续纵、横切面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观察血管走行及内膜-中膜有无斑块,确定斑块位置、形态和回声特点,并借彩色血流图像观察有无血流充盈缺损.颈动脉粥样硬化判断的标准如下:①硬化: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1.0 mm[1].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80%的患者死于大血管并发症,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具有发病早、发病率高、病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病死率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3.7倍,因此早期诊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进行空腹血糖筛查,了解该地区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等方法,获得9226名研究对象相关数据,得出糖尿病和IFG的患病率。结果糖尿病患病率为6.58%,IFG患病率为4.05%。结论新疆吐鲁番地区需要加强糖尿病的教育及糖尿病防护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2.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6mmol/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510人中随机抽取5852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第3次健康体检,同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在5852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资料完整的有5440例,理想血糖组(n=3808)、IFG组(n=1155)、糖尿病组(n=418)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9.6%、45.5%、63.6%;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IFG组、糖尿病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分别比理想血糖组增加19%和85%,其OR值分别为1.19(95%CI1.01~1.39)、1.85(95%CI1.44~2.37)。结论 IFG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7月~12月包钢集团公司2万余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30人于2001年9~11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作过夜空腹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及服糖后2 h胰岛素(PIN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随访的656人中138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年转变率为5.1%,孤立性(I-IGT)为11.5%,IGT为14.0%,IFG/IGT为20.2%.I-IGT、IGT及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明显高于I-IFG(均P<0.001).与I-IFG比较,I-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为2.65,IFG/IGT为5.96.I-IFG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OR 1.05)和BMI(OR 1.03).I-IGT是2h血糖(OR 2.02)、家族史(OR 2.19)及腰围(OR 1.08).各项临床指标2年的变化结果转归为I-IFG、I-IGT者2年前后的年龄、体重、腰围、BMI、血压、TC均值及其肥胖、腹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比NGT转归组高;I-IFG与I-IG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I-IFG,主要危险因素为腰围、餐后血糖、家族史.I-IFG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则是年龄、BMI.故对IGT应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而对于IFG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bA1c在糖尿病及IFG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26名未诊断糖尿病及IFG者同时检测HbA1C和FPG。按ADA诊断标准(FI)G≥7.0mmol/L)、IFG标准(5.6mmol/L≤FPG46.9mmol/L)和2010年ADA新标准(HbA1c≥6.5%及5.7%≤HbA1c≤6.4%)将研究对象分组。以FPG为“金标准”,统计HbA1C诊断糖尿糖及IFG的敏感性(s)、特异性(Sp)、阳性似然比(+ut)、阴性似然比(-LR)。结果HbA1c≥6.5%诊断糖尿病的s为96%,Sp为95%,+LR为19.2,-LR为0.042;5.7N≤HbA1c≤6.4%诊断IFG的S为26%,sp为94%,+LR为4.3,-LR为0.79。结论HbA1C诊断糖尿病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诊断IFG时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3年4~6月朝阳市市区居民1 062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9人于2006年4~6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做过夜空腹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随访的65人中22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转变率为10.8%,孤立性IGT(I-IGT)为9.2%, IFG/IGT为10.4%.在不同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有增加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糖升高可能与增龄、糖尿病(DM)家族史、劳动强度、腰围指数(WC)增加、收缩压(SBP)增加、血脂异常等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血压升高、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强度减弱均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 I-IGT、IGT/IFG人群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I-IFG人群.增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体力活动减少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对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FG及T2DM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公务员1146名,依据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C)组、IFG组和T2DM组,测定SF及其他生化指标. 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SF水平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R^2 =0.059,P<0.05);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IFG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及BMI[OR(95%CI)分别为1.055(1.027~1.083)及1.102(1.041~1.166)].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OR(95%CI)分别为1.106(1.058~1.156)、1.126(1.03~1.231)及1.002(1.001~1.003)]. 结论 男性SF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男性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002—2005年广州地区体检人群的FPG数据回顾分析,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尿病(DM)变化趋势。方法106260例体检人群按体检年度分组,按年龄分层,分别统计各组IFG和DM人数。结果男女IFG和DM检出率均呈显著增高趋势(P〈0.05),各年度男性IFG和DM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大多数年龄组及女性45岁~至65岁~年龄组的IFG都有10%以上的绝对增幅。结论广州地区体检人群中IFG和DM检出率呈显著增高趋势,尤其男性人群的增幅更为显著。广州地区DM的一级预防重点应放在IFG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疆福海地区哈萨克族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情况,并分析该人群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疆福海县,所属5个乡镇的3840名35岁以上哈萨克族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到相关数据,分别计算总人群和男女性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采用趋势卡方检验,相同年龄组男女性患病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该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6.48%(249/3840),其中男性为6.94%(128/1845),女性为6.07%(121/1995);男、女性及总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96%(73/1845)、2.61%(52/1995)和3.26%(125/3840).糖尿病的知晓率、总体治疗率、控制率、知晓者中的治疗率分别为14.40%(18/125)、10.40%(13/125)、4.80%(6/125)、72.22%(13/18).结论 新疆福海地区哈萨克族人群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insulin secretion and impaired suppression of hepatic glucose output, is a risk factor for future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adverse outcomes. It is important to diagnose and prevent IFG at the early stage. However, the criterion of IFG remains ambiguous. In November 200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revised the lower cut-point of IFG to 5.6mmol/L, however, WHO still recommended 6. 1mmol/1 as the fasting plasma glucose cut-point for IFG for some reasons, such as deficient evidence of any benefit in terms of reducing adverse outcomes or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and the loading impacts on individuals and health systems. Various approaches and researches for deriving a specific cut-point for defining IFG have been performed to provide the evidences for the criterion for IFG 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