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郭天保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医学入门》理论中探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对古人所云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加以论述,从临床实践中认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归纳起来不外乎“捻转提插”四个字,捻转的目的是为了诱导针感,提插的目的是为了施行补泻,而手法成功的关键是补必热,泻必凉.同时在临床运用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烧山火、透天凉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其通过配合呼吸、提插、捻转、押手等单式手法配合而成,从而起到补热泻寒的效果,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施术过程中机体的肌肉、血管以及呼吸配合,是产生热感和凉感的关键,这对"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教学及临床应用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最早以歌赋文体的形式见于《针灸大全·金针赋》,操作方法散见于原文全篇,现代“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法即源于《金针赋》.但操作方法繁琐复杂,与原法有所不符,笔者认为源于现行教材在对原赋文的解读上有欠准确和恰当的地方,对此将逐条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烧山火”、“透天凉”的针刺手法 ,是在《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满则泻之者 ,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基础上 ,经过不断整理和挖掘 ,将针刺的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泻手法综合在一起 ,而组成的“热补”、“凉泻”针刺手法。笔者在研究前人操作方法的基础上 ,对“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作了改进 ,实践证明其具有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且同样能产生针下热或针下寒的感觉 ,从而达到热补、凉泻的目的。现介绍如下。1 热补法 不分天、人、地三部 ,将针一次插入所需深度 ,得气后 ,紧…  相似文献   

5.
烧山火手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国熙 《中国针灸》2001,21(8):40-48
烧山火是针刺手法中的一种补法 ,它以捻转、慢提急插、三进一退作为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期间 ,病人可感到热气随经传递 ,而达到温经通脉、疏散邪气、以治痹痛。笔者运用以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肢出现皮肤欠温、肌肉松弛、行走无力等症 ,有着良好的效果。然而 ,烧山火手法亦不是很容易掌握 ,能否产生热感是疗效的关键。现将本人多年探索烧山火手法的经验介绍如下。1 选穴适当是基本条件烧山火手法的针感主要表现为热感及热感传递。所选穴位当以人身经气所灌注最强的穴道 ,笔者常用的是五输穴。针刺五输穴容易产生热感。同时烧山火手法是以三…  相似文献   

6.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7.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梅  刘伟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2):564-564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应用心得刘冬梅长春中医学院附院进修生(长春130021)刘伟吉林市医院理疗科(吉林132021)“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首见于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卷二·金针赋》。笔者曾师从于纪青山教授,纪老学验俱丰,师古不泥,临诊提倡谨思、明辨...  相似文献   

8.
论针法补泻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刺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  相似文献   

9.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临床应用潘伟达“烧山火”与“透天凉”是明代·徐凤在《内经》针刺补泻手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式手法,临床掌握、运用得当,可提高疗效。现举例如下。例1:李××,女,70岁。10年前因外伤致第2、3腰椎压缩性骨折,经治疗后基...  相似文献   

10.
“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因其操作方法复杂不易掌握,致临证成功率较低。在原法基础上经过改进,不仅手法简便易行,且成功率也大大提高。据10年资料统计,其成功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提高“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成功率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和运用好针刺补泻手法,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而最具代表性的补泻针法就是“烧山火”、“透天凉”二法。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近20年的探索,体会颇深,现提出和广大读者交流。1正确认识针刺补泻原理掌握和运用好补泻针法,首先要正确认识符合中医理论体系的针刺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传统手法烧山火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传统烧山火针刺手法针刺夹脊穴和单独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4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镇痛效果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疗效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正>针刺补泻是针刺产生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经云"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补泻反则病益笃",可见正确熟练掌握针刺补泻方法对临床针灸师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难点。从古至今,针刺补泻手法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复式手法更是存在争议,比如烧山火、透天凉、赤凤迎源、苍龟探穴等接气法,《针灸逢源》之高武、《针灸问对》之汪机,斥这些手法为"巧立名色,无稽之谈"。孰是孰非,让后学者无从师是,这严重阻碍了  相似文献   

14.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邹伟教授运用传统针刺手法烧山火,以进火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愈显率为96%。提示运用针刺疗法配合传统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杨洁  周海燕  冯跃 《四川中医》2009,(11):32-34
目的:在针灸理论指导下,比较研究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虚模型组(B组)、阳虚烧山火组(C组)、阳虚透天凉组(D组)、热证模型组(E组)、热证烧山火组(F组)、热证透天凉组(G组)。分别采用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交叉治疗,用ELISA法检测血清GC、ACTH含量。结果:两种手法均可升高阳虚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1,P〈0.05)和ACTH含量(P〈0.01,P〈0.05),且“烧山火”有优于“透天凉”的趋势(P〉0.05);均可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5,P〈0.01)并升高ACTH含量(P〈0.05),且“透天凉”有优于“烧山火”的趋势(P〉0.05)。结论: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证、实热证模型家兔确有治疗效果,其效应上存在一定差异,治疗阳虚证“烧山火”优于“透天凉”,治疗实热证“透天凉”优于“烧山火”,故临床应用时仍建议辨证论治的选用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与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文献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毫针补泻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效应特异性规律。结果:1从研究的病种看出,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的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外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儿科;相对于其他疾病,腰腿痛出现频次较高。2烧山火手法的临床应用病种最多、频次最高,其次是透天凉、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3在临床各科疗效中儿科痊愈率最高,其次是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4烧山火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三阴交;透天凉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曲池;龙虎交战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环跳。结论: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中的应用频次较高,腰腿痛是应用最多的病种,对于儿科疾病的治愈率最高。各种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中,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多用于足三里穴,龙虎交战手法多用于环跳穴。  相似文献   

18.
三种热感手法对阳虚大鼠血浆睾酮(T)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轲 《国医论坛》2000,15(3):47-48
针刺手法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历来研究者甚多,对于多种补泻手法,后世学者很难肯定其疗效的优劣。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多种热补手法的运用,体会到复式手法的“烧山火”较“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效果好。并以阳虚大鼠为研究对象,比较“烧山火”、“捻转”及“提插”3种不同温补手法对阳虚大鼠血浆睾酮(T)的影响,以期从实验角度比较出3种热感手法的优劣。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 健康Wister大鼠,雄性,体重277±18g,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试剂 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中国上海信谊药厂生产,批号970507,规格10mg…  相似文献   

19.
针下热感是指针刺入一定穴位得气后,通过行针产生热感以治疗虚、寒病证的一种手法。针刺产生热感在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如《灵枢·终始》篇曰:“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素问·针解篇》云:“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金代《针经指南》始称“热补”法,明代《金针赋》演变为“烧山火”针法,《针灸大成》又进一步提出“进火法”。无论是烧山火或进火法,都是古人描述针下热感的一种夸张笔法,据临床观察,实际上是针刺通过一定的操作手法,使病人在针刺的局部、循经甚至全身出  相似文献   

20.
烧山火、透天凉是一种具有特定操作方法的针刺补泻手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其操作方法有分天、人、地三部者,有分深浅两层或不分层次者。其针刺后产生热感与凉感的主客观反应十分明显。文章并对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的临床适应症、施术部位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