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2岁。咳嗽、胸闷、气促 8个月。不发烧 ,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及超声心动图提示 :两下肺片状阴影及心包积液 :心包液性暗区 5 .4cm。心包穿刺为乳糜液。使用链霉素 异烟肼 利福平、林可霉素 2个月 ,咳嗽消失 ,仍有胸闷、气促 ,继续抗结核治疗 4个月无效。体检 :体温36 .2℃ ,脉搏 84次 /分。颈静脉无充盈。两肺呼吸音清 ,无音。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音低钝。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脂均正常。类风湿因子、抗结核抗体均阴性。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液性暗…  相似文献   

2.
特发乳糜性心包积液一例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赵一举,刘蕴忠,高莹,赵彦芬,刘秀杰,程显声,张云,程晓荷,黄红特发乳糜性心包积液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迄今只有24例文献报道[MaskW...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1例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检索Medline及万方中文数据库近55年国内外报道的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特点。结果共检出89例特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的患者。男性49例、女性40例,患病无性别差异,年龄6周至68岁,平均(25.5±15.8)岁。其中无症状者22例(24.7%)。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48例(53.9%),咳嗽23例(25.8%),胸背痛或上腹痛6例(6.7%),发热6例(6.7%),心慌3例(3.4%),水肿3例(3.4%),乏力1例(1.1%),并可以晕厥、心脏压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通过心包积液乳糜试验阳性、心包积液三酰甘油>12.9 mmol/L而诊断,淋巴管核素显像以及淋巴管造影有助于发现淋巴漏出部位及病因,本研究中阳性率分别为80.8%(21/26)和74.1%(20/27)。常见病因包括胸导管闭塞或发育不良、胸导管/淋巴管异常扩张,其他局部异常和发育异常等。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保守治疗包括低脂饮食、中链脂肪酸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但效果差,70.8%(46/65)的患者转而行手术治疗。最常用、有效的术式为胸导管低位结扎及心包开窗术,治愈率可达92.4%(61/66)。89例患者中70例有随访资料:88.6%(62/70)无复发,10%(7/70)未愈,其中1例发生缩窄性心包炎。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发病率很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心包积液检查可以确诊。淋巴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及病因。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30岁 ,农民 ,因心悸、胸闷、不能平卧、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于 1998年 1月 2日收住内科治疗。经检查拟诊结核性心包炎 ,大量心包积液 ,转入胸心外科。 1月 5日 ,在全麻下经前正中切口行心包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心包膨胀、张力大、灰白色 ,看不到 (也未扪及 )心跳 ,纵隔胸膜与心包粘连较重。切开心包见有乳白色液体喷出 ,较稠 ,吸净液体 2 0 0 0 ml。见壁层心包增厚 0 .15 cm~ 0 .2 cm,心包腔内有纤维索连于心肌表面。切除心包达两侧膈神经 ,同时切除上、下腔前面的心包及双侧纵隔胸膜 (因与心包粘连重 ,故一并切除 )。左侧纵隔胸膜的…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1 9岁。活动后气促伴胸痛、乏力 3个月。无胸部手术及外伤史。院外检查发现心包积液 ,穿刺抽出乳白色心包积液 ,曾诊断为“化脓性心包炎”,给予抗生素治疗 ,症状无好转而入院。体检 :体温 37℃ ,脉搏 1 0 4次 /min,呼吸 1 8次 /min,血压1 30 /70 mm Hg(1 mm Hg=0 .1 33k Pa) ,发育正常 ,神清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颈静脉充盈不明显 ,无搏动 ,肝颈反流征阴性 ,胸廓无畸形 ,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音 ,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率 1 0 4次 /min,律齐 ,心音减弱 ,未闻及杂音 ,无心包摩擦音 ,腹部平软 ,肝脾未扪及 ,移动性浊音 (- ) ,双下肢…  相似文献   

6.
病例报道患者男性,19岁,高考体查时发现心包积液20d,患者无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发病前、发病当时无发热、腹泻等病史。患者平素易感冒、咳嗽。胸片提示心界向左下扩大,UCG提示中-大量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置管术,首次抽出100mL乳糜样心包积液,放置引留袋,间断引流24h引流500mL乳糜性心包积液,乳糜试验阳性,心包积液氯化物123mmol/L,糖8.94mmol/L,蛋白77.3g/L,糖8.59mmol/L,蛋白73.4g/L,红细胞数15~20,积液白细胞数1~4,未见积液多核细胞及积液单核细胞。行癌标及肿瘤标记物检查为阴性,未找到抗酸杆菌,患者PPD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9岁。因活动后气促1月于1994年9月8日收入我院。无胸部外伤、手术和寄生虫感染史。体检:BP13/9kPa,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钝。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0.66,双肺和胸膜无异常,CT未见纵隔肿块。血甘油三酯(TG)1.5mmol/L,总胆固醇(TC)4.0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9岁,活动时胸闷、气短3周就诊。入院体检:T 37.0℃,P 105次/min,R 20次/min,BP 90/62mmHg(1mmHg=0.133kPa),端坐位,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嫡镄慕缦蛄讲嗬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6岁,因头晕伴行走不稳2天,于1997年12月6日入院。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音;心脏不扩大,心率64次/分,无病理性杂音。白细胞6.8×10/L,中性601。X线胸片示右心缘旁圆形高密度影,边界光滑清楚。胸部螺旋CT示右侧心隔角区占位,提示心包囊肿。心脏超声示各房室腔径正常,右室前壁可见69mm×28mm液性暗区,边界较清楚,呈月牙状一直延伸到右上纵隔,能随心脏摆动,多普勒液性暗区内未见血流显示。提示纵隔液性占位。1998年1月22日在心脏超声多普勒导引下进行右锁骨中线与第四肋间隙交界处穿刺,抽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40m1。病理报…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25岁,维吾尔族。阵发性心慌、气短5年,每次发作诱因不同,大多与劳累感冒有关。伴心前区针刺样疼痛,向左侧肩背部放射。伴全身皮肤瘙痒,有红色风团样皮诊,时隐时现两年余。病程中无发热、寒战。体检:T36℃,双肺(-),心率76次/min,律齐,...  相似文献   

