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中10种大黄蒽醌类成分和伪品特征成分土大黄苷含量的方法,用于含大黄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对8个生产企业40批次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中10种大黄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土大黄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不同企业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上述11种成分在各自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3),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n均为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2%~98.92%(RSD≤1.74%,n=6);含量分别为0.011 7~0.252 0、0~0.323 3、0.131 3~1.2...  相似文献   

2.
陈宗燕  梁霜 《中国药师》2022,(8):1452-1455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菠菜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柱(250 mm×4.6 mm, 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5~117.50μg·ml-1、2.67~133.50μg·ml-1、25.27~1 263.50μg·ml-1、5.96~298.00μg·ml-1(r为0.999 6~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9%,98.85%,99.75%,99.28%(RSD<2.0%,n=6)。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野菠菜中4个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清蒸炮制法,在不同炮制时间(0~48 h)下对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制备《中国药典》清蒸样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测定何首乌中26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了准确可靠的UPLC-MS/MS测定何首乌中蒽醌、二苯乙烯苷、黄酮、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26种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游离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先降低后升高,结合蒽醌类成分(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素-6-O-葡萄糖苷)、大黄酸、大黄素-1-甲醚、cis-THSG、虎杖苷、表儿茶素和芦丁先升高后降低,大黄素二蒽酮、大黄素-8-O-(6’-甲基丙二酰)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6’-甲基丙二酰)吡喃葡萄糖苷、trans-THSG、白藜芦醇、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阿魏酰)-β-D-吡喃葡萄糖苷、儿茶素和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降低,酚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药用大黄中蒽醌及非蒽醌类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药用大黄80%(φ)乙醇溶液提取物经硅胶柱、ODS柱、MCI gel CHP20、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醌类和5个非蒽醌类成分,经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香兰基丙酮(vanillylacetone,1)、大黄素(emodin,2)、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3)、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pyranoside,4)、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5)、1-甲基-8-羟基-9,10-蒽醌-3-O-β-D-(6'-O-桂皮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methyl-8-hydroxyl-9,10-anthraquinone-3-O-β-D-(6'-O-cinnamoyl)glucopyrano-side,6)、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aloe emodin-3-(hydroxymethyl)-O-β-D-glucopy-ranoside,7)、(+)儿茶素(catechin,8)、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gallate,9)、儿茶素-3-O-β-D-葡萄糖苷(catechin-3-O-β-D-glucopyranoside,10)、儿茶素-8-β-D-葡萄糖苷(catechin-8-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1,6,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大黄精制组分中不同类型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大黄酸为内参物,建立大黄酸与与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酚之间的相对校...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清肺抑火片中5种游离蒽醌类和5种结合蒽醌类成分含量的HPLC-UV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体积分数0. 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结果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以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质量浓度2. 13~170. 40 mg·L~(-1)、1. 12~89. 60 mg·L~(-1)、0. 43~34. 12 mg·L~(-1)、0. 54~43. 60mg·L~(-1)、1. 50~120. 40 mg·L~(-1)、0. 94~74. 80 mg·L~(-1)、0. 67~53. 60 mg·L~(-1)、0. 36~28. 92 mg·L~(-1)、1. 29~103. 20 mg·L~(-1)和1. 09~87. 2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 RSD值均小于3%;样品在24 h内峰面积RSD均小于3%;各成分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内,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可为完善清肺抑火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何首乌和不同炮制工艺制何首乌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5 TC-C18 (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测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何首乌项下方法,测定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674 5~21.584 5、0.426 7~13.655 0和0.200 3~6.968 5μg·m 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2%、100.08%和96.60%。不同产区何首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范围分别为0.13~2.62、0.08~0.13和0.05~0...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分别以其中任何1个结合型蒽醌为内参物均可用于测定大黄药材中8个结合型蒽醌的一测多评法(QAMS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18(250 mm×4.6 mm, 5μm),以甲醇(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分别以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为内参物,采用多点校正法,建立另外7个待测成分与内参物的相对校正因子(RCFs),计算待测成分与内参物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RTs)。采用RCFs计算分别以其中1个成分为内参物时28批大黄药材中另外7个待测成分的含量,以差异百分比(PD)为参数,与外标法(ESM)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验证QAMS的准确性。结果:分别以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实现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制备物理吸附L02肝脂肪变性细胞膜生物亲和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大黄降血脂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方法:油酸诱导L02肝细胞,建立L02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利用细胞膜自身的融合作用和硅胶表面硅羟基的吸附作用制备生物亲和材料,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对大黄30%乙醇提取液进行吸附,HPLC分析吸附结果。结果:扫描电镜证实材料表面覆盖有1层细胞膜,红外光谱也出现3 442.41、1 549.35、1 106.23 cm-1的-NH键特征吸收峰,表明材料制备成功;与正常L02细胞膜生物亲和材料相比,L02肝脂肪变性细胞膜生物亲和材料对大黄30%乙醇提取液中11个化学成分有特异性吸附,分别为: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及2种未知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出大黄降血脂主要作用靶标包括:PPARα、HMGCR、AKT1、TNF、MTOR、APOE等;分子对接模拟显示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  相似文献   

10.
