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钢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1):33-35
本文通过对腰脊神经后内侧支的行程和分布特点及腰椎间盘的变化与腰后关节紊乱症关系的分析 ,对该症的发病机理和牵引及手法治疗原理进行了一些探索。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急性组共 46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 8例 ,平均年龄 3 9.1岁 ;慢性组共 2 7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1 3例 ,平均年龄 5 5 .2岁。从年龄分布情况看 ,急性者多见于青中年 ;慢性者多见于中老年。病程最短者 1小时 ;最长者 6年 ,发病部位L3~ 4 之间 1 0例 ,L4~ 5之间 3 5例 ,L5~ S1之间 2 8例。1 .2 诊断要点1 .2 .1 急性期 多有腰扭伤史 ,如突然扭转、弯腰拾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芒针深刺针法与常规针刺针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芒针深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芒针深刺组采用芒针深、透刺治疗,穴取邵氏点、肾俞、气海俞、大肠俞、腰宜、秩边;常规针刺组采用平补平泻针法常规针刺,取穴与芒针深刺组相同。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活动度和压痛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腰部活动度及压痛恢复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P<0.01),且芒针深刺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1)。芒针深刺组、常规针刺组显效以上率分别为93.33%、73.33%,两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芒针深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芒针深刺针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定位注射加督脉经手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指由于腰部脊神经后支主干受到诸如损伤、炎症、粘连、瘢痕挛缩等刺激引起的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的疼痛反应 ,属于非特异性腰痛范畴。作者近年来采用定位注射加督脉经手法治疗本病 110例 ,经临床观察 ,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0例 ,男 5 8例 ,女 5 2例。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70岁 ,平均 42 .1岁。病程最短者 1周 ,最长者 18年 ,平均 2 5个月。均诉有下腰痛 ,其中 89例伴有臀部痛 ,76例伴有臀部和下肢痛 ,但不超过膝关节 ,查体下腰主诉痛区上方 2~ 3个腰椎节段的横突根部有压痛 ,均无感觉、运动和… 相似文献
5.
慢性下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阻滞治疗方法多采用腰段硬膜外阻滞[1].自2003年3月,作者采用腰脊神经后支阻滞的方法治疗慢性下腰痛50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志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24):118-118
目的:观察小针刀到对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及横突肥大征的疗效。方法:对104确诊为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和58例横突肥大征的患者在确定痛点和神经被卡压点后行针刀切割粘连松解术,观察其疗效、疗程和不良反应。结果:104例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患者经过3次针刀治疗3个月近期治愈90例(治愈率86.5%)、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100%。横突肥大征58例,经过3次针刀治疗后近期治愈56例(治愈率96%)、好转2例、总有效率也是100%。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征或不良反应。结论:小针刀治疗腰横突肥大征治愈率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也有很好的疗效,相对于腰横突肥大的疗程要长。只要掌握恰当,门诊小针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症80例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治疗纽(B纽)各40例。A纽在DSA下行经皮穿刺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B组在DsA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观察2组患者腰痛改善、腰部活动度及压痛恢复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3d、1周、1个月及3个月腰痛改善、腰部活动度和压痛恢复均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后支损伤性腰痛症有效率高,疼痛评分改善明显,腰部活动度恢复良好,且持续时间久,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根据腰脊神经后支分布的解剖特点,应用同息通合利多卡因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痛患者12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DSA引导针刀组,24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刀组,24例),2组均每周治疗1次,2次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 h、1周、4周的VAS评分、ODI评分及总体疗效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75例用针刀结合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治愈率89.3%,好转率10.7%,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刀结合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莫比可与风湿液合用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莫比可与中药联合使用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有效性及胃肠道安全性,采取对照方法将265例颈肩腰腿痛病人分为莫比可组88例、风湿液组86例和联合用药组91例。