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上皮水通道5(AQP5)和黏蛋白MUC5AC、黏膜下腺黏蛋白的表达,探讨COPD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方法 取2004年华西医院胸外科手术病人离体标本,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COPD组(8例)、中重度COPD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阿辛兰.PAS染色检测气道上皮细胞AQP5、MUC5AC以及黏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OPD组患者黏膜下腺AQP5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肺组织AQP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OPD组患者黏膜下腺AQP5表达低于轻度COPD组(P〈0.01)。COPD组患者气道上皮MUC5AC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COPD组患者气道上皮MUC5AC表达高于轻度COPD组(P〈0.01);COPD组黏膜下腺分泌黏蛋白较对照组增加(P〈0.01),中重度COPD组患者黏膜下腺分泌黏蛋白表达高于轻度COPD组(P〈0.01)。黏膜下腺AQP5mRNA表达与患者FEV1/FVC、FEW1%pred、V50%pred、V25%pred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0.60,0.55和0.45,P均〈0.01),AQP5的表达减弱与COPD患者的气道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有关;与患者气道上皮MUC5AC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5,P〈0.01);与黏膜下腺着色面积呈负相关(r=-0.61,P:0.01)。气道上皮MUC5ACmRNA表达与患者FEV1/FVC、FEV1%pred、V50%pred、V25%pred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0.53,-0.48和-0.43,P均〈0.01);与黏膜下腺黏液着色面积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 COPD患者的黏膜下腺AQPs较对照组表达降低,AQPs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气道黏液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黏蛋白2(MUC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58例胃癌黏膜组织作为实验组,另取20例正常黏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UC2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相关性。结果:根据Laur6n分型,肠型胃癌中MUC:阳性表达率为57.9%,弥漫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0.0%:E—cadherin在肠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5.8%,在弥漫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5.0%,二者两型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2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UC2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在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透明质烷(HA)和CD44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探索信号因子活化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EAS-2B气道上皮细胞,给予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刺激,以活性氧(ROS)清除剂(DMTU)、透明质酸酶(Hase)、CD44抗体和组织激肽释放酶抑制剂(PI)作为干预因素。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mRNA表达。ELISA法检测MUC5AC及EGF蛋白含量;Westernblotting分析磷酸化EGFR(p-EGFR)蛋白水平。结果NE刺激后MUC5AC、EGF、P—EGFR蛋白及MUC5AC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给予DMTU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在加入DMTU后用Hase处理细胞,上述指标水平均较DMTU组明显升高(P〈0.05),EGF蛋白含量增高更为明显(P〈0.01);CD44抗体或PI处理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NE组(P〈0.05),EGF蛋白含量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NE可刺激细胞产生ROS,后者可裂解HA致其解聚,并使之与CD44结合而活化组织激肽释放酶(TK),由活化的TK对前体EGF加工处理成EGF,由此启动EGFR信号级联反应,上调MUC5AC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黏蛋白MUC2、MUC5AC在原发性及结肠转移性卵巢上皮间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MUC2、MUC5AC在41例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良性12例、交界性9例、黏液性囊腺癌20例)、18例卵巢结肠转移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将MUC2、MUC5AC表达与临床各病理资料间的联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8例卵巢的结肠转移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均有MUC2表达,但无MUC5AC表达;(2)MUC2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1/12)、5/9、80.0%(16/20),MUC5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2/12)、9/9、90.0%(18/20);(3)MUC2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MUC5AC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MUC2、MUC5AC黏蛋白可用于原发与卵巢结肠转移性黏液性肿瘤的诊断;随着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发展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黏液性肿瘤组织中MUC5AC的阳性表达率呈下调表达;MUC2的阳性表达率呈上调表达,其表达与卵巢黏液性肿瘤的细胞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黏蛋白2(mucin 2,MUC2)的表达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胃癌的关系。方法构建含30例正常胃黏膜、3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41例胃癌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检测组织芯片中Survivin和MUC2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和MUC2表达阳性率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为7.14%和0%;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黏膜中为21.43%和75.00%;在胃癌中为77.78%和13.89%。二者在不同胃黏膜阳性表达率总体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Lauren分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 MUC2表达与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有关(P<0.05)。二者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无关(P>0.05)。 Survivin与MUC2表达间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209)。结论 Sur-vivin和MUC2表达在胃黏膜肠化生及胃癌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IF-1α、VEGF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及胃癌MVD特点,探讨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中HIF-1α、VE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肿瘤MVD,探讨HIF-1α、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分析HIF-1α、VEGF及MVD与胃癌ll告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率(74.07%)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O%),P〈0.01;HIF-1α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VEGF在胃癌的阳性表达率(68.5%)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13.3%)。