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究大黄提取物制备纳米银抑菌材料的形态及其抑菌性能研究。方法:以大黄提取物为还原剂,使用生物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分别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动态光散射及抑菌杀菌试验,观察不同制备方法下纳米银颗粒形态、稳定性及抑菌杀菌能力。结果:空白纳米银及供试品特征吸收峰为425 nm,在500~700nm波长范围内,无特征吸收峰出现,两种方法制备纳米银颗粒均未出现团聚体。大黄提取物制备的纳米银颗粒粒径为40.3 nm,较空白纳米银颗粒(52.1 nm)小。伴随加速实验时间延长,供试品及空白纳米银颗粒大小均呈现增大趋势。60℃加速35 d后空白纳米银颗粒粒径为392.7 nm;供试品粒径为68.1 nm,增幅小于空白对照组,表明大黄提取物制备纳米银颗粒有助于增加纳米银颗粒稳定性,避免纳米银颗粒过度聚集。大黄提取物能大大提高了纳米银的抗菌能力,大肠埃希菌最小抑菌浓度为50μg/m L,较空白纳米银颗粒抑菌活性增加了10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只需50μg/m L,较空白纳米银颗粒抑菌活性增加了30倍。对上述两种细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提高了4倍及20倍。结论:大黄提取物不仅能够提高纳米银颗粒的稳定性,还能增强纳米银颗粒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魏思敏  王英辉  唐志书  王哲  张珍  苏瑞  靳如意  宋忠兴 《中草药》2020,51(16):4169-4175
目的使用银翘解毒合剂药渣水提液制备纳米银,评价生物合成参数对还原反应及生成纳米银的影响,并研究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方法超声法制备纳米银,紫外可见光谱监测纳米银生成和生长,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纳米银粒径、分散性、表面性质和形貌,DPPH法评价抗氧化活性,酶标仪测600nm处的A值(A600)研究抑菌活性。结果在使用银翘解毒合剂药渣水提液制备纳米银时,生物合成参数对纳米银的粒径和分散性有很大影响,平均粒径分布在14.2~94.8 nm,pH 6.0时分散性最好;在pH 10.0,料液比3∶1,超声反应2 h可高效制得近球形纳米银,平均粒径(24.0±0.3)nm,60 d内保持稳定,表面带负电(-23.1±0.2)mV;制得的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0、25.0μg/mL;对DPPH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当纳米银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清除率可达71.1%。结论银翘解毒合剂药渣水提液可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不同粒径和分散性质的纳米银,生物合成参数对纳米银的平均粒径和分散性有较大影响,制得的纳米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和...  相似文献   

3.
纳米银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备粒径小、性质稳定、抗菌活性强的纳米银。方法 化学合成法制备纳米银,以超滤法将反应体系中的杂质除去得高纯度的纳米银。以紫外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纳米粒度测定仪对其进行理化表征。结果 制备出的纳米银平均粒径为18.29 nm,分布窄;表面带负电荷,平均表面Zeta电位为-36.5 mV;性质稳定,抗菌活性强。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制备出优良的纳米银。  相似文献   

4.
王英辉  邹太艳  苏瑞  魏思敏 《中草药》2022,53(7):1964-1972
目的 使用单味药渣绿色合成纳米银,研究生物合成参数对纳米银生成、粒径及多分散性的影响;研究合成的纳米银理化性质、抗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肿节风药渣在超声条件下合成纳米银,紫外可见光谱监测纳米银生成和生长,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纳米银的组成、粒径、分散性、表面性质和形貌,MTT法检测抗癌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测纳米银内吞作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染色法检测活性氧物质。结果 pH 7.0、肿节风药渣提取液-Ag NO3 2∶1、反应时间4.0 h时生成效率最高;pH 10.0、物料比1∶1或pH 7.0、物料比2∶1时能获得粒径为34 nm左右的纳米银,但碱性条件影响纳米银的分散性;物料比1∶1时可获得分散性最好的纳米银,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20。pH 7.0、物料比2∶1、反应时间2.0 h时生成的纳米银呈近球形,粒径在20~30 nm,以单分散形式存在,为六方晶型结构,表面带负电荷,ζ电势-22.2 mV,1个月内保持稳定,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4.2μg/mL,该方法合成的纳米银可被细胞摄入...  相似文献   

