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易传》为战国之际儒家之作,其作者们所创立的哲学体系,给中医学以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祖国医学的深入发展,亦充实、丰富了《易传》的哲学体系。本文试通过论述《易传》与《内经》之间的主要相互联系(自然观,认识论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先秦时期中国哲学和祖国医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易传》自然观的影响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运用,社会生产力较以往得到很大的发展,天文学、数学、农业、医学等学科,都取得相当多的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百家争鸣达到了高潮。作为战国末期的作品《易  相似文献   

2.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著作。几千年来历代医家都在《内经》基础上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祖国医学,《内经》开其源,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各家流派,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丰富与发展了祖国医学。研究祖国医学,否认《内经》的贡献,颇嫌数典忘祖,但尊经而忽视各家流派的成就,同样是没有注意到祖国医学的发展。因此,试就《内经》以来若干重大发展作以简要论述,以说明各流派在祖国医学发展中所起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心理治疗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在《内经》时代就建立了以古典辩证哲学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医学模式,重视心理即情志在保持健康和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其后,历代实践既多,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又不断有所发展,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唯物观对《内经》的学习,认识到《内经》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探索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亦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解剖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反对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和形而上学的局部观点,不但向前推动了唯物主义,而且促进了祖国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较被重视.从我国古代的有关典籍中吸取积极的成果这样的任务,也已提了出来.《内经》作为祖国医学的经典之一,从它所记载的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经验来看,已经初具雏形,应予探索和讨论.现谈谈个人的粗陋看法.一、唯物的哲学基础《内经》的哲学基础基本上是素朴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在它的医学心理学部分,情况也大体如是.这主要表现在《内经》坚持了生理与心理的对立统一,这是它的医学心理学的重大特点之一.《内经》认为,任何神志的产生、变动都是有其物质基础的,都是与一定的阴阳气血脏腑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它继承发展了《内经》、《难经》中基本理论,奠定了“辨证施治”的原则。该书在祖国医学史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学习、分析《金匮要略》书中包含着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深入认识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发展祖国医学理论,都有着重要意义。下面仅就《金匮要略》书中包含着的  相似文献   

7.
田成庆 《河北中医》1982,(4):4-7,12
《内经》是我国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是我国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研究的总汇。数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法则带根本性的观点,至今仍在沿用,甚至尚蕴藏而未被发掘。特别是其中的哲学观点更有必要首先加以系统阐发。恩格斯曾说:“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还是在哲学支配之下。”受什么样的哲学支配,便产生什么样的科学。祖国医学是什么样的医学,和《内经》的哲学思想是不能分割的。本文想从当时哲学一些其它命题上寻究一下《内经》中所采取的哲学思想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它的朴素的唯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论著。《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伟大成就,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理论精华一直煦育着历代医学,为世代医家所推崇。近年来,中医学在嗓音医学领域中,取得显著的成绩,追溯其本,渊源于《内经》。  相似文献   

9.
内经是祖国第一部医书,包括素问灵枢二部分,计共十八卷。它以阴阳为基础,从五行而推演,结合经验而构成理论体系,几千年来谁都推崇它是祖国医学唯一的理论著作。在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号召下,学习内经来提高理论基础,是中医们前进的必由途径;而进一步研究内经,也成为中医界应负的职责。内经的理论是正确的,可师可法。但因年湮代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的理论渊源——《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其记载的医学理论,千百年来,不仅指导了临床实践,而且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历代的著名医家无不潜心于《内经》的研究,可见中医院校将其作为重点课程之一,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然由于《内经》成编去世久远,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是一门科学。它不仅有几千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独特的完整的医学理论。《内经》就是一部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反映战国时期医学理论和丰富经验的总结性的古典医学巨著,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渊薮,后世医学的发展及其理论根据都源泉于它。《内经》是对历史上医药知识的一次全面汇总。它对人体生理、病理、脏腑、经络、病因、诊断、治则、用药、针灸等,全面而广泛的进行了论述。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基本理论,原则上都涉及到了。经过历史的反复验证,说明它确能反映人体的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对中医预防保健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锦  陈仁波 《四川中医》2007,25(11):36-37
以"治未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防治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在《金匮要略》中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了大量阐述,发展和充实了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对当代中医预防养生学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六经是《内经》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使之益臻完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它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后世医学的发展,无不受其影响。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六经的实质、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及其临床应用等问题,颇多争鸣。但因其在《黄帝内经》中即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故本着溯本求源的精神,对《内经》中有关六经的记载,加以较全面的整理,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养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称摄生,也叫道生.《内经》中有关养生的论述很多.在人与自然长期争衡中,把医学、哲学、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与此同时,《内经》对康复做了诸多的记载和论述.在养生、康复与医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治未病的治疗原则.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应用养生学、康复学、预防学科,通过药物、饮食、针灸、推拿、按摩、气功、运动、导引吐纳等方法达到延年、预防和治疗的目地.《内经》的这一学术理论正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因此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养生哲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巨著。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丰富的防治疾病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直至今天依  相似文献   

16.
《内经》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创建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使中医学从经验医学升华为理论医学,更在于它所确立的治疗法则。笔者长期遵循《内经》理论和法则治疗便秘,效果甚尽人意,遂成此文,期与同道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它不仅从生理、病理上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诊断和治疗上亦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内经》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较完整的治疗学思想,诸如早期治疗思想、治病求本思想、因势利导思想、整体治疗思想、饮食调治思想、心理治疗思想等,这些治疗思想给后世的影响极大,对中医治疗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践方法是所有学科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手段。同样,实践贯穿于《内经》医学理论全过程的各个层面,是《内经》医学理论发生的起点,也是《内经》医学理论必然的旨归。《内经》以解剖实践为起点,结合对生命现象的观察、体验、临床实践知识的积累、反复的临床验证,在精气-阴阳-五行哲学背景影响下,运用以表知里、以我知彼、取象类比思维方法逐渐形成相关的医学概念并构建了中医相关的理论。如通过实践发现并确定人体主要生命指征、探求生命奥秘、治病规律及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心理治疗历史悠久,在《内经》时代就建立了以古典辩证哲学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医学模式。通过漫长的医疗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心理疗法。《皇帝内经》日:“精神不进,意志不治,病不乃愈”说明心理活动对疾病的影响,并有“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实践方法是所有学科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手段。同样,实践贯穿于《内经》医学理论全过程的各个层面,是《内经》医学理论发生的起点,也是《内经》医学理论必然的旨归。《内经》以解剖实践为起点,结合对生命现象的观察、体验、临床实践知识的积累、反复的临床验证,在精气-阴阳-五行哲学背景影响下,运用以表知里、以我知彼、取象类比思维方法逐渐形成相关的医学概念并构建了中医相关的理论。如通过实践发现并确定人体主要生命指征、探求生命奥秘、治病规律及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