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到目前为止,急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仍强调基础护理和一般的支持对症处理,缺乏清除肝脏毒素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有效手段。虽然血液透析、灌流和血浆置换已被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尚未被公认。与上述血液净化方法不同的是,新型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有效清除水溶性中小毒素分子的同时,还可以选择性清除亲脂性及与血浆白蛋白相结合的毒素分子,并保留血液中有用的重要营养物质和蛋白质。本文对这一新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许鸿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46-2046
我们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成功地抢救了1名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3岁,因"发热,乏力,纳差,尿色加深5 d,意识障碍24 h"入院.患者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2 ℃,无咽痛、咳嗽,无鼻塞、流涕、乏力、懒动、食欲下降、食后恶心,到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青霉素等药物,病情无缓解,乏力、恶心加重,并出现尿色加深如脓茶色.24 h前患者出现烦躁,谵语,意识障碍,速来济南传染病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以下简称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度肝损害的疗效和护理。方法选取10例急性重度肝损害病人作为实验组,选取1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病人作为对照组,总计行78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分别对代表肝脏损害程度的指标ALT、TBIL、NH_3给予治疗后比较。结果MARS人工肝对于急、慢性重度肝损害引起的血清毒素累积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对急性重度肝损害引起的ALT、TBIL、NH_3升高的清除作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慢性肝病基础上的重度损害引起的ALT升高的作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BRL、NH_3升高的作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RS人工肝可以有效地清除急、慢性重度肝损害引起的脂溶性、水溶性代谢毒素,减轻肝脏的负担,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肝分类及发展进行回顾.并对近年出现的新型人工肝作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技术临床应用的护理要点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会敏 《医疗设备信息》2002,17(10):9-11,16
我国人工肝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临床应用方面,目前全国已有上百家医院开展了不同的人工肝临床治疗。随着人工肝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作为人工肝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工肝护理,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人工肝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在设备条件、开展方法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本文就常用人工肝技术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供从事人工肝护理的护士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6.
常用人工肝支持方法的原理、临床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人工肝技术临床应用尽管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发展很快,正逐渐为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肝病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有上百家单位开展相关临床治疗,数十家机构进行相关基础研究。由于我国肝病的多发性及肝脏移植尚不普及,因此人工肝发展潜力仍然很大。由于肝脏在人体代谢的中枢地位、复杂性及肝病的多发性和多样性,使得人工肝支持比其它任何人工器官方法更多,困难更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几种主要人工肝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情况,并就人工肝脏治疗存在的困难及发展方向进行初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抗凝药,它由普通肝素酶解或化学降解而得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具有抗凝、抗血栓、抗炎、抗肿瘤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等作用,其与普通肝素相比,有抗血栓作用强,副反应少,生物利用度高,不引起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因而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各种原因导致的爆发性肝功能衰竭(FHF)死亡率高居不下,据统计在西方国家达到60%~90%。目前公认的最理想的治疗措施是肝移植(L iver Transp lantation)。但由于肝脏来源的短缺,相当多的病人在等待肝脏移植的过程中死去,在美国,1978年在等待肝移植的过程中死去的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患者是7·7%,而在2001年,接受捐赠肝的ALF病人只有20%(5250/25750)[1]。生物人工肝系统(B ioartific ial L iver Sys-tem),系将体外培养增殖的肝细胞(人肝细胞,动物肝细胞,人肝细胞系,基因转化细胞)置于特殊的生物反应器,利用体外循环装置将肝衰竭患者的血…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设备和技术的进展与临床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人工肝脏技术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支持治疗,有望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肝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肝脏在人体代谢的中枢地位、复杂性及肝病的多发性,使得人工肝支持系统比其它任何人工器官更具发展潜力和挑战性。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人工肝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并对人工肝脏治疗存在的困难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设备及其应用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工肝的临床试用成为新一轮的研究热点,人工肝的设备和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条件。详尽地介绍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组成。目前国内的相关设备,并就设备的应用选择发表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及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竭)在我国十分常见,对其治疗目前仍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但常因病情进展快,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是一疗效确切、安全的治疗方法,已在我国多家医院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是一种选择性清除白蛋白结合毒素(ABT),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高选择性、无细胞操作等特点的新型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其在临床方面有较为确切的疗效。本文针对MARS系统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分离肝细胞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肝细胞移植和以肝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发展,用分离肝细胞支持和替代急,慢性功能衰竭肝脏,纠正遗传缺陷所致代谢失调病等正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为此,发展分离和纯化肝细胞的方法尤显重要,本文对不同哺乳动物和人肝细胞分离方法,现今有效的肝细胞纯化,肝纤维质量和功能评价,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组合型双循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组合型双循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其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犬和患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对象生命体征稳定,代谢支持作用明显。结果表明:构建的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安全、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4.
马崟 《现代保健》2011,(17):176-17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成功病例27例进行总结分析和随访。分析观察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结果随访1~5年,并发假体松动者2例,异位骨化者1例,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按照Harris评分标准,术后评分优18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者疗效满意,能够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型抗凝药物磺达肝癸钠(商品名安卓)2008年在中国上市,该药分子结构是人工合成的单纯戊糖结构,药理特点为特异性结合抗凝血酶Ⅲ(ATⅢ),选择性作用于Xa,对因子Xa的中和作用阻断了凝血级联反应,并抑制了凝血酶的形成和血栓的增大,从而起到抗凝作用。我院心血管内科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伴发肝衰竭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基层医院的实用性。方法 对11例(治疗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用小型人工肝支持系统,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血液净化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共15例次,观察各项临床指标,尤其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消化道症状减轻,精神好转。神志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胆红索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有较明显改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小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伴发肝衰竭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疗效可靠,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100例进行探究,患者均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开展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胆道再造手术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通过腹腔镜再手术方法开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程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胆红素等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残石率、镇痛剂使用频率、以及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再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可见腹腔镜再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分析抗凝剂在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患者中应用效果,为临床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枸橼酸抗凝人工肝治疗方式,研究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人工肝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肝炎患者的人工肝治疗中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超  叶运琼 《时尚育儿》2016,(2):104-104
分析研究重症肝炎患者通过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重症肝炎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选取的1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50例患者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临床症状、电解质、胆碱酯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变情况,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存活率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显著改善,近期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之后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以及总胆红素与治疗之前以及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以及胆碱酯酶显著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电解质和血常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症肝炎患者采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使患者存活率得到提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