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雪花  陈林俊  徐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308-1309
目的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67例,收集手术部位感染脓液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培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67例手术部位感染检出致病菌82株,其中G-杆菌占65.8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26.82%,鲍曼不动杆菌占12.20%,肺炎克雷伯杆菌占7.32%,摩根菌摩根亚种占7.32%,铜绿假单胞菌占7.32%;G+球菌占24.38%;真菌占9.76%。对培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发现,G-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最为敏感,而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率均>50%。G+菌对美洛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强,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多以G-菌为主,并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必须采取合理的管理策略,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Ⅰ、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方式,对医院2012年手术科室住院患者Ⅰ、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病例4 285例,发生手术部位相关性医院感染共17例,感染率为0.40%;Ⅰ类切口手术1 044例,发生医院感染2例,感染率为0.19%;Ⅱ类切口手术3 241例,发生医院感染15例,感染率为0.46%。按不同手术危险指数级别统计:危险指数评分为0分病例共1 764例,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危险指数评分为1分病例共1 47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感染率为0.41%;危险指数评分为2分病例共97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1例,感染率为1.12%;危险指数评分为3分病例共64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3.12%。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实施全程监测跟踪,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本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VITEK-32AMS System对医院2003年1月~2006年9月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WHONET 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中SSI的发生率为9.6%;SSI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8.0%,革兰阳性球菌占40.8%,真菌占11.2%。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率高达100.0%,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非发酵菌的敏感率均为93.3%,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82.2%,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检出率为11.8%。结论应加强SSI的感染菌和耐药性的监测,采用合理预防控制措施,能减低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胰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胰腺外科手术后发生的48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情况。结果检出病原菌79株(细菌74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7株、肠球菌属17株、大肠埃希菌属12株、肠杆菌属5株。三代头孢菌素配伍抗厌氧菌药物是预防用药的主要品种,预防用药平均时间为(4.7±1.2)d;感染多发生在术后第6~14天,中位时间为术后第9天;主要是腹腔感染(39例);抗感染用药以三代头孢菌素配伍抗厌氧菌药物、糖肽类或单用碳青霉烯类为主。结论术后第6~14天为胰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好发时间;MRSA和肠球菌已经成为胰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预防用药及抗感染经验用药的选择应考虑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医源性危险因素,制定感染防控的措施,减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通过对1000例不同手术级别病人感染情况及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等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对外科手术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手术感染率的发生,强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结果: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1 000例,有22例患者发生SSI,感染率为2.19%.急诊手术感染率4.12%,与择期手术感染(1.00%)对比,差异显著.患者不同年龄、体重、糖尿病情况、切口种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器械、植入物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年龄、肥胖、糖尿病、Ⅱ、Ⅲ类切口和手术时间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SSI危险因素分别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急诊手术、失血、切口类型、引流.结论: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环节有效的监管或干预,手术切口感染率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有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562例,依据细菌学检查的要求,观察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及切口感染发生率,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的有关因素。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562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0例,感染率为7.12%,其中,细菌培养确诊28例,分泌物涂片确诊12例。不同年龄、体重、糖尿病情况、切口种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显著(χ2值为3.68、4.22、5.79、4.27、3.74、5.08,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肥胖、糖尿病、Ⅱ、Ⅲ类切口和手术时间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9.6、10.3、9.7、9.8、10.4,P<0.05)。结论应强化对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杨秀娟  周芳 《安徽医学》2018,39(4):408-411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现状,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16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SSI组(66例)和非SSI组(1632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SSI情况,筛查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是否输血、术前预防性用药情况等高危因素.结果 SSI 组平均年龄(62.1 ±13.7)岁,平均手术时间(186.4 ±86.3)min,高于非SSI 组的(42.7 ±18.5)岁和(132.7 ±6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感染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高于无糖尿病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高于无其他基础疾病患者;ASA分级III级>II级>IV级>I级;切口分类Ⅲ类>Ⅱ类>Ⅰ类;不合理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高于术前合理抗菌用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机、性别、输血与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ASA分级和切口分类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SI的发生与ASA分级、切口分类及是否有糖尿病有关,应针对上述高危因素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预后,甚至因外科手术感染而死亡也很常见。为预防和减少SSI,医院制定相关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如:环境的净化和消毒;手术中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后的预防和护理等,使SSI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动物实验外科手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因种种原因,其发生率一直很高,本文就产生原因及预防方面谈一些经验与认识。1)手术操作者对动物认识不够,认为动物的生命力比较旺盛,抗感染能力比较强;2)手术环境没能很好消毒,手术过程无菌观念也不够,术后护理工作也未能及时做好;3)抗生素应用不合理;4)没有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74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围术期发生在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据统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感染的35%~40%,已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因此,重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围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以来,我们对外科围术期患者加强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围术期护理,取得明显效果,使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郝伟  尚翔  费秀珍 《北京医学》2022,(7):609-612