P〈0.05;VEGF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MVD(31.5±7.1)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MVD(6.7±2.4),P〈0.01;胃癌MVD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或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HIF-1α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IF-1α,VEGF和MVD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PEDF在胃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PED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人体胃癌组织标本中胃癌细胞内PEDF和VEGF的表达;标记CD34分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上述胃癌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统计学分析上述分子标记物间的关系以及各分子标记物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的正常胃黏膜均有PEDF表达,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约43%,VEGF表达率约54%;与高分化胃癌相比,低分化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低(P〈0.05),MVD高(P〈0.05);PEDF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易侵犯浆膜(P〈0.05),易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1);胃癌组织PEDF表达与MVD(P〈0.01)和VEGF(P〈0.0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EDF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可能是胃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胃癌细胞发生淋巴及血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PEDF在胃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PED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人体胃癌组织标本中胃癌细胞内PEDF和VEGF的表达;标记CD34分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上述胃癌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统计学分析上述分子标记物间的关系以及各分子标记物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的正常胃黏膜均有PEDF表达,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约43%,VEGF表达率约54%;与高分化胃癌相比,低分化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低(P〈0.05),MVD高(P〈0.05);PEDF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易侵犯浆膜(P〈0.05),易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1);胃癌组织PEDF表达与MVD(P〈0.01)和VEGF(P〈0.0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EDF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可能是胃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胃癌细胞发生淋巴及血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4v6和PTEN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7例早期胃癌和7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TEN蛋白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中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1%和48.4%。进展期胃癌CD44v6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而PTEN表达阳性率则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CD44v6高表达和PTEN低表达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CD44v6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 CD44v6和PTEN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PTE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粘蛋白MUC2,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O例正常胃黏膜及49例胃癌组织中MUC2,VEGF的表达。结果 MUC2,VEGF在正常胃黏膜中没有表达;MUQ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3.5%;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5.5%.MUQ与胃癌的病理组织分型密切相关,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1.0%,52.6%,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黏液腺癌的强阳性表达率为77.8%,与另外两种组织学分型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VEGF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48,0.000,0.011),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阳性与强阳性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VEGF,MUC2是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MUC2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中表达不同,黏液腺癌中表达最强。VEGF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尤其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UC2,VEGF的联合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黏蛋白MUC1、MUC2在十二指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0例十二指肠腺瘤(其中9例癌变)和10例正常十二指肠黏膜MUC1和MUC2的表达。结果40例十二指肠腺瘤中,低级别异型增生9例,高级别异型增生22例,癌变9例;在十二指肠腺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腺瘤癌变中,MU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4/9)、81.8%(18/22)、100%(9/9),阳性评分分别为1.33、5.86、8.67,MUC1呈逐步上调趋势(P<0.05);另一方面,MUC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9)、72.7%(16/22)、11.1%(1/9),阳性评分分别为6.33、5.86、8.67,MUC2呈逐步下调趋势(P<0.05)。结论 MUC1、MUC2可能是评估十二指肠腺瘤恶性潜能的有用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UC1、MUC2及MUC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相对正常黏膜组织中MUC1、MUC2、MUC3的表达。结果:MUC1、MUC2、MUC3在癌旁相对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7%、100%、100%,MUC1、MUC2、MUC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60.0%、53.3%。