陈志强  栾颖  王昌禄 《中南药学》2008,6(2):153-156
目的对大黄中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进行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进行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自制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标准品作对照,对大黄药材中有效成分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进行了含量测定。色谱柱: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30∶70,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20nm。结果被测峰和其他峰可完全分离,在10~200μg·mL-1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测得药用大黄中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为0.713%,回收率:97.82%,RSD:0.84%。结论这种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中亚鸢尾中3种具有抗炎活性的黄酮类成分4’-羟基-5,3’-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尼鸢尾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4’-羟基-5,3’-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C-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4’-羟基-5,3’-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尼鸢尾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4’-羟基-5,3’-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质量浓度分别在5.25~84.00μg·ml-1(r=0.999 5)、3.25~52.00μg·ml-1(r=0.999 6)和3.25~52.00μg·ml-1(r=0.999 8)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7%(RSD=1.58%)、98.65%(RSD=2.17%)和97.21%(RSD=3.46%)(n=9)。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好,精密度高,可用于中亚鸢尾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秦岭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从秦岭大黄(RheumqinlingenseY.K.Yang,D.K.Zhanget.J.K.Wu)根和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即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8-O-β-D-葡萄糖甙(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利用GC-MS-D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27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蓼科波叶组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和ODS柱层析法.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学鉴定,确定结构分别为: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素(Ⅲ)、β-谷甾醇(Ⅳ)、trans-3,5,3′,4′-四羟基芪(Ⅴ)、d-儿茶素(Ⅵ)、胡萝卜苷(Ⅶ)、trans-3,5,3′,4′-四羟基芪-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trans-3,5,3′,4′-四羟基芪-4′-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Ⅸ)、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X)和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Ⅺ).结论 其中Ⅸ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何素珍  张忠义  张守尧 《中国药房》2011,(39):3704-370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微乳液相色谱法。以微乳为流动相,通过对影响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因素进行考察,优化最佳微乳体系组成为2.5%(W/V)十二烷基硫酸钠-0.1%(V/V)正辛烷-8.0%(V/V)正丁醇-0.5%(V/V)三乙胺(磷酸调pH值至3.0);色谱柱为HypersilODS2(250mm×4.6mm,5μm),柱温为28℃,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进样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7~47.0μg·mL-1(r=0.9999)、5.1~51.0μg·mL-1(r=0.9996)、5.5~55.0μg·mL-1(r=0.9996)、6.3~63.0μg·mL-1(r=0.9999)和0.4~40.0μg·mL-1(r=0.9987);五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97.53%、101.37%、99.34%和99.52%,RSD(n=6)分别为0.31%、0.38%、0.49%、0.53%和0.8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大黄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姚远  吕光辉 《中国药师》2021,(9):1757-1761
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中成药如意金黄散中1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流动相A为水(含0.1%甲酸),B为甲醇(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4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正负离子检测。结果: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姜黄素、小檗碱、黄柏碱、厚朴酚、橙皮苷、甘草苷和甘草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64~864 ng·ml-1、11.02~1 102 ng·ml-1、10.68~1 068 ng·ml-1、10.78~1 078 ng·ml-1、11.12~1 112 ng·ml-1、12.42~1 242 ng·ml-1、11.88~1 188 ng·ml-1、9.47~947 ng·ml-1、9.32~932 ng·ml-1、13.50~1 350 ng·ml-1、11.72~1 172 ng·ml-1和10.52~1 052 ng·ml-1,各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加样回收率均在96.5%~104.3%范围内,RSD小于4.4%(n=9)。