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20例采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对照组20例采用706代血浆加川芎嗪治疗脑梗死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55%,X^2=6.14,P〈0.05。结论:降纤酶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质,改善血液流变学,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降纤酶与右旋糖酐-40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比较降纤酶与右旋糖酐_40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58例,分为2组,均用常规治疗(脑活素、甘露醇),降纤酶组32例,加用降纤酶10IU(d1~3),5IU(d4~6)各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共用6d;右旋糖酐组26例,加用右旋糖酐_40,500mL,静滴,qd,共用7~14d。结果:降纤酶组用药24h内起效12例,快于右旋糖酐组(2例),P<0.05;2组治疗4wk的总有效率降纤酶组84%略高于右旋糖酐组(69%),P>0.05。降纤酶有非常显著的降低凝血因子I、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细胞比容和血栓指数Q值的作用(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右旋糖酐_40。 相似文献
3.
降纤酶与复方丹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降纤酶和复方丹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AICD)的疗效。方法:经CT或MRI确诊AICD病人6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胞磷胆碱加甘露醇等),降纤酶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降纤酶10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4-7日后给降纤酶5IU,qd,7日为一疗程。复方丹参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16ml(本品每毫升含相当丹参、降香生药各1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12日为一疗程。结果:降纤酶组和复方丹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77%(P<0.01)差异显著。凝血因子I与血脂仅降纤酶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AICD优于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降解纤维酶与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3例应用降纤酶治疗。对照组38例用灯盏花素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显著优于灯盏花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首日采用降纤酶5个单位(国际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h以上,1次/d,共3d,第3天每次降纤酶5个单位,共三次,其他药物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根据病情每日1-3次,应用3~7d,静滴银杏达莫20ml,1次/d,神经节苷酯20mg或脑蛋白水解物90mg静滴,1次/d,连续两周,同时给予口服尼莫地平及肠浴阿斯匹林等药物。结果两组治疗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50%,显效治愈率为(基本治愈率+显效治愈率)8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22.5%,显效治愈率相近,但基本治愈率及显效治愈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降纤酶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好而安全的方法,是临床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在基层医院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我院采用降纤酶(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急性脑梗死进展型患者40例,并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作为对照,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程雪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58-59
目的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136例患者分成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第1、3、5d分别给予降纤酶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家美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1):36-37
为了观察龙津降纤酶治疗性脑梗死的效果,选择本院内1999年2月至12月间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3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纤维蛋白原(Fg )比较,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进行去纤溶栓治疗并与2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降纤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0%,对照组66.0%(P<0.05),降纤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降纤酶起溶栓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13.
我院神经内科于1999年2月起应用天龙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重点观察了发病至用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1999年2月至200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例发病至用药时间均在72小时内,系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经脑CT扫描证实无颅内出血,偏瘫肢体肌力0~Ⅳ级,无活动性出血倾向,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血压<24/15 kP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52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降纤酶10u溶于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滴注,连用3d。治疗前及治疗后3、7d,根据爱丁堡和斯堪的那维亚改良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况评分。结果 生活能力状况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轻、中型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降纤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18-119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梗死临床治疗的关键之一。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实验证实其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用降纤酶静脉滴注,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脐周皮下注射;对照A组30例,用降纤酶静脉滴注;对照B组31例,用低分子肝素脐周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与两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与对照A组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4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均自行消退,无一例出现颅内出血的副作用。结论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降纤酶与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比较降纤酶与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AICD)的疗效。方法:降纤酶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59±s9a)用降纤酶10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iv,drip,qd×3d,d4剂量减半,iv,drip,qd×3d,均于1~1.5h滴完。川芎嗪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7±8a)用川芎嗪2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2d。结果:降纤酶组与川芎嗪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与81%(P<0.01);血小板聚集率、血液粘度2组均有显著下降,凝血因子I与血脂仅降纤酶组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AICD明显优于川芎嗪 相似文献
18.
19.
雷小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32(6):534-537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 (IVIG)以调节和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免疫异常 ,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梗死后引起的脑水肿、脑损伤。方法 4 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应用双盲法随机分组 ,对照组 2 0例 ,治疗组 2 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 15 d。治疗组应用 15 d常规治疗的同时 ,在确诊后第 2天给予连续 5 d的 IVIG 2 .5 g治疗 ,并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期的 Ig G、Ig A、Ig M、CD4 + TC、CD8+TC、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动态观察。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 6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治疗组 CD4 + TC、CD8+ TC经治疗后升高 ;3治疗组 Ig G经治疗后降低 ;4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 ,血液黏滞状态有好转 ,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VIG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 ,能提高临床疗效 ,调节脑梗死后增高的 Ig G水平和降低的 CD4 + TC、CD8+ TC水平 ,而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则无影响 ,不会造成血液黏滞度增高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以降纤酶为中心的联合治疗 ,在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观察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入选患者 10 0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 ,且具备下列条件 :(1)发病时间不超过 72h ;(2 )头颅CT扫描除外颅内出血 ;(3 )治疗前收缩压≤ 2 4kPa(180mmHg) ,舒张压≤ 14 .66kPa(110mmHg) ;(4 )无出血素质和出血性疾病 ;(5 )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 ;(6)未用其它抗凝或溶栓药物。入选 10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5 0例 ,女 2 2例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