黏蛋白MUC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黏蛋白MUC2和MUC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黏蛋白MUC1的表达上调和MUC2、MUC3的表达下调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黏蛋白MUC1、MUC2、MUC3可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MUC粘蛋白表达与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UC粘蛋白是由胃肠、卵巢等多种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类高分子量 (>2 0 0kD)糖基化蛋白质 ,对正常粘膜起润滑和保护作用。这些上皮细胞一旦癌变其分泌的粘蛋白的质和量将出现异常。随着近年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进展 ,使粘蛋白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的研究成为可能性。粘蛋白在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被注目[1 ] 。本文就MUC粘蛋白的表达状态与胃癌的相关性 ,尤其表达状态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意义作一综述。1 MUC粘蛋白迄今为止 ,已有 14种粘蛋白基因被鉴定[2 ] ,按HUGO基因委员会命名法 ,分别叫做MUC1,MUC2 ,MUC3A ,MU…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出MUC1抗原的模拟表位,构建MUC1模拟表位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生物淘洗、基因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较,筛选出模拟表位,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1b( ),用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结果筛选到的模拟表位与MUC1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较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在BL21(DE3)plysS中得到诱导表达,纯化的目的蛋白在SDS-PAGE上呈现特异的单一条带,Western印迹也检测到目的蛋白特异条带.结论筛选到了MUC1的模拟表位,成功表达和纯化了MUC1模拟表位蛋白,为研究其在肿瘤疫苗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muc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岭  袁时芳  姚青  凌瑞  李开宗 《医学争鸣》2004,25(13):1222-1224
目的:检测mucl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86例乳腺癌及4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UC1的表达水平. 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MUC1的强阳性表达率为56%,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8%)(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MUC1的强阳性表达率为65%,而在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中其强阳性表达率为44%,二者差异显著(P<0.05). 结论: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指标,并可作为乳腺癌治疗预后的一个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MUC1)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检测40例肾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织中肾小管可见MUC1阳性表达,呈对称性及极性分布,而肾癌组织中,MUC1黏蛋白则大多呈弥漫性、失极性表达,染色程度增高,且多伴有胞浆中的表达.MUC1在肾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5%(34/40),10例癌旁组织低表达1例,表达率为1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29,P<0.05).MUC1在肾癌的不同病理类型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9,P<0.05).结论 MUC1在肾癌中表达可作为评估肾癌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术后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UC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黏蛋白MUC2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蛋白水解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将载体与MUC2基因的串联重复区互补,经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导入MUC2蛋白高表达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RT-PCR、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MUC2 ASODN对胃癌细胞凋亡和蛋白水解酶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转染MUC2 ASODN 48 h后,MUC2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MUC2 ASODN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且能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细胞占4.38%,与对照组比较(P<0.01).免疫组化S-P法检测转染MUC2 ASODN胃癌细胞、组织蛋白酶D、MMP-2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MUC2可促进癌细胞产生蛋白水解酶,使用人工合成MUC2 ASOD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蛋白水解酶的表达,并能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8.
MUC4 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及结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并鉴定MUC4 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方法:结合2种常用表位预测数据库(SYFPEITHI和ProPred-I)和工具,应用多种参数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包括MHC结合力、蛋白酶体切割位点等综合预测方法.预测得到的抗原表位合成相应抗原肽.用T2细胞株测定各肽与HLA-A^*0201分子的亲和力.结果:综合分析预测得到HLA-A^*0201的5个可能表位;合成抗原肽经纯化后纯度>95%;在5个候选表位肽中,LLLGVGTFV(u25-33)和LLGVGTFVV(1126-34)2个九肽与HLA-A^*0201的结合力较强.结论:多参数表位预测结果和结合力分析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两者联合应用初步认为LLLGVGTFV(1125-33)和LLGVGTFVV(1126-34)2个九肽为MUC4 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UC1、MUC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胆囊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和17例正常胆囊组织中MUC1、MUC2的表达。结果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和47.62%;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织(29.41%)(P=0.001)和11.76%(P=0.010)。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胆囊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及Nevin分期也有相关关系。但与有无合并胆囊结石无相关关系。结论MUC1、MUC2可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评价指标,有可能作为肿瘤微转移的诊断及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哮喘大鼠肺组织MUC5AC黏蛋白的分布及红霉素对其影响.方法 3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和红霉素治疗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检测肺组织中MUC5AC黏蛋白的分布.结果 哮喘组MUC5AC黏蛋白表达(2.4167±0.6686)较对照组(0.5833±0.7930)明显增加,红霉素治疗组(1.1667±0.9374)降低,和哮喘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复抗原刺激引起气道过敏性炎症,导致气道黏蛋白的大量产生,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红霉素可下调MUC5AC黏蛋白,对气道黏蛋白高分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