莫比可组采用莫比可治疗,风湿液组采用风湿液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莫比可与风湿液治疗。疗效指标通过休息痛、活动痛、关节功能、压痛指数、病人评价和医生评价总体进行量化,胃肠道安全性通过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种类及频次评价。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莫比可组和风湿液组,联合用药组和莫比可组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风湿液组,联合用药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仍是由于莫比可而非风湿液。表明莫比可与风湿液联合口服用药,可以有效的增强临床镇痛的效果,但是同时又不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腰腿痛胶囊对大鼠自体髓核硬膜外移植神经根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探讨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病理机制及腰腿痛胶囊对自体髓核硬膜外移植大鼠神经根功能恢复的影响,将48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G)、对照组(MG)、腰腿痛胶囊低剂量组(LG)、腰腿痛胶囊高剂量组(HG组),每组12只.在麻醉下,各组动物距肛门1cm处截断尾骨,SC组仅咬除右侧半椎板,显露L5神经根;其余各组皆取自体尾椎髓核(约10mg)植入右侧L5神经根背侧.分别在术后第7、14、28天检测大鼠马尾神经MEP、SEP.结果显示,SG组手术前后诱发电位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MG组术后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术后14天波幅下降最低,潜伏期延长最明显;LG组术后7和14天、HG组术后7天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与自身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LG组移植术后28天、HG组14天马尾神经诱发电位开始恢复.表明在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大鼠自体尾椎髓核移植硬膜外腔造成了脊神经根结构与功能损害,腰腿痛胶囊可减轻或延缓该损伤.可能是通过降低神经根局部组织的炎性介质和(或)自身免疫反应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脊柱生理曲度内在联系X线对照测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力学和生理曲度的关系,分析脊柱生理曲率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选择有颈、胸、腰、骶部一处或多处疼痛,时间超过1月以上的病人100例,另选10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经X线侧位片测量,设计了脊柱生理弯曲平衡指数K值,测量全部观察组、对照组K值及观察组中K值与症状、体征的关系。随着年龄升高,K值逐步降低,至60岁以后有少许反弹,依据K值将脊柱生理曲度内在关系分为三型,即生理型、变化型及退化型。变化型主要 相似文献
17.
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为了解颈椎曲度变化与其退变的关系,重新探讨颈椎曲率的临床意义,选择240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健康无症关的成人,拍摄颈部标准侧位片,以Borden氏法测量颈椎曲率并加以比较,结果说明颈椎曲度是复杂的临床观察指标,年龄及性别均对颈曲有明显影响;男女颈曲变化规律完全不同;随着年龄增加,颈曲测量精度下降。认为颈曲是反映颈椎整体退变的指标,在60岁以前,它能较好的反应颈椎功能状态,但在60岁以后,则只能作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间接减压对椎管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间接浅压、脊柱序列的恢复对胸腰椎骨折病人神经管道恢复的影响。对42例胸腰椎椎体闭合爆裂骨折行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病人,观测其手术前后X线片,CT片。结果显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提供的沿脊柱生理弯曲的三维轴向牵开力可以使椎体良好复位,椎管能获得有效减压。表明间接减压的生物力学基础是纤维环和前、后纵韧带等力学传导结构的正方,但若纤维环破裂,失去其传导作用,椎体复位差,轴向牵开后后纵韧带紧张度不够,虽能使骨块部分回纳,但效果明显较差,另外后纵韧带损伤患者,虽然椎体也可以复位,但后纵韧带失去其使骨块回纳的作用,所以神经管道的恢复也受到影响。判定力学传导结构是否受到损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爆裂骨折的Denis分型;②胸腰椎爆裂骨折突入椎管的骨块分型;②术前椎管的面积;④复位后伤椎和伤推推间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胸腰椎压缩程度、筋伤状况与腰背痛之间的关系.选择56例单纯性稳定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垫枕静卧、腰背臀痛点分理揉按、适时功能锻炼和中药热熨等治疗,以椎体的压缩程度、腰背臀痛点的压痛程度以及腰背痛程度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和分析探讨骨折、筋伤与腰背痛之间的关系.结果腰背痛程度与胸腰椎的压缩程度不成正比,而与腰背臀部痛点的多少及压痛程度成正比,腰背疼痛程度随腰背臀痛点压痛程度的减轻而改善,与压缩椎体的恢复程度不成正比.说明胸腰椎发生压缩性骨折的同时,腰背部筋伤已客观存在,是引起伤后腰背痛的主要原因.注重早期筋伤治疗,有助于消除腰背疼痛、减少后遗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