目的 分析妇产专科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以期为妇产科患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资料,对其进行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的分析。结果 2016—2021年发生医院感染上报病例399例,共481例次。其中妇科238例次,平均年龄(32.5±6.6)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3.51±6.41)d;产科243例次,平均年龄(31.4±3.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1.78±6.34)d;妇科与产科患者的年龄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生殖系统和手术创面为主,分别占43.9%和30.9%。从481例次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出44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67.4%,革兰阳性菌为27.9%,真菌为4.8%。除呼吸系统外其余各感染部位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多。结论 妇产专科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分布于生殖系统及手术创面,临床中应重视无菌操作并减少侵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12.
宗雨 《当代医学》2011,17(13):60-6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影响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12月外科住院的579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2.76%;对比发现年龄、急诊类手术、手术时间过长、污染类手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住院时间过长均是普外科手术引起SSI的易感因素。结论术前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做好患者术野皮肤的准备、合理安排手术顺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加强手术部管理、严格遵守手术无菌规则能能有效预防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骨科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控制骨科病人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降低骨科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对我院骨科2003年1月~2006年12月20例手术切口感染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了骨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了骨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结论:对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规范管理和制定相应监督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是控制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和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10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个月共监测产科手术患者3110例,剖宫产306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5例,感染率为0.49%;剖宫产加子宫切除11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18.18%: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5.56%。结论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和一般情况差的产妇感染风险增加,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产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185例患者手术后感染伤口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用常规方法对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05株,细菌分布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这些细菌对常用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性,但万古霉素对C+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亚安培南对G-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外科手术切口术后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应加强伤口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注意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洪彬 《辽宁医学杂志》2010,24(4):F0003-F0003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可分为切口和器官/无菌体腔感染,前者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浅表切口感染和筋膜肌肉层的深部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的时间一般在手术后30天内,有异物植入的手术,感染可发生在术后1年内。笔者对我院145例手术感染病例统计其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分析其相关不利因素以达到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吴桂芬  周广红  栾静 《吉林医学》2010,31(29):5222-5223
<正>手术室作为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及抢救病员的主要场所,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为了防止和降低患者在手术时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这也是影响患者后期并发症和感染的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针对在手术室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     
随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大量侵入性诊疗操作和器官移植技术的推广,以及肿瘤化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应用,使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本文将就医院感染的定义、主要发病部位、致病菌特征以及促发因素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手术部位感染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过程,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病死率,导致其住院时间延长,而随之产生的检查、治疗、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又会额外增加医疗费用。为了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北京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将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作为北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 ,掌握切口感染细菌种类 ,合理选用抗生素 ,我们对本院 94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从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调查出来的医院感染个案中抽出切口感染病例 316份 ,对其中 94份细菌培养的病原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2 结果2 .1 病原学诊断316例切口感染 ,其中有 94例有明确病原学诊断 ,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确诊率为 2 9.7% ,共分离出 13种细菌 10 1株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居前 3位 ,其分布见表 1。表 1  94例手术切口感染的 10 1株病原菌分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