3批如意金黄散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姜黄素、小檗碱、黄柏碱、厚朴酚、橙皮苷、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测定均值分别为0.763 0,0.466 0,0.875 0,0.329 0,0.234 0,1.814 0,4.396 0,1.700 0,3.516 0,2.085 0,0.763 0,0.948 0 mg·g-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以用于如意金黄散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舒眠胶囊中斯皮诺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芍药苷、槲皮苷、(-)-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方法:以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采用波长切换法:0~10 min为230 nm,检测芍药苷; 10~15 min为335 nm,检测斯皮诺素; 15~20 min为204 nm,检测(-)-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20~30 min为256 nm,检测槲皮苷; 30~50 min为210 nm,检测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运用软件SPSS 22.0对7种成分含量的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斯皮诺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芍药苷、槲皮苷、(-)-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 6~1.282 0 mg·ml-1(r=0.999 6)、0.028 9~1.446 0 mg·ml-1(r=0.999 4)、0.004 3~0.214 0 mg·ml-1(r=0.998 1)、0.026 8~1.342 0 mg·ml-1(r=0.999 5)、0.027 8~1.388 0 mg·ml-1(r=0.999 8)、0.014 2~0.708 0 mg·ml-1(r=0.999 4)、0.004 8~0.242 0 mg·ml-1(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RSD=0.9%),99.0%(RSD=0.7%),98.4%(RSD=1.7%),98.7%(RSD=0.8%),99.3%(RSD=0.6%),101.0%(RSD=1.5%),97.5%(RSD=1.0%)(n=9)。舒眠胶囊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25 ml甲醇超声(250 W,40 kHz)提取30 min。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7种有效成分中柴胡皂苷a、芍药苷、槲皮苷、(-)-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可反映舒眠胶囊质量效应成分大部分信息。结论:本方法灵敏度及准确度高、精密度及重复性好,结合主成分分析,可为进一步完善舒眠胶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使用毒理学软件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评价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的致突变风险,分析不同取代基及所在位置对大黄素型蒽醌致突变风险的影响。方法 使用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毒性预测软件对大黄素、羟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致突变风险进行预测,并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TA1535和TA1537及大肠杆菌WP2 uvrA开展基于6孔板的Ames试验,评价10种大黄素型蒽醌的致突变性。结果 基于蒽醌母核结构,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毒性预测软件提示所有大黄素型蒽醌均存在致突变风险。在非S9代谢活化状态下,芦荟大黄素导致TA98和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大黄酚、大黄酸导致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在大鼠肝S9代谢活化状态下,大黄素和大黄酸导致TA98和TA1537 Ames菌落数增加,羟基大黄素导致TA97、TA98、TA1537和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芦荟大黄素导致TA98、TA1537和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大黄素甲醚导致TA1537 Ames菌落数增加,大黄酚导致TA1537和WP2 uvrA回复菌落突变数增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可引起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结论 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在大黄素母核的基础引入羟基后其诱变能力显著升高,较大葡萄糖苷基团的引入反而使受试物诱变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唐古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核磁等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唐古特大黄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等20个化合物。结论 4′-羟基苯基-2-丁酮(9)、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2″-O-桂皮酰基-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12)和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没食子酰基-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首乌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首乌藤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1)、大黄素-8-甲醚(questin,2)、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3)、大黄素(emodin,4)、儿茶素(catechin,5)、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pyranoside,6)、决明蒽酮-8-O-β-D-葡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7)、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8)、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3、7为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夜交藤化学成分。方法选取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发现宜阳县张坞镇及白杨镇的何首乌,对其夜交藤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大黄素甲醚(Ⅰ)、大黄素(Ⅱ)、β-谷甾醇(Ⅲ)、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Ⅴ)、X-羟基大黄素(Ⅵ)。结论第Ⅳ、Ⅵ属于首次自此药用部位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