5.
Liu Z  Ren XC  Tan L  Mo JJ  Bao HT  Huang Z 《中药材》2011,34(10):1525-1528
目的:从孝扇草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紫外光谱特征方面进行鉴定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正置显微镜及紫外光谱法对孝扇草进行生药学鉴定。结果:孝扇草根皮层及韧皮部均具有乳汁管,茎韧皮部外侧有一列厚壁细胞环带;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平轴式。SEM观察可见气孔散生且取向无规则;保卫细胞表面光滑,上表皮副卫细胞表面光滑或有纹理,纹理与保卫细胞相垂直,下表皮副卫细胞纹理较不规则。紫外光谱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乙醇提取物在324 nm处有一吸收峰;氯仿提取物在241 nm、296 nm和316 nm处有吸收峰。结论:在性状、显微及紫外光谱鉴定的基础上,再利用SEM对孝扇草微型态进行鉴定,进一步提高了对其鉴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大蒜油联合益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联合应用大蒜油与益生菌,研究其共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抑菌圈直径测量法,测定联合抗菌指标。结果:大蒜油单体的抗菌活性明显,联合应用大蒜油与益生菌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大蒜油与益生菌的抗菌作用机理存在差异,抗菌效果不同于单体抗菌效果的简单加和,联合使用未能达到明显的辅助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一枝黄花的化学光谱特征。方法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对一枝黄花进行光谱分析。结果一枝黄花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分别在665,606,535和504 nm处,荧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为674 nm。结论此法可快捷、准确地鉴定一枝黄花。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所得图谱具有指纹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五白散对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的色素沉着豚鼠模型的影响。方法: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色素沉着豚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色素沉着区分为单纯基质乳膏组、2%氢醌组和中药五白散组,分别对应外涂于皮损区。外用治疗30天后,对各组的黑色素指数、黑素细胞、黑素颗粒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五白散可降低黑色素指数水平,抑制黑素细胞活性,减少黑素生成,减轻UVB所致皮肤色素沉着的程度。结论:中药五白散对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豚鼠色素沉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定程度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拔罐后局部皮肤的颜色变化进行定量观察,探索客观定量测量拔罐皮肤反应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7人,使用定量可调的经络罐通仪于受试者背部分别进行4种强度负压的拔罐各5min,采用高光谱成像仪采集拔罐前与拔罐后即刻的皮肤光谱数据,并用数码照相机观察记录拔罐前后皮肤颜色变化。结果:拔罐前人体背部不同区域的光谱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光谱在540~550nm及580~590nm处有两个峰。使用不同压力拔罐后,皮肤的光谱发生了变化,在-0.02MPa时,波长为550nm处下降最明显(-12.1%,P0.05);在-0.03 MPa时,波长为540nm处下降幅度最大(-22.1%,P0.05);在-0.04 MPa时,于610nm处有显著下降(-26.7%,P0.05);在-0.05 MPa处,则多个波长处都有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不同负压拔罐后,皮肤的光谱可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压力时最大变化处的波长有所不同,用高光谱仪可以定量地观察拔罐的皮肤颜色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使用干馏釜制备山楂核干馏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对干馏液进行分离;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楂核干馏液进行分析;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一氧化氮模型评价山楂核干馏液的抗炎作用,采用微稀释法评估其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以评估其抗炎和抗菌活性,并筛选主要活性化合物。结果:山楂核干馏液及其4个亚流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作用,其中Fr. B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均较强。从山楂核干馏液4个流分的色谱图中确定12个共有峰,其中发挥主要抗炎作用的成分为4、6、2、9号峰,质谱分析鉴定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1,2,5-三甲氧基-3-甲基苯、2,6-二甲氧基苯酚和乙酰丁香酮;发挥主要抗菌作用的成分为4、2、9、11号峰,质谱分析鉴定这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酮和二氢芥子醇。结论:山楂核干馏液具有较好的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作用,同时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医证的多维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文章以多元统计学方法为切入点,以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等常见的统计方法为例,对其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其数理思想和方法,发现其在中医辨证中有一定的适用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文献,通过频度分析归纳总结证候和用药特点,以探析乳腺增生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的用药、证型进行整理归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和频率。结果:涉及证型34个,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滞痰凝为常见证型,占58.68%,证候组成要素有16个,其中实证占84.55%,虚证占15.45%。用药275味,按功能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占59.48%,活血化瘀药为第一位,补虚药次之;排在前16位的药物有柴胡、当归、香附、穿山甲、郁金、白芍药、浙贝母、莪术、夏枯草、三棱、延胡索、青皮、牡蛎、丹参、王不留行、淫羊藿,柴胡使用位居所有用药之首。结论:近30年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辨证分型、遣方用药临床研究结果可为目前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生态环境因子分析、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方面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多变量统计方法及其在中药资源生态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食管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食管癌证型13个,痰气交阻、气虚阳微、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为常见证型,占67.7%;症状以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大便干、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呕吐痰涎为常见症状;舌质以红舌、淡舌为主,舌苔以厚腻、白、白腻为主,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涩脉。食管癌所用方剂中自拟方居多,以启膈散、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通幽汤较为常用。食管癌用药共182种,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类药的使用频次占52.6%。结论:通过对近30 a中医诊治食管癌证型、症状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为目前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SPSS软件提供的功能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能达到简便、快捷和准确的统计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度挖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与理化指标及SAQ、SF-12、自评量表内条目间的相关性,探寻对该疾病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国内12所医院作为流行病调查分中心,采集符合入选标准的1788例门诊或住院患者及201例健康人的临床信息。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经过标准化处理后,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ROC分析逐步挖掘稳定型心绞痛与理化指标及量表内条目间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可以认为67个变量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变量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相关(剔除标准P<0.10);判别分析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和健康人的判别函数:分类=0.282*颈动脉彩超+0.835*心电图-0.112*SAQ条目4-0.230*PCS-0.539*自评疾病维度值-0.152;判别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0.962。结论:颈动脉彩超、心电图、SAQ条目4、PCS(SF-12)、自评疾病维度值(自评量表)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研究的历程(专家经验评估,中医计量诊断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多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阐述了多元分析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研究的历程(专家经验评估,中医计量诊断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多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阐述了多元分析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姜黄生长土壤的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隆云  张艳  宋红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718-721
目的:根据不同土壤对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寻找适宜土壤。方法:田间控制栽培对比试验法。数据分析和处理应用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土壤质量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结论:根据相关分析和土壤因子聚类结果,姜黄生长土壤可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宜种植3 类。  相似文献   

20.
王昕  苏霞  高艳  谢雁鸣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40-2843
新西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由药品管理有限公司/卫生基金管理局负责制定,最早于1999年公布,属非正式指南,主要为医药管理机构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提供指导性意见.新西兰医药管理由医药管理机构于2004年对原版进行修订并于2007年完稿,现行版本为第2版,较之第1版内容更加完善、系统、详细;对当前国际上现有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涉及到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给予了探讨.该文从新版指南与第1版区别、修订的内容、现行版本特点、与第1版相比进步之处以及未来修订工作方向等对新版新西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内容做了简单介绍,为我国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