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PINK1/Parkin通路在肠缺血再灌注(IIR)所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每组10只.建立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 h后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行病理学评分,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血清尿素氮(BUN)和... 相似文献
2.
肠缺血/再灌注时会引发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而氧自由基在肠道中可引起肠道细胞的脂质过氧化、DNA损伤、蛋白质变性、钙超载、信号转导异常、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一系列变化。氧自由基清除剂可缓解氧自由基对肠的损伤。通过对氧自由基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的了解,医师能够更充分地对肠缺血疾病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经专家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致死性疾病主要直接致死原因。该研究者从事肠胃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有一定的研究,该文针对性提出了疾病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能够与同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肠缺血再灌注组;C组:雷帕霉素3 mg/kg腹腔注射后肠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 h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中IL-6、TNF-α、MDA、GSH-Px;取出肠组织做石蜡切片后HE染色及凋亡检测。结果:术后B、C组血清中IL-6、TNF-α、MDA均增加,GSH-Px减少,肠组织凋亡细胞增多,病理学损伤加重且Chiu’s评分增高。其中C组的损伤程度低于B组(P<0. 05)。术后C组IL-6、TNF-α、MDA、GSH-Px、细胞凋亡及病理学指标均优于B组(P<0. 05)。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肠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一氧化氮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分泌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在制备大鼠单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测量缺血期末、再灌注后1h、2h、4h、8h、12h NO、血浆丙二醛、骨骼肌匀浆髓过氧化物酶变化并观察小腿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O在缺血期末和再灌注早期(1h)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12h仍高于正常,应用SOD后血清NO显著下降。结论:NO在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损伤性作用,SOD可减轻该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百里醌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肠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肠缺血再灌注+百里醌组(C组)。B组和C组分别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在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百里醌(50mg/kg )。方法 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RT PCR检测小肠组织中的caspase 3、Bax和Bcl 2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可见肠绒毛排列紊乱,肠黏膜坏死等表现,经百里醌治疗后明显改善;A组、B组和C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453±028)%、(2173±117)%、(953±096)%,SOD活性分别为(13537±334)、(7645±139)和(9513±164) U/mg蛋白,MDA含量分别为(283±036)、(923±078)和(497±045) nmol/mg蛋白;与A组比较,B组中Bax、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cl 2表达水平降低 (P<005)。与B组比较,C组中Bcl 2表达水平增高,Bax、caspase 3表达水平减低(P<0.05)。结论 百里醌可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发挥抗凋亡作用, 从而在肠IIRI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类型,具有高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特点,其致病因素与机制复杂。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释放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关键作用,由于共同的进化起源,mtDNA具有与细菌DNA相似结构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激动剂。在外部环境或细胞自身刺激下,受损线粒体可释放mtDNA进入胞质或循环,激活先天免疫多个模式识别受体以触发促炎或Ⅰ型干扰素反应。本文重点讨论了mtDNA的跨膜释放机制以及mtDNA介导先天免疫信号通路在肠缺血再灌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缺血再灌注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肠损伤及丹参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丹参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3h和缺血3h用丹参3个组。实验组于缺血再灌注1,2,3和24h取材光镜对比观察和组织学评估。结果:肢体缺血和再灌注后,实验组肠粘膜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大肠和小肠粘膜厚度和隐窝深度明显减少(P〈0.01),小肠绒毛高度相对增加(P〈0.01)。隐窝细胞有变性坏死,用丹参组的病变明显轻于未用丹参组。结论:丹参能有效地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肠损伤。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肠缺血再灌注(IIR)致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sham组);(2)模型组(IIR组);(3)生理盐水组(NS组);(4)低剂量组(Rb1-30组);(5)高剂量组(Rb1-60组)。于再灌注2h时取各组肾脏组织观察肾脏病理学形态并行评分;同时检测肾脏组织SOD和MDA含量;肾脏TUNEL细胞凋亡检测;以及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Caspase-3含量。结果:IIR组中肾脏病理学评分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肾脏组织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1)。Rb1-30组和Rb1-60组中肾脏病理学评分较IIR组明显降低(P<0.01);肾脏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IIR组中TUNEL阳性细胞率和Caspase-3蛋白含量较sham组升高(P<0.01);Rb1-30组和Rb1-60组中TUNEL阳性细胞率和Caspase-3蛋白含量较IIR组降低(P<0.01)。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可引发肾脏损伤;人参皂苷Rb1通过减轻肾脏细胞凋亡对其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2)
