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TIP睡眠调控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概要的介绍TIP睡眠调控技术的概念、内容、操作规范;以及TIP睡眠调控技术的理论基础、核心原理和目前的临床、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中医深层心理学,从元神、识神、欲神角度对失眠的机制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与解析.提出睡眠的原动力在于机体对于睡眠的生理需求,即元神的需求;失眠的核心机制在于自主意识对于睡眠的控制取代了生理需求的原动力地位,即“识神”取代了“元神”对机体的根本控制;治疗上提出了恢复睡眠生理需求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以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杨甲三辨治失眠,从“头三神”等头部腧穴入手,重调元神燮理阴阳,辨证论治以虚实为纲,补泻分明。推崇经络辨证,善用足太阳阳明腧穴,并配以独创单手进针法和补泻手法,具有层次分明,坚实轻灵的特色。临床应用杨甲三“调神针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从杨甲三“调神针法”、杨氏针刺手法特点及优势,调神针法辨治失眠进行阐释,以期为针灸临床论治失眠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干预慢性顽固性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慢性顽固性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维持原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干预;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疗程为4周。入组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可明显改善患者PSQI评分,GQOL-74评分各因子和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可明显改善患者PSG评分各项指标状态,增加深睡眠期和提高睡眠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可以为慢性顽固性失眠患者提供新的选择可能,降低部分患者对西药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减少慢性顽固性失眠日间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复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验证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每次1mg,每日一次,睡前口服,共4周;针刺组给予“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一共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PSQI量表和ISI量表得分。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中针刺组PSQI和ISI量表得分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在治疗后2、4周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PSQI和ISI量表得分显著降低(P<0.05)。 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能显著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原发性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理论下的针刺法与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予以疏肝调神理论下的针刺法治疗,研究组予以疏肝调神理论下的穴位埋线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理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vs92.8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调神理论下的针刺法与穴位埋线法对肝郁气滞型失眠的治疗均可收获理想疗效,且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明显,但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穴位埋线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于游  于睿  孙红 《辽宁中医杂志》2012,(7):1287-1288
主要从"心藏神"理论和中医辨梦理论对失眠进行探讨,认为心神不安是失眠的主要病机,他脏病变扰及心神亦为常见病机,又根据"梦造于心"的观点,以中医理论辨梦论治失眠,主要辨证与治疗思想为:调心神,安五脏,辨梦境,疗睡眠。  相似文献   

8.
〔摘 要〕 失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者治疗失眠多从阳盛阴衰论治,但是在失眠证候中阳虚失眠也经 常遇到。笔者根据阳气与睡眠的关系,提出阳虚失眠的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虚,治疗的原则为温心阳、脾阳、肾阳为主, 辅助益气、化痰、安神、潜阳等,为失眠辨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对睡眠与失眠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对睡眠与失眠的认识高东艮(安徽省怀宁县中医院怀宁246100)关键词睡眠失眠“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这是科学家们新近研究提出的观点。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免疫学家贝里达比教授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得出结论“睡眠除了可以消...  相似文献   

10.
心身医学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突出了心理因素与躯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这与中医整体观具有一致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主要表现为经常性的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病位在心与脑,二者共为藏神之所,因此治疗当以调神为主。“镇静安神针法”是王富春教授基于中医“整体观”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模式提出的针刺方案,在减轻患者失眠症状的同时注重调神,进而形神共调,可提高临床疗效。通过中医学与心身医学相结合的方式理清疾病脉络,从调“神”角度剖析镇静安神针法的选穴原则、针刺手法、治疗时机,探讨其治疗失眠的整体治疗思路,为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失眠历代医家称“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无眠”“少睡”“少寐”等。是一种睡眠障碍,全球每10~12人中就有1人患失眠,且患病率仍在继续攀升。目前西医治疗失眠,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药易产生耐受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寻求非药物治疗失眠是临床工作中现实而迫切的需要。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门诊收集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型失眠39例,采用单纯发泡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断加大,失眠人群在不断增加。据调查,我国成人失眠的发病率可达45.4%[1]。失眠不但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与诸多慢性病的发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2]。鉴于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宋军教授提出了“调睡眠,治慢病”的防治慢病与失眠治疗相结合的临床策略,在临证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中我们切实体会到,失眠治疗除了恰当的临床辨证治疗外,合理的起居调养极为重要,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3],才能符合中医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五脏-心脑-神”轴理论治疗中风后失眠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治疗组1例因自身原因自行退出,对照组2例因疗效差脱落。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次,1次/d,每晚睡前30 min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夏芎调神方(半夏、川芎、柴胡、制远志、茯苓、红花、泽泻、枳壳、川牛膝、木香、石菖蒲、僵蚕、地龙、桔梗、甘草片),水煎,取汁400 mL,1 d 1剂,早晚饭后1 h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睡眠、中医证候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紊乱方面和改善不寐、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偏身感觉障碍、肢体麻木、头痛、头晕、胸闷、痰多、脘腹胀满、身体困重、面色紫黯、肌肤甲错、口苦方面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五脏-心脑-神”轴功能紊乱是中风后失眠的主要发病机制,以此为基础创立的夏芎调神方论治中风后失眠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王德惠老师将糖尿病和失眠的基本病机相结合,进行辨证施治,并自拟睡眠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19-2321
目的:观察中药夏氏睡眠1号对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为虚证型的老年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水煎温服中药夏氏睡眠1号,1剂,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1 mg,每晚睡前30 min服用,共治疗6周。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周时的临床疗效相当(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夏氏睡眠1号能有效地缓解虚证型老年人的失眠症状,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脑神学说,着重分析北宋《圣济总录》"囟(脑)者物有所受命"及现代医学对中医脑主神明学说发展的影响。阐发脑神主睡眠说,其是指睡眠和觉醒由脑神的活动来主宰,失眠病位主要在脑,与五神相关,病机关键是脑神失所主,辨证施治当从脑神为主的一种理论。并从理论、方药、临床和亚健康等方面进行瞻望。  相似文献   

17.
刘强 《河南中医》2011,31(11):1322-1323
传统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入为枢机,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而现代中医将"脑"与失眠联系起来,认为脑主宰生命活动与失眠,脑统司五脏之神志与失眠。睡眠与失眠的关键在于五脏之神是否守舍,脑神是否安宁。  相似文献   

18.
何克林  韩德雄  马睿杰 《新中医》2020,52(14):120-123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治疗组予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随访期统计2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计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4周及随访期,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PSQI总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4周,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有明确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从神、情志、体质、节律的角度总结失眠的研究进展,归纳各家名医论治失眠经验和相关临床观察。根据失眠众多病因病机,总结出通过调节形神、五脏神、新“三神”、焦虑抑郁情志、偏颇体质、时间节律等方面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焦虑抑郁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等,以期为解决失眠这一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验证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基础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基础方”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44/46),优于对照组的86.96%(4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基础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