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38例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5个月。临床特点为头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阵发性加重,头痛如裂,或痛如针刺。均有服中、西药或长期服去痛片史。本组患者经本院或外医院内、外、五官、神经科检查,均未查到与头痛有关体征,并诊为偏头痛型血管神经性头痛。法疗方法:使用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提供2号药线。运用较重手法点灸攒竹、头维、风池、阿是穴(梅花形穴)。兼失眠者配神门、合谷;纳呆者配手三里、足三里。每天施灸1次,7天为1疗程,停用一切药物。治疗结果:38例中,2个疗程内,治愈29例,好转9例,近期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用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面部活动改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泛昔洛韦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外用药线点灸联合泛昔洛韦片口服治疗,均治疗7 d,并在治疗后1周、2月进行随访;观察止疱、止痛以及结痂时间,总有效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止疱、止痛以及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线点灸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并能明显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8,(11)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电针组(对照组)穴位:"鼻三针"(双迎香穴、双上迎香穴、印堂穴)加双攒竹穴、双风池穴;药线点灸结合电针组(治疗组)采用两组穴位交替:①迎香穴(双)、下迎香(双)及百会、印堂、耳穴内鼻点,督脉经穴(大椎穴至腰俞穴);②攒竹穴(双),上迎香穴(双),风池穴(双)及耳穴外鼻点、下关元穴、膀胱背俞穴。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前后均按照症状、体征计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生活质量的评价以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1]))的评分来进行评测。结果:全部62例患者中,完成治疗60例。药线点灸组30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单纯电针组3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在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上差异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药线点灸结合电针组优于单纯电针组。两组病例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试验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且在两组RQLQ评分前后对照的差值比较中,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线点灸结合电针及单纯使用电针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而经对照试验治疗表明,药线点灸结合电针对治疗变应性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脐内环穴针刺联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脐内环穴针刺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外用卤米松乳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和皮肤生理功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瘙痒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生理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脐内环穴针刺联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湿疹疗效优于单纯外用卤米松乳膏,可缓解瘙痒、改善皮损以及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用多种中药制作成药线灸条,以直接灸的方式灸灼穴位来治疗头痛,尤其是对属阴、寒、虚证的难治性、顽固性头痛,疗效好、见效快、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山西中医》2017,(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回医烙灸与单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回医烙灸督脉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取太阳、丝竹空透率谷、风池、阿是穴、外关、侠溪等,治疗组在上述穴位毫针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回医烙灸督脉;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针刺1周5次,烙灸1周2次,1周为1疗程,共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问卷总体健康评分提升,且治疗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回医烙灸督脉治疗偏头痛可提高疗效,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强度,减轻偏头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阿是穴、百会、太阳、率谷、风池、本神、列缺,每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比灵治疗,10 mg/次,每晚服用1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F-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近年来药线点灸治疗网球肘的研究进展。方法:从药线点灸的方法与器具、点灸穴位的选择、临床病例的观察等方面,对药线点灸治疗网球肘进行分析总结。结论:药线点灸治疗网球肘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7)
目的观察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给予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于月经前8 d开始,选取脑户、率谷、百会、头维4个头部穴位分别注射稀释后的甲氧氯普胺1 m L(2.5 mg),隔日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水突穴体表电刺激于月经前7 d开始,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34例口服氟桂利嗪2.5 mg,每晚1次,疗程3个月。2组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药线点灸疗法对麦粒肿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0月~1998年10月,我们运用药线点灸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麦粒肿42例,并与对照组25例单纯服用中药的患者相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制定的麦粒肿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2]制定的针眼诊断标准,并按中医辨证分为3种类型:①风热外袭型(36例):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热痛;②热毒上攻型(25例):胞睑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③脾胃伏热型(6例):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全部病例分为两组。中药组25例,其… 相似文献
17.
眼针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制剂头痛1号(药用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细辛、白芷、甘草、防风等),1剂/d,水煎,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眼针治疗。两组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周期3个月,并对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有效率、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舒乐安定片等药物治疗。两组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药线点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7~2016.01期间来我院就诊的82例符合尿毒症皮肤瘙痒症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行药线点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改善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β2-MG的变化,探究药线点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作用机制。结果:经治疗1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PTH、P、β2-MG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减轻,皮肤瘙痒评分均较少,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较少更明显,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线点灸联合中药熏洗可较好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PTH、P、β2-MG,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