目的:探讨Nrf2调控的炎症介质表达在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均分为如下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拮抗剂Brusatol+缺血再灌注组(Brusatol+I/R组)。复制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2h时采集颈动脉血样,然后处死小鼠,取肾组织,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检测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10(IL-6、IL-10)的含量。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病理学损伤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升高(P<0.05),血清BUN、Cr和NAGL浓度升高,肾脏组织Nrf2蛋白表达上调,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在I/R组显著增高(P<0.05),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在I/R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使用Brusatol后,I/R组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进一步增高(P<0.05),血清BUN、Cr和NAGL浓度进一步增高(P<0.05),肾脏组织Nrf2蛋白表达下降(P<0.05),Brusatol+I/R组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较I/R组进一步增高(P<0.05),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在I/R组表达更加降低(P<0.05)。结论:Nrf2调控的炎症介质表达在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肾脏损伤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调节抗炎因子/促炎因子平衡,进而调控远隔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幼龄 SD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肾脏的影响。方法:将80只4周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肠缺血组(10只),肠缺血-再灌注组(30只)和利多卡因干预组(30只),后两组再灌注后0.5h 、1h 、2h 每个时间点分别处死10只动物。分别测定各组血 Scr 值,肾组织 MDA 含量和 MPO 活性,ICAM-1和 TNF-α表达。结果:利多卡因可降低肠缺血-再灌注幼龄 SD 大鼠 Scr 浓度和肾组织中 MDA 含量及 MPO 活性,下调肾组织中 ICAM-1和 TNF-α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利多卡因可减轻幼龄 SD 大鼠小肠 I/R 后肾损伤,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IIR)中的应用情况及对Bcl-2 相关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 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 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 组)、模型组(IIR 组)和黄芪注射液组(黄芪组),每组3 只大鼠,3 组按照再灌注时间(1、3、6 h)划分为3 个不同时相(每一个时相均为1只大鼠),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肝左叶作为实验标本,利用MIAS-2000 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全部标本Bax、Bcl-2 表达水平,利用缺口末端标注技术(TUNEL)检测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与Sham 组相比,IIR 组与黄芪组3 个不同时相Bax、Bcl-2 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IIR 组3个不同时相Bcl-2/Bax 降低,黄芪组3 个不同时相Bcl-2/Bax 水平均降低(P<0.05)。与IIR 组对比,黄芪组再灌注1、3、6 h 3 个不同时相Bcl-2/Bax、Bcl-2 都显著提高,Bax 水平降低(P<0.05)。同组中不同时相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Sham 组相比,IIR 组与黄芪组再灌注1、3、6 h 3 个不同时相AI 均显著提高(P<0.05)。与IIR组对比,黄芪组3 个不同时相AI 都显著降低(P<0.05)。IIR 组与黄芪组同组中不同时相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再灌注6 h 最高。结论:大鼠发生IIR 后可导致肝损伤,而且Bcl-2、Bax 表达水平提高,黄芪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调节两种表达,缓解肝细胞凋亡,具有肝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
器官移植是挽救各器官终末期疾病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缺血时细胞能量来源减少,再灌注时发生氧化应激,最终激活一系列通路,导致细胞死亡,影响供者器官的质量及术后移植肝功能的恢复。SIRT3是Sirtuin蛋白家族的成员,主要位于线粒体基质,在细胞能量代谢以及氧化应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SIRT3基因在器官IR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能量代谢障碍是心跳呼吸骤停后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其损伤机制与心跳骤停后全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组织氧供和能量代谢紊乱有关。线粒体是产生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也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靶器官,它的损伤可能是导致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关键。现就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变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缺血后处理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中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于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如下3组:假手术组(S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PO+I/R组,n=12).采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及缺血后处理模型,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肺水肿程度,每组半数小鼠取血检测肺血管通透性以检测肺功能改变,半数小鼠取血检测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结果:I/R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高(P<0.05),肺水肿程度增加(P<0.05),肺血管通透性增强(P<0.05),I/R组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含量较之于C组显著增高(P<0.05),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较之于C组显著降低(P<0.05).进行缺血后处理后,IPO组较I/R组TNF-α、IL-6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C组(P<0.05).IL-10较I/R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肠缺血后处理的节律刺激干预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增加抗炎因子IL-10表达、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表达,进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流引起肺损伤的细胞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肠缺血、肠缺血再灌流三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组织髓过氧化酶(是中性粒细胞的特征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流组肺髓过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均高于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结论 中性粒细胞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流致肺损伤中起了重要作用,介导着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医学综述》2019,(5)
近年来关于生物钟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时钟基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熟悉,其中Bmal1基因是形成机体昼夜节律必不可少的时钟基因。Bmal1-Clock复合体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核心负反馈环中调控时钟基因转录的关键元件。Bmal1不仅仅作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某一单一机制,而是多重影响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元细胞凋亡及自噬,并且损伤机制同时也会影响Bmal1的转录及翻译。而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作为脑缺血再灌注的主要损伤机制,也受到Bmal1的调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也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Bmal1通过调控NO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以及维持血管正常结构来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