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统计局日前消息,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男性人  相似文献   

2.
影响男性健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从各种健康状况统计数字分析,男性较女性寿命低、患病率高,因此关注男性健康,普及男性保健常识,开展男性健康保健工作非常必要。 一、男性健康现状 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1.40岁(男性69.63岁,女性73.33岁)。男性平均寿命较女  相似文献   

3.
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人口为1.78亿人,占13.2%,同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人口比重上升2.93%[1].预计今后50年,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3%速度递增,成为21世纪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2].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加快,老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给我国卫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生活方式是慢性病患病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3].本次研究于2011年3-4月对湖北省十堰市白浪开发区50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慢性病患病及生活方式调查,为开展老年人保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魏萍 《中国卫生》2011,(6):71-7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结果显示,中国正在“变老”——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2.93个百分点和1.91个百分点。而老龄化的加速,会直接带来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些大城市中的外来暂住人口已具有相当规模,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2亿。据  相似文献   

6.
在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我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共登记有百岁老人3,765位。这是我国近20年来最新的百岁老人数字。其中最高年龄为130岁。男性为1,108人,女性为2,657人,女性人数是男性人数的2.4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1,308万人口中有百岁老人865  相似文献   

7.
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提示,我国人口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做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国家对改善人口结构、提高生育率的高度重视。什么是生育率的合理水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一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可 《长寿》2007,(4):12-12
本期封面的图景是湖北省钟祥市,钟祥位于湖北省中部的武汉-宜昌-襄樊“金三角经济区”中心,面积4488平方公里,人口103.5万人。该市是我国又一著名的“长寿之乡”,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市人均寿命为75.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88岁,已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状况 1.山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0.09岁,位居全国中游水平.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山西省201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92岁,比全国的74.83岁高0.09岁,位列全国31个省市第17位,居全国中游水平. 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2.87岁,比全国的72.38岁高0.49岁,居全国第14位.  相似文献   

10.
国际健康老龄化实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联合国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即认为该国(或地区)的人口进入了老龄化进程。人13老龄化已是世界性趋势,而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8亿人,占总人口的13.3%;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已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约有患者9 000万,占人口总数的7%。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1.78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19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65岁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上升了2.93%和1.91%,我国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2亿,而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数将达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6%,这表明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0%的国际标准,于本世纪...  相似文献   

13.
健康速递     
中国人10年增寿2.85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以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1.40岁。与1990年普查数据相比,提高了2.85岁。统计表明,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9.63岁,女性为73.33岁。其中男性提高了2.79岁,女性提高了2.86岁。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我国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事业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方伟 《医药与保健》2011,19(8):6-11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为1.8亿,已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占8.87%。和城市相比,占我国50.32%的乡村人口中,那些老人的生活现状怎样,他们又将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我们现行的社会养老体系和养老制度能否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毕竟,孩子的教育决定国家的未来,但养老的紧迫性也同样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奉化市是全国疾病监测点。1990年点内10286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09%,代表我省农村二类地区的类型。监测点根据全国统一疾病监测方案,全面系统地收集人口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我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婴儿死亡率偏低的缺陷,对保证我市人口普查质量,起了积极作用。 1990年监测点内出生1593人,出生率为15.42‰;死亡626例,死亡率为6.09‰,其中婴儿死亡35例,婴儿死亡率为21.97‰(男19.65‰,女24.97‰);平均期望寿命男性69.21岁,女性75.27岁,出生漏报率为13.2‰,死亡漏报率为33.9‰,未发现婴儿死亡漏报。监测点死亡漏报率低于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36‰和1986年全国农村疾病监测点的43‰,可认为我市疾病监测点的出生和死亡数据比较可靠。1990年恰逢全国第四次人口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将增加。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淑娟 《健康必读》2008,7(4):107-108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口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老龄系数为8.59%,2000年已达到10%,成为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达到11.78%,2030年达到21.82%。从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自1993年至2003年10年问,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从7000万增加到1.4亿。2003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另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中15岁到35岁人口占80%以上,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济南市每年约有40万农民工就业。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流动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流动人口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人口流动增加了各种传染病传播扩散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与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人口比例上升2.93%[1],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上海市是我国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60岁以上人口占25.70%,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素养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它既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  相似文献   

20.
1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联合国规定,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我国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北京市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人占12.5%;65岁及以上人口占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