11.
乳糜性心包积液临床上比较少见,第一例特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由Hasebroek在1888年报道[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对于乳糜性心包积液的积液是由胸导管中的淋巴液在各种方式下聚集在心包腔内为普遍的共识.乳糜性心包积液的形成有原发和继发的因素.对于没有明确原发疾病,胸导管与心包腔异常交通的乳糜性心包积液,目前文...  相似文献   

12.
心包积气甚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食管心包痰致心包积气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1岁。因胸骨后疼痛伴气促17天于1991年3月19日入院。17天前因吞食一块鸭肉当即觉胸骨后疼痛,次日进食困难并出现气促、胸闷,时有低热、干咳。在外院以“心包积液”治疗,后因症状加重而转入我院。体栓:T37.4℃,R32次/分,BP10.7/8.0kPa。颈静脉无怒张,两肺无罗音。心尖搏动消失,平卧位时心前区叩呈鼓音,HR90次/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7岁?因咳嗽?胸闷?气短?右胸痛半年,加重十天在综合医院诊治,抽胸水4次,因胸水增长迅速,于1993年3月12日来我所入院?既往患银屑病17年,无外伤?结核病及丝虫病感染史?查体:T36.5℃,消瘦,慢性病容,左腹股沟一淋巴结0.8cm×0.8cm,右肺第二肋间以下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心脏左移,左肺?心脏及腹部检查正常?辅助检查:肝?肾?血常规正常,PPD试验反应20mm×20mm,胸片及B超示右胸大量积液?入院后第6天左侧肋膈角填塞,第8天腹部可查到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1年,再发伴腹胀2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自服“利尿剂”后缓解.2个月前再发上述症状,伴腹胀,于外院腹穿抽出乳白色腹水,予利尿等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既往史:做油漆工17年.2003年自床上摔落致胸椎侧弯.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33岁,因“发现乳糜性心包积液50 d”于2020年09月29日入院。患者50 d前孕32周孕检行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腔内心脏周围可见液性暗区环绕,心脏呈“蛙泳征”,提示大量心包积液,查外周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RBC)为3.36×1012/L,血红蛋白(HGB)为103 g/L;肝功能:总蛋白(TP)为51.0 g/L,白蛋白(ALB)为28.8 g/L;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8岁,因“活动后胸闷10 a ,加重1周”于2009年5月4日收入我院。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重度高压,房颤,心功能Ⅳ级。于同年6月1日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术后第4日患者心包、纵隔腔引流液由血性液转为清淡黄色液,但每日引流量达500~700 mL。遂给予呋塞米20 mg静推,1次/d、连续5 d ,继之改为呋塞米40 mg静推、连续7 d,引流量仍无减少,患者无胸闷、气短、水肿等心衰表现;多次复查血白蛋白正常。术后2周患者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后引流液呈黄红色浑浊,每日引流量达700~1000 mL。同年6月30日,乳糜试验检查阳性。考虑患者为乳糜性心包积液,于同年7月7日行胸导管低位结扎+心包右侧胸腔开窗术,术后1周内右侧胸腔每日引流量约190 mL,第2周每日引流量为20~70 mL,第15天拔除右侧胸腔引流管,治愈出院。随访至2014年3月,患者未再出现明显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7.
乳糜性心包积液最早报道于1888年,Hase-broek在1例死于气道狭窄的患者心包腔内取出22.6ml液体,分析后确定为乳糜液并诊断为乳糜性心包积液〔1〕。乳糜心包积液多继发于创伤、胸部手术、全身淋巴系统异常、纵膈放疗和纵膈肿瘤,也可以发生于其他各系统的长期慢性疾病,如丝虫病、结核病、先天性淋巴管扩张和锁骨下静脉及腔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工人,因胸闷,气促2个月,于1987年5月3日入院。起病时感胸闷,心前区疼痛,轻度活动感气促、咳嗽,能平卧。既往体健。体检:T36℃,R22次/分,BP14.7/9.33kPa(110/70mmHg)颜面轻度水肿,无紫绀,颈静脉不怒张,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3岁,腹胀半个月,胸闷气促5d。查体: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两下肺呈浊音,左肺下野可闻及捻发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10次/min,心音遥远,律齐。彩色超声示:心包腔内见大量液性暗区,前心包液深1.8cm,后心包液深1.6cm,左心室侧壁、侧房液深2.9cm,于左侧房室沟处见5.9cm×6.5cm等回声光团,边界规则,随心脏跳动而摆动。胸部X线片:右肺叶间胸膜增厚,少量胸腔积液,心脏增大。胸部CT:大量心包积液,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左肺舌叶纤维化,左心房增大。心电图:肢体导联及胸前导联QRS低电压。心包穿刺抽出230ml血性液体,其pH为8.5,LDH…  相似文献   

20.
<正> 心包原发性肿瘤较为罕见,本院有一例位于右心房外侧,现报告如下:(患者)顾××,女53岁,(病案号272136) ,因心慌,气促和咳嗽20年,不能平卧2周,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心包积液,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心电图示低电压趋势,拟诊为慢支及心包积液性质待查,经氨茶碱,皮质激素、利尿剂及先锋类抗菌素治疗无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